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249442884
  • 上传时间:2022-02-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8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幼儿园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飞飞的 导语: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苏轼传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苏轼传文言文原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有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爱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门役人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今害处被削减了一半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合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如不准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有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肯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吞没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挖苦,以求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单独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筑房屋,自称“东坡居士。

      元佑四年〔1089〕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有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分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有湖水中有许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了,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特地接受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特地接受湖水,就疏通二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枢纽,江中的潮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积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种了木芙蓉、杨柳在堤上,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画像,人们饮食时肯定向他祝愿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 【苏轼传文言文翻译】 第 4 页 共 4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