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中政治统编版(2022)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案:9.1文化发展必然选择.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Wo****B
  • 文档编号:220791755
  • 上传时间:2021-12-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统编版( 20__ )必修 4 4 哲学与文化 1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必备知识 :不同文化思潮的比较;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关键能力 :能够区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 1..政治认同:认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文化强国2.科学精神: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p 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3 3..公共参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1.教学重点::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教学难点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 1 1 、导入新课歌曲导入:《义勇军进行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 - 义勇军进行曲.mp3 1935 年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穿过抗日战争的烽火,走过解放战争的硝烟,激励着今天的我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今天,当这慷慨激昂的旋律响起,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总会荡漾起一种特殊的情怀。

      这首歌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更是从革命年代就广泛传唱的“红色经典”在革命与战争的年代里,国歌被赋予了革命的内涵,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国歌有着极特殊的意义在和平时代的今天,这首慷慨激昂的歌更是让我们不忘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像这样的歌曲、这样的文化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2 2 、新课讲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还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0 世纪初,对于如何实现中华文化的复兴,中国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应其中,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自由主义 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

      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保守主义 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因为保旧俗,存礼救而保国魂”◆无政府主义 刘师复认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三民主义 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认为上述主张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 点拨:胡适强调的自由主义是一种全盘西化论,尽管在批判专制文化以及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倾向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不符合中国国情保守主义缺乏创新无政府主义反对政府统治,是不合理的三民主义其实是孙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近代化的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高度概括但三民主义有其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过渡:近代以来不同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国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呢? 教师讲解:1.背景: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2.影响: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过渡:那么这些主张都没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那又是什么引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向复兴中华文化的道路的呢? 【阅读与思考】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联系所学历史知识,说一说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学生:思考回答 点拨:1919 年 5 月 4 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它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1919 年《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上面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这是五四运动促进新文化运动向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发展的典型倒证《新青年》逐渐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1919 年杨鲍安发表了《马克思主义》,1921 年李达翻译的《马克思经济学说》出版在马克思主义传入的同时,还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研究、比较,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武器这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于改变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过渡:从此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2.意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相关链接】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问:为什么毛泽东会这么说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带给中国怎样的精神影响呢? 点拨:1921 年 7 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武器,但是,并不能现成地运用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排除了因各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带来的阻碍,终于创立了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成功地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新的春天过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教师讲解: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例如: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2)革命文化: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丰富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时期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制度和理论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联系: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联系: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阅读与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视角一: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视角二:如果抛弃优秀传统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像无根浮萍、断线风筝,迷失方向视角三: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视角四: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上述视角,进一步阐明“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道理学生:回答 点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实现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能够保证文化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从而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展示中华文化的个性教师讲解: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①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④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⑤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阅读与思考】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速,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20__ 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 30785 亿元,首次突破 3 万亿元我国的文化发展不仅在国内开枝散叶,而且香飘海外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搭载文化产业发展快车,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实现了大幅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 2022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 智能书柜中的图书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结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强国之路”的理解。

      学生:思考回答 点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