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xx10256200字.docx
18页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和范例20xx10256200字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要求开题报告既是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重要环节,又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效保证,为了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特制定本要求1.选题依据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2.论文研究的内容(论文写作大纲)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论文的中心);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2.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3.2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3.3论文进度计划4.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文献查阅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学生应根据所在院系及指导教师的要求阅读一定量的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综合,写出文献综述如需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应在调研、实验或实习的基础上递交相关的报告综述或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要求思路清晰,文理通顺其他要求: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写作的前四周内完成;2、开题报告必须经院系教学指导分委会审查通过;3、开题报告不合格或没有做开题报告的学生须补做合格后,方能开始写论文,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4、开题报告通过后,原则上不允许更换论文题目或指导教师。
备注:1、写不下的可加附页2、综述论文或报告作为开题报告的一部分附在后面范 例1四 川 农 业 大 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 生 姓 名:所在院(系):专业(班级): 级论 文 方 向:指导教师(职称): (20xx年 月 日填2 系班)等离子体低碳烷烃无氧烯烃化的研究1.选题依据1.1 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1.1.1 论文题目:等离子体低碳烷烃无氧烯烃化的研究1.1.2 研究领域:等离子体技术在小分子活化中的应用1.2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低碳烷烃(甲烷、乙烷等混合气体)是十分丰富的碳烃资源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油田气、煤层气及催化裂解气中由于饱和烃的直接用途很少,多数作为燃料加以利用或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开辟一条低能耗、高选择性的低碳烷烃烯烃化技术路线,对以烯烃为基础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而言,无疑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1.3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制乙烯、乙烷的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xx年,Keller等进行了先驱性工作,随后的近20年里,人们对甲烷催化氧化偶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许多催化剂虽不同程度地改善了甲烷转化率和C2烃产率,但均未达到工业化要求(C2烃单程收率30%)。
化学催化法转化甲烷要实现其应用还有许多困难另外,如何有效的利用天然其中蕴含的C2H6,将之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附加值的其它C2烃,已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在工业上,目前主要采用将纯C2H6通入高温管式炉中进行热脱氢制C2H4,由于低碳烷烃的特殊稳定性,反应需在高温(850℃左右)、负压条件下进行而且从热力学角度看,C2H6热裂解脱氢是一个强吸热过程,因此能耗较高近十几年来,随着CH4偶联反应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小分子烷烃活化与反应的认识取得了巨大进展,因而开始注意C2H6脱氢反应,希望通过对这一反应的研究和开发,寻找到一条高效率、低能耗利用C2H6的新途径2.论文研究的内容2.1 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2.1.1 气体反应产物分离检测方法的选择2.1.2 设计等离子体反应器2.1.3 等离子体作用下低碳烷烃转化制烯烃2.2 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2.2.1 选择气体产品的快速分离检测方法2.2.2 根据等离子体源特性,选择、设计适合本实验的反应器2.2.3 采用等离子体法有效提高低碳烷烃转化率制备烯烃2.3 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设计等离子体反应器,优化反应的工艺参数、等离子体放电参数的,最大限度的将低碳烷烃转化为烯烃。
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3.1 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采用等离子体技术活化低碳烷烃在无氧条件下制备烯 3烃3.2 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技术路线:确定反应气流速、等离子体放电电压、频率设计参数:反应器放电电极结构3.3 论文进度计划3.3.1 查阅文献,撰写文献综述————————第一周~第四周3.3.2 掌握气相色谱使用方法,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第五周3.3.3 确定样品出峰的时间,找出最佳使用温度—————第六周3.3.4 设计适合本反应的反应器————————第七周~第九周3.3.5 进行实验——————————————第九周~第十二周3.3.6 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第十三周~第十四周4.文献查阅及文献综述学生姓名:指导教师:1. 引言(一级标题)综述是综合叙述的意思,它经过对阅读过的大量材料的筛选、比较、分析、综合、合叙述的一种情报研究成果问题及展望等 2正文是综述主要内容的叙述部分一般要叙述所选研究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至目前的主要他人研究成果;本研究的发展趋势;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当前工 4作的现状,今后的发展趋势应作重点、详尽而具体地叙述解决的问题等。
要用最简洁的文字高度浓缩式叙述…………………………………,如表1所示表1 ******表admin …………canyin ………… notice ………… jiudian …………3.3.1 …………………………如图1所示,…………3.1.1 ……5参考文献[1] 计算机丛书编委会. frontpage 2000 网页制作实用教程,希望电子出版社,1997.[2] 廖彬山,高峰霞. ASP动态网站开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 李劲.ASP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研究,2000 ,23(4):14-16.[4] Liu Guangyuan,Yu Juegang, A Fast Learning Algorithm via A Hybrid Approach. Journal of UEST of China, Vol.27, No.3, Jun.1998.[5] 台州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等离子体低碳烷烃无氧烯烃化技术发展及现状学生姓名:吴大胜指导教师:郝智慧摘要:撰写文献综述目的是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使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些主要考核综合归纳资料的能力和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一;关键词二;关键词三;……1. 引言全球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长,对石油的过度开采使世界石油资源日趋枯竭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很可能替代石油而成为世界能源及化工原料的主要支柱,因此广泛存在于天然气、油田气、煤层气及催化裂解气中的低碳烷烃(甲烷、乙烷等混合气体)也十分丰富由于饱和烃的直接用途很少,多数作为燃料加以利用或直接燃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开辟一条低能耗、高选择性的低碳烷烃烯烃化技术路线,对以烯烃为基础原料的石油化学工业而言,无疑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转化反应技术6甲烷烯烃化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目前的研究重点是等离子体技术 等离子体条件下,由于体系的电子温度高达104K以上能量在10eV左右(1eV相当于11600K),所以电子具有足够高的能量使反应物分子激发、裂变,生成C2及C2烃以上的碳氢化合物因此,等离子条件下,可以使在普通平衡热力学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甲烷高温裂解二聚反应得以实现乙烷脱氢制乙烯的研究方法包括固定床反应器乙烷催化脱氢、催化膜反应器乙烷脱氢以及用氧气、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为氧化剂的乙烷氧化脱氢的研究目前所发表的文章中以乙烷氧化裂解制乙烯为主,对于等离子条件下乙烷无氧转化的研究还很少。
丙烷脱氢制丙烯的技术有0leflex工艺,Catofin工艺,菲利浦STAR工艺,Linde工艺,无机膜催化脱氢工艺与乙烷相同,等离子条件下丙烷无氧转化的研究很少3.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就是指电离气体它是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的集合体是物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按体系温度可分为高温等离子体(气体温度>104K)和低温等离子体(气体温度<104K),高温离子体的所有组成(自由电子、重型分子和各种离子)温度非常高,一般为5000~50000℃低温等离子体还可分为热等离子体(thermalplasma)或平衡等离子体(equilibriumplasma)、冷等离子体(coldplasma)或非平衡等离子体(nonequilibriumplasma)前者由稠密气体在常压或高压下电弧放电或高频放电产生,体系中各种粒子温度接近相等(电子温度≈粒子温度≈气体温度);后者由低压下的稀薄气体用高频、微波等激发辉光放电或常压气体电晕放电而产生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气体温度≈室温~数百度)通常用于甲烷转化的等离子体属于低温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可由气体放电形成,如辉光放电、射频放电、微波放电、电晕放电、无声放电等。
4.热等离子体及冷等离子体4.1热等离子体自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Huels公司就着手研究甲烷热等离子体(电弧放电)裂解制乙炔的新方法,并随之开发了用于天然气转化的Huels工艺74.2冷等离子体冷等离子体的热力学非平衡态(TeTg)意味着,高能量(10eV)、长寿命的电子可为化学反应提供约418kJ/mol的活化能低能量活化重粒子一旦发生了化学反应就立刻失去活性,这是冷等离子体具有迅速而有效的骤冷机制同时,也使反应物和产物避免了热分解文献中关于冷等离子体技术的研究很多,如:Tanabe等报道在无氧条件下甲烷偶联,有一种最新研制的常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一个以高速自转的转动电极与另一个固定电极间可产生较大的均匀的圆形等离子体反应区在He气流中甲烷在反应区停留时间减少,生成C2烃的选择性很高朱爱民等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条件下,研究了N2和He对甲烷偶联的影响结果表明,N2和He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C2H4和C2H6的生成,抑制了C2H2的主体地位(>75%)陈栋梁等考察了在微波等离子体条件下N2对甲烷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随N2引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产物HCN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加代斌等首次利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进行甲烷氢化偶联的研究。
发现在等离子体中引入氢有利于甲烷活化与转化,并随氢含量的增加甲烷转化率和C2烃收率升高,积碳减少由于单纯等离子体作用甲烷得到的C2烃主要是乙炔,此外能量利用效率也比较低这些因素促使人们将等离子体与催化剂结合用于甲烷活化与转化研究这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所做工作不多较早的报道是Wan等和Ioffe等将高功率脉冲微波与镍、活性炭等催化剂协同转化甲烷,在常压下得到的甲烷转化率达15%,选择性乙炔达90%以上5.结束语低碳烷烃直接偶联制取C2烃是目前十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之一以甲烷为例,由于甲烷分子的高稳定性及其热力学上的不利,采用常规催化手段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积极探求其它手段或辅之以其它方法是甲烷偶联反应研究的新动向等离子体以其强大的活化能力为甲烷偶联提供了一条新路线自等离子体催化转化甲烷一提出就引起广泛重视其他低碳烷烃转化烯烃也成为研究热点,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催化法取得的效果比普通化学催化法好,显示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但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还有许多基础工作要做如等离子体作用下催化反应的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等离子体作用下的催化剂有别于普通催化法的催化性质;等离子体催化的反应器需进一步研制和改善,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