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禹锡陋室铭.docx
27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陋室铭篇1:陋室铭原文及赏析 刘禹锡 《陋室铭》一文,为刘禹锡所著,表达了甘于淡泊,不执着于名利的高尚情操全文如下: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1],惟吾德馨[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3],往来无白丁[4]可以调素琴[5],阅金经[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8]南阳诸葛庐[9],西蜀子云亭[10],孔子云:“何陋之有[11]?” 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 [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陋室:陈设简朴而狭小的房屋[2]惟:同介词“以”,2起强调理由的作用德馨(xīn新):意指品性高洁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3]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4]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不学无术之人[5]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6]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7]丝竹:弦乐、管乐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8]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9]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0]子云:汉代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居处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居处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11]何陋之2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它的上下,有仙人居留便会著名;水不在于深浅,有蛟龙潜藏就会显得神灵这虽然是一间陋室,但我的道德高尚却四处传闻苔痕布满阶石,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帷,满室葱青往来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浅薄无识之徒不会到此可以随心抚弄素琴,可以潜心阅读佛教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听觉,没有繁忙的公务催劳伤神这间陋室宛如南阳诸葛庐,又如西蜀子云亭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理由认为它是粗陋的呢?” 这篇缺乏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透露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仆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四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秘精神气力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对比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
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那么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断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繁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消遣因此,不能简朴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一生的两大梦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结果终究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高明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政治、文学的两大梦想,结果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表达,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更多《陋室铭》文章推举阅读:1.陋室铭重点字词翻译何2.《陋室铭》作品鉴赏3.《陋室铭》写作背景及奖赏4.陋室铭教案设计5.刘禹锡陋室铭赏析6.陋室铭对比阅读及答案7.《陋室铭》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8.陋室铭思想感情9.赏析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10.《陋室铭》赏析精选 刘禹锡陋室铭篇2:《陋室铭》赏识 引导语: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清晰,布局严谨,前后响应在表现手法上,把探讨、描写、记叙、抒情精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 《陋室铭》赏识 刘禹锡,是唐代一位具有简朴唯物主义的思想家,有革新时弊的政治看法曾官监察御史早年与柳宗元一起加入王丕、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活动,为中坚人物革新失败后,长期被贬谪在外作地方官,晚年迁太子客人,分司东都,官终检校礼部尚书不得意的仕途生涯,使刘禹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有所熟悉,因此在诗文中对朝政多有讥讽,以致为权贵所不容但他意志固执,蔑视权贵,晚年仍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途万木春”的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他是唐代享有盛名的大诗人,大量诗歌至今为人们所传诵。
他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积极加入者,古文运动的告成,也有他的一分功勋相对比而言,他的散文一般人知道的少一些,但并不能说他的散文成就不高这里要介绍的一篇短文《陋室铭》,就是一篇人人称道的托物言志的好文章 原文的开头是这样的:“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篇短文的宗旨是要通过对陋室的赞美来表达自己高尚的志行的为了说明漏室的心爱,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了一个人人都会点头称是的标准:山不管上下,只要有仙人居住其中就会远近有名;水不管深浅,只要蛟龙潜藏其间就成为灵异之水这样,笔落根生,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想紧紧抓住根据这个标准,随即点出了自己要断定的事物,点明文章的主旨:只要我有高尚的道德,这简陋的住室也会获得芳名这一段探讨性的文字,规律严密,压服力强,其中还含有美观的比喻把仙山、龙泉与陋室并论,这本身就是对陋室的崇高赞美,而且表达了志向高洁,不同凡响 给陋室如此崇高的评价,名副其实吗?这是读完第一段后每个人必然要发的疑问下面就是回复这个问题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几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在这里首先描写了居处的环境:绿色的青苔长满了台阶,青青的杂草生在门庭。
没有多耗笔墨,只选取了两个典型事物,就把室的陋相刻画了出来,既简练,又分外形象一“上”一“入”,使人如见野草青苔生长的趋势,给人以“动”的感觉,一“青”一“绿”,色调浓艳,给人以“美”的享受细玩此句,你会觉得,陋室无萧瑟冷落之景,反有新颖悦目之情这里,的高洁志行又可见一斑 接着介绍活动于陋室中的人:言谈欢乐的是学识渊博之士,来来往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人鸿儒”在本文里是指那些积极看法政治革新而被权贵所忌的人,“白丁”本指平民,缺少文化的人,这里那么指那些窃踞高位,满腹秕糠, 骄奢淫逸的官吏容许到陋室集会的是那些和志同道合的人,而那些昏庸的权贵,只知道在华屋里醉生梦死在这里用比较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爱憎一个“笑”字,活现了跟鸿儒集会的骄傲心情,也可以看出同那些权贵不妥协的态度 接下来写陋室里的活动:可以弹奏朴实无华的音乐,可以阅读佛经没有低俗的音响扰乱听聪,没有公事文书来劳乏身心文中的乱耳的“丝竹”,应是指朝廷衙门筵宴、朝见时的各种音响刘禹锡对当权的昏庸无能之辈,对这些人纸醉金迷的生活是不齿的,一个“乱”字就活画出了的厌恶之情在看来,不同这些人一起品丝竹,一起劳案牍,而在陋室之中自由自由地“调琴阅经”,是一种高兴的享受。
把陋室的心旷神怡的活动同朝廷的仕宦生活比较起来写,就能衬托出的高尚情操同时也证明陋室的心爱的有确凿的道理的,绝不是故作风雅,强装笑颜这样写,还把在这篇短文所表现的思想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内容精细地结合起来了,从而充实作品的内容,透露了作品的政治意义,深化了作品的主题而在文中流露出来的观点,在当时来说,是具有确定的进步意义的 结果,以抒情的笔调对全文作了总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诸葛庐是诸葛亮隐居南阳时住的房子,诸葛亮在这里一边“躬耕陇亩”,一边凝望、研究天下大势子云亭是西汉扬雄(字子云)的住宅,在成都少城西南,亦称草玄堂,扬雄曾在这里著《太玄》一书孔子语出《论语子罕》,原文是:“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段话的意思是:陋室啊,可以同诸葛亮隐居南阳的草庐,扬子云的草玄堂媲美这正如孔子所说,君子居住在这里,能说它陋吗?这结尾写得很高明,别具一格没有直述自己的心境,而是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精练、含蓄,意味深长,给人以回味的余地读者假设熟谙诸葛庐和子云亭,并回想一下其次片面的描写表达就会知道陋室与历史上的两处名胜有相通之处,就会引起诸如陋室的外观、的心怀抱负等一系列联想、探索,就能悟出在使用典故时拈来得心应手,属之又天衣无缝的艺术手腕的高明。
结尾这样写,还与开头作了响应,假设说篇首以仙山、龙泉作比,虽特殊但不免有不成捉摸的抽象之感的话,那么,篇末以诸葛庐、子云亭为喻,既形象、概括,又使人觉得可寻可见而且,首尾均现一“陋”字,这使文章紧扣中心,更添加了艺术感染力通过典故的运用,不仅为陋室增光,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高洁志行作了醉心的自赏这是的匠心所在,也是写作本文的主要目的 现在我们回想一下全文可知,在这篇短文中,通过对陋室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意趣,反映了不与权贵妥协的斗争精神,这些读都是值得断定的但是,刘禹锡终究是士大夫中的一员,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短文中也流露了自命清高的不健康的思想在他的陋室中,“往来无白丁”,这个“白丁”自然包括穷苦的老百姓在内,这就表露了他的阶级偏见同时,虽有革新之念之举,但在失败后,找不到出路,只好以读经求佛来消极遁世这些消极因素虽然不是主要的,但我们理应明白这一点,并加以批判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我认为成就较高它篇幅短小,内容却很丰富,主题突出它层次清晰,布局严谨,前后响应在表现手法上,把探讨、描写、记叙、抒情精细结合起来,使之浑然一体并且应用比喻、排比、对偶、对照、引用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语言的造诣也较高,它的句式短,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或六言,交替使用全文除结果一句,其余均押韵,犹如一首散文诗,因此,它的语言明快、活泼,音韵铿锵,弥漫了节奏感,与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趣显得很和谐 现在,让我们把《陋室铭》再完整地读一遍: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学识拓展] 陋室铭 朝代:唐代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那么名水不在深,有龙那么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写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加入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有意刁难先安置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欣喜,还肆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辩论。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差遣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裁减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