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国的古诗词《南安军》阅读.docx
5页爱国的古诗词《南安军》阅读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不归一作: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译文】 由南往北走过大庾岭口,一路风雨打湿衣裳 想到去南岭时有哪些同伴,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祖国的河山千年万世永存,城郭只是临时落入敌手 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夷齐,吃野菜充饥等死 【赏析】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风光至南安军,正跨越了大庾岭(梅岭)的南北两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比,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袭上了他的心头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两句,上句是说行程的孤独,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格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原来可以回到家乡庐陵,但身系拘囚,不能自由,虽经家乡而如同不归。
这两句抒写了这次行程中的悲苦心情,而两“出”字和两“归”字的重复对比,更使得声情激荡起来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祥站在岭上,眺望南安军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久存在的,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据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这一句暗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和丁令威的“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犹是人民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诗人文天祥宁愿绝食饿死在家乡,也不与元兵合作诗人经常梦见自己像伯夷、叔齐一样在首阳山采野菜为生这句诗用了伯夷、叔齐故事,商朝亡国后,宗室伯夷、叔齐二人,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野菜充饥,最终饿死在山上从广东开头,文天祥就开头绝食,预备饿死在家乡,绝食八日依旧没事,就连续进食就在文天祥写《南安军》的同一年十月初一晚上,文天祥被押送到元大都,作了三年两个月零九天的囚徒后壮烈牺牲 这首诗化用社甫诗句,抒写自己的胸怀,表现出剧烈的爱国感情,显示出民族正气这首诗逐层递进,声情激荡,不假雕饰,而自见功力对杜甫的诗用力甚深,其风格亦颇相近,即于质朴之中见深厚之性情,可以说是用血和泪写成的作品 扩展阅读:文天祥文学成就 文天祥在文学讨论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着外,再无其它专题讨论或专着,这是由于当是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展专题讨论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却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
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着作,称之为史诗此外还有在抗元前的局部诗稿 文天祥在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诗词的创作上,有两个显着特色,这两个特色即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所谓前期指的是赣州奉诏勤王开头至夜走真州这个阶段当时虽然南宋小朝廷处于多难之秋,朝内执政者又是昏庸利禄之辈,但文天祥自己积聚了兵丁,他们是自己“乃裹饿粮”来到军营中的,是一支爱憎清楚,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的特点是清爽、明快、豪放,感情特殊丰富,浓郁,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鼓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阙》一诗从这些诗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好像已经看到前途已呈现光明,复兴有望后来李庭芝示意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苗再成通过与文天祥共议复兴大志,觉得李的说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张胆违背,便设“看城子”之计,将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纳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斗志昂扬接新的战斗他写了《高沙道中》这首长诗,运用了平易流畅的散文化的语言,根据时间挨次,周详而不零碎地将他出真州城后身历险境的经过和盘托出,使人读之如身临其境。
全诗每句五言,隔句押韵,长达80多韵,一韵究竟读后大有浑灏流转的感觉,难怪后人读此诗后,觉得可与杜甫写的《北征》相媲美这段时间,文天祥写的诗篇较多,内容大都兴奋人心,可以说是两个特色时期的中间时期,亦即过渡时期 到了福安之后,状况起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仍被陈宜中等人把持虽然文天祥由行朝给了官职,但是不允许在行朝工作,连要求开府于永嘉(温州)也不允许,最终打算让其开府于南剑(福建南平县),不久已移开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这个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这个职衔,不过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这一时期,文天祥在诗词写作上,开头显露出后期阶段的特色,大都有对人生旅途多“险阻困难”未尽人意的感慨 特殊是在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张弘范集中军力破崖山,强制文天祥与之随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军被元军战胜的惨景,心中如同刀割,深恨竖子大不争气,致有此败,造成行朝覆灭乃作长诗以哀之诗题为《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一首,表达了当时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文天祥这一阶段写的诗词,既悲壮、沉痛,又秀腴,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