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科综合高考复习基本要求.doc
11页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文科综合高考复习基本要求 一、 考试目标与要求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考生对文科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 综合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 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 知识迁移、 多层次、 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 当前中国高中阶段政治、 历史和地理仍单独设课, 各学科的教学大纲、 教材、 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 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知识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 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 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 或是在提供新情境的条件下, 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 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将知识重组、 整合, 构成一有机整体, 以期在知识的交融、 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 产生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毋庸置疑, 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 都有其形成、 发展的历史和社会的需求。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 社会环境的过程中, 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问题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 然而, 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 如能源消耗、 资源开发与配置、 环境问题、 人口剧增等, 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 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也正基于这一事实, 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 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 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以下从记忆、 理解、 应用三个能力层次在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表现与要求做具体说明: 1记忆 观察、 描述基本的社会科学现象、 了解社会科学现象的规律及意义 社会科学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认识和研究 如同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样, 人类社会同样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主观意志的支配下体现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因此, 社会科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就是认识和研究人类社会活动现象与规律的关系 人类社会活动现象的内部和现象之间是一种结构关系, 这其中, 地缘、 事实、 意识是这一结构的主体因素。
地缘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空间范畴, 它包括人类活动的自然条件、 生存环境、 文化种类等; 事实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时间范畴, 它包括人类活动的社会根源、 表现形式、 发展过程等; 意识因素是指社会现象的精神范畴, 它包括人类活动的道德规范、 价值取向、 信仰选择等这三个主体因素构成了人类活动的主要内容, 规定了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 展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现象由地缘、 事实、 意识三个主要因素构成完整地描述社会现象, 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全面分析社会现象的内部关系社会现象的形成是纷繁复杂的, 因此, 对其进行描述就不能从理论定势出发, 而应从构成某种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出发去把握描述的脉络, 才能清晰准确地展示社会现象社会现象的显著特征往往是经过人与自然或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显现出来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的主要特征, 就意味着掌握了完整描述社会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注意】记忆是保持、 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政治: 针对同样的基础知识、 基本原理, 在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中, 一般不要求考生完整地说明原理本身的内容, 而是侧重对考生结合原理阐释问题的能力; 综合能力测试在传统的记忆方法之外, 更要求结合对知识的理解进行记忆。
历史: 记忆重要的历史史实、 概念和结论, 能够再认、 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 基本线索和发展进程; 历史学科的记忆方法很重要; 历史学科的记忆范围很广泛地理: 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地理数据; 记住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以及世界区域和国家的地理特征; 认识和理解中国基本国情、 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 2理解 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 数据、 图表、 公式、 简图的意义及其关系 社会科学的概念与结论是社会科学领域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概念是对某一事物的理性叙述, 结论是对某种过程的认识性叙述它们是指涉及自然法则、 人类生存、 社会发展中带有基础性的、 特征性的、 规律性的语言叙述所谓理解概念与结论是指知道概念与结论的内容、 确定概念与结论的类型、 区别不同的概念与结论理解社会科学的主要概念与结论是形成科学思维的前提, 是提高学科能力的基本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社会科学的交流媒体大量地使用了图表和数据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这种资料形式说明问题, 是测试综合能力的内容之一 在社会科学的领域内, 图表、 数据往往用于表现形势、 环境、 资源、 产业、 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 这些信息就是一系列概念的组合。
在解释图表、 数据的时候, 首先要明确图表、 数据所展示的主要概念群; 其次, 要进一步发掘信息价值, 寻找第二级乃至第三级概念群; 最后, 要说明这些不同层次概念之间的关系图示有关概念是指将信息、 图表数据化这种要求只能是初步的, 即能够用图表、 数据的形式反映主要概念群能经过数据、 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 规则或关系; 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和多角度、 多层次地描述 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分析, 就是要调动所学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这里包括: 社会现象产生的自然、 历史、 意识的背景, 社会现象发展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与其它社会现象的关系; 自然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各种自然现象的变化关系 【注意】知识的理解是记忆的延伸, 理解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本点政治: 测试侧重于对知识的更高层次的把握, 也就是根据现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 对历史事实的理解; 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对历史结论的理解;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 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理解; 对基本历史进程的理解; 对材料及图表的理解等等地理: 对常见地理概念的理解, 掌握对”地理语言”的基本的表示方式 3应用 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 合理的判断、 推断、 归纳、 预测; 分析、 说明成因; 解决问题。
运用材料的前提是阅读和理解材料材料的形式包括现代语言、 古代语言、 图表、 数据等 对材料的运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针对某一问题, 在材料中寻找与其有关的信息; 对材料进行归纳, 提出问题不论是哪一方面, 都要求对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因此, ”提取有效信息”, 是反映资料与问题关系的核心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有: 确定材料的可靠性和典型性、 包容性和局限性; 揭示材料与社会主题、 自然现象的关系; 材料与问题是否相互印证等 判断、 归纳、 推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所谓科学和有效是指思维的正确性 判断是对事物的确认导致正确判断的因素有: 对事物的现状以及流变有清楚的认识, 并有足够的材料予以证明; 有科学的观点和观念作为判断的理论支持; 能够简明、 扼要地表述判断和清晰、 翔实地解说判断 归纳是对事物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思维导致正确归纳的因素有: 有正确的判断作为依托; 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 能够对事物的特征和典型意义进行理论思考, 并经过这种思考认识其它事物; 将事实与理论阐释相结合进行条理清楚的表示 推理是对事物的形成以及变化发展进行合乎逻辑的理性思考。
导致正确推理的因素有: 有正确的判断和归纳作为依托; 对构成事物的因素有足够的了解; 对引起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 对推理根据和过程进行清晰的表述 【注意】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在运用知识的同时, 突出对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考查考生对政治、 历史、 地理三个学科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由此形成的分析、 评价、 鉴赏、 论证问题的方式方法的学科思维品质如善于观察、 发现和分析社会现象; 善于获取、 处理各种信息; 能熟练使用、 判读、 绘制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表; 具有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 具备对各种信息进行多角度、 多层次分析、 归纳、 评价并获得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政治试题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学科则突出考查考生检索、 应用信息, 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历史试题则全面地考查考生所应具备的基本历史分析和思维方法, 以及运用知识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应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二、 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 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怎样学好文科综合 (一)要点与误区 1处理好单科与综合的关系 原则: 搞好单得, 学会转换 误区: 大搞跨学科综合 搞好单科, 是指把95%的精力放在单科的学习上。
为什么呢?分析近年文科综合高考题, 基本是单科拼盘其中, 几乎所有小题、 前几个大题, 根本就是只涉及一科; 而最后两道大题, 名曰”跨学科综合”, 实际上也是每个学科分别设几问, 然后生硬拼接起来因此, 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单科学习上, 切忌好大喜功, 搞很多跨学科的专题 学会转换, 是指思维能够在各学科间迅速切换这是对付”拼盘”的技术要求技术问题都不难解决, 只要多做套题练习就能够了当然, 由于政、 史、 地具有天然的联系, 分析一些问题, 要以单科为主, 其它学科也起辅助作用(比如政治问题常涉及历史)但这不能够过分强调 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原则: 夯实基础, 注重能力 误区: 抛开知识搞”能力” 夯实基础, 是指要非常重视知识的学习第一, 这是文科的特点决定的文科的记忆性很强, 不背书, 搞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第二, 这是文科综合高考的实践证明的 的《考试大纲》最突出的特点, 就是强调学科骨干知识的考查从当年试卷看, 许多人压宝的”热点能力题”都未出现 注重能力, 是指要在知识学习中有意识地锻炼能力文科综合考试毕竟不同于单科考试, 最明显的一点, 就是疏于考查低能级的背记内容, 注重考查分析性、 开放性的内容。
这就是”能力”的含义怎样提高能力呢?第一, 要着重掌握课本中的分析性、 论述性内容(而不是纯记忆内容); 第二, 要特别注意应用因果分析法、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特别是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 这是高考的能力热点 关于背记, 补充说明几点第一, 绝对要背书这是基础的基础, 不下苦功不行第二, 要有重点地背一是注重主干知识, 反对繁琐哲学; 二是注重分析性知识第三,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 反对死记硬背总之, 学文科, 背记要刻苦; 学文综, 背记要动脑 3处理好热点与知识的关系 原则: 精炼材料, 整合落实 误区: 没有重点, 忽视落实 文科综合考试的重要特点, 是以问题为中心; 而这些中心问题, 多是社会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学习, 是近年文科生很头疼的事, 集中反映在: 背了很多都不考; 考的东西似曾相识, 但又都拿不准为什么呢?就是没有做到精炼落实 精炼材料, 是处理热点材料的原则复习时期, 各校都会发很多热点问题的补充材料(主要是政治)这些材料的处理步骤是: 第一步, 分清主次材料所谓主要内容, 包括教育部和考试中心的权威发布, 以及《考试大纲》明确规定的时政材料(例如十六大报告)。
其它的一切内容, 都是次要的, 是用来补充说明主要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