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善学故事会救人善报类.doc
17页王翁赈饥子死复生清代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他的祖先某翁,富有资财王翁青年时,二十岁就结婚,婚后十多年中,接连生了九个儿子可是那九个儿子,都是呆头呆脑,没有一个聪明的俗语说:‘癞头儿子自己的好’,王氏夫妇对这九个蠢里蠢气的宝贝儿子,也都爱之犹如心肝呢! 乾隆某年,发生大灾荒,民众饿死的很多,哀鸿遍野即使没有饿死的人,也个个都面现菜色王翁变卖了家产,赈济乡民,救活了很多人,大家都感谢王翁真是一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活菩萨原来王翁夫妇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尤笃信观音大士,所以能慷慨的倾财济人,毫无吝啬六度万行,布施第一,王翁确已依教奉行 事情有出于意料之外的,从此以后,王翁的长子,竟染了急病而死,不到几年,九个儿子都相继夭亡,啊!王翁是一个虔信观音菩萨的善士,并且曾倾尽家财,救活了很多的灾民,怎么行了好心没有好报呢?难道菩萨没有灵感吗?王翁夫妇受了这样儿子丧尽的剧痛,悲伤极了 佛教徒孜孜向善,反而受到意外的灾祸,这是对于他信心是否坚定的一个极大考验王翁夫妇毕竟是信仰极坚的虔诚佛教佛,虽连年迭遭丧子之痛,几至有绝嗣之虞,可是他们对于观音菩萨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还是每日晨夕照例在大士像前,虔诚礼拜祷告。
有一天,并且作了一纸疏,焚于大士像前,文词颇为哀伤 就在王翁夫妇于观音菩萨前上疏的当夜,王翁做了一个梦,梦见身穿白衣的观音大士,慈祥的对他说:‘你以前所生的九个儿子,是九个魔鬼,都是败子,因为你们的祖上有隐恶,所以要有九个败子来败家后来你变卖了家产,赈济灾民,救活了很多人,阴德很大,所以上天把九个魔鬼都收回,不久以后,将有文曲星降生你的家中,不要忧伤,你的前途大可乐观’王翁早上醒来,把夜间做的梦告诉妻子,王太太听了,很惊奇的说:‘咦!我也做了同样的梦’从此王翁夫妇转忧为喜,更兢兢为善,扶危救困,拯孤济寡,乐善不倦 不到一二年,王妻怀了孕,接连生了五个儿子这五个儿子都很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学问都很好他的后代王文简公,中了状元,官至尚书至今子子孙孙都很显达(取材自坐花志果)吴凤取义成仁吴凤,字元辉,福建省平和县人,生于清朝康熙卅八年正月十八日,自幼聪敏过人,读书明大义童年就跟著他的父亲吴珠,母亲蔡氏,从福建老家迁到台湾来,居住在嘉义县阿里山下二十岁以后,与阿里山的生番做买卖,因此对于生番的风俗习惯,语言性情,都很熟悉,相处十分融洽,因为吴凤的做人诚谨笃实,所以极为番人所敬仰后来政府为了安抚生番,招募通晓番语的人担任通事,这时吴凤年已廿四岁,应征为阿里山的通事,管理高山族的同胞。
吴凤本著爱民便民的精神,像父母一样的爱护山胞,像师长一样的教育山胞,像朋友一样的帮助山胞,把一个原来很混乱的落后地区,治理得很有秩序山地有一种牢不可破的坏风俗,每年秋季祭神的时候,一定要杀一个人,把人头作为供神的祭品,虽经吴凤谆谆开导,但山胞们积习已深,还是不能革除,因此想出了一个变通办法,问山胞们说:‘朱一贵变乱的时候,你们跟从叛逆,一共杀了多少汉人,得到多少首级?现在髑髅还存在吗?’山胞们回答现在还存四十余个首级髑髅,吴凤就晓谕他们说:‘杀人是最大的恶事,国家法律所严禁,以后绝对不许再有杀人祭神的事,你们既然无法革除习俗,姑准把旧存的四十余髑髅,每年用一个祭神,不准再杀人,如有故违,政府将派兵聚歼你们’山胞们听从吴凤的意旨,从此四十余年没有杀人的暴行可是四十余年过去,到了乾隆卅一年,旧存的人头已用完,山胞又请求恢复杀人祭神的旧例,经吴凤苦苦劝谕而止其妄杀过了三年,适值饥荒,山胞们认为是没有杀人祭神而遭的天谴,大家声势汹汹的再向吴凤请求猎取祭神的人头,吴凤知道这次没有办法禁止,心上万分难过,哭著对山胞们说:‘杀人是极坏的事,现在你们一定要杀人,明天中午到我办公处所的附近,见到一个穿红衣戴红帽的人,把他杀掉就是了。
’第二日的中午,山胞们拿著刀枪和弓箭,到了吴凤办公地方的附近,真的看到了一个红衣红帽的人,一时弓箭齐发,把那个人射死,大家走近,正想把那人头颅割下的时候,仔细一看,原来就是他们平日最敬爱的吴通事,山胞们悔恨交加,悲恸万分,痛哭之声,震动林谷,他们为了悼念吴凤,从此就把杀人祭神的多年恶俗,自动的永远革除了吴凤革除杀人恶俗,甘愿牺牲自己,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完全与佛教的菩萨道相合,其身后的善报,流芳百世,固然显而易见,上升善道,也是毫无疑问的事妈祖舍己救人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一千年以来,她受到我国沿海各省同胞普遍热烈虔诚的崇敬在台湾北港的妈祖庙,一年四季常有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如潮涌般的前往进香朝拜尤以今年(一九五九年)是妈祖诞生一千周年,我们来写这位观音菩萨化身的妈祖,更觉倍有意义 谛闲法师著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注转引天后志云:‘天妃,莆田林氏女,父惟悫,行善乐施,礼大士求子,母梦大士与一药丸令吞,曰:汝家世敦善行,服此,当得慈济之贶,遂妊诞时霞光射室,异香氤氲,十龄后,诵经礼佛不辍,后遂灵通变化’所云天妃就是妈祖从以上谛闲法师的讲义所述,可以证明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并非虚传我们为接引信仰妈祖的广大民众,导入正信的佛教,对于妈祖生平济物救人的伟大事迹,岂可不予宣扬,特根据妈祖传的资料,叙述妈祖生平的重要事迹如下: 宋太祖建隆元年的三月廿三日,妈祖降生于福建省莆田县林惟悫家中,林惟悫妻王氏,梦见观音菩萨与一药丸令吞而受孕,当妈祖诞生时,福建莆田县城廓西南壶公山峰上空,忽然射出一道霞光,好像千万瓦的电光似的,在壶公山的峰顶上闪烁,直向林惟悫的屋院中射来,这时林惟悫正靠在院中的窗棂坐著,忽见一道奇异的彩光,照亮了整个客厅,空气中充满了芬芳的异香,观音菩萨从彩光中出现了,林惟悫急忙跪在地上,连连对著那道彩光的方向膜拜,观音菩萨慈祥的对林惟悫说:‘你千万不要妄自菲薄,这女儿比男孩还尊贵,这是菩萨的好意,你要好好的把她教养长大,行菩萨道。
’直到观音菩萨随著彩光的消失而隐去,林惟悫才站起来,忽然产婆跑来,行了个礼,笑著说:‘老爷!恭喜您,太太生了个千金,又白又胖,可是她就是不哭!’产婆走近林惟悫的跟前继续说:‘这女孩一定是个贵命,刚生下来,她就睁开了眼睛,她不像其他的孩子,她不哭,我打了几下,她还是不哭,她长大后一定是个有福之人!’林惟悫说:‘她生下来就不哭吗?那么就题她的名字叫做默娘吧!’从此妈祖自幼的名字就叫默娘,因为她是林惟悫第六个女儿,所以人家也都称她六姑娘 光阴像流水般的过去,转瞬默娘已经八岁了八岁的默娘很懂事,她每天晨晚,不让母亲动手,就把供奉佛菩萨的香烛及供品都摆好,点燃了香,去叫母亲一同来礼佛诵经,她母亲很快乐的赞美她说:‘阿默真是好孩子,八岁的小孩,比十几岁的姐姐还懂事的多哩!’ 林惟悫家中养了一只鹦鹉有一天,默娘走进鸟笼,笼中的鹦鹉正在啄食,她看到那只有美丽羽毛的小鸟,能歌善舞,她想到了一个被囚禁的人,心中很难受的自语道:‘要是把一个能跑能跳的人关起来,那是多么的难受呢!小鸟也是有智慧的,它也能通人性,人不愿意被关起来,小鸟又怎么愿意被囚起来呢?’她望望姊姊,又望望笼中的小鹦鹉,抖一抖肩膀说:‘姊姊!我要把它放了。
’姊姊急忙阻止说:‘六妹!你决不能放了它,爸爸是不允许的’可是姊姊的话还没有说完,默娘就把鸟笼打开,让小鹦鹉自由自在的飞走了 当林惟悫发觉小鸟不见而愤怒时,默娘很有礼貌的对她爸爸说:‘爸爸!请你老人家宽恕我,鹦鹉是我放走的’林惟悫很生气的说:‘是你,你这个八岁的孩子,竟这样顽皮!’默娘理直气壮的说:‘我想鸟与人类一样,喜欢自由的,任何一只鸟都不应当关起来呀!’林惟悫不禁怒声斥责道:‘鸟是鸟,人是人,鸟与人怎能相比,我把鸟关在笼中,给它喝,给它吃,不是很好吗?’默娘还是不服气的说:‘爸爸!我把你关在小房子里,给你喝,给你吃,你愿意吗?’林惟悫再也无言以对,只得说:‘丫头!这件事情我不打你,给我把早上教你的礼运大同篇背诵起来,如果背错一个字,打你十下手心’默娘很从容的琅琅背诵,一字不错,林惟悫顿时收敛了怒气,面上露出愉快的笑容 年龄随著光阴的消逝而增长,默娘已经十四岁了菩萨化身的默娘,与凡人是不同的,她十四岁的智慧,远超过几十岁的凡人,她由爱护小动物而转移到爱护人类,她看到一个讨饭的乞丐,她看到一个站在路旁哭喊父母的孩子,甚至看到一只拖著载重车子的牛马时,都会使她心上发生同情而难过有一天,她与五姊一同外出散步,经过一条十字的巷口,看见一群人围在一起,忽然从人群中走出一个又脏又皱的老乞丐,瞧了瞧默娘说:‘你是行善的小姑娘,给我点银子吧,我老母亲快病死了。
’默娘问:‘你要多少银子呢?’老乞丐说:‘愈多愈好,我需要很多’默娘把左手腕上的银镯拿下来,递给乞丐,问:‘这些够不够?’乞丐接了银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还差得很多’默娘又把右手腕上银镯也拿下来,递给乞丐,再问:‘加上这个够了吗?’乞丐还是摇摇头说:‘不够,不够,我的老母亲病很重,需要的银子很多’在旁的张大嫂看到乞丐老是不够,觉得很生气,愤愤不平的阻止默娘说:‘这老东西一定是个骗子,六姑娘,你不要受老东西的骗,太太知道你把银镯都给这乞丐,一定会痛打你的,快把银镯要回来吧!’可是默娘反责张大嫂说:‘眼见穷人害病不救,太忍心了’默娘见老乞丐还是不够,急得摸摸耳朵,耳环没有带于是她伏著五姊的耳边说:‘五姊!你的手镯借给我好吗?’五姊怒责默娘:‘胡说!’默娘再向五姊恳求说:‘好姊姊!你把两个手镯借给我,回家后我一定想法加倍还给你四个手镯’五姊听了心动,就把两支手镯取下给默娘,默娘把姊姊的银镯转递给乞丐,问道:‘再给你二支银镯,可以医好你老母亲的病了吧?’老乞丐接了默娘的银镯,笑著说:‘小姑娘,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给的银子差不多了’老乞丐从地上站起来,拿了木杖慢慢走著说:‘这真是个佛根没有退的孩子。
’哪知老乞丐走了不远,忽然隐没不见了,大家才知道那个老乞丐是佛陀化身下凡来试验妈祖道心的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世俗凡夫的想法默娘已由小姑娘而慢慢的变成大姑娘了,她有一个鹅蛋型的面庞,头上披著一片乌黑的秀发,两弯柳叶似的眉毛,未经人工的修饰,却非常的清秀,明亮的双眸,闪闪发出仁慈而富有智慧的光辉,真是人间的活观音呀!这时莆田县城中王员外的公子,年少英俊,博学多才,还有张相公的少爷,年青好学,能诗能文,在莆田县的一般人心目中,这两家任何一家的公子,如与默娘婚配,那真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所以王张二家都托人到林惟悫家说亲,林惟悫夫妇也觉得女儿年龄大起来,应该替她解决婚事了于是把默娘喊到内房,林太太挽住默娘说:‘孩子,我的乖孩子,你的年龄大起来了,不能老是守在爸妈身边,我们要替你完成终身大事,才算尽了父母的责任,我们城中王员外张相公二家,都是有地位的做官人家,他们的公子都是有为的好青年,现在他们都很诚心的托人来求婚,孩子,你究竟中意哪一家的公子呢?’默娘低著头说:‘我……都不愿……意,我不要……嫁人’林惟悫也向女儿劝说:‘孩子,你不要为难爸妈了,一个女孩子,一生不嫁人,那算什么道理?’默娘不答,只是伏著身子呜呜咽咽的痛哭,林惟悫夫妇没法,只得让默娘守身不嫁了。
有一年,莆田县发生了瘟疫,染上疫病的人,不到数小时就死亡,每天都要死去数十人,默娘的妈妈,也就在这年染了瘟疫去世在医药不发达的当时,民间流行了瘟疫,以赶鬼欺骗愚民的巫婆,就乘机而起有一个巫婆,站在城隍庙的木台上,疯狂似的乱跳乱叫,高声大喊:‘谁要喝了我的神水,就可不染瘟疫呀!’默娘上前一看,哪是什么神水,原来是一桶污水,默娘走上木台,指著巫婆说:‘你这骗人的东西,你说这污水能治病,你先喝一口,你这欺人的巫婆,快给我滚下去!’巫婆就这样被吓跑了默娘在台上对著一群民众说:‘我们县城里的人,都吃这井中的水,井水这样污秽,怎得不生瘟疫呢?我提议大家把井底的污泥掏出来,井水变清,就不会有瘟疫了’可是台下无人应和,默娘说:‘你们不愿下井底去,我就下去’并喊女仆苏珊说:‘你来绞辘辘,我下井底去默娘的姊姊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