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航路开辟对巴洛克陶瓷的影响.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1939973
  • 上传时间:2022-06-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航路开辟对巴洛克陶瓷的影响    文/朱方胜 朱丹丹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汉代至元代,中国陶瓷的远销主要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中国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全世界的远销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日本、朝鲜以及非洲东海岸各国便成为中国远销陶瓷的主要输出国,这便使得亚非各国的陶瓷与中国陶瓷一脉相承,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各具本土特色的陶瓷,即以日本与朝鲜为代表的东亚陶瓷和以非洲的伊斯兰国家为代表的陶瓷然而,新航路开辟之前的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一直是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的,而在整个欧洲,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又几乎都掌握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手里由于中国陶瓷的精美颇受意大利人的喜爱,以至于有相当数量的中国陶瓷被一些有权势和财富的意大利王公贵族和富商们所私藏,从而导致中国陶瓷在西欧等国家流通的数量受限,变得弥足珍贵这使得受《马可波罗游记》影响而痴迷于中国陶瓷的西欧各国推行了新航路开辟,并因此结束了意大利的贸易垄断的局面,中国陶瓷才得以在欧洲大陆上风靡起来一、新航路开辟对巴洛克陶瓷纹样造型的影响1、中国陶瓷对巴洛克陶瓷纹样造型的影响17-18世纪,中国外销品大量地输入欧洲,其中以陶瓷最为盛行。

      与此同时,欧洲的各大艺术领域的主导风格正为巴洛克风格[来自Www.lw5U.com]因此,中国风十足的陶瓷在欧洲的盛行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盛行时期有了重叠,致使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陶瓷受中国远销瓷的直接影响,不仅融合了中国风的元素,同时还综合了欧洲本土的宗教理念、人文风情,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巴洛克中国风”,这点在陶瓷的纹样造型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另外代夫尔特18世纪初的釉陶砖,向我们展示的也是一幅奇异的风俗画:腾云驾雾的中国神灵法国纳韦尔釉陶也在50年代以后兴盛起来,形成美丽的巴洛克样式中国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意大利巴洛克样式的器型加绘中国式纹样,如带有扭转把手的华丽水壶上绘着中国的人物和龙纹图案;二是器型源于中国但绘上法国式纹样,如宏伟壮丽的巴洛克风格绘画与同时期的荷兰代尔夫特陶器相比,纳韦尔窑在风格上更加自由,与中国瓷器的原型更远,如人物、山水、花鸟等纹样,虽然有些类似于晚明瓷器,却有着法国式的优雅与浪漫2、东亚陶瓷对巴洛克陶瓷纹样造型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的16世纪中后期,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向东方传播基督教的契机,同日本和朝鲜建立了港口贸易关系,以日本与朝鲜为代表的东亚瓷器开始逐步走向欧洲市场。

      2但不论是朝鲜的高丽青瓷、李朝白瓷,还是日本桃山茶陶或江户青花,都是在中国瓷器的直接影响下并融合了两个民族对中国儒学以及对佛教等宗教的新的理解而形成了能代表各自民族风格的产物,属于中国陶瓷所分出的支流3然而,东亚瓷器真正开始较大规模地影响欧洲,要从17世纪中叶开始算起,4由于此时的中国因清军入关,国内陷入战乱,中国瓷器外销一度停滞,东亚瓷器便乘机成为市场宠儿,日本与朝鲜因此成为了面向欧洲市场的重要瓷器出口国如果说中国陶瓷对巴洛克陶瓷的影响较多体现在纹样的表现内容上,那么东亚陶瓷对巴洛克陶瓷的影响则更多的是体现在纹样的绘制方法上在17世纪末的法国设计师丹尼尔·马洛特所设计建造的柏林欧兰堡的瓷宫里遗存的巴洛克瓷器以及迈森瓷厂依据普鲁士王建造“日本宫”的要求所制造的仿日式瓷器,从这点上均可以看出,巴洛克陶瓷在纹样绘法上受到朝鲜高丽青瓷的象嵌技术的影响,瓷身上的纹样形式有阴刻、阳刻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在纹样的着色上多以红蓝搭配的典型的日本“柿右门卫彩瓷”的着色风格为主;在造型上与雕塑形式相结合,并加以宗教题材内容的点缀,使巴洛克陶瓷看起来给人以富丽华贵、绮丽奢靡之感[] 3、伊斯兰陶瓷对巴洛克陶瓷纹样造型的影响早在公元8、9世纪,中国便与西亚和北非等伊斯兰国家有了贸易来往,5这促使了中国陶瓷在伊斯兰国家的广泛传播,同时与伊斯兰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享誉世界的波斯三彩、白釉蓝彩等伊斯兰陶器等,并进一步发展。

      从伊斯兰陶器中可以看到中国唐三彩的富丽和华美,但也绝非全盘照搬,而是渗入伊斯兰特有的文化风采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与伊斯兰国家之间开始有了贸易关系,使得融合了中国与伊斯兰国家本土文明的充满了异国风情的伊斯兰陶瓷得以传人欧洲大陆不同于中国瓷器对巴洛克瓷器在纹样内容上有着直接的影响,也不同于东亚瓷器对巴洛克瓷器在纹样绘法上的影响,伊斯兰瓷器对于巴洛克瓷器在纹样的形式感上的影响是极大的6伊斯兰陶瓷的纹样装饰技法移植了源自叙利亚的玻璃装饰的技法,形成了有着“虹彩陶”、 “华丽彩”别称的“拉斯特装饰技法”,即将金属氧化物掺入纹样绘制的彩料的配方中,用这样的彩料勾勒纹样的线条,陶瓷经过烧制后的纹样便会带有着强烈的金属质感,闪闪发光,极为绚烂伊斯兰陶瓷纹样装饰技法除了“拉斯特技法”之外,还有一种比较有代表的性的纹样装饰法——“萨珊波斯装饰技法”,即将堆贴、浮雕及镂雕等原本属于雕刻艺术领域的装饰法融入瓷器的纹样装饰,从而使伊斯兰陶瓷的整体外观看起来更加富丽奢华二、新航路开辟对巴洛克陶瓷制瓷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之前,以意大利美狄奇瓷器为代表的欧洲制瓷在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路途遥远和运输上的困难,销往欧洲的中国瓷器为数不多。

      由于《马可波罗游记》在当时的盛行,使得欧洲人对中国瓷器极为向往,致使很多有条件的欧洲贵族们依据《马可波罗游记》中与制瓷相关的内容摸索着仿制中国瓷器欧洲仿制华瓷始于15世纪,首先是由控制着东西方贸易枢纽的意大利人为之佛罗伦萨大公佛朗西斯科·美狄奇一世曾踌躇满志地建起了试制作坊,决心在佛罗伦萨生产瓷器,当时所谓的瓷器是由维琴察的粘土和法恩扎的白土加玻璃、粉末状岩晶、白沙掺和烧制而成的现今幸存的珍品有长颈瓶、罐、碗、盘等由于只注重了制作的材料,并且局限于当时意大利的烧成工艺,导致美第奇瓷器器身粗软,缺乏半透明性,与质地细腻、器身滑硬的中国瓷器相去甚远,一般将其视为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炻器2、新航路开辟之后,以德国迈森为代表的欧洲制瓷由于新航路的开辟,16世纪后期的荷兰人成为欧洲瓷器贸易的霸主荷兰人曾试着输入中国瓷土,在代尔夫特研习仿制中国瓷器但由于没有能跳脱出马可波罗游记的文献记载的束缚,仅仅纠结于原料的成分,忽略了烧制的温度与时长,因此一直未获成功欧洲第一个成功生产出硬质瓷的国家是德国在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初期,萨克森大公兼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巨额资助化学家车恩豪斯和炼金士博特格试制瓷器。

      在经过了无数次配方试验后,终于在1709年3月博特格首次宣称成功烧制出了三炉白色、透明的硬质瓷器1710年1月,奥古斯特二世用拉丁文、法文、德文和荷兰文发表宫廷最高敕令,宣布萨克森大公国研制成功“在透明度和其他特点方面与中国瓷器完全相同的瓷器”,同时在德累斯顿建立皇家迈森瓷厂开始批量生产硬质瓷瓷厂初期的产品质量并不稳定,原因在于烧制原料中缺少了较难获取的高岭土,直到1713年找到高岭土后,迈森瓷厂才得以成批烧造出优质的瓷器由于德国在成功烧制出硬瓷后,对其他欧洲国家实行了封锁、彼此保密的做法,致使欧洲的其他国家陆续地在历时两个半世纪的摸索之后,才相继成功仿制出硬质瓷,并且,欧洲各国都建成了具有本国代表性的制瓷厂,如法国塞夫勒、英国韦奇伍德等结语新航路开辟虽然充满了暴力与掠夺,但从积极地层面上来看,它确实使世界各国之间开始彼此建立了联系,使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一定意义上来说,瓷器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先于欧洲陶瓷而诞生的东亚陶瓷还是伊斯兰陶瓷,都是建立在中国陶瓷的基础上,逐步融合创新的成品新航路开辟时期的欧洲陶瓷的发展无疑也是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人文风情有机融合的重要标志。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