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陕西黄河航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0221982
  • 上传时间:2017-11-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9.59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陕西:黄河航运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9-08-20 字体: [大 中 小] 一、 黄河流域自然概况黄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干流河道总长 5464Km,流域面积 79.5 万 km ,于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上游:黄河从河源至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为黄河上游,河道长 3471.6Km,流域面积 42.8 万 km 其中,青海省玛多以上属河源段,河道长 269.7Km,流域面积 2.1 万 km ,海拔高程在 4000m 以上该段内有我国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玛多至龙羊峡区间,河道长 1417.5km,其上段河谷宽阔,下段多高山峡谷,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龙羊峡至宁夏下河沿,河道长 793.9km,川峡相间,水量充沛,落差集中,水能蕴藏量十分丰富,是黄河水力资源的“富矿区”,也是全国重点开发建设的水电基地之一下河沿到河口镇,河道长 990.5Km,流经宁夏、内蒙古平原,河道宽展,比降平缓是黄河上游的一片大的冲积平原,地跨宁夏灌区(前套)和内蒙河套地区(后套)。

      也是我国有名的古代灌区,故有“唯富一套”之称中游: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为黄河中游,河道长 1206.4km,流域面积 34.4 万 km ,是黄河洪水和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其中河口镇至禹门口,河道长 725.1km,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段连续峡谷,水力资源丰富,又距电力负荷中心近,将成为黄河上第二个水电开发基地著名的壶口瀑布,枯水期水面落差最大达 22m,气势宏伟,现已成为著名的黄河旅游景区河段内有较大支流 30 余条,由于绝大部分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禹门口至三门峡区间,河道长 240.4km,河谷展宽,其中禹门口至潼关段,河道长 132.5km,宽浅散乱,冲淤变化剧烈,有汾、渭两大支流汇入潼关至三门峡段受两岸山岭约束,河谷骤然缩窄,是三门峡库区段三门峡至桃花峪区间,河道长 240.9km,在小浪底以上,河道穿行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最后一个峡谷段,小浪底以下河谷展宽,是黄河由山区进入平原的过渡性河段下游:桃花峪到黄河入海口,是下游段,河道长 786km,流域面积 2.3万 km 下游河道在长期排洪输沙过程中,泥沙落淤,河床逐年淤积抬高,使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 3—5m,堤防总长 1400km,对两岸平原地区形成严重的威胁。

      其中桃花峪至高村河段,河道长 206.5km,河槽一般宽度 3—5km,是冲淤变化剧烈、水流宽、浅、散、乱的严重游荡性河段,历史上重大的河流改道都发生在本河段高村以下的山东河段,河床束窄,形成为弯曲性良好河道二、流域地理、经济特点黄河流域的经济地理特征可以概括为:能源储备得天独厚;国土开发潜力巨大;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尚不完善一)能源储备得天独厚主要是指煤炭、石油和水能的储备量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黄河流域煤炭储备量世界居先,不但储量大,而且煤质优,品种全我国煤炭资源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而黄河流域就占我国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宁夏煤田、内蒙古东胜、准格尔煤田、陕西神府煤田,以及山西诸多煤田,都已闻名中外矿井建设不断扩大,开采量逐年增加据了解:准格尔露天煤矿预计年产原煤 2000 万吨以上;神府煤田和东胜煤田现已探明储量 2400 多亿吨,被列为世界上七大优质煤田之一已有数家大型骨干矿井和众多地方煤矿投产和建设,预计近年来的产量达到 5000 万吨以上黄河流域的石油在全国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下游的中原和胜利两大油田与大庆、大港和任丘等几大油田构成我国石油支柱黄河的水能蕴藏量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二位,仅次于长江,水能总蕴藏量为 3340×104KW。

      现在干流上已建成十二个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约 1000×104KW(二) 国土开发潜力巨大黄河流域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十分丰富,其发展和利用的潜力巨大,在我国国土整治和开发中占有重大战略性地位,对改善流域人民生活水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别也很大黄河流域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 16%,下游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 4 倍,而上、中游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 0.5 倍,不少民族地区未完全解决温饱,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老、少、边、穷”地区这种资源丰富而经济贫困形成鲜明的反差,称之为“富饶的贫困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种状态随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必将得到根本的解决美国开发西部和苏联开发东部的历史就是例证我国经济发展也即将面临这样的阶段国家制定的《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确定:“积极开发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战略方针,并确定重点开发“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流经济区”和“以山西为中心(包括内蒙、陕西)的能源基地经济区”三 (三)现代化交通运输网尚不完善黄河流域除郑州以下交通较发达以外,其余大部分地区交通困难近十余年来,国家加强了高速公路网和地方等级公路的建设,陆路交通条件有一定的改善,但黄河上中游地区陆路交通仍然不是十分便利,水上交通又未得到应有利用。

      交通不配套、不成网,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三、黄河综合治理与航运发展水资源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一种重要的再生资源它年复一年,川流不息,是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用的得当,可以在农业灌溉、交通运输、能源利用、生活和工业用水等国民经济的几个主要方面发挥重大效益但若规划布局和工程实施不当,也会顾此失彼,甚至存在弊大于利的情况这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都是存在的近六十年的治黄工程,在上游干流上已建成龙羊峡、刘家峡等一批大型骨干水利水电工程,使黄河水量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中下游水量分配有了很大变化,沿河工农业引水量年均 270×108m3;中游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益,近十年来沙量有了明显减少,平均年来沙量比原来减少约 5×103t;在黄河下游,通过诸多控导工程,已成功扭转了“三年两决口”的历史;全河段水电装机从无到有,已超过 1000×104KW上述的这些变化,使黄河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作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注意到发电、防洪、灌溉这样一些传统的治河任务,更应注意到流域内经济发展涉及到的航运和生态平衡等各个领域因此,黄河水资源的开发不能只注重部门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水多用,促进全流域的经济繁荣和保持生态平衡,维系黄河健康生命一)黄河航运发展的必要性恢复和发展航运事业是黄河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是流域内未来综合运输网的组成部分一条大河水上交通是畅通还是被堵塞,是检验治理成败的重要标准,也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土治理和环境保护内河航运还是水资源综合利用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水系开发息息相关河流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具有多功能性,全面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是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保护和鼓励开发水运资源在通航河流上或竹木流放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必须同时修建通船、过木设施,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妥善安排施工期间的航运和竹木流放,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负责”因此,应该按照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黄河的防洪、发电、灌溉、供水、航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综合治河,以取得黄河流域水资源的最佳效益1、黄河航运能促进流域的经济发展和优化交通运输布局航运作为用水但不耗水的运输方式,其特点是投资省、占地少、运量大、运输成本和能耗低、运距长黄河流域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煤炭资源,主要运输方向是由黄河流域向东南方向,与黄河干流的流向基本一致。

      它把西北、华北、华东联接起来从大的方向上,黄河航运在流域内煤炭“北煤南运、西煤东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简单的说,黄河航运在缓解当地交通压力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上也将做出巨大的贡献2、黄河航运在沟通沿黄九省(区)地方交通中有重要意义流域的九省(区)有西部不发达的高原地区,有中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这片广阔地区,有很多地区铁路稀少,公路密度小,标准低,通过能力有限而进一步发展铁路、公路受地形、投资等各种条件限制,不如利用黄河这条天然的水上通道,既节省投资、少占土地,还可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的联运网络3、黄河航运可以很好地解决沿库沿河周围群众交通问题黄河规划修建的大、中、小型水库 36 个,形成水库库区航道总长度达 1300 多公里这些水库有的在青海高原,有的在黄河河套,有的在山陕峡谷,水库的形成有的淹没了原有的公路有的淹没了村镇,给当地群众造成行路难,发展水库形成的库区航道既经济又方便,是解决沿库周围群众交通的好办法刘家峡、龙羊峡、李家峡等水库的航运建设已经证明这点4、黄河航运也是帮助沿河两岸群众脱贫致富的好方法黄河两岸好多河段山高谷深,公路铁路远距河边数十里,甚至上百里,而沿河修路不但造价高,而且难度大,发展黄河航运有利于减少相应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河道行船既经济又实惠,深受地方群众欢迎。

      如黄河兰州段段及几个库区的航运都是因此而发展起来的航运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老、少、边、穷”地区尽快脱贫致富5、发展航运有助于发展旅游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很重要的产业黄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和北方水资源缺乏地区,黄河上旅游景观十分丰富,水上游旅有其特殊优势,发展航运对组织黄河水上旅游有直接的促进意义6、发展航运有助于国防建设黄河航运不仅是连接内地与沿海的“黄金水道”,战时黄河航运将成为一条炸不烂、摧不毁贯通西北与内地的生命交通线,对国家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7、发展航运有助于保护黄河健康生命黄河航运规划过程中对河道的整治和疏浚及堤防的整治有利于防洪、防汛及防凌工作;黄河干流的梯级开发规划、河道疏浚、整治后主槽的加深,能有效保障黄河河道不断流,维系了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黄河通航的实现也能通过船体行运中对水体的扰动减少黄河水中泥沙的沉降,保证河床不抬高总之,通过黄河航运的规划建设,黄河水量得到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确保黄河有健康的水体不断流,保障了黄河的健康生命8、发展航运有助于拉动内需当前,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增长下滑的重大举措。

      像黄河水运建设这样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投入将会有利地拉动经济增长黄河水运建设可切实用好新一轮投资建设高潮中的各方面资金投入二)恢复和发展黄河航运的可行性1、水量问题水是发展航运的基础,对天然河道尤其是这样水量的大小往往是确定航道等级的主要因素黄河的天然水量在我国七大江河中居第四位,具有稳定的基流水源,多年平均径流量 580×108m3左右这是黄河恢复和发展航运的基础航运是借水行舟,航运需要水,但不消耗水,要解决航运用水,其出路在于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水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管理失控,用水超量,下游河道连年出现断流现象,且有断流时间越来越长、断流河段向上发展的趋势,致使下游河道淤积抬高、生态环境恶化,给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城市供水、航运等部门带来很大的影响根据专家测算,为保证黄河下游河道不淤积、输沙入海和下游河道的生态平衡,每年至少要保证 210—240 亿 m3的水量进入大海,其中汛期保证 120-130 亿 m3,非汛期保证 80—90 亿 m3水量根据测算,如果能确保输沙入海水量,汛期通航水量是有保证的,而非汛期平均流量也将达 400m3/s,经过合理调配,保证 256m3/s(近期通航,六级航道的设计通航流量)的通航用水是完全可能的。

      2、航道整治问题黄河航道的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既有高原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