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护理流程.doc
4页颅内微创穿刺引流术护理流程一、 术前准备1、 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的严重性及手术的必要性,介绍微创手术的方法、优点,消除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配合;神智尚清的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同时介绍成功手术的例子,给予患者勇气,让患者充满信心2、 准备物手术用物,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套,充电电钻1把,治疗盘1个(内装用物:碘伏、酒精、2%的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注射器,无菌棉签、无菌手套、胶布、弹力帽、安定、地塞米松、尿激酶、消毒纱布、无菌穿刺包等)3、 手术间温度保持在22-24℃,床边急救设备及药品的准备认真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记录4、 大多数患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要注意患者的安全,给予适当的约束 患者多取仰卧位,固定头部,自然固定双上肢于身体的两侧,下肢用约束带固定膝关节5、 并常规手术备皮,暴露出手术部位,操作时需动作轻柔,不能过频过度翻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棉球塞好患者双侧耳孔,防止消毒液流进耳朵和眼睛棉球塞好患者双侧耳孔,防止消毒液流进耳朵和眼睛6、 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妥善安置尿管及引流袋,保持静脉通道通畅7、 对疼痛、烦躁患者可遵医嘱给镇静止痛药物,以免躁动引起颅内压增高及影响手术操作。
二、 术中观察1、 护士提前洗手上台,检查电钻的性能,检查穿刺针是否齐全2、 术中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3、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变化,并做好记录4、 做好医生的助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三、 术后护理1、 术后患者未清醒前,垫高其头部或将床头摇高30°,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对于躁动患者为严防垫床及其手抓引流管,应加床档及保护带约束其双手2、 瞳孔意识的观察,意识的变化是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当病人意识状态恶化或出现躁动时,应注意查找原因,是否继续出血、血压高或引流管堵塞等瞳孔的观察对脑出血尤为重要,应密切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如发现异常应尽早处理以免发生脑疝3、 生命体征的观察,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脑出血患者多为中枢性高热,药物降温效果差,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必要时可采取人工冬眠疗法以有效的降低机体代谢,特别是脑组织的代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4、 注意观察颅内压的变化,若颅内压增高时,机体内保证足够的脑血流量就通过增高血压来提高脑灌注压而使血压升高因此,当血压升高时,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后,血压自然下降,当经降颅内压无效时再用降压药。
5、 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引流颜色正常时,呈暗红色,比血液稍稠如引流量多与血肿不成正比,颜色呈淡血水样,说明出血部位已破入脑室,引流液中混有大量脑脊液如引流液突然变红且外流速度加快,则提示有再出血可能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并做好记录,6、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对神志不清者应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翻身扣背,有利于痰液的咳出,及时吸出堵塞呼吸道的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引起吸入性肺炎,减少肺部感染7、 加强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每日2次,预防口腔炎按时翻身(在不影响引流管的前提下)经常按摩局部受压部位搬动患者时避免推、拖、拉,动作要轻柔保持床铺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8、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时用力过猛而致血压突然上升引起再出血给予足够的水分和富于营养的高蛋白,低热量的流质饮食神志不清者给予插胃管鼻饲饮食9、 引流管的护理,妥善固定导管,用约束带固定双手,防止患者拉扯引流管,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滑脱严格按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10、 单纯血肿引流时应采用低位引流的方式,确保引流通畅,脑室内血肿引流时需将引流管的最高点放在离穿刺点高15cm处,可维持一定的引流速度及量,以避免过高则引流不畅,引起颅内压增高,过低则引流过快,会使颅内压过低造成再出血。
11、 心理护理,脑出血病人多有不同程度意识及肢体功能障碍,往往容易引起恐惧、悲哀、孤独等心理障碍,针对不同病人的心理情况采取诱导、开导、解压等方式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并与家属共同努力,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