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docx
58页备考2025海南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下列不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策略的是( )A.多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B.联系一预测策略C.知识结构化策略D.概念同化策略【答案】 D2、常温、常压下,将1 mol蔗糖溶解在水中制成1 L溶液此溶解过程中体系的ΔH-TΔS和熵的变化情况是( )A.ΔH-TΔS>0,ΔS<0B.ΔH-TΔS<0,ΔS>0C.ΔH-TΔS>0,ΔS>0D.ΔH-TΔS<0,ΔS<0【答案】 D3、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B.化学实验能够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境C.实验探究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D.化学实验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唯一手段【答案】 D4、某学生根据“K2O、CaO、Na2O、Mg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5、化学教师在布置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时,正确的做法是( )。
A.布置超出教学内容的练习题以锻炼解题能力B.练习题的设计富于变化,并有适合的难度C.学生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应该立即将正确答案告知D.全部布置知识记忆性的练习【答案】 B6、关于化学史描述正确的是( )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B.拉瓦锡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C.汤姆生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测定出空气的成分D.意大利化学家凯库勒最早提出了分子概念【答案】 A7、下列关于分散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有的分散系都是混合物B.浊液中分散质颗粒不能透过滤纸C.碘酒这种分散系的溶质是酒精D.雾是小水滴的聚集体分散到大气中形成的分散系【答案】 C8、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B.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C.化学课程标准D.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答案】 B9、板书是教师口头表达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效果与教师口头表达所带来的听觉效果互为补充,因此,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面是某教师的板书,没有错别字的是( )A.酸碱指示计B.酚肽试液C.化石燃料天燃汽D.焦炭【答案】 D10、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反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 )。
A.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B.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C.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D.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答案】 D11、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即时表现评价B.活动表现评价C.档案袋评价D.课堂练习评价【答案】 B12、下列词语属于描述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是( )A.应用B.学会C.掌握D.讨论【答案】 A13、下列各种溶液中所含离子的判断合理的是( )A.向无色溶液中加氯水变橙色,溶液中可能含:Na+、SO42-、Br-、OH-、Ba2+B.在c(H+)=10-14 mol/L的溶液中可能含:Na+、AlO2-、CO32-、SO32-C.某溶液加铝粉有氢气放出,则溶液中一定含:K+、Na+、H+、SO42-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中一定含:K+、Na+、Ca2+、HCO3-【答案】 B14、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A的转化率增大了C.物质B的质量分数减小了D.a>B【答案】 B15、下列属于“化学1”的内容主题的是( )。
A.化学与可持续发展B.生活中的材料C.化学实验基础D.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答案】 C16、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能源危机、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等问题的广泛关注,STSE思想也受到了日益重视STSE的含义是( )A.科学、技术、学生与资源教育B.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C.科学、技术、学生与能源教育D.科学、技术、社会与气候教育【答案】 B17、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不属于学情分析内容的是( )A.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B.分析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中的未知知识C.分析学生如何来进行学习D.分析学生的兴趣及性格【答案】 D18、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精髓是( )A.化学事实性知识B.化学情谊类知识C.化学理论性知识D.化学技能性知识【答案】 C19、衡量化学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和完成质量如何的决定性因素是( )A.教师的化学教学活动B.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C.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D.学生的实际能力【答案】 B20、关于高中化学课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1、化学2和化学与生活是高中化学的必修模块B.“过程与方法”指教师应注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C.高中化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技能和能力D.高中化学课程中专门设置“实验化学”模块【答案】 D21、学生在对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等化学性质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变化规律,这种逻辑思维方法是( )。
A.类比B.演绎C.归纳D.分类【答案】 C22、下面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做法的解释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⑤【答案】 B23、化学真正被确立为一门科学,是从( )时开始A.用原子一分子论来研究化学B.炼金术流行C.元素周期表出现D.提出有机结构理论【答案】 A24、下列实验操作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溶液的pH,所测定的pH值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消耗标准溶液体积D.测定中和热实验时,将碱溶液缓慢倒人酸中使其充分反应,所测得中和热【答案】 B2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烷室温下能与浓盐酸发生取代反应B.乙烯可以用作生产食品包装材料的原料C.乙醇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溴乙烷D.乙酸与甲酸甲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A26、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 C27、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 、Ca2+、Cl一、S042-B.Fe2+、H+、so32-、Cl0-C.Mg2+,NH4+、Cl一、S042-D.K+、Fe3+、N03-;、SCN-【答案】 C28、活动表现评价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评价方式,应体现( )A.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B.单一性、实践性和合作性C.综合性、理论性和探究性D.主动性、封闭性和探究性【答案】 A29、N、O、Si、S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O、S、Si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B.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既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又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C.S、SO2和Si、SiO2四种物质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各自又能与某些酸反应D.N、Si、S的单质均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的产物分别是NO2、SiO2和SO2【答案】 C30、下面不属于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技能的是()A.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B.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D.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答案】 C31、一位学生在板演的时候把水的化学式写成了“HO2”,老师评价道:“好!首先知道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又知道原子个数比为2:1,只是顺序弄反了,倒过来就可以了。
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 )A.及时性B.客观性C.过程性D.激励性【答案】 D32、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时候,学生用辩论的形式讨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混合后,各离子的浓度大小的排列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通过这个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课堂练习评价B.即时表现评价C.未知1D.未知2【答案】 D33、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答案】 C34、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包括(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D35、下列有关化学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建议,不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