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ppt
115页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第 3章 标识技术,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学习任务,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不同的标识体系,电子产品编码(EPC),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1,2,3,本章主要涉及:,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 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人工采集和数据自动采集二个阶段, 而数据自动采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及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手段目前数据自动采集主要使用了条形码技术、IC卡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光符号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生物计量识别技术、遥感遥测、机器人智能感知等技术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 特定领域的标识与自动识别技术,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过程,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是一种信息图形化表示方法,可以把信息制作成条形码,然后用相应的扫描设备把其中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条形码分为一维条码和二维条码,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1. 一维条形码 条形码或者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常见的一维条形码是由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平行线图案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一维条形码,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2. 二维条形码 通常一维条形码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过10个数字、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特殊字符,条码字符集最大所能表示的字符个数为128个ASCII字符,信息量非常有限,因此二维条形码诞生了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二维条形码是在二维空间水平和竖直方向存储信息的条形码它的优点是信息容量大,译码可靠性高,纠错能力强,制作成本低,保密与防伪性能好以常用的二维条形码PDF417码为例,可以表示字母、数字、ASCII字符与二进制数;该编码可以表示1850个字符/数字,1108个字节的二进制数,2710个压缩的数字;PDF417码还具有纠错能力.,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1 条形码技术,例如,2009年12月10日,铁道部对火车票进行了升级改版。
新版火车票明显的变化是车票下方的一维条码编程二维防伪条码,火车票的防伪能力增强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磁卡,磁卡(magnetic card):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识别身份或其他用途按照使用基材的不同,磁卡可分为PET卡、PVC卡和纸卡三种;视磁层构造的不同,又可分为磁条卡和全涂磁卡两种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磁卡,通常,磁卡的一面印刷有说明提示性信息,如插卡方向;另一面则有磁层或磁条,具有2-3个磁道以记录有关信息数据 磁条是一层薄薄的由排列定向的铁性氧化粒子组成的材料(也称之为颜料)用树脂粘合剂严密地粘合在一起,并粘合在诸如纸或塑料这样的非磁基片媒介上磁卡刷卡器,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磁卡,磁条从本质意义上讲和计算机用的磁带或磁盘是一样的,它可以用来记载字母、字符及数字信息通过粘合或热合与塑料或纸牢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磁卡磁条中所包含的信息一般比条形码大磁条内可分为三个独立的磁道,称为TK1,TK2,TK3.TK1最多可写79个字母或字符; TK2最多可写40个字符;TK3最多可写107个字符。
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叫做智能卡(smart card),它是通过在集成电路芯片上写的数据来进行识别的IC卡与IC卡读写器,以及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了IC卡应用系统IC智能卡,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IC卡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读写器是IC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际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Interface Device)IFD内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信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的读卡器进行通讯,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IC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3 射频识别技术,RFID 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用来为各种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标识,是物联网的重要支持技术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3 射频识别技术,1. 系统组成 RFID 的系统组成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阅读器),以及作为服务器的计算机其中,电子标签中包含RFID芯片和天线RFID 的系统组成,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3 射频识别技术,2. RFID系统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
RFID是一种简单的无线系统,从前端器件级方面来说,只有两个基本器件,用于控制、检测和跟踪物体系统由一个询问器(阅读器)和很多应答器(标签)组成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3 射频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3 射频识别技术,3. 各类RFID电子标签 根据RFID电子标签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时的需要,电子标签可以封装成不同的形态,下面是被封装成不同类型的RFID电子标签的外观图像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4. RFID与其他方式的比较 与条形码、磁卡、IC卡相比较,RFID卡在信息量、读写性能、读取方式、智能化、抗干扰能力、使用寿命方面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制造成本比条形码和IC卡稍高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2 IC智能卡技术,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传感器,微处理器,以及通信单元,节点之间通过通信联络组成网络,共同协作来监测各种物理量和事件传感器网络使用各种不同的通信技术,其中又以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发展最为迅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及节点,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各种信息处理系统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物联网中传感器的作用尤为突出,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传感器的种类繁多,往往同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而同一原理的传感器又可测量多种物理量,因此传感器有许多种分类方法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1按被测量分类:被测量的类型主要有:机械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热工量,如温度、热量、流量(速)、压力(差)、液位等;物性参量,如浓度、粘度、比重、酸碱度等;状态参量,如裂纹、缺陷、泄露、磨损等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2按测量原理分类: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光电式、磁电式、光纤、激光、超声波等传感器现有传感器的测量原理都是基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各种效应和定律,这种分类方法便于从原理上认识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变换关系,有利于专业人员从原理、设计及应用上作归纳性的分析与研究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3按信号变换特征分类1)结构型:主要是通过传感器结构参量的变化实现信号变换。
例如,电容式传感器依靠极板间距离的变化引起电容量的改变2)物性型:利用敏感元件材料本身物理属性的变化来实现信号的变换例如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热胀冷缩现象测量温度;压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实现测量等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4按能量关系分类1)能量转换型:传感器直接由被测对象输入能量使其工作如热电偶、光电池等,这种类型传感器又称为有源传感器2)能量控制型:传感器从外部获得能量使其工作,由被测量的变化控制外部供给能量的变化例如电阻式、电感式等传感器,这种类型的传感器必须由外部提供激励源(电源等),因此又称为无源传感器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5按工作原理分类(1)电学式传感器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测量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一种传感器,常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及电涡流式传感器等2)磁学式传感器磁学式传感器是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而制成的,主要用于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3)光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光学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光强、光通量、位移、浓度等参数的测量4)电势型传感器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磁通、电流、速度、光强、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5)电荷传感器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主要用于力及加速度的测量6)半导体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内光电效应、磁电效应、半导体与气体接触产生物质变化等原理制成,主要用于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磁场和有害气体的测量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7)谐振式传感器谐振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或机械的固有参数来改变谐振频率的原理制成,主要用来测量压力 (8)电化学式传感器电化学式传感器是以离子导电为基础制成,根据其电特性的形成不同,电化学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式传感器、电导式传感器、电量式传感器、极谱式传感器和电解式传感器等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另外,根据传感器对信号的检测转换过程,传感器可划分为直接转换型传感器和间接转换型传感器两大类。
传感器的转换框图,第3章_标识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教程,3.1.4 传感器技术,前者是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一次性的变换为电信号输出,如光敏电阻受到光照射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直接把光信号转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