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否定”及其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doc
6页浅谈“否定”及其在哲学变革中的意义=“news_bd”> 黑格尔曾在《逻辑学》的导论中指出:否定的东西引导着概念自己向前发展,它是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这个否定的东西构成了真正辩证的东西因此可以说,否定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核心对于这种辩证法,马克思一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并认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最伟大的成果就在于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但另一方面,马克思又超越了这种概念辩证法,走向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法阿多诺也肯定了否定在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他认为哲学所寻求的秩序和不变性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是连续的否定但相对于马克思通过实践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阿多诺的辩证法申言,主体和客体的差异和对立不可以通过否定而实现超越,进而他甚至认为,否定所确立的这种差异和对立是辩证法的前提易言之,阿多诺认同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运作,但这一认同仅仅在于确认后者通过对否定的运作所确立的主客体同时存在的那种状态可见,否定这一概念在三位哲学家的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以及在这段哲学变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笔者拟以否定为切入点来考察它在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的意义转变及其扮演的角色否定是否具有规定性(即是否是完全的虚无),否定的对象是什么,否定行为得以进行的前提又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又进一步构成了三位哲学家对辩证法的不同理解。
所以考察否定这一概念在辩证法历史中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要揭示一个哲学概念的演变,它还将进一步说明从黑格尔经马克思再到阿多诺的哲学理论发展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反映黑格尔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不同尝试方式 一、规定了的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D亨利希曾指出:‘否定性’是黑格尔逻辑学的最重要的、方法论的基本分析手段之一不研究否定的意义,就无法说明否定的方法与所有其他的方法的区别是什么‘否定’是发展哲学理论和黑格尔所说的‘理念’的概念结构的唯一的基础否定(Negation)作为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核心和灵魂,不仅是一切活动——生命的和精神的自身运动——最内在的源泉,也是绝对精神自我展现、自我外化、自我确证自我的方法那么,否定这一概念在黑格尔哲学理论中具有怎样的内涵? 按通常理解,否定是和肯定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意味着否定是对某一肯定的否定,因而是一种无、一种消逝然而在黑格尔看来,否定并不是单纯的否定黑格尔受到斯宾诺莎一切规定就是否定这一命题的启发,并进一步认为,一切否定都是规定,所谓的规定就是一种限制,一种自我发展的动力。
他指出:一种规定性自身就是否定,所以它们是否定的无,但是否定的无,自身就是某种肯定的东西,也就是说,否定和规定的否定其实是一个东西在黑格尔看来,否定(Negation)作为规定了的否定(bestimmte Negation)就是自否定,他认为,任何规定自身就有自否定的冲动,换句话说,在黑格尔那里并非一个事物遭受外来的否定,而是这个事物自己否定自己,自己超越自己,自己打破了自己的肯定或规定因此否定性则是自己运动和生命力的内在脉搏),于是,否定作为规定了的否定,就成为这样一种东西,作为扬弃(Aufheben),精神通过自否定打开自身,发现他物是它自身的外化,精神进一步利用否定把自身与他物的界限包含在自身之中,跨越出去 精神(意识)为什么具有通过自否定而认识他物的能力?根本原因就在于,作为否定的承载者——精神在黑格尔那里作为主体,具有进行否定的动力,有着向目的发展的冲动作为主体的精神通过自否定,打开自身的界限,关涉他物,发现他物其实是自身的外化,精神随将所有陌生的东西作为他自身的他者、而在本质上也是作为它自身来穿透精神作为主体,它通过它的中介——他者而达到对自身的认识,而这个过程就是逻辑否定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概念的精神也就是作为主体实现着的逻各斯,它是所有存在之物的秩序和理智的构成者。
由此,黑格尔把‘本体’即‘客观精神’主体化,赋予了其能动发展的本质,作为主体的精神才有能力通过自否定在它所构成的客体性领域——在它的中介他者之中——重新发现自身,回复到与自身的统一 否定作为规定了的否定其实就是精神或意识的自我活动性,通过否定,意识获得了解放,精神也获得了主体-客体-同一性的洞见,并因此达到对客体性的扬弃并且通过否定的中介物即他者,精神实现了对自我的限定,这使得精神变得异于自身,与自身疏远化了,然而精神又在他者的存在中重新发现自身,并且返回到了自身而就当精神从其异化中返回自身时,抽象之物或者被思想之物即他者成为意识的财富 在辩证运动的过程中,主体精神通过否定扬弃了他者从而返回到自身成为绝对精神,但是纯粹抽象的否定如何可能通过双重的否定即否定之否定而达到绝对肯定的精神呢?从上文了解到,否定作为规定了的否定就是自否定,这样规定了的否定就不再是一种外在的排斥和拒绝,而是精神内在的自身反思的关系然而正是由于精神所具有这种的自我反思性,使得精神才有转向(回复到)自身的可能对此黑格尔曾明确地指出,自否定这一概念,构成了概念运动的转折点,也就是说,在黑格尔那里,正是由于否定所具有的自否定本性使自己成为否定之否定。
规定了的否定自身已包含了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在黑格尔那里,肯定和否定其实是一个过程那么,作为第二次否定的否定之否定就是规定了的否定所包含的肯定的方面它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潜在地存在于否定之中了,只不过黑格尔把它放进了一个时间序列之中,在适当的时候把它表达出来了而已 如果我们把规定了的否定比作一个弹簧的话,那么黑格尔的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定了的否定只不过是这个已经被拉长的弹簧的两个端点和中点,而实际上它们都是一个东西,自否定作为规定了的否定始终包含着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实质,然而当条件允许时,自否定便会自然过渡到否定之否定,作为对原来主体的回归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既然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是一个东西,为什么黑格尔要把它们分开来表达呢?事实上,正是这一区分才道出了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真正秘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作为主体的精神是万物的本原,那么精神就有必要向人们展示它这一本原所具有的丰富性而主体通过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原则,把肯定的东西在它的否定的东西中,即前提的内容中,在结果中坚持下来了,精神的丰富性由此全部展现出来黑格尔通过对规定了的否定的再一次否定,得到否定之否定其实是把作为他物的客体纳入了精神主体,使客体消融在主体精神之中,实现了主客体的最终统一。
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过渡是内在目的的必然性,而正是这个内在必然性导致否定性辩证法的发展过程转变为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过程 按照传统哲学思维范式,黑格尔不得不建立一个体系,如果哲学要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因此,否定——否定之否定原则的确立,一方面是由于黑格尔受传统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即同一性思维方式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其想建立庞大哲学体系的野心所驱动的所以说,正是这一原则才使得黑格尔辩证法始终没有逃离主体精神的魔圈,黑格尔的哲学始终囿于绝对精神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性最终归结为一点,就是:主体通过‘否定’把自己规定为一个内在的精神性存在,通过自我愚弄,人把自己等同于某个灵魂或精神,从而达到了自我同一的错觉所以主体和客体虽然在黑格尔那里是统一的,但它只是上帝概念的必然结论和发挥,因为它把客体消融在作为主体的精神之中,客体仅仅是主体的属性,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只不过是主体与自身的同一辩证法并没有摆脱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范式,仍然与传统的形而上学共享着基本的理论前提,这使得否定的革命和批判精神遭到束缚,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实证主义,所以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马克思语)。
二、否定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在黑格尔的否定性辩证法下,运动始终在逻辑上可规定(可言说的)始终逃不出概念的普遍性框架,哲学范畴就构成了等级森严的科学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黑格尔通过规定了的否定打开了概念(传统形而上学)的界限,有意识地发现了不可言说的他者的存在,但是他者最终被他认为是精神异化了的产物,仍旧是抽象的存在,所以这个不可言说的神秘领域最终被否定掉,回到了哲学所熟知的概念领域,即绝对精神否定性的辩证法并没有使主体逃离同一化哲学的魔圈,反而进一步论证了绝对哲学黑格尔因此被称作最后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家尽管他有意识地用否定性辩证法的革命性去突破传统形而上哲学的束缚,但是他仍处在纯思维,纯概念的怀抱里 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黑格尔哲学理论中的这一秘密,否定这一概念既承载着辩证法的革命性,又肩负着保守体系的建构,恩格斯把这种矛盾归结为保守体系和革命方法的矛盾,并指出:革命的方面就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闷死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然而为了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必须把它倒过来,即必须把它们从那种神秘的形式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将这个在黑格尔那里具有双重作用的否定概念分化开来,并用否定的革命性反对其体系的保守方面,从而把否定的革命性从其神秘外壳中解放出来,并由此走出唯心主义体系,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哲学视域。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费尔巴哈进行了高度的褒扬,他认为,只有费尔巴哈是唯一对黑格尔辩证法采取严肃的、批判态度的人,只有他在这个领域内做出了真正的发现,总之他克服了旧哲学,创立了真正的唯物主义和现实的科学据此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从费尔巴哈那里继承了唯物主义,并把否定性辩证法从黑格尔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剥离出来,从而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改造,建立起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然而笔者认为,其实这里大家存在着对马克思的误解,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来自费尔巴哈,辩证法来自黑格尔的理解,实际上是将两者随意地外在组合,根本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通过研究马克思的《手稿》和他的颠倒了黑格尔否定性辩证法的辩证法,就会发现,从一开始马克思就不是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来批判黑格尔的,实际上,马克思是从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内部实现对其进行批判和超越的马克思通过研究否定性的辩证法,从黑格尔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发现了物的踪迹,发现了黑格尔那里非批判的运动所具有的批判形式,发现了具体的感性的人的独立自在马克思意识到了黑格尔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之外的东西,意识到抽象的绝对精神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大全,它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实在,因此马克思就大胆地对这一抽象的结论加以否定,这便使他走向一个非唯心主义的立场或一个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实现了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内在超越,完成了对否定性辩证法的解救。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从黑格尔的思辨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得出的,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只不过马克思在改造黑格尔的过程中接受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正如邓晓芒所说的:马克思并不是毫无前提地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他是先在黑格尔那里早已接受过某些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的影响,才在遭遇到费尔巴哈的思想时豁然开朗,一泻千里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过程中发现,黑格尔给与了物质很高的地位,使它成为精神的外化,把它提高到绝对的地位马克思意识到他者——作为意识的外化,具有一瞬间的独立存在然而正是在这外化的一瞬间,他者在辩证法中获得了独立性,马克思也因此认识到物是独立真实存在的,而现实具体的人作为他者也必然独立存在马克思批评黑格尔将人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他指出:在黑格尔那里,否定的否定不是通过否定假象本质来确证真正的本质,而是通过假象本质来确证假象本质,或者说,来确证同自身相异化的本质,换句话说,否定的否定就是否定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