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对标准的思考.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96991701
  • 上传时间:2022-05-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75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由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的对标准的思考    Summary:“苏丹红”事件提示人们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的健康,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透过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我们需要对中国食品技术标准和管理的缺失进行全面的思考,从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完善食品技术标准的制定、执行、监督和保障.Keys:技术标准食品安全1、“苏丹红”等事件折射出食品标准问题的严重性“苏丹红”致癌并非新闻.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将“苏丹红”列为致癌物质之一,于1996年出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禁止把“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数年之后却演变成一场突发事件将“苏丹红”列为食品禁用物长达10年之久的期间内,我国食品质监专家从未检测过,也没有任何单位提出过进行“苏丹红”检测的申请,不仅如此,在英国发出“苏丹红”全球安全警告后,我们甚至连认定“苏丹红”的方法和标准都要从国外舶来透过这一事件,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中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食品安全背后的技术标准问题,.2、我国食品技术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1)食品技术标准缺失严重,不成体系食品安全牵涉到原料-生产-流通-销售直至餐桌各个环节,相继曝光的“苏丹红”、“毒奶粉”、“毒火腿”等事件,究其产生原因,除了相关法规缺位外,根本问题是我国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滞后,且执行不力。

      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目前还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防御阶段”,尚未建立起从源头直至餐桌全方位链式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有些食品国家没有标准,只有行业和企业标准,而某些行业和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制定的是低水平的标准;有的食品国家有标准,但现行标准有缺陷,与国际标准差距大,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出口了,不符合国际标准的食品成为出口转内销的廉价货,另外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食品添加剂成为食品安全的最大威胁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2个品类1500多种,正确使用这些添加剂可以改进产品的色香味,但在这1500多种食品添加剂中有一部分还没有国家标准,有一部分缺乏限量标准和相对应的检测方法标准导致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超量使用添加剂,甚至将化工用品用于食品生产之中2)标准水平偏低,检测标准尤为落后如上所述,我国不少食品标准水平偏低,而检测标准尤为落后目前在食品检测标准中采用的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强制性标准,这些标准与国际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国际标准与国内标准的不同,不仅为执法带来了难题,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可能的“避风港”3)技术标准不统一,标准执行不力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在食品技术标准上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的模式,也成为困扰生产者、执法者和消费者的一大难题。

      根据《食品添加剂标准》的规定,几种人工合成色素,如胭脂红、柠檬黄等可以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但含量有严格的限定中国目前的常规检查中对这些色素都有立项,检测的目的是看“是否超标”但对于“苏丹红”等禁止使用的成分没有常规检查,因为“禁止使用的化学成分多达几千种,只是有人举报或发生了安全事故,这种成分才会在今后的检查中被列为重点检查”明令禁止的东西却在执行环节上不能执行,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禁而不查,查而无标准可循,无法可依,这使得“苏丹红”在我国明令禁止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情况下,依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暗藏达10年之久,同时也给今天的执法查处工作带来尴尬4)食品安全预警监督薄弱,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从早期的农药DDT,到杜邦特富龙、“苏丹红”,再到雀巢奶粉含碘超标、光明乳业的回奶事件,都给我们一个明确的警示:除了对重大的自然灾害、事故建立预警监督管理系统以外,我们也需要针对科技不断发展而带来的新产品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特别是关乎人民健康方面的问题,建立新的预警监督系统,以更好地应对上述种种危机而我们现行的做法,大多是就事论事,进行突击大检查,或者权宜性地提出“食品质量安全年”或“质量万里行”等等。

      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来保障食品安全,也很少像英国食品标准署那样随时对各地查出的问题食品发布消费警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成为信息不对称的牺牲品国外的经验表明,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在生产和流通这两个环节,而且注重事前监督3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尽管食品安全问题重重,但值得欣慰的是,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食品安全”问题前所未有地被提到了突出位置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保障食品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1)构建全方位的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在纵向上形成从源头至餐桌全方位链式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体系,沿着产品的价值链系统理顺各个环节上的标准,使各个环节上的标准相互衔接,切实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前移至技术标准的把关上,从而保证技术标准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性,并且有力执法其次,在横向上采用企业联盟形式制定系列技术标准过去由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若干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是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也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造成权力重叠、职责不清另一方面,行业与行业、行业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管理范围重叠、交叉,针对同一项标准化对象,行业标准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地方标准与地方标准的具体内容经常产生矛盾和重复,使某些技术标准成为部门和地方利益保护的一种形式。

      为此要逐步减少地方标准,从国家总体利益出发,采用企业联盟形式针对某一产品建立技术标准系列,统一进行标准的发布,从而彻底打破条块分割和地方保护,保证标准的统一性2)完善技术标准检测体系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体系的同时,要完善检测标准和检测体系除了食品标准之外,还应建立过程标准,包括相应的检测标准,切实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使企业在各个环节均有标准可依另一方面要在横向联盟形式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检测体系,明确企业、行业协会、国家卫生和食品部门各自的功能和责任,对企业产品及时进行全方位的抽检,并予以公示,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关乎广大人民生活健康,是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够在人民安居乐业的背景下进一步地实现国家的全面发展Reference1、李惠宜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问题的探讨[N]中国食品报2001-07202、李朝伟,唐光江,叶志平,食品安全性管理的发展趋势[N]国门时报,20014-2-133、陈雪根,苏丹红挑战食品安全法规[N]中华工商时报2005-3-194、王毅“苏丹红”启示录5、社会主义向何处去[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