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应对措施方案.doc
15页.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研究摘要: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造假案件频频发生,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尤其以本世纪初的美国更甚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猴王,黎明股份等不胜枚举;本世纪初,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制药等巨头公司的财务丑闻更是举世震惊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使得如何面对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让全世界为之心惊胆战,世界各国政府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使得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酷考验有所收敛,但是世界各国仍然把这次经济危机作为他们最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题在这样的经济大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看似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受到关注,但综观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无论会计领域还是社会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依然普遍,甚至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围和影响程度也会日益扩大和加深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必须遵循事物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必须秉持“防患于未然”的态度,采取“标本兼治”的治理方针,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也就是说,在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与会计规,加强法律监管,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危害;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对策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看来不似以往那样被演绎得如火如荼,但这只是表面上的平静,上个世纪末期,我国的会计造假丑闻频繁上演,原野,琼民源,红光实业,银广夏,猴王,黎明股份等不胜枚举;本世纪初,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默克制药等巨头企业的财务丑闻更是举世震惊,然而财务丑闻的曝光与紧随其后企业的寿终正寝,看似偶然,实属偶然中的必然这些财务丑闻的一连串发生,使得如何面对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度成了全球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关注程度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美国政府为此迅速高效率出台了《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该法案在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从而也为投资人的信心做了法律上的保障如今将近十年时间一晃而过,2007年爆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让全世界为之心惊胆战,通过世界各国政府近三年的不懈努力,虽然使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酷考验有所收敛,但是每个国家仍然将其作为他们最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重点和难题。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看似已不再如之前那么受到关注,但综观我国乃至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无论会计领域或者社会经济领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始终存在,甚至随着世界发展脚步的加快,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围和影响程度也会日益扩大和加深根据调查,我国一些企业曾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相当于我国年财政收入的37%,如著名的银广厦财务造假案中,银广厦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高达7.45亿元;我国财政部2006年度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测结果更是令人吃惊:被调查的159家企业中,资产不实的有47家,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家,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33.4%①我国经济学者们曾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制度的演变,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证券市场上会计信息是否存在人为操控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适应证监会监管的要求和谋取自身利益,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操纵现象当然,这只是仅从上市公司这一部分取证研究,而非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想象绝不少于上市公司。
小悦等学者对此曾做过深入调查和研究,他们以1994年到1997年作为研究时间窗口,选取1993年以来在、证交所上市的1053个A股公司为样本,发现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中最重要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10%”现象,即分布在10%到15%区间的公司数量激增,该公司的数量占当年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从1993年的3.09%跃增到1997年的28.79%,增长8倍多,而8%到9%区间的公司比例则从1993年的5.67%降低到1997年的0.95%这一现象正好与证监会1996年1月25日对上市公司需满足净资产税后利润率每年均达到10%以上才能具备配股资格的规定相吻合同时,小悦等采取Jones模型对所选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同样表明处于10%-12%这一区间的临界公司存在调高利润的利润操纵行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失真现象非常严重和普遍,无论表面看起来是风平浪静,还是如火如荼,我们都要秉持一个理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正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因此,我们必须抱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面对现状,并采取合理有效地措施,以避免将来严重后果的发生一、会计信息的意义会计信息是一种经济资源,它主要通过货币来表示,以表明企业在某一时点上或在一定期间的经济状况等成果。
目前的主要观点有:会计信息是企业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一种工具,是会计发挥和引导各利益相关者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功能的媒介(徐玉德,2002);会计信息就是体现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价值运动和增值过程的状况与特征的会计信息,它反映了特定会计主体在一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军,2006);会计信息是相关专业人士根据会计规则,采用特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加以反映的结果(黄榕,2006);会计信息是一种反映企业价值运动的可计量的经济信息(琪琦,2006)纵观相关会计文献对会计信息做出的各种定义,总体可以概括为,会计信息是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是价值运动与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与危害1、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并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的高低,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特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
主要表现形式为:会计核算资料失真、资产计价失真、收入失真、成本失真、往来款项失真、经营成果失真,最终都会体现在会计报告的失真上从逻辑上讲,失真的会计信息都是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失真又可分为“性会计信息失真”和“非性会计信息失真”对两者区分十分必要前者是指“蓄意造假”或“故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这是我国甚至西方发达国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需要“追根究底”的主要方面后者则是指由“会计人员专业素养”、“非故意的过失”等原因所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企业会计系统的存在和运行与企业与整个市场经济环境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分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时,就必须将企业会计系统放置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将企业放置在整个市场经济环境中进行考察多年来,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依然普遍,涉与到的单位数量多、围广,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单位,既包括上市公司,也包括非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也包括非国有企业;既包括企事12业单位,也包括行政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
据财政部1999年对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抽查时,发现有81家虚列资产37.61亿元,有89家虚利润27.47亿元;而在2000年,对159家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有户是资产不实的,资产虚增18.48亿元,资产虚减24.75亿元,有157户利润是不实的,利润虚增14.72亿元,利润虚减19.43亿元根据吴联生(2001)的统计和估计,1984年至1999年的16年中有15估计总体违纪金额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其中有7年超过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998年总体违纪金额更是达到了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3.45而其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财政部对各单位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被检查的192户企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资产不实、所者权益不实和利润不实等问题;对各企业2002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检查的152户企业也都全部存在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等问题另外2002年国家会计学院调查结果显示,69.85%的人认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不可信,据国家审计署2005年的一份报告称,2004年5月至9月国家审计署共对家具有上市企业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检查,结果现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疏漏等问题。
2007年财政部共检查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8398户,其中1092企事业单位受到了处理处罚,同时145户企事业单位被移送主管部门与司法门处理,215家会计师事务所受到了行政处罚,有498名注册会计师被处罚这里情节轻微、不作处理处罚的单位还不包括在2、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导致国家宏观决策失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在我国,国家和地方财政收支预算是综合考虑上年财政收支情况和下一预计的新增收支容最后确定的如果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不是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反映,那么,国家预算部门掌握到的就是不准确、不真实的会计信息数据,下年预算的编制依据就存在偏差,而按此预算执行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误宏观决策的制订又是建立在整合总体会计数据的基础上,而由于会计信息失真的出现,出现方向性失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经济是政治与社会的基础,经济决策的失误带来的后果之严重是不言而喻的会计的经济管理作用将被削弱,社会经济秩序也会被扰乱,最终导致经济发展被阻碍典型的案例就是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泰国、新加坡等国家出现经济瘫痪状态,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严重危害在我国,2000年的银广夏会计造假、2002年的蓝田财务丑闻等事件早已尽为人知。
财政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存在信息披露不规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企业数量占到了70%⑤2003年之前,我国直接经济损失中有1800亿是由于企业逃废债务造成的,每年增加的财务费用约2000亿是因为三角债和现款交易造成的国家审计署针对这些问题,在2003年度抽查了1290家国有控股企业,对其资产负债损益状况进行了审计,结果显示,总体上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会计信息严重不真实的企业占了68%之多2006年电子事件的发生,为人们再次敲响了警钟经济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会计信息,它也是人们了解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但由于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存在,会计信息的社会公信力已受到严重影响3)、导致投资人、债权人等做出不合理决策,利益受损会计信息失真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其实质与利益驱动密切相关在一项购销经济交易中,若入账价值和实际价值不符,就可能存在违背交易原则的购销行为,有关人员得到了某种经济利益由于可以通过瞒报收人、降低利润、减少税负等不法手段,可以谋取暴利,企业就可能会减少对收人的确认数额,推迟确认时间,反之,企业也会通过歪曲事实的手段,达到虚夸经营业绩这一目的,同样获取非法利益从会计处理的程序和过程来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发也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如计量存货、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等会计方法上的意改变都是被某种利益需要所驱使而进行的。
因此,会计主体的利益是首先要维护的若违背一定的会计规和原则,企业投资人、债权人等主要利益关者的利益必然会受损,如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进行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