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一体化教学案72.doc
3页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发展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我国传统文化的含义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内容3)我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及特点4)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5)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二)能力目标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我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分辨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学重点】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教学难点】传统文化作用的双重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继承观自主学习】1、传统文化的含义:是在 形成并 中的、具有 的文化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1) 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 之一2) 的继承建筑被称为 ,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3) 的继承,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 4) 的继承,对今天的中国具有 。
3、传统文化的特征:1)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在 ,同时, (例如“ ”“ ”)2)传统文化具有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 、 、 ,是维系民族存亡和发展的 4、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1) —— 作用2) —— 作用5、我们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一个国家、民族 2)每个人 6、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 、 。
1)对于 2)对于 【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1985年的一天,美国总统里根看到国防部情报局送来这样一份报告:“我们在这里使用“群”并非哗众取宠中国南部有一个核基地群很可能是事实根据我们每天7次通过中国上空的KH22卫星报告,在中国福建省内有1500余座不明建筑物,呈巨型蘑菇状,与核装置极相似新的越顶卫星可穿透高大建筑物,但对这 1500座建筑毫无办法,可见中国核能研究已登峰造极……因此,查清这些建筑的性质十分必要引发美国“五角大楼”的注意,究竟是什么呢?是福建的“土楼” “五角大楼” 竟把我国传统民居当成核武器群2010年7月7日是福建土楼“申遗”成功2周年的日子一、传统文化面面观镜头一:“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
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镜头二: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在现代社会,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何现实意义?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世代相传,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有利于强化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1、传统文化的含义:多媒体展示几组图片:中秋赏月、北京故宫建筑、京剧、论语请同学自主探究:▲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自己熟悉的传统文化,并简单谈谈对你的认识。
▲你能总结出传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吗?总结:(1)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传统文化不仅存在于历史中,而且存在于现实中;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2、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比较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含义影响地位例子春节贴对联、清明节祭祖、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的三大国粹”“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 (1)具有相对稳定性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重温利用活字印刷术展现“和”文化的片段老师引领:我们党提出,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合”思想我国自古有之,“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天人合一”等回答:▲同学能区别开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与我国古代所倡导的“和合”思想的关系吗?答案提示:有共性的地方,如讲求正义、诚信、友爱等,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民主、法治、公平等。
这说明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思想既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又融入了新的时代内容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2)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图片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引导思考回答:▲你能阐释一下会徽蕴涵有哪些文化印记吗?▲结合课本分析又说明什么文化道理?答案提示:中国传统美德---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传统习俗----红色代表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喜庆、祥和、热烈 说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合作探究:▲分析这两句话的含义(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经典的能力) ▲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讨论说明这两句话对现实的作用给同学们的启示?答案提示:《老子》的话强调的是一种小国寡民的思想,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不交往和交流,必然导致闭关锁国和封闭主义,这不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不值得提倡。
《论语》所阐述的思想,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主动站在别人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对于当前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和国际构建和谐世界,都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符合时代发展要求,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传统文化,便应当继承;违背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代发展潮流相背离的传统文化,便应当抛弃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引导思考回答: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如何看待“孝”的思想?引导回答:“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孝”是一个跪拜之子,而不孝则是“猴”,即非人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又被逐渐推广到整个社会总结:传统文化中有财富,对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但也存在着落后、腐朽的思想,则对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起阻碍作用2、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学生合作探究: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发表的《告别中医中药》一文在网上引起一场中医存废的大讨论。
网上有逾万人签名支持他提出的“鉴于‘不科学性’,让中医退出国家的医疗体系”对此,中国卫生部认为取消中医是“无知”,中医“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数百名全国中医院院长指出,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探究:(1)中医存废大争论的实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取消中医的主张“注定要失败”?(1)实质是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2)A、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取消中医的主张”没有看到传统文化的精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因而注定要失败【当堂练习】1、(2010年高考·江苏卷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2、随着人们对国学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一些几岁的孩子开始诵读包括《三字经》《孝经》《中庸》等在内的古文有人认为,让孩子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是应该的,但是笼统的提倡学习传统文化是很危险的。
这一观点表明( )①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辩证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作用 ③要看到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对儿童成长的消极作用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3. “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 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 D.鲜明的民族性4.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 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 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 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5、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