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硫培训教材[业界经验].doc
70页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培训教材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七月荷叶文档前 言近几年,我国烟气脱硫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建设了相当数量的烟气脱硫设施随着大量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装置投入运行,脱硫装置已经成为除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外燃煤电站运行人员操作与管理的主要装置,其运行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电站的经济性与安全性为满足脱硫运行/维护岗位人员培训的需求,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组织技术人员,在全面总结已投产的57个工程项目117套环保装置的建设、运行经验基础上,编写了这本《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作为公司内部培训及用户培训的教材本书主要包括法规政策、烟气脱硫理论知识、设备运行与维护等内容本书首先介绍了脱硫装置运行和维护的必备知识,以及岗位技能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其次,结合仿真上机操作的辅助教学手段,对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进行了重点讲解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各级领导、广大同仁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错误在所难免,希各位同行批评斧正编者:2011年07月荷叶文档燃煤电厂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培训教材 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YDEP目 录第一部分 绪论 3第一节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 3一、二氧化硫的来源 3二、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 3第二节 我国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 4一、酸雨污染不断加重 4二、硫沉降量持续增加 6三、以细颗粒物为主的其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6四、城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形势严峻 7第三节 二氧化硫控制的政策法规 7第二部分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与主要设备 9第一节 常见的几种烟气脱硫技术 9一、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9二、半干法/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15第二节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的主要化学反应 19一、脱硫反应机理 19二、吸收塔中不同区域的主要化学反应 21第三节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3一、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24二、烟气系统 30三、SO2吸收系统 38四、石膏脱水系统 47五、工艺水、工业水系统 50六、浆液排放与回收系统 50七、压缩空气系统 51第三部分 脱硫装置的运行 51第一节 脱硫装置的启动与停运 51一、脱硫装置的停运 51二、脱硫装置的启动 52第二节 脱硫装置的运行维护 53一、脱硫装置的运行调节 53二、脱硫装置的运行维护 54三、脱硫装置运行安全性 56第三节 脱硫装置常见故障 57一、6kV电源中断 57二、380V电源中断 58三、工艺水中断 58四、增压风机跳闸 58五、吸收塔循环泵全停 58六、工业水中断 59七、锅炉排烟SO2浓度超过脱硫系统设计允许值 59八、泵运行中出现无流量现象 59九、脱水机异常和故障处理 59十、吸收塔浆液pH异常 59十一、火灾 60 第一部分 绪论第一节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一、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化石燃料如煤和重油的燃烧,其中煤约占全世界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0%,剩余的20%来自石油,它们所占的比例因各国能源结构而异。
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金属冶炼厂、造纸厂、生活取暖、炊事、垃圾焚烧及柴油机动车的排放等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一直占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耗的70%以上,而且在已探明的一次能源储备中,煤炭仍是主要能源2002年,在我国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分别占总量的70.7%、66.1%,石油分别占总量的17.2%、23.4%,天然气分别占3.2%、2.7%,水电和核电分别占8.9%、7.8%2004年6月30日,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提出了“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战略,据此预测,到2050年,煤在一次能源中所占比例仍在50%以上因此,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排放二、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现状最近十多年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体呈逐步增长态势199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2370万t,首次超过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硫排放第一大国其后,得益于一系列控制减排措施,二氧化硫排放量曾一度得到控制但随着近年来电力的高速发展,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开始上升,并且自2005年起,我国连续多年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位于世界第一,且于200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588.8万t,2007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有所减少,但仍处高位。
图1-1示出了近十几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情况图1-1 近些年我国SO2排放量的情况第二节 我国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与日俱增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据统计,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二氧化硫约1亿t,二氧化氮约5000万t,所以,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而如前所述,中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大都是由于排放二氧化硫造成的 目前,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区我国覆盖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和青岛等省市部分地区,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的酸雨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世界上另两个酸雨区是以德、法、英等国为中心,波及大半个欧洲的北欧酸雨区和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酸雨区我国酸雨区面积扩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八五”期间,酸雨污染区己由西南等少数地区扩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及四川盆地,1995年,年均降水pH值小于5.6的区域已占到国土面积的40%左右,硫沉降量超临界负荷的面积为210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1.9%。
1998年我国酸雨区由南向北迅速扩大,已超过国土面积的40%当前我国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一、酸雨污染不断加重酸雨监测结果表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降水酸度总体上保持稳定状态,2000年以后降水酸度呈现出总体升高的趋势,到2005年,降水中的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平均浓度分别升高12%和40%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包括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广东、广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和上海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北方部分地区也开始出现酸性降水重酸雨区的面积由2002年占国土面积的4.9%增加到2005年的6.1%图1-2 2006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区域分布图1.酸雨影响的城市比例在2006年524个参加监测统计的城市(县)中,283个城市(县)出现至少1次以上的酸雨,占54.0%6个市(县)(浙江建德市、象山县、湖州市、安吉县、嵊泗县、重庆江津市)酸雨频率为100%2006年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区域分布图如图1-5所示2.全国酸雨发生频率分布2006年,全国酸雨发生率在5%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32.6%,酸雨发生率在25%以上区域占国土面积的15.4%(见图1-2)。
3.全国酸雨区域分布2006年,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以东的区域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见图1-3)图1-3 全国酸雨区域分布图4.各地区酸雨强度比较(1)降水pH值2006年,全国22个省份受到酸雨影响,其中浙江、湖南、江西、重庆、四川五省市70%以上的城市受到酸雨影响(见图1-4)图1-4 各地区降水pH平均值<5.6的城市比例(2)酸雨发生频率从酸雨发生频率分析,浙江、江西、湖南、重庆、广东、福建六省市受酸雨影响最重,四川、广西酸雨也较为严重(见图1-5)图1-5 各地区酸雨频率>25%的城市比例二、硫沉降量持续增加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存在五个硫沉降强度高值区:以贵州为中心的西南区、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区、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华南区、冀鲁豫地区和京津冀地区硫沉降强度超过临界负荷的区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0%以上,其中重庆贵州一带、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硫沉降强度严重超临界负荷三、以细颗粒物为主的其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不仅造成酸雨污染,而且在长距离输送过程中经化学转化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粒子,从而引起区域范围的细颗粒物污染。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可吸入颗粒物中硫酸根和硝酸根离子的贡献达到15μg/m3细颗粒物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导致了大气能见度降低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污染还引起了臭氧浓度升高,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大气臭氧浓度时有超标四、城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污染形势严峻2005年,341个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22.6%的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6.5%的城市超过国家三级标准,约1/3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二氧化硫浓度超标的环境中十五”以来,113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呈现总体升高趋势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宁波、南京、成都、武汉等大城市空气中二氧化氮浓度相对较高第三节 二氧化硫控制的政策法规我国政府十分重视二氧化硫排放的治理,相继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和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计划1)1987年全国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全国人大第一次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首次提出了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即两控区)的要求2)1996年国家环保总局修订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定了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
2003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对该标准又做了进一步修订,规定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要求更高,其中新建机组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必需小于400mg/m33)1998年1月,面对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严峻形势,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又进一步要求:除以热定电的热电厂外,禁止在大中城市城区及近郊区新建燃煤火电厂;新建、改造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必须建设脱硫设施;现有燃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要在2000年前采取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施或采取其他具有相应效果的减排二氧化硫的措施;化工、冶金、建材、有色等污染严重的企业,必须建设工艺废气处理设施或采取其他减排措施4)2000年全国人大根据我国二氧化硫治理形势,再次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并明确了排污收费、超标违法的原则5)2002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根据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政策中规定: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窑炉使用中、高硫份燃煤的,应安装烟气脱硫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