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基层干部谈心中要把握的三要素.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3215330
  • 上传时间:2022-06-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8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基层干部谈心中要把握的三要素    黎高景谈心是人与人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增进理解的基本方法,是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最常用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形式基层干部工作中时常要与形形色色的人员打交道,把握好谈心技巧十分必要基层干部在语言交流中,身份决定了其语言的特定性肆无忌惮的夸夸其谈,会给人一种不稳重的感觉;患得患失的沉默寡言,又给人一种平庸无能的感觉;过于矛盾矜持,又有人说是矫揉造作因此,在工作或社会交往中,人们对基层干部的语言艺术有着较高的期待,基层干部如果不会交谈,很难想像能在单位上立足、开展工作而要使谈话顺当,确有所获,就必须掌握“诚恳”、专注”、敏锐”三个基本要素一是要深入诚恳古语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坦诚率直,谦虚谨慎,尊重他人,是基层干部必须具备的良好心理品质苍白的语言只能换来苍白,冷漠的情感只能获得冷漠只有知心,才能达到推心置腹、情感相融的境界妄自尊大、盛气凌人、刚愎自用的作风,虚情假意、恭维逢迎、油腔滑调的习气,是基层干部工作中的毒剂,它必然导致双方产生鸿沟要谦逊有度,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要做到平等待人,对某一话题,尽管有许多话要谈,但不应滔滔不绝,使他人无发言的机会。

      即使别人的意见与你的相悖,也要让人讲完,然后再阐明你的见解谈话中要少用“是”、“不”、“对”、“不对”、“可能”、“会好的”这类浅显字眼只有心心相印,才能息息相通对别人敷衍搪塞,答复问题时做官样文章,空洞无物,或咄咄逼人,像连珠炮似的连续发问,都会引起他人反感基层干部待人以诚,就会洗耳恭听他人之言,而不会抢人话头,扰乱别人的思维;不会避实就虚,隐瞒自己的真情实感;不会强人所难,硬要人家听你的索然寡味的说教;不会故意闪烁其词,摆迷魂阵,真伪难辨,使人捉摸不定,难以理解你的意图;也不会在别人给你提意见,或者表述不同见解时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粗鲁地顶回去;更不会口出伤人之语、损人之词即使一时失口,也定会坦率表示歉意,以达到相互谅解二是要神情专注基层干部讲话不能心不在焉,听人说话,也要全神贯注,不要漫不经心一位外交家曾感叹地说:“一个好的听众如同撒哈拉沙漠中的清泉一样,稀有珍贵和受人欢迎啊!”要耐心倾听别人谈话,不要在旁人说话时,对其发言评头论足,轻下断语要让自己的思想紧紧“跟踪”发言者,就能分析出话中之意,体察出言外之音,明白谈话何时进入高潮,何时接近尾声这样你发言时就能有的放矢,而不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

      基层干部在与人谈话时,还要专注于对方的表情听话不能单用耳朵,如你的眼睛紧盯着发言者的唇舌,就能在“声波”中捕捉到所需之物要同时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将更能体会对方言谈的意思对方说话时的情绪状态,是高兴,还是愤慨、焦急、忧虑,有时比话语本身更为重要心不在焉是不好的,若左顾右盼,或手上摆弄小东西,或显示出不耐烦之态度,都会影响交谈有位外国学者说过:“人们通常认为听别人讲话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真正的听别人讲话,意味着使自己受到别人的恐怖、热情或绝望的感染——或者也要受到自己内心与之相同的感情的感染三是要思路敏锐基层干部与人谈话,是调动自己的知识和智力的过程要做到“知人、察需、善问、会导”敏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有应变能力一般人认为宽厚者;刻薄者,词多贬抑;豪放者,语多激扬而不粗俗;潇洒者,言谈风雅而不随便;谦逊者,含蓄而不猥琐;博学者,旁征博引而不芜杂;脚踏实地者,声调沉稳;只图虚名者,最好浮词基层干部与人交往中,还要注意观察对方,要摸准交谈者的性格特征若对方性格坦率、耿直,你的谈吐就要简洁,“迂回作战”往往适得其反,会引起隔阂若对方自尊心强,爱面子,你提出问题,特别是不同意见时,就应该缓和婉转点。

      如遇到的是个比较固执,喜欢抬杠、顶牛的角色,得注意固执利导,谨慎为之,以防激化当他人讲话出现啰嗦、重复,没完没了的境况,甚至出言不逊时,也不要急,而要冷静、耐心,或者见机行事,适时提出中肯之辞,或让他把话讲完,然后再恳切地表述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对方对你有信任感在谈话时,你或直陈己见,或委婉作答,都要分析对象,看准时机,一语中的,才能使交谈畅通无阻当谈话出现僵局时,机智得体地运用幽默的话语,会有解救“危难”之效要选用简明的词句,避免用对方所不了解的字眼用较从容的语调陈述为好,不改过于曲折,以免使人不知所云或抓不住重点假若一个人头脑僵化,反应迟钝,必不能紧扣话题如当别人谈论学习所得时,你却横插一杠子,不适时宜地插入旅行见闻等等,会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转换在交谈中至关重要改变话题要顺应自然,掌握“火候”,过早则不免唐突,过迟则使人乏味当他人对某话题谈兴正浓时,马上转换内容,显然是不高明的谈话开关要巧妙地打开话匣子,结束谈话也要顺乎自然圆满的谈话,总是进行到恰到好处时结束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