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重庆市高一政治下册必修1第一单元《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全套教案.pdf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67381680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6.6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重庆市高一政治下册必修1 第一单元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全套教案课题及内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总课时数3.1 学前准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联系的含义(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理解 :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能力目标 :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 学重、难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教学环节 一、世界是不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实际生活中事物相互联系的事例吗? ◇探究提示:例如,我们的身体健康与学习之间的联系等。

      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例回答) 1、联系的含义及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2)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3)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补充: 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具有联系,还应明确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课堂练习: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发生,给东南亚、南亚和非洲等许多国家带来了严重灾难,也牵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2005 年 1 月 6 日,东盟地震和海啸灾后问题领导人特别会议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东盟10 国、中国、韩、日、美、世界卫生组织等2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这说明 (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部分影响整体C.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答案: A 解析:材料说明东盟地震和海啸的发生引起20 多个国家的关注,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故选A材料中虽然受灾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但参加会议的国家不是包括受灾国的整体,因此B 项不能选。

      C 项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二)、联系的客观性1、联系具有客观性及要求(1)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关系2)联系之所以是客观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具体说来,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它就存在了,当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这种联系仍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所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事物的联系,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3)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重要特征◇课堂探究: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影响和改变生态平衡,但人又不能破坏生态平衡,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同时,人又必须尊重生态平衡的规律◇课堂练习:循环经济体现了现代的思维模式和活动方式,其哲学依据是( ) ①普遍联系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④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被发现和利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 解析:作为组合式选择题,本题的解决关键是排错项故应选B本题中③说法有误2、人与事物联系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人们虽然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这充分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使联系的具体形式更加多样了◇课堂练习:我国目前兴建的四大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会继续加强地区经济之间的联系,推动全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 ) A.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D.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事物的联系答案: 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B 项符合题意。

      三)、联系的多样性l、联系的多样性及表现(1)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不能只注重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事物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课堂探究:(1)废旧电池是通过哪些环节危及人类健康的? (2)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联系的多样性◇探究提示:(1)废旧电池通过污染耕地、水,继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进而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2)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能充分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课堂练习:联系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联系表现形式的有( ) ①事物之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②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③事物之间的本联系和非本质联系④“8”与生意之兴旺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①D.①②③④答案: A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④是主观臆造联系,应排除,故选A2.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课堂探究: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的哲学原理,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探究提示: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了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客观联系,必将受到惩罚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首先要尊重自然的客观性同时也承认联系具有多样性,它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环境,而且还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宝库人们一旦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就会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成为自然的朋友 板书二、知识结构:随堂测验近年来,科学研究一再证明,世界各地不断爆发的恶性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是因动物携带的病菌通过多种渠道传人人体造成的这给我们的警示是( ) A.联系是普遍的B.人最终能战胜自然C.要尊重联系的多样性,做到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j D.人在联系的客观性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辩 证 法 的联系观辩证法的发展观联系的特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确发 展 的普 遍 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 的 认 识 是 发 展 的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的前进性和方向性出发理解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答案: C 解析: A 项不符合题意,B、D 两项说法错误,C 项点明了题干主旨,故应选C 项。

      教学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的状况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