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0.doc
103页三十年临证经验集锡山邹孟城大根甫书于沪上客次 1999 年 10 月 13 日目录 内容提要 2序一 3序二 4自序 4述作 5无形主宰意念力 8“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浅析 10粥油益阴有殊功 12虚劳初探 12大小肠脉诊部位辨 18脉学三题 19黄褐厚腻苔清化漫笔 21汗吐下法亲历记 23外感风热误药致变 25秋感温燥凉解宜 26温病岐视 27惊恐重症赖补养 30赭石立治脑震荡 31镇肝熄风法治愈脑挫伤 32镇肝涤痰疗癫狂 33中风偏枯治法刍议 35口眼㖞斜仗“圣愈” 37历节风痛误药辨治 38甲亢效方当归六黄汤 39小柴胡汤愈肺痨 40狼毒蛋治肺痨方 41虚劳咳嗽拯阴蠲 42“百合”妙蠲“老慢支” 43培土生金愈久嗽 44平衡五脏治久咳 46小议“截喘”说治喘 48心房纤颤 50胃痛慎用辛香温燥 52益气健脾愈胃疡 54橘皮竹茹消胃炎 55饮食疗法胃疡平 56扶土抑木除脘痛 56饮证说约 57肝炎杂说 58顽固腹痛温肝治 61肠痈验方 62痛泻要方治痛泻 62便秘良药决明子 63填精益肾疗骨疾 64骨质增生症 65诈病经治记 66肿 瘤 类 66“关脉如豆”说癌症 66消散一法试癌肿 68外科 73类养血生发斑秃痊 73简易便方愈臁疮 74阴茎损伤性炎肿治验 74妇 科 75类吴竺天临床经验方应用 75妊娠早期脉解 77甘麦大枣脏躁愈 79崩漏治验两则 80产后病治法试探 81皮肤科类 83带状疱疹奇效方 83药食过敏二例 84五官科类 85风热乳蛾恃银翘 85“泻心”善治口糜 86诊暇随笔 88方 药 类 88小柴胡汤纵横谈 88小柴胡汤治验选 91益气升清话“补中” 92桂附八味丸方证散议 94淮牛膝功用别传 97鲜人中白治跌打损伤奇效记 98龙眼壳核有妙用 98针灸推拿气功类 99耳中苦鸣辨治 99针余琐谈 100肾虚感寒立时医 101气功治病实验谈 102内容提要本书系作者临证三十年间部分临床经验及理论认识的汇集,全书共八十一篇,分作九个部分。
其中包括疑难杂症的治验病例;屡奏捷效的达药验方;独具匠心的诊脉方法;治疗癌症的心得体会等尤其对带状疱疹、急性阑尾炎、脑震荡、脑挫伤等病勤求古训、古为今用对恶性肿瘤、中风后遗症、面神经瘫痪、肺结核、精神分裂症、心房纤颤、甲状腺功能亢进、过敏性皮炎、哮喘等病则博采众方、推陈致新,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于相关篇章中毫无保留地展示读者全书内容丰富,文笔简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供中医临床、教学、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出版承蒙上海市快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上海市劳动模范,’98 上海市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十佳厂长(经理)徐寿康先生大力赞助,谨此致谢!序一曹孟德曾经吟过这样的名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作为一个在杏林苑中耕耘了数十个春秋的人,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理论,为人类的健康与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既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责任 但是,由于诊务常常忙得不可开交,加上年届耄耋,精力渐衰,我的书稿写了多年还未完成 现在,孟城却后来居上了他是我的学生,是我众多学生中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经过几十年兢兢业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努力,已获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十年临证探研录》不仅是他学术经验的集中体现,也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一次成绩汇报孟城是个精勤不怠、学而不厌的人,他极其尊敬自己的各位师长,对师长们一言半语的教诲,都记忆在心因此,书中内容多有他与诸师传承关系的自然流露 孟城的这本著作,据我个人的体会,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态度严谨,资料可靠孟城无论治学还是处世,始终是严谨的,坚持实事求是,力戒虚伪浮泛本书所涉及的病例,写作前他都经过直接或简接的随访疗效确切,方才引作资料而且全书文字朴实,不事渲染,也可从另一角度反映出他的严谨精神第二、辨证精确,细致人微如第 13 篇“外感风热误药致变”中,沈氏发热神昧,辨为风热挟痰,劫伤津液,用加减萎蕤汤化裁得愈又如惊恐重症治以补养,脑挫伤治以镇肝熄风法小儿肺炎治以清肠泄热,心房纤颤治以养心宁神等诸多病例的辨证治疗,都较为精细确切,所以能收到极高的疗效 第三、处方简洁,用药轻灵书中不少效果独特的验方用药极为简洁,甚至往往以单味药取效,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特点约少而精,与疾病针锋相对、单刀直入,常可出奇制胜,而且没有复方中药物之间相互牵制的弊病如用单味代赭石治脑震荡,酒煎红藤治急慢性阑尾炎,霜桑叶煎洗结膜炎等具有简洁高效、药到病除的特点。
同时,在使用复方时,用药的剂量每常较轻,但从病例观察可知,同样收到了应有的治疗效果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应用尝试,既可减少药物对病人肌体的影响,又可节省药材,具有进一步实验研究的价值 第四、深入钻研,创制新方书中用以康1复中风偏瘫的“偏枯健全汤”;纠正面神经瘫痪的“圣愈正容汤”;治疗精神分裂的“镇肝涤痰汤”及蠲除老慢支的“百合畅肺饮”等四首特效处方,均系孟城经过多年 lI 缶床实验研究后制作的新方,用以治疗适应病证,常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是他对祖国医学的又一重要奉献 同时,书中所介绍的其他方药与方法,也具有简洁1、高效、堪经重复的特点,因而值得推广应用第五、通盘考虑,实践整体均衡治疗整体均衡疗法”是孟城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并不断为之探索研究的治疗法则,用以治疗历久不愈、症情错综复杂的疑难杂病具有特殊效用 书中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目前尚在孕育之中,还未成熟但书中许多复杂病例的辨治过程,无不贯穿和体现了这一点整体均衡治疗”是孟城学术观点中的一种创见,虽然先哲著作中也有类似的学术思想存在,然多属散在和初步的,没有升华、结晶孟城本着继承和发展的精神,正在深入研究而这一思路与方法,却已在本书的字里行间跃然纸上,读者如能别具慧眼,自有会心之处。
孟城在事业上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经过三十年不寻常的实践和研究,他终于获得了今日的成就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业绩!”这是我对孟城的一点勉励与期望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吴竺天八十八岁 1998 年 1 月 5 日序二我告别祖国和上海,到美国求学而后留美行医,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在这期间,我常常忆念上海的亲朋好友 孟城是我早年在沪学医时的同窗好友在学术上,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他始终是一个孜孜不倦努力进取的人现在见到了他的第一部著作《三十年临证探研录》,我非常高兴,因而激动地为它作序 在祖国医学绚烂多彩的百花园中,到处都有奇花异草可寻,如果你善于采集的话,是一定会有收获的《三十年临证探研录》是孟城数十年来部分临证心得的汇集,也是一次杏苑采宝的小小展示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它不仅是一部冶理法方药于一炉的好书,而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和盘托出,奉献给读者和医界,这种可贵的精神使我最为感动就书中的内容来看,侧重于医疗技术,但是,现代医学对于健康的含义,正如本书所说的,包括了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特别是心理的反馈与影响,日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无形主宰意念力”是作者运用祖国传统的医学理论,研究医学领域内心理反馈现象的一次大胆尝试,是很有意义的。
心理的自我锻炼与完善,是人们获得健康心理的最佳途径与方法,而心理健康又是生理健康的有效前提和保证只有通过不断的以健康心理克服和取代不健康心理的长期训练,才能达到高尚的心理境界,从而享受生理健康与长寿的乐果 祖国医学已经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医学的金色殿堂它是一颗璀灿的明珠,必然会对人类的健康作出重大的贡献值此机会,愿孟城的这一部著作,光芒焕发,青春永驻美国天然医疗中心主任全美整体医学研究会会长美国东方医科大学针灸学博士张润平1998 年元月 24 日于洛杉矶自序余自幼性好岐黄之学少年时,居于故乡,家母缘脘痛暴甚而呕血盈盆,虽药饵屡进,终鲜效机当此一筹莫展、进退维谷之时,婶母邀近邻名医邹云翔先生至是时云翔公尚未赴宁任职,公问症切脉,泰然自若诊毕而嘱曰:服人参粉血必可摄依法进服,一日知,三日止矣嗣后略作调理,脘痛即解,从此安然无事余见先生医术之神,倍生敬慕复睹亲友邻里之中,患病者颇多,亟需医药救疗余外祖母老年痴呆,竟终其生而不治为此盂城时萌怆恻之心,毅然而立学医之志及至业医有年,方识医道玄微,原非浅尝辄止者所可得其蕴要况城秉鲁钝之质,于轩岐要旨未窥堂奥,神圣工巧木讷不精滥竿其间,犹恐千虑一失而遗人天殃。
因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推究剖析,舍短用长略有会心处,辄笔诸于纸,以备日后之参证数十年问,且积笺盈尺矣此犹未足,思欲负笈名门,广求诸师心传遂师事吴竺天先生,并蒙姜春华教授谆谆教诲凡十有丑年又经吴师引荐,侍诊杨永璇先生,以习针灸由是广受教益,理法方药靡所不及,心得经验多蒙授受惜盂城器小量窄,未及兼收并蓄近年因友人之敦促频频,自身之薄暮感怀,爰将笔记稍加整理,选取部分,厘成一编,故有是册之作斯编原属随手笔录,为自我参考之用,非为著书立说也 故各篇文风不一,体例无定此次整理未作根本变动而勉以真实之资料心得,奉献读者,公诸同好而已究有几许可取,留待后人评说如若一鳞半爪尚有意义,愿采撷诸君悉遵《千金》教导,以大慈恻隐之心救治民众疾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苟能如此,则孟城之愿足矣书中谬误多所不免,如蒙教正则余幸甚是书编撰过程中,承刘禄海同志、王国先同志及诸师友,多方关切支持,谨此致谢!锡山邹孟城大根甫书于沪上客次 1999 年 10 月 13 日述作 类临证须辨疑似治病首重识证,此为历代医家一致共识,如《临证指南》曰:“医道在乎识证、立法、用方,此为三大关键”,“然三者之中,识证尤为紧要”。
而识征之关键在于辨证,何谓辨证?所谓证,即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反映疾病某阶段本质之一种概念辨证是在全面搜集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从而得出相对合理之证候诊断然由于病者之体质、宿疾、病情轻重、精神情志、服药机变、失治误治以及生活之环境、气候、地域之类因素影响,常可导致证情错综复杂,出现近似、类似或假似等疑似之证,混淆视听,致使医者一时难以确诊,其至真假难辨,稍一疏漏,即堕五里雾中如阴盛之极,格阳于外,反见面红目赤、唇破舌裂、扬手掷足、语言错妄,一派火热之象,初看似属阳汪,实则内真寒而外现假热;阳热之极,格阴而见四肢发厥,热深厥亦深,僵卧如尸、不饮不食、口鼻无气、手足逆冷,一派阴寒之象,初看似属阴证,实则内真热而外现假寒 又如癌症患者,证实脉亦实,常见肢体懈惰、眩晕眼花、纳呆神疲,似乎虚证;而劳伤中气之人,反见脘腹胀满,食则不舒、气机壅滞、大便欠利,却似实证以上仅略举数例,而临证之际,疑似之证未可胜道故李士材喟然感叹曰:“诸凡疑似之症,不可更仆数而林珮琴于《类证治裁》自序中亦曰:“司命之难也在识证,识证之难也在辨证,”“且于一症,错综疑似。
因而抉别真伪、辨析疑似又为辨证不可缺之重大环节 因为用以辨证之主要依据是四诊所得各种素材,所以辨析疑似也须从深入细致地分析、比较此类素材入手以笔者之粗浅体会,其中似可侧重于主症、脉象及舌象之辨析 一辨主症特点,推求同中之异辨证方法是应用中医之基础理论,对望闻问切四诊素材加以分析筛选、分类排比,然后归纳综合,从认定主症开始能否正确选择与识别主症,即是能否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