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青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doc
6页大青叶的本草研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括 徐茹 20103287 2010级市场营销专科一班摘要:大青叶是常用中药,对大青叶进行研究具有中药的意义主要对大青叶的植物资源、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做一一综述,从而为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以及今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关键词:大青叶;植物资源;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大青叶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干燥叶性味苦寒,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主热病高热烦渴;神昏;斑疹;吐血;肺热喘咳;泻痢;丹毒;喉痹;痈肿等症【1】历来为清热解毒之要药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解热、抗热、利胆等作用【2】现将近年来对大青叶的本草学研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概述综述如下1 本草学研究大青生于山地林缘较潮湿的地方野生或栽培8~10月采收,晒干药用部位:《新修本草》:“大青用叶兼茎,不独用茎也形状鉴别:叶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被针形,先端钝尖或钝圆;上下表面均灰绿色或棕绿色,无毛,羽状网脉以叶大、色绿者为佳本草中最早记载的大青植物为现今应用的马鞭草科植物大青另外,还有3种与大青功效类同,现代医药应用广泛,但在名称、形态、生境等方面均与大青不同的植物,三者均为蓝名植物之叶,即蓼蓝、菘蓝、马蓝的叶。
现今以菘蓝叶称大青叶,根称板蓝根,也有以蓼蓝、马蓝及马鞭科植物大青的叶为大青叶菘蓝主产于江苏,栽培于黑龙江、辽宁、山西、甘肃、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多数自产自销2 化学成分 近年来,对大青叶化学成分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生物碱、有机酸、苷类、甾醇等几大类化合物上2.1 生物碱类主要是吲哚类生物碱靛蓝和靛玉红,靛玉红对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2】2.2 有机酸类主要包括水杨酸、丁香酸、苯甲酸、3-(2-羧苯基)-4(3H)-喹唑酮【7】、邻氨基甲苯酸【8】,该类成分为大青叶抗内毒素的活性成分2.3 苷类主要是菘蓝苷,该物质水解氧化后变成靛蓝和呋喃木糖酮酸此外,还含有葡萄糖芸苔素-1-磺酸酯、葡萄糖芸苔素、新葡萄糖芸苔素、腺苷【2】、胞苷、鸟苷、尿苷【9】等2.4 无机元素 含有铁、钛、锰、锌、铜、钴、铬、砷等元素【2】其中铁、锰的含量较高,现已发现多种金属络合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的作用2.5 其他 其他成分还包括甾醇类化合物、蔗糖、氨基酸类以及少量挥发性成分【2】和菘蓝苷、芥苷、新芥苷等【4】3 药理作用3.1 抗病原微生物3.1.1 抗菌 大青叶对多种痢疾杆菌均有杀菌作用;不论对合霉素、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碱敏感或耐药之痢疾杆菌,对大青叶均很敏感。
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菌作用其所含的成分色氨酮对能引起脚廯的须发廯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李清华【18】的研究也表明色氨酮有抗皮肤治病真菌的活性,对羊毛状小孢子菌、石膏样廯菌、断发廯菌、絮状表皮廯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1.2 抗病毒 大青叶对乙型脑类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板蓝根和大青叶样品对甲型流感病毒AI京防86-I珠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不同种质的药材抗病毒活性的有无及强度存在差异由此得出,不同种质的药材是导致中药材疗效不确切的重要原因之一3.1.3 杀钩端螺旋体 稀释1:1000倍以上的大青叶对钩端螺旋体有杀灭效果,对黄出血群沃尔型、七月热型也有效【14】3.2 抗内毒素 大青叶IV部位能直接中和降解内毒素,显著降低内毒素的致热性和致死性植物菘蓝的根中不含靛玉红,根茎叶柄、叶片中均含有靛蓝、靛玉红;板蓝根中分离的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抗内毒素活性3.4 解热 大青叶煎剂5-10g/kgig,可使霍乱、伤寒混合疫苗引起发热的家兔体温明显下降此外,大青叶煎剂对酵母菌致热的大鼠有解热作用3.5 利胆大青叶对狗有明显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
3.6 抗炎大青叶(菘蓝)煎剂大白鼠灌胃,对于甲醛性关节炎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此外,还可以抑制癌细胞DNA合成【14】,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抗肿瘤成分3.7 对平滑肌的作用浸剂及注射剂对离体兔肠肌有抑制作用,肠蠕动减弱,振幅减小,切持续时间较长,不易自行恢复,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坚强3.8 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本品所含的pt-1、pt-2可抑制ADP所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3.9 保肝作用 靛蓝混悬液灌胃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10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菘蓝叶煎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抑制作用,且作用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大,甚至可以使心脏停搏此外,对大鼠下肢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当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时,扩张作用由为明显3.11 免疫增强的作用大青叶水煎剂能促进正常小鼠背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分泌IL-2,但未见到对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分泌TNF-a有明显的影响3.12 其他药理作用 免疫力低下患者长期服用靛玉红后,可使机体细胞免疫力恢复正常水平【14】目前临床上大青叶主要用于病毒性及细菌性疾病4 结语 大青叶化学成分复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其不同的活性部位、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不同,或药效作用程度不一。
即使同样的化学成分也表现出不同的药理活性,而商品大青叶来源甚多,由于不同科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从类别到含量上均有较大的差异,既不利于中药材以及制剂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也不利于对其疗效的深入研究和总结因此,迫切需要继续筛选活性物质,拓展抗炎等功效的实质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实现中药的现代化、标准化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53【2】 郑虎占,董泽宏,佘靖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I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323-324,328-335.【4】南京药学院《中草药》编写组中草药学(中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145【7】王寅,尹茶,乔传卓,等不同栽培居群菘蓝叶中5中有机酸成分的含量差异【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374-376.【8】王寅,乔传卓一阶导数光谱法测定大青叶中邻氨基苯甲酸含量【J】中草药,2000,3(9):664-665.【9】刘瑞,袁波,刘志刚,等HPLC-MS-2鉴定大青叶水提液中的5种化学成分【J】.中药材,2005,28(9):772-774.【14】楼之岑。
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北方篇)【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5;261-262,283,291-298.【18】李清华青黛抗真菌的研究【J】.中草药,1983,1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