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GK-4675型振弦式静力水准仪安装使用手册REV.doc
17页BGK-4675型静力水准仪安装使用手册 1 BGK-4675型振弦式静力水准系统安装使用手册(REV.D) 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彩和坊路8号天创科技大厦1111室 电 话:86-10-62698899邮 编:100080传 真:86-10-62698866网 址:电子邮箱:info@BGK-4675型静力水准系统安装使用手册(REV.D)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0本仪器的安装、维护、操作都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对产品有更改的权利,产品更改信息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所含信息归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所有本文件中所有信息、数据、设计、以及所含图样都属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所有,未经基康仪器(北京)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包括影印或其他任何方式)翻印或复制、间接或直接透露给外界团体。
BGK-4675型精密静力水准系统目 录1. 测量原理 22. 安装 23. 读数 94. 计算 95. 温度变化影响 106. 检查与维护 107. 故障排除 11附录A-半导体温度计温度推导公式 12附录B-关于干燥管气球的使用 131. 测量原理BGK-4675静力水准是一种精密液位测量系统,该系统设计用于测量多个测点的相对沉降在使用中,一系列的传感器容器使用通液管联接,每一容器的液位由一精密振弦式传感器测得传感器下挂有一个浮筒,当容器液位发生变化时,浮筒所受到的浮力即被传感器感应 图1 BGK-4675型静力水准组成示意图在多点系统中,所有传感器的垂直位移均是相对于其中任意一点(这一点又叫基准点或参照点)的变化,该点的垂直位移应是相对稳定的或者是可用其它人工观测手段来确定,以便能精确计算静力水准系统各测点的沉降变化此外,还可通过每台仪器上的液位观察管来粗略查看水位的变化2. 安装在准备安装传感器之前,必须先阅读下述安装指导,并且要完全清楚因为该传感器是很精密的,在装配时必须相当小心2.1 仪器安装常用工具及材料:φ5mm内六角扳手钢丝钳150mm~200mm活扳手剪刀剥线钳(35W~100W)电烙铁壁纸刀焊锡丝 及松香φ10mm(ES-3,带热熔胶)与φ2mm热缩套管500W~1500W热风枪(塑料焊枪)数字万用表M12或M14膨胀螺栓或锚栓300mm~400mm水平尺防水标签纸、透明胶布、绝缘胶布、油性记号笔2.2 传感器部件及结构示意图图2 BGK-4675静力水准传感器装配示意图该系统在运送到用户手中时,基于设备安全原因,振弦传感器部分已装入传感器保护筒内,传感器保护筒和储液筒已用螺栓固定在一起,传感器主体与浮筒单独包装。
传感器主体与浮筒上印有编号,注意浮筒必须与传感器配套使用传感器通气管三通上装有塑胶盖帽,其目的是避免潮气进入传感器内部,开箱检验时可拆下橡胶套,检查结束后恢复再运至现场安装每一套静力水准系统中(一条监测管线)配备一支带有干燥管的传感器和一只传感器通气管与容器通气管已经联好的传感器带有干燥管的传感器可做为系统的第一个测点(或基准点),传感器通气管和储液筒通气管已经连接在一起的可定为系统的最后一个测点(也可作为基准点)安装系统前需注意区分通常带有干燥管的传感器安装于便于检查的一端,以便定期检查干燥剂工作情况,适时更换设备到达户手中后,需及时进行开箱检验步骤如下(参照图2):将传感器与浮筒取出,传感器放置于平整地面或桌面上(严防传感器倾倒),先用扳手松开并分离液位观察管弯头(上)的液位观察管然后用内六角扳手将顶盖固定螺丝(共3条)拆下,将传感器保护筒部分与储液容器(以下简称容器)分离,找出与传感器编号一致的浮筒去除浮筒外的保护包装,将浮筒挂钩挂在传感器挂钩上,握住传感器保护筒部分,将浮筒放入容器内(动作应小心轻缓)静置几分钟后,将传感器电缆接入BGK408或GK403读数仪,使用B档测量读数,读数应在9000~11000之间,挂钩松弛状态下通常没有读数。
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与厂家咨询解决开箱检验工作结束后,按照相反的顺序将传感器与浮筒分开,恢复至原有包装状态并妥善保管2.3 现场安装 图3 BGK-4675静力水准现场安装图片图4 BGK-4675静力水准系统现场安装布置示意图现场安装前,仪器安装点位需进行高程测量,以便使一套监测系统的各测点传感器能安装在同一高程从仪器设备中分清首、末测点,制定安装计划,确定基准测点确定进行灌液的测点(通常选择首端或末端测点)2.3.1 容器(储液筒)安装固定仪器配套的“L”形钢板一面有2个孔,用于固定于结构面;另一面有7个孔,中间3个孔用于固定容器,外围4个孔用于在支墩上安装首先将“L”形钢板用膨胀螺栓或锚栓稳固固定于监测结构面或监测支墩上尽量保证传感器安装面处于水平状态,以便于后期安装用配套的螺纹支撑杆将传感器安装于“L”形钢板上,使用水平尺测量、调整容器,使平面水平、立面垂直,调平后用活扳手将螺纹支撑杆的螺母拧紧(通过调节螺纹支撑杆可对传感器安装高程进行小幅度调整)容器底座(支架)的固定方式有如下几种,其中支墩安装方式应预埋螺栓 图5 静力水准仪底座的几种固定方式示意图采用支墩安装时,预埋的螺栓应选用M10~12mm、外露长度不少于100mm的螺杆,螺栓埋设的间距平面尺寸见图6所示:图6 底座固定孔平面尺寸(mm)2.3.2 通液管联接、铺设测点传感器安装、固定工作结束后,可进行通液管联接、铺设工作。
容器的底部装有通液管三通,首、末两端传感器三通配有丝堵,安装时注意区分根据需要联接的两个测点间的距离,裁取通液管,应该留有一定的富裕量,两个测点间的通液管安装好后,管线中间应比两端低,这样有利于排除空气管线铺设时,应避免打折、扭曲和划伤管线必须紧固、可靠连接在三通上,以免漏液通液管线若需要保护,推荐使用金属或塑胶线槽,不推荐使用管状材料保护,以免给检查维护带来困难2.3.3 容器顶盖拆离各测点通液管联接完毕,检查无误后,可拆离容器顶盖,先用活扳手分离液位观察管弯头(上)的液位观察管,用胶布将液位观察管竖直粘贴、固定在容器外壁上然后用内六角扳手将顶盖固定螺丝(共3条)拆下,将传感器保护筒部分与容器分离,放置于测点位置,等到系统充液结束后进行组装2.3.4 系统充液充液前应仔细检查通液管联接情况确定各个测点通液管均妥善联接,首、末测点三通均有丝堵为避免结钙,在系统内应充入去气的纯净水,可通过任意储液筒对系统充液如果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有可能下降到零度以下,应在纯净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去气防冻液对于不需要防冻的地区,为防止系统液体滋生藻类,建议将待充入的液体内添加硫酸铜,添加的比例为0.05%-0.1%。
硫酸铜不具有腐蚀性,且具有较好的防腐性能,同时可有效抑制藻类的滋生液体的去气方法:液体的去气非常重要,未经去气的液体在加入到管路中后很容易析出小的气泡经聚集后演变为大的气泡而影响测量液体的去气方法有两种,推荐使用真空泵抽气的方式去气,即将液体置于密闭的压力容器中,然后使用真空泵抽气,抽气到接近-0.1Mpa(相对于1大气压,负压大小与容器大小有关)并保持5分钟另一种方法是采取沸煮的方式也可去气,但沸煮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并放凉后使用充液前应根据现场容器数量及通液管长度粗略计算所需溶液体积,以便匀速、连续进行充液工作,充液时应控制速度并使液体沿容器内壁流下(直接倒入可能会冲溅出很多气泡流入通液管,使通液管内聚集大量气泡)在充液过程中,溶液液面应低于正在充液的容器上口4~5cm,并随着全部测点充液情况对充液速度进行调整,最终使溶液液面保持在容器外所帖刻度尺2/5~1/2位置如果发现通液管内有气泡,可敲打通液管,使气泡随水流排出如果通气管内聚集大量气泡,可能会聚集在三通位置形成气阻现象而不易排出,此时可用一支较短的注射器连接一段通气管,从容器底部孔洞伸入三通位置,将存留的气体吸出充液过程必须有人巡视各测点液位变化情况(如果测点高程偏差较大,可能会出现最低的容器液面过高而溢出),敲打通液管排除气泡,检查系统之间是否存在漏液现象,以便及时处理。
系统内管线排除气泡的工作非常重要!若通液管中有气泡或者是气栓,将会因气体或气泡表面张力作用导致各容器液位难以平衡,最终造成测量误差或读数的严重不稳定同时,管道内的残余气体将导致系统对温度变化很敏感,具体表现是温度变化较大时,读数的变化也很大注意:在环境温度较高的环境或干燥的地区,为防止容器内的水分蒸发,建议将容器内添加不具有挥发性的硅油,使硅油覆盖在溶液表面形成油膜以隔绝空气,从而限制了容器内水分的蒸发每个容器内均须添加等量的硅油,添加量以覆盖液面,油膜厚度0.2~0.5mm为宜添加的硅油应使用粘度单位为5~10厘丝的品种,粘度太大的硅油不利于液面的平衡检查管道的密封性能,如果管线、各接头部位无渗漏现象,可进行下一步操作2.3.5 悬挂浮筒,组合容器与容器顶盖将配套用于容器顶盖的“O”型密封胶圈装入容器顶盖预留的凹槽中,在容器顶盖与容器接触面涂抹适量黄油,通过容器顶盖螺丝孔及液位观察管弯头,将容器顶盖与容器对正找出与传感器编号一致的浮筒,去除浮筒外的保护包装,将浮筒上的污渍擦拭干净将浮筒挂钩挂在传感器挂钩上,握住传感器保护筒部分,将浮筒轻缓放入容器内,缓慢压入容器顶盖(挂上浮筒后应避免浮筒与传感器部分发生扭转,操作时动作应轻缓,避免损坏传感器),拧上顶盖固定螺丝并将液位观察管恢复原状。
浮筒悬挂结束后,可拆除传感器通气管三通上的橡胶套,静置5分钟,将传感器电缆接入BGK408读数仪或GK403读数仪,使用B档测量读数并记录读数测量工作结束后,分析、比较各测点传感器读数,各测点读数应接近率定表读数范围的中间测值否则通过对增加或减少容器内液体进行全面调整,如果个别测点读数偏差较大,可通过对螺纹支撑杆进行调整,以便小幅度改变该测点安装高程如高程偏差太大,则须重新对此点进行放点安装2.3.6 通气管安装、铺设测量工作结束,传感器工作正常,可进行通气管联接、铺设工作容器的中部装有容器通气管三通,顶部装有传感器通气管三通仪器出厂时在传感器通气管三通上配有密封橡胶冒,拆除密封橡胶冒后应尽快联接通气管,否则需恢复橡胶冒,以免潮气进入传感器内部首、末两端传感器三通配有丝堵,安装时注意区分通气的作用是使所有容器内液面以上气压以及传感器内部压力保持一致,整个通气系统应相互连通并仅在一点和大气连通根据需要联接的两个测点间的距离,裁取通液管和通气管,应该留有一定的富裕量先用配置的通气管联接在传感器通气管三通上,再用容器通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