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徽州美丽乡村散文.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548199
  • 上传时间:2021-12-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66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徽州美丽乡村散文徽州美丽乡村是否也会让你流连忘返呢,下面小编为你 分享徽州美丽乡村散文,仅供参考!1、徽州碎片 黄山脚下的徽州,生长在烟霞云雾和水墨丹青之间走进徽州,处处都能领略到那种古朴而又清雅的气息,令人如梦如醉 徽州位于皖南,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一共有 六个县:歙县、夥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 县有“小上海”别名,现为地级黄山市市府所在地的屯溪, 那时还是休宁县属的一个市镇著名作家郁达夫在游记“屯溪夜泊记”中写到:“斜 依着枕头,合着船篷上的雨韵,哼哼卿卿,我就在朦胧的梦 里念成了一首: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 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诗中的新安江,是徽州的一 条母亲河;新安江江水清浅,两岸青山隐隐,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疏落有致,秋日的江岸瓜果飘香,枫红橘黄,景色绝 佳郁达夫笔下的屯溪,有点像红粉飘零的佳人,憔悴潇 然到屯溪,一定要去看看屯溪老街,据说这本是一条明代 的街,后遭匪掠毁于火,现在的老街是清代重建的,街道不 宽,属步行街,故很安静整条街卖文房四宝,古玩瓷器的 比较多,显得文化气息颇浓;亦有三两家老药店和几家杂货 铺漫步街头,黑瓦白墙,旧制犹存,古朴气息扑面。

      徽州的民居、祠堂和牌坊,被人称为‘三绝”,而镶 嵌在民居、祠堂和牌坊之上砖雕、石雕和木雕,称之为徽州 “三雕”三雕使三绝玲珑剔透精美绝伦,三绝使三雕天衣 无缝神采奕奕徽俗士夫巨室多处于乡,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杂 他姓其间社则有屋,宗则有祠 乡村如星罗棋布,凡五里、十里,遥望粉墙矗矗,鸳 瓦鳞鳞,棹楔峥喋,氐鸟吻耸拔,宛如城郭,殊足观也这 是清康熙五十七年,侨寓扬州的徽州盐商程庭回歙县岑山渡 省亲,在随后所作的《春帆纪程》中,记下的他所看到的徽 州村落景观徽州的街巷幽深而又窄长,光润的青石板小路 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大方而端庄穿过饰有精巧砖刻门罩的大门走进屋子里,但见一块 横卧着长石板的空地,这就是“四水归堂”的天井了,站在 这里仰视,四周是房檐,天只有一长条,从天空投射下来的 光线幽静明亮;天井潮湿,石缝里长满青苔,清芬袭人;一 种与世隔绝的静寂弥漫其中下面正中央是开敞的大厅,大厅向着天井开放,这就 是徽州人称为的堂前”;柱、梁和墙壁均为木质,精雕细 刻的门窗在暗中发光,堂中央壁上挂着画、对联,长条木桌 上摆放着花瓶、镜子、盆景等,格调高雅,天井和堂前浑然 一体迄今,徽州街贯巷连、粉墙黛瓦的老房子,仍然给人 以一种明快淡雅的美感。

      徽州民居的魅力,体现了徽州文化 的特征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里,祠堂是一种标志,标志一 个宗族从前以来的荣耀和流光碎影中的源远流长徽州的祠 堂,大抵分成三进,第一进的“仪门”亦叫“大门”,仪门 高大宽广又让人感到气宇轩昂;穿过仪门就是第二进‘享 堂”,享堂是宗族里的人举行祭祀礼仪之处;第三进是“寝”, 德高望重声名赫赫的列祖列宗,就供奉在寝室的神龛里祠堂是徽州古村落里的画龙点睛,须建在“龙凤相对, 天马奔腾”的风水宝地上旧时,徽州过年最大最热闹的节 目,就是在祠堂里祭祖历史上的徽州,曾经有过6000余 座大大小小的祠堂,这一些宗族祠堂,绝大部分都是由出门 在外的徽商倡议并主持资助和兴建的徽州人念念不忘的是 故土老家,念念不忘的是宗族兴旺,他们背井离乡渐行渐远 祠堂成为他们永久的凝望你行走徽州,一定会和很多的石质牌坊相遇依照程 朱理学的标准,徽州的老牌坊一般分为“忠、孝、节、义” 等几种从元朝到清朝,徽州的山山水水之间,曾经树起过 千余座牌坊,徽州被称为“中国牌坊城”旧时徽州的牌坊 还是以贞节牌坊为多,“松籁萧条烛影幽,雨声和漏到西楼金炉香断三更梦,玉簟凉生五月秋人寂寂,夜悠悠天涯 信阴暗凝愁。

      疏帘到晓檐花落,滴碎离心苦未休这是前人写徽州女人的句子;几度抛珠背人哭,一 岁眼泪成一珠"的徽州女人,就是在丈夫离别家乡外出经商, 凭着遥遥无期的贞节和义无反顾的刚烈,换来了贞节牌坊上 的“节劲三冬”和“一庭冰雪”那一座一座树立在徽州村 头巷口的贞节牌坊,演绎了多少幽怨凄婉悲凉的故事,它是 岁月里的一声叹息,更是历史上的千古绝唱"这些古色古香的遗物,有的因为年代太荒远了,石柱 或已倾倒在碧草黄沙之中在风雨中微喘着,有草虫在其下 低唱着不知名的曲调,顿使游人们油然生思古的幽情,微感 到人世沧桑之悲绪有的仍然巍然独秀,在夕阳里发挥无限 的光辉,无形中流露着一幕悲壮热烈的史实,使人临风悼意, 使人起舞低昂;有的则华美如新,它那壮丽的雕刻和古意的 构图,都表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美术的轮廓,又绩大,又伟严, 如宪兵同鹤立鸡群似的,又如同鲁殿灵光似的,岸然痴立在 镇市乡村生活的迷惘里这是一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学者, 有关徽州牌坊的描述斜阳残照里的徽州牌坊,能够让人们 更好地解读古老的徽州徽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时的徽州是状元之乡 “万世家风惟孝悌,一等好事是读书”;这是宏村承志堂书 房里的对联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 更灯火五更鸡。

      这是西递一座祠堂里的对联就是因为徽 州乃程朱阙里,亦商亦儒;才有了 “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 林”;才有了 "父子尚书”和‘同胞翰林”就是因为十户之 村,不废诵读;才有了从唐朝到清代,徽州考取进士的儒生 士子达2081人之多,才有了 28位文武状元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过徽州,被古老的徽州 而深深感动,他们留下了多少绘声绘色的短歌长吟诗仙李 白曾经慕名前来寻访一位徽州隐士许宣平,在歙县练江边写 下一首精致的绝句钵世木划断云,高峰顶参雪,槛外一条溪, 几回流碎月于是,练江的河西大桥下的一处河滩,至今 还保留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碎月滩江南才子唐伯虎 一气呵成写下的《紫霄宫玄帝碑铭》,让齐云山就此新添了 一项熠熠生辉的风景名胜新安画派的代表人物渐江,有一方闲章,上面刻的是 “家在黄山白岳间”,渐江说的白岳,就是齐云山山道何 逍遥,林深气萧爽天门夜不关,池水时常满日照香炉峰, 霭霭烟正暖这是朱熹走过齐云山时写下的句子沿着新 安江顺流而下的谢灵运,面对两岸山高水长的风景,留下了 诗句:"既及泠风善,又共秋水驶苏辙留在歙县问政山下 岁寒亭里的感想是“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声作弄声 在徽州做了七年司户参军的范成大,离开之际写下了一首别 情离愁的《浣溪沙》:"送尽残春更出游,风前踪迹似沙鸥, 浅斟低唱小淹留。

      月见西楼清夜醉,雨添南浦绿波愁,有人 无计恋行舟写下不朽名著《牡丹亭》的明代剧作家汤显祖,被称 为写梦圣手,他毕生神往于徽州风物,始终怀着一个去徽州 的梦想,写过这样两句经典的诗:“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 州 1934年的春天,郁达夫和林语堂、潘光旦等一行出门旅游,到了徽州,车过歙县三阳坑时,大家被窗外的绝色风 景打动了,是时,郁达夫有感而发写下一首七律:“盘旋 径几多弯,历尽千山与万山,外此更无三宿恋,西来又过一 重关,地传洙泗溪争出,俗近江淮语略蛮,只恨征车留不得, 让他桃李领春闲因为徽州,纸上的丹青,有了别样的风采;因为纸上的丹青,徽州有了意外的生动这是一位苏州才子在一 本书里写下的文字徽州其实就是一户风雅的人家!徽州是一帧绝版的老照片!徽州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2、徽州古村落 这里原是一片芦苇滩,从地势上看,东临灵金山,南接丰山,西南倚龙盘山,北傍长春山, 整个构造山重水复,众川河逶迤穿村而过,从风水学上说, 呈前朱雀,后玄武”之势呈坎罗氏人丁兴旺,英才辈出, 朱熹所称“双贤”者,是他的挚友罗颂、罗愿兄弟,而最让 罗氏后人骄傲的,则是前罗第十三世祖,宋元之际著名学者 罗东舒呈坎罗氏,有前罗、后罗之分。

      罗东舒以文章鸣于世 而长隐于山野,罗氏后裔对他敬若孔子,私谥贞靖先生”, 建祠以崇其德罗东舒祠按文庙规制建造,设唯孔庙才有的 棧星门、左右碑亭、仪门、两庇、甬道、左右丹墀、两厢和 拜台石雕栏板,后寝“宝纶阁”九楹十一开间,布局开阔, 气势恢弘,为民间祠堂所罕有呈坎罗氏自唐末由江西迁徙而来后,按罗盘八卦图式 对整个村落进行大规模整治改造,突出左宗右社,即在村左 建家庙宗祠,在村右建祭祀土地的社屋,将村庄定位于藏风 聚气的最佳位置整个村落坐西向东,以迎春阳之和,避肃 杀之气而它三街、九十九巷、两水圳的格局,也为其所独 有,所以在徽州,呈坎又被人们称作八卦村走进这个形似八卦的村子,你会觉得迷宫般缭绕在徽州,历来有“宁为人立千坟,不为人安一门”的 说法,而民居的大门,一般都是朝着东、西、北三个方向 偶然受地基限制,不得不面南而开时,也设法偏一点,宁可 开成一道斜门这固然因为古代以南为尊,宫殿、庙宇大门 均朝正南,帝王座位也是坐北朝南,所谓南面而治”,民 间造屋不敢取子午线的正南方,免得犯了忌讳;更重要的是, 徽人以经商致富,而从汉朝起,中国就流行“商”家门不宜 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因为“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所以商家之门 不宜南开;征”为兵家,“兵”属火,北方属水,水在克火, 北向象征失败,所谓败北”,所以兵家之门不宜北开。

      今 天我们见到的徽州境内数千幢古民居大门,极少有向正南开 启的,更有甚者如呈坎村,将门一律开在东面,显示了风水 强大的制约力量3、徽州乡村纪事:忆屯溪 我的老家休宁县商山 村,离屯溪15里7岁那年,全家搬到上海去,是从屯溪坐 新安江上的木船走的后来回过两次故乡,一次是“一二八” 之后,一次是“八一三”之后前一次在徽州读了两年半书, 后一次又读了半年多书,不久我就到延安去了去延安也是 从屯溪走的,这一走四十多年没有再回屯溪,但它那清幽明 丽的风光、古朴宏伟的石桥、繁华熙攘的老街,却和我童年、 少年时代的往事融成一片,给我逐渐淡去的记忆罩上了一层 亲切、温馨的轻纱,又化作缕缕乡思,不时牵动着我的眷恋 之情童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跟着大人“下屯溪”我 祖父晩年定居苏州,父亲在上海当银行职员,苏州、杭州、 上海这些地名,我早听说过,却感到遥远而陌生,最向往的 还是屯溪在我童稚的心中,世界上再没有比屯溪更好的地 方了这也难怪,屯溪是皖南屈指可数的名镇,又近在咫尺, 有那么多好看、好吃、好玩的东西,怎么能不让充满好奇心 的孩子着迷呢!记不清初次‘下屯溪”是哪一年了,反正还很幼小, 是祖母抱着我坐轿到高观姨婆家住下,第二天才去屯溪的。

      过了黎阳,拐个小弯,便是那座著名的大石桥这儿是新安 江上游两条最大的支流一一率水和横江汇合之处,水面到此 陡然开阔起来从桥上远眺,青翠欲滴的群山之间,楼房、 街道、行人和江面上穿梭往来的船只,组成了一幅令人神驰 的水墨画20世纪20年代徽州还不通汽车,交通运输主要 靠船新安江上的木船数以千计,大小、形式各有不同,却 无不保留着古老的传统的格局这证明尽管经过多少次改朝 换代,停滞的封建、半封建经济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但是 谁也不能否认,这些富有徽州特色的木船,确实给屯溪的水 上风光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大石桥古朴而宏伟,两边栏杆 下摆着一个接一个的小摊,叫卖各种吃食和表演杂耍,使我 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赖在那里不肯走了下桥向右,是那一条有数百年历史,至今仍大体保持 原来风貌的老街在老街上漫步,使人似乎回到了古老的年 代,这样的老街恐怕全国也已经很少能找到了石板路面, 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多半是两层楼,有的却比三层楼还高, 均为石基砖木结构,建筑上却各有一些独出心裁之处招牌 往往是黑漆金字的,非常辉煌醒目对我吸引力最大的,不 是那些气势夺人的钱庄、当铺和绸缎庄,而是挂着许多火腿、 香肠的腊味店,门口有伙计在刨烟丝的旱烟店,还有镶牙的 和织袜的,铺面虽小,但那放在患者口腔里吱吱作响的牙铿 和不停转动、迅速把线球变成袜子的圆筒机,却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