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台港文学论文必备李碧华研究资料.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212554
  • 上传时间:2017-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8.72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李碧华是香港的畅销小说家,她那独特诡异的小说小仅吸引了大批普通读者的眼球,甚至在学术界也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日本学者藤井省三与香港的几位学者联系李碧华与文学香港进行讨论,并出版专集《文学香港与李碧华》 然而,他们讨论的真正主题是文学香港,李碧华似乎只是个导游目前在大陆,以我搜集到的材料看,刘登翰主编的《香港文学史》对李碧华小说的分析比较中肯到位,该书认为“严格地说,李碧华的小说并不是一般的纯言情小说,它们有比爱情更丰富的内涵,在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层面上所给人的思考,是一般的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 ”①短短几句话,准确地道出了大多数读者对李碧华小说的阅读感受本文的论述将集中于美学层面,以李碧华长篇小说创作的悲剧性为焦点展开分析和论述香港文坛负有“奇情才女”之称的李碧华,坚持从传统古典文本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以其戏拟式的故事新编将已成定论的经典爱情故事进行了大胆的改写与彻底的颠覆,《青蛇》将经典爱情绝唱摇身变成了一个“勾引”的四角恋情;《潘金莲之前世今生》中将一直背负着“千古第一淫妇”骂名的潘金莲描绘成一个被男权世界合力谋杀的不幸女子;《霸王别姬》的至死痴情只存在于戏台上,曲终人散,现实容不下“真虞姬”的一丝痴情……在李碧华的作品中.主人公总是生存在背叛与忠贞的彷徨窘境中。

      爱情中的“生死相守” 、 “一而终”是人们所向往的,可惨淡、凄然的现实将这一理想击得粉碎,李碧华笔下的男性更多地集中 r 自私虚伪、贪婪懦弱等人性中的劣根因素 《青蛇》中许仙巧妙地周旋在青白二蛇之间,他得到白蛇又垂涎青蛇.得到青蛇又妄想携款私奔,即使知道与蛇共枕也不舍色相.是贪婪和欲望最终毁灭了他同时也伤害了两个真爱他的女子张爱玲曾经典地剖析了男人对情感的不专:“振保的乍命嘎有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玫瑰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自玫瑰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自玫瑰,白玫就是衣服上的一粒饭渣子,红的还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1】有偶,在张爱玲之后李碧华也对男人的多情与花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力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生命 ”【2】曲当然,李碧华并没有将天下男一网打尽,她也刻蜮 r 男人可爱的一面:蒙天放的痴情,段小楼的勇武,十二少的风情,唐怀玉的体贴,武龙的忠厚……正凶为男性具备了这些可爱的特质.女性们才会焚心似火地爱着他们1】引自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 .花城出版社,1125 页【2】引自李碧华.青蛇【M】 ,花城出版社,1996 年李碧华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我没有我笔下的女主角痴情。

      我和现代许多现代人一样对感情比较疏离.觉得爱情只有今天,没有明天对别人、对自己都没有足够的信心去相信,爱情是可以天长地久的 ”pl 李碧华这段话不仪显示了自己对感情的体验和美好的期盼,更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一代人的生存境遇和情感状态现实中更多的是像《胭脂扣》中的袁永定、凌楚娟那样的爱情,他们各以自我为中心,作为香港大都会中“一个凡俗的市民.毕生宏愿足置业安居,然后老死”这是现实中真实的港人心态,踏实、恒常,却不浪漫李碧华对爱情的态度,失望归失望,但她对真爱的向往与浪漫的僮憬还是曲折地反射出来李碧华曾说:“我相信每个人都向往天长地久的感情,也许因为得不到就说算了,暂时拥有也好,这未尝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另一方面,对我来说,写小说也好写剧本也好.都是心中的梦想实现于是我写了天长地久的感情,写了如花这样的痴情女子 ”她忍不住地要塑造这些真性情的男女,正如蒙天放静静地守候在寂寥的俑馆,也正因如此李碧华部分小说的结尾处理似乎为残酷的现实续上了光明的尾巴,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肯定和祝福李碧华擅长写情,其小说中最显眼的莫过于那一个个对爱情至死不渝的痴情女子的形象,这砦女子的出身几乎都是卑贱的李碧华正是以独特的情感把握和艺术创造,让这些被历史或遗弃或湮没的女子展现 r 生命的奇异色彩,由此构成了当代文坛人物画廊巾一道璀璨亮丽的人物风景线。

      她们之所以深受读者的喜爱,不仅因为她们的美貌多情、古典情愫.更主要的足她们身上承载着现代社会早已消逝的真情真爱,她们坚守了现代人渴望却做不到的古典爱情观在男权世界中,女性总是处于被逼挤、压抑的边缘性状态.李碧华不仅敢于直面现实,直面人生,同时,不懈地去追阃,去反思其背后的实质,以达到透析人性、洞穿世事的目的在李碧华笔下,无论是男人的背叛,还是女人对爱情的执不因为一个“欲”字:物欲、情欲且不说导致男性背叛的种种诱因单看女性的痴情已在潜意识中幻化为一种欲望为了自己的欲颦而争,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执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甚至不惜方毁掉,哪怕玉石俱焚、同归于尽,也不愿让别人占有如花以投毒夺去爱人的生命,将他永远据为己有;段娉婷不惜派杀手残忍地将爱人的眼睛弄瞎,只为完完全全占有他;菊仙为了牢牢抓住段小楼,背信弃义,欺骗蝶衣……《胭脂扣》中借袁永定之口和歌曲《卡门》恰当地评价了这群处于半癫狂状态的女人“这种女人很可怕她不爱你犹自可,不幸她爱上你,你别想逃出升天化身为苍蝇,她也变作捕蝇草来侍候你即使霞新做人,她的阴魂不肯放过, ”“只要是爱上了我,你就自己找气,我要足爱上了你.你就死在我手里”爱之愈深,恨之余切! 这群为爱痴狂的女人,她们要求的是心爱的男人完全永远属于自己,哪怕他走了,转个圈也要回到自己这里来。

      李碧华形象地表现了生活在商业大都会巾的人们的情感窘境,情感危机的出现,并不全是外在力量对人的冲击,还有人性自身的情与理、爱与欲的搏斗厮杀3】引自张曦娜.个体户李碧华ⅡI,新加坡《联合早报》1992 年 11 月 22 日传统文学成就了无数的“天长地久,海枯石烂”的爱情神话,使之拥有了诗意的审美品格然而忠贞不渝的情感在物欲膨胀的市场化语境之下早已成为过去,貌似长相厮守的爱情再也难以抵挡物欲的引诱和生活的考验,对地久天长的质疑和绝望,正是李碧华对现世人情感生活莫大的讽刺李碧华对情欲、物欲的描写撕去了爱情最后的浪漫面纱,彻底消解了珍藏在人们心底的爱情经典李碧华以爱情为书写主题,通过对男欢女爱的冷眼旁观,借以表现人生、探索人性.进而追问其背后的原凶所在可是,在商业大潮的侵袭之下,物欲不断排挤着精神明天,我们的爱情和生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每个人都在期待李碧华的小说无疑是当代香港文学的奇崛存在作为“天下言情第一人” ,她的作品独异卓然 ,神秘奇诡 ,一如李碧华本人她的作品自由穿行于通俗文学与经典文学之间,其风行之程度令批评家惊叹近年来李碧华的小说日益受到关注 ,而随着她的小说被逐一搬上银幕并大获成功.她笔下的人物也随光影深入人心。

      李碧华的小说有着骨子里的中国古典情结,同时通过现代性的视角与表现手法创造出和谐的交响本文拟就促成李碧华小说古典性与现代性的文化底色作一番揭示,以探究李碧华小说的深层意涵 香港这座城市 “充满矛盾 的历史位置” . “作为殖民地,香港与母国的牵连从未尝间断 :岛上异国政经文化的影响随处可见,华族传统的色彩却依然不绝如缕而在政权为了土地与法统所有权争执不休时,香港在租借的时空里兀 自发展为璀璨的东方之珠”【1】(P282 )香港一方面是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村落 ,另一方面又是富于生机的年轻都市,香港文化呈现出多元、复杂的面貌作为与大陆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岛屿,又长期为异国所殖民.香港的尴尬地位不言而喻正如王德威先生所论:过去百年的变迁,使香港从无到有,成为一个独特的都会空间,在其中政治与商业 ,殖民势力与国族主义,现代性与传统性等力量交相冲击 辗转于无常的政经文化因素间,香港能屹立不变,正是 因为它的多变不论是个小岛、前殖民地,还是特区,香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 一座不断重新琢磨其功能的都会 【2】(p146) 【1】王德威.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廿世纪中文小说新论[M】 北:麦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8. 【2】王德威.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A].如此繁华【c】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6.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李碧华 的小说处女作《胭脂扣》甫一面世 ,便受到诸多关注。

      这部小说写作的历史背 景正是“九七”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之际.地位尴尬的香港人开始重新定位自身的境遇作为英国的殖民地,香港与 祖国之间的文化脐带从未断绝同时.由于长期受异质文明的浸染,香港镀有西方文明的外色香港的本土性质与混血特征在当时重新受到关注.港人的本土意识在一定 程度上得以觉醒 “九七”大限不免使港人茫然,对自身身份的确认与追寻成为此时港人的普遍癔症香港人经历 了“失城”的灼痛与“我城”的自信 .此时又开始了“浮城”的惶惑 李碧华的小说之所 以被视作香港文学的代表作品,其原因恐怕正在于它反映了当代香港人的心路轨辙 李碧华小说中的爱情书写基本遵循着中国古典的爱情模式,叙述天荒地老的痴情缱绻缠绵、长相厮守成为爱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比如《胭脂扣》 ,故事模式近乎老套 :富家阔少爱上青楼名妓,为家庭所不容 .最终双双殉情一方面,李碧华的一些小说直接改编中国古典爱情故事 ;另一方面,李碧华小说与中国古典爱情故事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然而,李碧华笔下的男子多是猥琐、自私、懦弱之徒 ,而女主角则多是坚韧的真爱追求者,在爱情面前义无反顾 两相对照更凸显了“多情女子负心汉”的中国传统婚恋模式《胭脂扣》中的十二少、 《青蛇》中的许仙、 《霸王别姬》中的段小楼等等 ,无疑都是爱情面前的懦夫,当如花见到蹒跚猥琐的老年十二少时,该是何等的失望。

      而与此相对,李碧华笔下的女性角色则爱得悱恻 ,爱得真切 《胭脂扣》 中如花决然殉情,在阴间苦等情郎五十载 ,重返阴间找寻情郎,甚至减寿十年也心甘情愿;《青蛇》中 白蛇为爱痴狂,不惜抛却千年的道行 ;《诱僧》中红萼公主追随爱人石彦生亡命天涯,亦最终殉情;《生死桥》中的丹丹、 《满洲国妖艳一川岛芳子》中的川岛芳子等等莫不如此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纯美的爱情故事总幻如 泡影在精神与物质的交响中情欲被都市的功利所席卷,这便使得李碧华所构建的古典氛围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寄寓之所情感与爱欲总是归于幻灭,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 ,才可以化蝶 ”[61(1o6)李碧华善于剥开爱情外衣下的丑陋 “十二少:老地方等你 ”十二少的卑怯使这一等待誓言变得滑稽而无奈.天荒地老的爱情被男主人公的退缩彻底解构了.当故事的结局图穷匕见,如花只能黯然离去 《青蛇》中,白蛇与许仙的恋情也被作者解构了,许仙的狡诈使白蛇的痴情成为徒然,爱情神话破灭了而现实世界的爱情故事更加平庸、丑陋,这无疑是李碧华以现代视角对现世社会的嘲弄 李碧华的小说以不同时代的眼光和标准 .凸显出同 样的世道沧桑,有着古今相袭的历史悲剧性 【7】149。

      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坚强痴情 ,又不免于自我牺牲的结局 .悲剧性的句号总不期然地上演有不少论者认为李碧华小说高扬新女性主义,事实上的确如此李碧华笔下的女性角色被赋予了更为坚强、独立的性格她们敢爱敢恨.挑战父权社会 ,将女性的独立意识发挥到极致虽然她们往往遭受背叛 ,但她们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对抗现实的虚伪 以毅然决然的姿态给与回应李碧华通过现代的视角对古典的言情模式进行重新观照.张扬了女性的独立意识6】李碧华.胭脂扣[MI.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6. 【7】江少川、朱文斌.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M 】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7. 正如王德威先生所论:“李碧华的文字单薄原无足观但她的想象穿梭于古今生死之间,探勘情欲轮回,冤孽消长,每每有扣人心弦之处而她的故事今判的笔法,间接托出香江风月的现貌 ”李碧华以其妖冶的言情文字为香港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向度 ,她依旧说不尽 ,也期待更多的读者去阅读、评说 (一)李碧华的身世与创作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