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肥陶冲湖公园城市设计.docx
121页合肥陶冲湖公园城市设计合肥陶冲湖公园城市设计规划引言规划引言显示器的发展走到今天,从模糊到清晰,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到数字、从球面到平面...科技在进步,城市也在进步,今天和未来对城市生活的期望,已经从原来的冷漠,繁忙,追逐物质的生活状态,逐步发展到追求和谐、健康和高品质多元化,追求理想的生活目标...设计不仅仅是去迎合人们的生活,更加要是去引导人们的生活第一篇第一篇 区域分析区域分析1.01 合肥概况及城市整体规划背景分析合肥概况及城市整体规划背景分析 合肥概况及整体规划目标:1.合肥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合肥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区域旅游会展、商贸物流、金融信息中心2.合肥是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3.合肥城市定位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1.02 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及水系绿地系统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及水系绿地系统 1 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合肥市开发区产业分布1.合肥城市总体规划采用“141”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即一个主城,四个外围组团、一个滨湖新区。
工业开发区围绕城区分布在外围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形成四个外围组团2.2009 年 11 月,通过了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的总体规划,新区地处合肥东北部组团,合肥新站开发试验区北部,面积64.5 平方公里,是合肥市现有三大开发区之一3.本次·陶冲湖·公园城市设计项目,基于合肥城市东北组团_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的规划,确立未来发展成为先进的平板显示制造研发基地本次项目基地位于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南部·陶冲湖·片区2 合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分布结构合肥市水系及绿地系统分布结构合肥市主要的水资源为巢湖在城区北部、西北部、东北部还分布着一些小的湖区及水系水资源丰沛,但水环境存在污染严重的问题,很多河流水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1.合肥市的绿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开发区之间,从四周向中心城区渗透沿巢湖地区也分布着大量的生态绿地1.03 区域定位:周边用地性质及项目定位区域定位:周边用地性质及项目定位区位环境 ·陶冲湖·公园位于铁路编组站与新蚌埠路交口东北侧,是中国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公共生活、生产综合服务南部中心依靠新站南部先期开发的平板显示 21km2 产业核心区,建设成为高科技人才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娱乐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及现代化工业新城的生态示范区。
1.04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一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一 1 区域道路系统规划:区域道路系统规划:合肥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内的道路系统主要包括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三级分类基地四周界面分别是一条城市主干道、三条城市次干道绿地系统主要靠一个绿色生态环来组织,这个生态环将整个产业基地包围其中,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相连的城市公园2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建议通过一些绿色通廊将这些城市公园联系起来,加强产业基地内部的生态结构这些绿色通廊的形成就以城市道路为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上形成适宜人行走、停留的城市绿色廊道其他城市干道就可作为快速过境交通基地北侧的快速过境交通建议改至南侧,因为北侧是与城市商业街区衔接的界面,街道应适宜人的活动,可作为绿色廊道的延伸;而南侧界面则是火车编组站的防护绿地,鲜有人的活动因此,可将快速过境交通移至南侧1.05 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二区域定位:区域系统规划二产业基地服务系统规划:平板显示产业基地服务系统分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综合便利中心三类其中,两个大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陶冲湖服务中心)分别位于南北两端,服务于整个基地其他服务中心分散于社区及工业区中,为周边的区域服务。
所有这些服务中心形成网络,共同覆盖整个产业基地1.06 总体项目定位:总体项目定位: 1.概述:概述:几经变革,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政府领导确立了“工业强区”的发展思路,引进先进的平板显示制造研发业,实现产业升级,占领产业链上端,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产业新城”的发展路径,在本次规划设计 64.5km2 的研究范围内,打造世界级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地区总体发展目标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以相关上下游配套产业为支撑,以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为特色,建设全国重要的、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平板显示产业基地,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的新城区全面提升合肥新型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2.陶冲湖公园城市形象定位:未来新城陶冲湖公园城市形象定位:未来新城陶冲湖公园基于高新科技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要求建成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可持续发展的后信息时代新型城区,安居乐业、环境健康、经济繁荣三位一体,和谐共生;3.陶冲湖公园城市功能策划:尖端型综合产业服务中心陶冲湖公园城市功能策划:尖端型综合产业服务中心陶冲湖公园以商务办公,会议接待、产品展示,金融数据等综合产业服务为功能核心,结合高品质商务居住综合社区的开发,建成为产业基地的“后台服务,前台展示”中心。
1.07 现状基地分析:现状肌理现状基地分析:现状肌理 块状的农田,在点状水体与线状的水渠中,相互穿插着,形成漂浮板块的图文基地现状农田肌理基地现状大面积都是农田农田肌理依照地形成网络状基地现状水系肌理现状水系以陶冲湖为主要水体,零散分布着很多小池塘池塘之间、池塘与陶冲湖之间还有一些小的水道相连形成了以块状为主,线性为辅的肌理基地现状建筑肌理现状建筑都是当地农民的住宅和一些小的工厂,沿现状道路两侧分布,多数按南北朝向排列1.08 基地现状分析:季风风向基地现状分析:季风风向 从全年来看,合肥市偏东风的频率最高,全年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其次是偏南风,尤其是在二、三季度,频率高于偏东风再次是偏北风,全年都维持在一个中等的水平1.09 基地规划分析:周边用地性质及尺度分析基地规划分析:周边用地性质及尺度分析 基地周边用地性质分析基地北侧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另有一小块文化用地;东西两侧基本上都是居住用地;南侧是火车编组站的防护绿地基地周边界面分析依据基地周边地块的用地性质,基地周边界面分为商业、居住、文化用地和绿地四种北侧以商业界面为主,南侧全部为绿地界面,东西两侧以居住区界面为主基地尺度分析通过 500mX500m 的网格,可以看出基地的大概尺度是 1000-1500mX2000m 的一个梯形地块。
内部需要有车行交通,步行交通应结合车行交通进行组织1.10 基地可达性分析基地可达性分析可达性分析,需要从三个尺度去论述(详见最新的分析图) 北京、上海、南京至合肥的可达性;火车: 到南京<1h; 到上海、武汉约 2h; 到北京仅需 3h;1.合肥城区通过 BRT 快线,到达基地的时间和便捷性论述2.在 64.5km2 平板基地范围内,通过 BRT 快线,陶冲湖中心至北部服务中心的便捷性论述可达性分析——轨道交通规划中的轻轨一号线沿基地一侧通过,并设有轻轨站,这一侧可达性很高可达性分析——车行交通基地四周都被车行交通包围,其中两条是城市快速过境交通,两条是城市主要干道按照之前的建议,这两条城市主要干道作为绿色通廊,因此公交系统可以主要沿这两侧布置可达性分析——人行交通人行交通主要考虑从周边居住区、商业区以及工业区过来的人流尤其是基地北侧,有多条城市次干道,设计需考虑基地内部交通与这些交通相连接第二篇第二篇 总体概念总体概念2.01 总体概念:总体概念:愿景:愿景:“境筑境筑”未来新城;未来新城;(“境筑”,更强调特色、意境、环境和品质,而不仅仅是城市的一般功能)建设宜居、宜业、宜境的多元化、高品质、低能耗新型城市框架,优质社区场所;概念:概念: R.G.B: 平板显示三原色,代表城市生活的三个主要组成_R 人居、G 环境、B 经济R+G+B=WHITE. 寓意和谐共生圆,为几何学中一个代表完美的图腾;也包含了永恒、无限的意义。
圆是距离圆心等距的点的集合,因此圆心就成了绝对的中心在中国以及许多其他人类文化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历史里,都经常采用圆与天文学所界定的南北、东西的轴线方向作为城市结构的框架,以象征对宇宙的一种理解这次设计中我们以平板显示的基本原理技术--三原色概念出发点,引申到概括视觉光谱的颜色轮光谱为三原色所形成,而三原色的平衡亦构成了圆的完整性平板显示的三原平衡在城市设计中代表了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和谐共生点与圆的设计概念,无论在本设计的总平面与细节上,均以独特的创造性体现出来2.02 设计愿景设计愿景目标:自然环境与城市繁荣的和谐,绿色高科技文化的庆典未来城区示范:艺术与技术的展示区 ;城市繁荣与生态环境的共存体1.当代艺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2.T(信息科技) 与 E.T(环境科技)的结合;3.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结合;4.通过前瞻性的城市设计理念,有效提升整体片区的土地价值,以及生活品质;5.绿色生活中心 通过绿色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基于上述城市设计目标,“陶冲湖”社区将被建设成为:综合的生活区域综合的生活区域引进先进的商务居住综合社区的设计理念,将居住布置在商业、休闲娱乐和生态公园的中间,并以人性化的活动尺度为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注重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生态型的活动、交往场所,创造社区活力和吸引力;交通便利的区域交通便利的区域由城市节点强化的紧凑型混合使用的城市结构,成为人们出行畅通的基础通过优先行人、自行车和公交,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模式 轻轨和快速公交系统(BRT)是 64.5km2 区域的交通动脉和发展轴,连接合肥城区和新区产业基地,增加了交通的灵活性绿色生态的区域绿色生态的区域公共空间由城市广场绿地、社区绿地、生态公园绿地组成基于行人优先的设计原则,社区街道也将成为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城区的绿色网络公共空间与周边的建筑环境紧密结合,便于从各个街区方便到达这些空间有水体与绿色通廊形成的网络相互连接节能低炭的区域节能低炭的区域采用 250mX250m 的步行街区尺度,合理、均匀布置生活、娱乐服务设施,构建方便行人,减少机动车出行的低炭社区;采用生态循环模式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能源、垃圾和材料的综合管理方案有效地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保护生态,达到节能的效果新时代艺术的区域新时代艺术的区域公共空间与建筑设计以简约、个性的特征去发展,配合节能减排的环境技术、声光影视的视讯技术,提供高科技与时代艺术相结合的未来城市形象。
生态健康的区域生态健康的区域生态循环模型与能源和交通系统相结合,促进了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利于环境,也为居民和游客创造了优质、健康和幸福的生活环境2.03 陶冲湖陶冲湖公园设计公园设计原则与策略原则与策略科学性:科学性:关心对自然的影响谨慎地对待开发科学地发展城市形态和区域经济人性化:人性化:关心人的体验和感受鼓励、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高尚舒适、有品质和品位的活动场所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前瞻性的开发策略:可持续开发策略精明发展策略结合开放绿地的综合商业开发模式新型产业服务中心开发模式 低能高效策略,绿色能源策略节水净水策略2.04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1 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一: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一:Dockside 绿色综合社区绿色综合社区 Dockside Green Mixed-use Community世界上第一座白金级认证的社区,被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评为十大可持续建筑和绿色建筑解决方案的样板之一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该项目采用了集成能源系统,保证温室气体中立;现场污水处理系统,每年可节省 7 万加仑的水;屋顶花园;小型汽车 Smart Car 的消费合作社;能源之星电器;热回收通风单元;low-E 镀膜双层玻璃窗和双面的外部百叶窗等。
借鉴经验 滨水商业综合开发、混合使用 社区设计 绿色建筑2 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二:奥地利整体地块开发案例二:奥地利.利兹城利兹城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