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上海市中职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的实践思考.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7189914
  • 上传时间:2021-11-0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上海市中职学校幵设特殊教育班的实践 思考董奇沈立国卉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宄院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了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精神,满 足广大智障学生及其家长的需求,上海市今年开始在中职学校进行开设智障学 生特殊教育班的试点中职学校特教班的设立,顺应了特殊教育和吋代发展的潮 流,有利于促进残障学生的社会融合关键词:残障学牛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班;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促进残障 学生就业和社会融合的实践研宄”(课题批准号:BJA120084)的阶段性研宄成 果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 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保障义务教育,着重发展职业教育为了贯彻落 实国务院文件精祌,坚持融合教育方向,提升残障学生受教育水平,今年上海 市在中职学校开展/高中阶段特殊教育班的试点,招生对象为智力障碍学生一、开设中职特教班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从传统意义看,残疾意味着身体或心智功能的障碍或丧失,也意味着某些方面 能力的不足在特殊教育领域,通常只有视力、听觉和语言障碍以及肢体残疾的 学生才有机会进入高中及以上阶段的学校接受教育,而智力障碍学生往往与高 层次的教育无缘。

      但用发展眼光审视特殊教育,锊障学生同样有可能突破受教育 程度的局限一)多元智力理论为开设特教班提供了依据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揭示出人的智能包括语言、逻辑数学、身体-动觉、音乐、 空间、内省、人际关系和自然等八个方面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这八个方面因 人而异,但每个儿童至少在一个领域具有相对于他人或相对于自己其他领域的 强项而且,儿童在不同活动中的表现几乎没有相关性m也就是说,数理逻 辑方面智能不足的个体,不排除在其他方面有优势因此,应当发挥每个人的潜 能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Thurstone)利用因素分析法,把智能归结为七种彼 此并列的基木因素(即群因素):知觉速度、记忆、空间关系、数字运算、词语 流畅性、语文理解、一般推理m智力障碍学生虽然总体上智能落后普通学生 许多,但在加德纳或瑟斯顿所界定的智能体系中,他们未必不存在相对于他人 或自己其他领域的优势领域如果将他们的优势领域检测出来,采取扬长避短、 缺陷补偿的教学策略,那么对于他们的帮助将是十分有效的在“一体化”和“回归主流”理念下,残障儿童被接纳和安置到主流教育环境 中去是有条件的,即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进入主流学校,否则仍然只能在 与主流教育相对“隔离”的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

      这样,有障碍的儿童就常常被 看作原本应该被安置到特殊教育班级或学校,只是不得已临时安排在普通教育 环境中的教育对象(Schmxrr,1990)U1上海市举办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特教班, 突破了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进入主流学校的藩篱,对智障学生单独进行 入学考试,以适合智障学生实际情况的入学标准和“零拒绝”的全纳姿态向所 有智障孩子敞开大门从职业教育学习内容大都归属于动作技能领域的性质看, 选择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智障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突破口,也十分符合智障 学生的特点二)上海市开设中职特教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市是全国特殊教育的一面旗帜,积累了丰厚的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和教学经 验此外,上海职业教育专业力量强,在师资、专业、课程、设备和办学能力等 诸多方面有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这些都为开设高中阶段职业教冇特教班奠定了 坚实基础实际上,上海在智力障碍学生接受初等职业教育后,进入更高一层的学校,接 受级别更高的教育是有成功先例的例如,从2014年到2017年,长宁区初级职 业技术学校共有72名残障学生进入长宁区业余大学深造其中,轻度裨力障碍 学生66名,占91. 7%;中度智力障碍学生4名,占5. 5%;轻度智力障碍兼有自闭 症学生1人,占1.4%;中度智力障碍兼有自闭症学生1人,占1.4%。

      这些学生学 习专业的分布情况为:86. 1%的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其中中度智力障碍和兼有 自闭症的学生全部在该专业;3名学生在摄影专业,占4. 2%;7名学生在行政管理 专业,占9. 7%首批参加上海市成人高考的31名轻度智障学生中,18名学生顺 利通过理科类最低录取分数线,2名学生年龄超过25岁加分,1名学生通过能力 加试加分达到录取分数线,总共21名学生获得了社区业余大学学习资格,录取 通过率达到64. 5%U1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探索智障学生中等及以上层次的教 育增添了信心美国智障学生教育的实践也表明,标准课程的教学效果是积极而 令人鼓舞的,即便是中重度智障学生也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得既定的核心 学科知识[5]二、幵设中职特教班的宗旨和保障条件(一)中职特教班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智障学生社会融合在上海,目前残障学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性质的学校只有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 学校和上海市盲童学校,面向智障学生的高中阶段全口制教育学校还未g有过, 全国也鲜有先例因此,上海市在中职学校幵办智障学生特教班,是特殊教育发 展一个大胆的探索特教班的根木宗旨是促进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融合因此,一定要克服在同一校 园中两类学生合而不融的局面,要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交流和互动,让他们互 帮、互助、互学、互动,最终达到高度融合的R的。

      融合教育的关键是想方设法 创设不同的情境,促进残障学生和普通学生共同学习,一起参加各种促进身心 发展的活动并形成良好的互动当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互动很难自发出 现这种互动的出现要依赖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这方面,美国同仁的经验值得 我们借鉴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组织达成法律所要求的基于标准的学科核心知识 的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为残障学生提供个别化的教学,满足其在社区生活和就 业环境中功能性技能学习的需耍因此,课程需耍兼顾学术性和功能性的特点 61(二)幵设中职特教班需要的保障条件1. 一个无障碍的校园环境智力障碍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读,中职学校校园必须全面实现无障碍无论教 室、寝室、教师办公室、报告厅、实习实训等学习场所,抑或食堂、操场、卫生 间、小卖部等生活休闲场所,都要建有无障碍通道和设施2. 一个无歧视的人文氛围比硬件环境更加重要的,是无障碍的软件环境,尤其是无歧视和无排斥的人文 氛围教师自身必须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牺牲精神,同时要引导普通学生, 一方面,要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爱护、帮助残障学生,绝对不能歧视他们; 另一方面,也不要对他们事无巨细地处处提供“照顾”,以免使之强化自身的 残障意识,而要鼓励他们“我能行”,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

      3. 一个有前途的学习专业目前,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门类繁多,但都针对普通学生,课程也是按照专业 要求和普通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的,教学方法更是以具备高中阶段同等学习能 力学生为依据这些都与智障学生特点相距甚远因此,必须花大力气对专业、 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造,为智障学生确定一个适合木人特K:的、有发展 前途的专业,并创设符合智障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4. 一个有责任心的导学学长烹饪教学供图沈立要在中职特教班建立“学长制”可在高年级中职学生中遴选品学兼优、工作能 力强、有爱心的学生担任“学长”,与智障学生一对一结成对子,从生活、学习、 社交等多方面帮助智障学生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在此过程中,受益的不仅是智障 学生,担任学长的普通学生也能在帮助智障学生的过程中更好地成长三、幵设中职特教班的深远意义将特教班办在中职学校,旨在借助中职优质教冇资源,促进中职学校和特教学 校携手培养残障学生,促进普通学生和残障学生融合学习期间融合环境的体验 对于残障学生将来的社会融合作用巨大在朝夕相处中,普通学生尽其所能帮助 残障学生;残障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普通学生从普通教育发展的角度来 看,提倡融合教育也是对整个教育的目标、功能的又一次深刻反思,是对教育价 值取向和教育定位的调整。

      xn融合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残障学生,普通学生同 样在融合教育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和合作的欢愉有机会与残障学生互动、一起成 长的普通学生,长大以后会变得更宽容,更会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发展,成年后 会对社会中那些弱势人群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Kishi&Meyer, 1994)达1上海在中职学校开办特教班,不仅符合残障学生及其家长的需要,顺应丫特殊 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也有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值得期待的是,残障学生 和其他学生一样,沐浴在公平、和谐的阳光之下,在没有歧视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成为人格完善、身心愉悦、技能在身、信心满满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参考文献[1] 陈杰琦,等.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一一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 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7.[2] 冯怕麟.智能结构之争和因素分析的产生[J].心理学探新,1985 (12) :54.[3] RF Schnorr. “Peter?He Comes and Goes... ” :FirstGraders’ Perspectives on a Part-Time MainstreamStudent [J]. Research&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1990⑷:231 —240.[4] 沈立,张红.轻度智障学生高等教育转衔支持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特殊教 育,2014 (12) :11.with Moderate to Severe Disabilities in the General Curriculum:TheEffects of the Self-Determined Learning Model of Instruction [J]. Researchand Practice for Persons with Severe Disabilities, 2006 ⑶:230—241.[6] 汪斯斯,邓猛.当代美国智障教育课程的发展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14 (9) :21.[7] 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L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 (9) :38.[8] GS Kishi,Lll Meyer. What Children Report and Rcmcmbcr:A Six-yearFollow-up of the Effects of Social Contact Between Peers with and withoutSevere Disabilities [J]. 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s with SevereHandicaps, 1994 (4) :277—28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