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细则.doc
13页目 录一、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 1二 、编制依据 1三、适用范围 1四、量测项目及要求 1五、量测方案 3六、量测仪器 7七、数据处理 7八、确保监测质量的措施 111隧道围岩监控量测监理实施细则一、隧道监控量测的目的监控量测是隧道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施工安全;而且通过现场监测获得围岩动态的信息(数据),为修正和确定初期支护参数,混凝土衬砌支护时间提供信息依据,确保结构的耐久性,为信息化设计与指导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二 、编制依据1、已批复的《监理计划》;2、《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范》(TB10201-2007); 3、铁建设【2010】120号文件相关要求三、适用范围适用于中铁三局集团敦格铁路甘肃段DGGSJL-2标两座隧道施工的监控量测:1、阔克萨隧道:DK191+167~DK191+473,全长306米;2、长草沟隧道:DK191+925~DK194+673,全长2748米四、量测项目及要求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布设测点,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量测的内容一)根据设计要求,本标段各隧道需做以下监测项目:1、洞内外观察,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拱顶下沉量测及地表沉降为必须进行的量测项目;2、浅埋暗挖段应进行地表沉降监测3、二次衬砌后净空变化4、洞口段与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观测5、根据施工需要,必要时增设地表下沉量测及围岩内部变形等量测项目6、其它选测:隧底隆起,围岩位移等二)量测要求:量测项目及方法如下表所示:序号项目名称方法及工具布置1洞内外观察岩性、结构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或描述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2拱顶下沉拱部变位观察计、精密水准尺或精密水平仪每个断面3个测点3底板隆起精密水准尺或精密水平仪每个断面3个测点4围岩位移洞内钻孔中安设单点、多杆式或钢丝式位移计每个断面12个测点5净空水平收敛各种类型收敛计每台阶设一条水平测线6围岩及支护间接触应力各种类型压力盒、压力传感器每个断面24个测点,初期阶段严格执行7地表下沉精密水准仪浅埋隧道必测注:一般围岩段只对1、2、5各项进行监测,特殊地段视围岩实际情况增设其它监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Ⅴ级围岩不得大于5m,Ⅳ级围岩不得大于10m,Ⅲ级围岩地段30~50m。
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监控量测详细见敦格施隧101)现场量测要求:1、喷锚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量测数据采集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及时修理或更换2、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3、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相差不大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相差过大则检查仪器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4、每次测试都要认真作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5、量测数据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7、及时进行资料整理五、量测方案1、地表沉降:隧道洞口及浅埋地段需进行地表沉降观测,在选定的量测断面区域,首先应设一个通视条件较好、测量方便、牢固的基准点地面测点布置在隧道轴线及其两侧,每个断面共7~11个测点,测点间距2-5m,隧道中间附近应适当加密,隧道中线两侧量测范围不应小于H0+B(见图1)测点用全站仪定位到隧道中心位置,应埋设水泥桩,用精密水准仪配铟瓦水准尺进行观测。
隧道开挖距测点前30m处开始测量,隧道开挖超过测点50m、并待沉降稳定以后停止测量作为必测项目,可根据需要加密沉降观测点地表沉降观测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基准点不要选择隧道经过的山体上,要保证基准点的稳固2)基准的高度要选择好,可以使用水准仪一镜可以测量全部的沉降观测点,不要频繁的转站3)测量顺序H0B45º基准点测量范围2~5m图1:地表沉降观测点布设示意图应先读后视读数,然后依次观测各沉降点,每个点读一次数,再读后视读数(必要时应动一下水平仪的位置),如此往复3次,成果取平均值应该将高程数据引测到基准点上,可以对隧道埋深情况进行了解2、拱顶下沉:拱顶下沉点与净空变化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原则上设置在拱顶轴线附近,当隧道跨度较大时,应结合施工方法在拱部增设测点数据采集使用水准仪与钢挂尺或全站仪来完成使用水准仪与钢挂尺来进行测量时,点应布设成挂钩形式,以方便悬挂钢尺(见下图)拱顶下沉测量布设示意图3、周边收敛:在预埋设点的断面位置,隧道开挖爆破以后,沿隧道周边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分别埋设测桩测桩埋设深度30cm,钻孔直径φ42,用快凝水泥或锚固剂固定,如果采用螺丝状测桩头则需设保护罩,采用挂钩式测桩则需避免隧道施工人员悬挂风管、电线或杂物等造成破坏或移动。
采用收敛仪量测周边收敛,初始读数应在开挖后12h内读取,最迟不得超过24h,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埋设方式见下图)收敛点的埋设形式示意图一收敛点埋设示意图二收敛仪结构示意图三4、量测频率: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下表确定当按表中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位移速度(mm/d)量测频率≥52次/d1~51次/d0.5~11次/2~3d0.2~0.51次/3d<0.21次/7d 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隧道开挖宽度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变形基本稳定后2~3周结束对于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位移长期没有减缓趋势时,应适当延长量测时间六、量测仪器1、收敛观测:JSS30A型数显收剑计,精度0.01mm;2、沉降观测:精密水准仪,精度0.1mm;铟钢尺七、数据处理每次测得的数据应立即进行整理,并把整理结果绘在图上画出曲线这一环节的工作应在数据采集后立即进行,如果发现沉降变形量过大,首先要复核量测数据是否有误,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并进行汇报。
不能把几天的工作堆在一起集中处理,这是监控量测基本的要求根据量测数据绘制位移u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可以较直观的看出围岩位移变化的情况,并初步判定围岩是否趋于稳定或出现异常情况建议在Excel表格中及时输入量测结果,并利用其图表功能自动生成曲线图,能保证量测数据与曲线图同步,更能及时直观的得到围岩变化情况1、回归分析: 由于量测的偶然误差所造成的离散性,因此对量测数据采用统计学原理进行分析,并以相应的数学公式进行描述,采用回归分析对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到u、t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用这个函数曲线能代表测试点数据的散点分布,并能推算出因变量的变化速率和极限值,主要采用以下指数、对数和双曲线三种曲线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三种曲线函数的原形公式与换算公式如下:指数函数: 求导: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 极限公式: 对数函数: 求导: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 极限公式: 双曲函数: 求导: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 极限公式: 其中:A、B — 回归常数 ; — 位移值(mm); — 初读数后的时间(天)线性回归分析需要分别将三种函数独立进行回归计算,将其转化为直线函数的形式求出a、b,并通过a、b换算出曲线函数常数A、B值,以指数函数为例,视为Y,为X,按直线方程进行回归计算,得到直线方程常数a、b,并计算其相关系数r,指数函数常数、,由此可得到指数函数方程。
对三种曲线函数进行回归分析后,根据三种曲线方程的相关系数r,取r最趋近于1的曲线方程代表所分析测点数据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所选择曲线函数的相关系数r的绝对值应大于0.9其a、b、r的计算公式如下: 线性回归分析数据处理量大,计算复杂,一般采用工程计算器进行回归计算,常用的工程计算器(如:CASIO4500、4800、4850、5800)都具有回归分析的功能,也可以使用Excel表格的内置函数方便的进行回归分析计算根据回归分析结果选定代表测点的曲线方程,并可根据求导公式计算某一天的位移速率,也可根据极限公式计算其总位移量,通过代表测点的曲线函数方程可消除偶然误差并推断出围岩的稳定情况,或估计二次衬砌施作的时机2、围岩量测数据分析:隧道开挖后洞内的变形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急剧变形阶段、中期缓慢变形阶段、末期趋于稳定阶段这是围岩调整自稳的一个正常的过程Ⅳ、Ⅴ级围岩初期急剧变形阶段变形量、变形速率较大,达到稳定的时间很长;Ⅱ、Ⅲ级围岩初期迅速变形完成,最终达到稳定的时间很短在分析量测数据时,首先关注变形量、变形速率是否过大,可以参照设计及规范的位移管理等级来进行判断位移控制基准类别距离开挖1BU1B距离开挖2BU2B距离开挖距离较远允许值65%Uo90%Uo100% Uo位移管理等级应对措施管理等级距离开挖断面1B距离开挖断面2B应对措施ⅢU< U1B/3U< U2B/3正常施工ⅡU1B/3≤U≤2 U1B/3U2B/3≤U≤2 U2B/3加强监测ⅠU>2 U1B/3U>2 U2B/3停工、采取措施注:U—实测位移值;U0—最大允许位移值。
其次要重点关注曲线的异常变化,出现反拐点,无论是变形速率突然增大,还是突然不收敛,都属于反常情况,一定要查明原因,看是否在可控范围内一般情况会出现如下两种时间—位移特征曲线,位移特征曲线见下图反常曲线图表示位移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喷锚支护出现严重变形ttμ(mm)μ(mm)位移特征曲线图反常曲线正常曲线正常曲线图表示绝对位移值逐渐减小,位移、周边收敛、拱顶下沉量达到预测终极值的80-90%,收敛速度<0.5mm/d,拱顶下沉速率<0.5-0.3mm/d时,可以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砼衬砌每天相对的净空变化>15mm时,对支护加强观测;当初期支护收敛量达到100mm,或钢筋应力接近其计算抗拉强度时,或位移变化仍超过1mm/d时,对该段支护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须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人身安全分析出现每个区段变化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以用于指导施工,消除可控因素影响,减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如调整施工方法,减小对围岩的扰动,或加强支护参数,保证施工安全如下台阶开挖属不可控因素,但可根据控制边墙一次开挖的长度减少围岩的变形,使围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
仰拱开挖对围岩的影响也可通过施工质量及工序的控制改善,根据实践证明,初期支护拱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