
人才测评案例-高校就业指导解决方案.docx
32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测评项目 方案建议书××××2004年8月目 录第1章 项目背景 31.1 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 31.1.1 指导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 31.1.2 指导内容与时代脱节 31.1.3 指导时间得不到保证 31.1.4 指导所需经费短缺 31.2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反应 41.3 项目背景 4第2章 就业指导方案介绍 52.1 就业指导的框架 52.1.1 我们的目标和使命:让美梦成真 52.1.2 我们的口号:打造现代“职商” 52.1.3 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 62.1.4 职业指导工作的依据 72.2 就业指导项目 92.2.1 职业教育 92.2.2 职业咨询 122.2.3 职业培训 一五2.2.4 心理测评 172.2.5 信息库 192.2.6 实习基地 20第3章 就业指导方案的具体内容 203.1 就业咨询 203.2 就业网站 213.2.1 网站结构的分析 213.2.2 网站动态功能分析 213.3 测评系统 27第4章 项目的实施 274.1 项目实施计划 274.2 任务总结 284.2.1 项目验收 29第5章 技术支持和服务承诺 295.1 用户培训 295.1.1 培训方式 295.1.2 培训内容 305.2 技术支持与服务 305.2.1 系统维护 305.2.2 售后服务承诺 31第1章 项目背景1.1 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的改革,主要实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制度,近几年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各高校都设立就业指导部门,以便于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给予指导。
但是目前国内的高校的就业指导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1.1 指导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支持由于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到基层学校,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职业指导教师没有正规的培养、培训渠道他们的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尚没有规范的标准,他们不能因指导成绩的突出而评先进、获奖励,一些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1.1.2 指导内容与时代脱节当前许多学校使用的职业指导教材、基本上是由基层人员编写的,由于他们受自身视野及与职业指导有关素质的限制,教材的时代性、前瞻性、教育性等方面均有所欠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职业指导自身的质量1.1.3 指导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内容的不断充实使得上课时间格外紧张,在此情况下,尽管"职业指导课" 列于课程表中,但事实上是常常被其它课目所挤占,只有每年的五六月份学生开始要毕业时才受到青睐1.1.4 指导所需经费短缺要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无论是培养、培训人员、购置设备仪器、组织教学研讨还是测试、调研、参观、见习等都需经费,而据调查,不少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专项拨款远不能满足其实际需要此外,从经费来源看,尚没有正常的、比较固定的来源渠道1.2 学生对就业指导的反应在新的形势下,学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根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采取了一些措施,做了一些努力,那学生的反应是怎么样的,我们的指导工作是不是能够满足学生现在的需求和愿望。
据了解,目前上海市许多高校都在三、四年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定期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但究竟有多大效果呢?据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只有不到20%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有用”学生们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最大的不满是:与用人单位和社会缺乏交流与沟通不少学生还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不实用”、“信息量小”、“内容太陈旧”应该说现在我国大学里的就业指导中心,刚刚摆脱了计划时代的学生处的职能,大多数还停留在组织招聘会、发布招聘信息、开设讲座这一层次,缺少对学生个案的指导、就业心理的以及市场化的操作,这也是目前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最大的弊病,除此以外,就业指导的形式呆板、内容陈旧脱离实际、手段单一、缺少专业人员因此,要想改变现在学生就业指导的困境,克服各种弊端,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真正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现在就业指导的机制,实行科学、规范、以市场为导向的学生就业指导,让大学、企业和社会都成为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1.3 项目背景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针对性,深圳市易莱特科技公司和华夏基石合作利用在人力管理方面的经验,率先在高校中推出以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发现和挖掘高校学生的潜能,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评价和匹配标准,在高校开展就业咨询、建立高校人才信息库和企业信息,引导高校毕业生有针对性地择业和指导用人单位有目的地选择求职者。
第2章 就业指导方案介绍2.1 就业指导的框架2.1.1 我们的目标和使命:让美梦成真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每一个人都梦想成真,帮助广大同学走上成功的求职之路,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为企业和学校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2.1.2 我们的口号:打造现代“职商”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最初只注重对学生智商的培养所谓智商就是我们通俗话语中的智力,在朴素的意识里认为只要智力水平高,人聪明就可以成功,可是后来我们渐渐发现事实不是这样很多在学校里非常聪明、智力水平很高的学生,在走出学校进入社会以后并没有象人们所期望和想象的那样在工作岗位上做出很出色的表现,获得应有的成绩,相反,他们在职业生涯中遇到了许多挫折,不能跟周围的人很好的交际,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束手无措,于是我们明白原来成功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仅仅靠智力是不行的,还要有情商,情商简单来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识别、控制,以及情绪的稳定性、耐挫性等一系列良好的情绪品质在某种程度上,情商要比智商更为重要,对人的影响更为深刻和久远现在,我们的教育目标不再仅仅看重智力的发展,而是一个人全方面的发展,在培养智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情商智商和情商是我们就业、工作、走向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我们广大的在校学生是不是只要具备了智商和情商就一定可以在走出校门的时候找到自己理想的并且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呢?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非常肯定的答案。
原因其实很简单,学校的氛围、学校的环境、学校的人际关系、学校里日常生活流程和学习程序跟职场是完全不一样的,走出学校,步入职场,走上工作岗位,学生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这个环境与以往他所经验和经历的是截然不同的,但但靠学校里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已经不足以应付现在所面临的这个全新的环境所以,适应问题是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问题这种不适应在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但那时学校有专门的指导课程和讲座,并配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来帮助学生们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那么现在谁来帮助学生们实现这种过渡和适应不管学校教育打出的口号是什么,学生接受十几年教育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就业,如果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很好的工作,不能实现职业上的发展,我们的教育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21世纪新形势下,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商和情商,还要打造“职商”,职商和情商只是我们就业的一个前提和基础, 在此基础上,加上对职业世界的充分了解、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角色的转变和职业技能的充分发展才能使每一个学生能够真正获得一个成功的职业人生合格的劳动者这一概念意味着个人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要具备基本的“职业角色技能”,用发展论的话来讲,就是“职业自我概念”。
因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含着职业角色技能的发展,这方面恰恰是我国以往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以广大的学生为中心,通过个别咨询、小组讨论、集中培训、俱乐部、沙龙等非常灵活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角色技能与生活角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学生职业化意识,加强学生职业化素质,打造现代职商2.1.3 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原则以生存为导向: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先有生存后有发展,学生职业指导首先要让学生有能力获得一份职业,在激励的竞争中有一席之地,找到人生的坐标以实用为导向:传统的就业指导内容陈旧、过时,完全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对学生的就业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就业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就业,因此,实用是它的根本,也是就业指导生命力的体现,以专业为导向:职业指导跟其他学科一样是一门专业,有它特定的方法手段、形式内容,不是仅仅靠个人经验就可以应付,要想对学生进行科学规范、正确的就业指导中就必须具有专业知识,由专业人士来进行,克服以前学生就业指导人员浓厚的行政色彩以学生为导向:就业指导是为广大学生开展的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主体。
因此,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要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更是要征求学生的意见,不断调整各项服务内容和形式2.1.4 职业指导工作的依据就业指导贯穿始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心理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等到学生将要毕业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要从学生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开始,对学生实行全程指导根据职业选择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不是个人面临就业时的某个单独事件,而是贯穿于个体生命的全过程,职业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职业指导应作为发展个体健全的职业自我观念而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指导着眼点在“发展”上学生职业指导要同时具备服务和教育两种功能,着眼点在“发展”二字从职业指导内涵上来看,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指导,承担着两种功能:一是服务,为学生就业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二是教育,职业指导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暂时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是在于学生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这也是我们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指导是整个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指导人员的专业化职业指导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跟其他的科学学科或者学术专业一样,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应该是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人员,而不能像我们以前一样,由行政人员,或者根本不具备任何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来充当。
参考国外的职业指导我们可以看到,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很高,要具备企业的背景,同时对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要有所掌握专业人员的缺乏是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大弊端,一定要加以克服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咨询三者要有机结合,不可分割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正在积极改革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在职业教育上,学生的职业培训和职业咨询相对来说是一个薄弱点职业教育能解决学生是什么的问题,却不能解决学生怎样做的问题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表现出来,达不到这个目的,我们的指导就是失败的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有职业培训,教会学生怎样做,做什么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针对全体学生,但学生是有差异的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要因材施教,因此,职业指导也要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解决学生具体的个人问题,这样就离不开我们的职业咨询一个规范的职业教育系统必须将这三者结合起来职业指导要有科学依据任何工作都要有科学的依据,以前的就业指导工作,没有科学的方法、工具,缺乏科学的依据,只能凭借积累的经验,不断的摸索,不能客观真实的了解学生自己本身具备的性格特征和各种能力素质,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要想实现对学生客观真实的了解,找到人职之间最佳的结合点,必须采用科学的人才测评技术,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心理测评,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估,也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本身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就业指导才能真正的开展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解决传统就业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