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七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6页辽宁省大连市第八十七中学2020年高三物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如图所示,物体A、 B、 C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线a b连接,力F作用在A上,使三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若在B上放一小物体D,D随B一起运动,且原来的拉力F保持不变,那么加上物体D后两绳中拉力的变化是:( )A.Ta增大 B.Tb增大 C.Ta变小 D.Tb不变 参考答案:A2. (单选)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先用手托住B使其静止在固定斜面上,然后将其释放,它们同时沿斜面滑下,斜面与两物体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mA>mB,则A.释放前,物体B一定不受斜面的摩擦力 B.下滑过程中,物体B受到物体A对它的压力C.下滑过程中,物体B与物体A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D.下滑过程中,物体A、B均处于超重状态参考答案:C3. (单选)如图所示, 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大一些,则球对绳的拉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和F2都增大 B.F1减小,F2增大 C.F1增大,F2减小 D.F1和F2都减小参考答案:D4. (单选)在学校体育器材室里,篮球水平放在如图所示的球架上.已知球架的宽度为0.15m,每个篮球的质量为0.4kg,直径为0.25m,不计球与球架之间的摩擦,则每个篮球对球架一侧的压力大小为(重力加速度g=10m/s2)( ) A. 4N B. 5N C. 2.5N D. 3N参考答案:解:以任意一只篮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设球架对篮球的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由几何知识得:sinα====0.6,故α=37°;根据平衡条件得:2Ncosα=mg解得:N===2.5N则得篮球对球架的压力大小为:N′=N=2.5N.故选:C.5. 物体以v0的速度水平抛出,当其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竖直分速度与水平分速度大小相等 B、瞬时速度的大小为C、运动时间为 D、运动位移的大小为参考答案:BCD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在用DIS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在小车前部和轨道末端都安装了磁铁,同名磁极相对以防止发生碰撞.从轨道上静止释放小车,得到如图2所示的v﹣t图象并且有4个点的坐标值.(1)本实验是通过 位移 传感器获得v﹣t图象的(填传感器名称).(2)小车沿轨道下滑过程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 1 m/s2.(3)若实验中的阻力可忽略不计,根据图象,1.5s~1.6s内磁铁之间排斥力平均值是小车重力的 1.1 倍.参考答案: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在物体的v﹣t图象中,斜率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不变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和横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明确图象的斜率、面积等含义即可正确解答.解答:解:(1)本实验是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得v﹣t图象的.(2)由图可知图象AB部分为倾斜的直线,因此物体在AB部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象的斜率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加速度,因此有:故其加速度为:a==1m/s2.(3)若实验中的阻力可忽略不计,根据图象得a==10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1.5s~1.6s内磁铁之间排斥力平均值是小车重力的1.1倍.故答案为:(1)位移 (2)1 (3)1.1点评:本题考查了对v﹣t图象的物理意义的理解与应用,对v﹣t图象要明确斜率的含义,知道在v﹣t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含义等.7. 在电梯中,把一重物置于台秤上,台秤与力传感器相连,当电梯从静止开始先加速上升,然后又匀速运动一段时间,最后停止运动;传感器的屏幕上显示出其受的压力与时间的关系(N-t)图像,如图所示,则电梯在启动阶段经历了_______s加速上升过程;电梯的最大加速度是______m/s2。
g=10m/s) 参考答案: 答案:4, 6.7 8. 某热机在工作中从高温热库吸收了8×106 kJ的热量,同时有2×106 kJ的热量排放给了低温热库(冷凝器或大气),则在工作中该热机对外做了 kJ的功,热机的效率%.参考答案: 6×106 ; 75 9. (4分)如图所示,两平行板间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与板垂直,质量相同的两个带电粒子P、Q以相同的速度沿与板平行的方向射入电场中,P从两极板正中射入,Q从下极板边缘处射入,它们最后打在上板的同一点上,不计重力,则它们所带的电荷量之比 ,从开始射入到打到上板的过程中,它们的电势能减小量之比 参考答案:答案:1:2 l:410.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状态变化,状态A与状态B 的体积关系为VA V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若从A状态到C状态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100J的功,则此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参考答案:< (2分) 吸热11. 如图所示,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 t=0时刻的波的图象.经△t=0.1s,质点M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则这列波的波速为v= 1 m/s,周期T= 1.2 s.参考答案:解: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x=0处的状态传到M点时,M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此过程中波传播的距离为△x=0.1m则波速为 v==m/s=1m/s根据数学知识得:y=Asinωx=Asinx,由题知:10=20sin×0.1则波长为 λ=1.2m 则周期 T==s=1.2s故答案为:1,1.212. (4分)质子和a粒子从静止开始经相同的电势差加速后垂直进入同一匀强磁场做圆周运动,则这两粒子的动能之比Ek1:Ek2= ,周期之比T1:T2= .参考答案:答案:1:2,1:213. (1)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间的顺序关系是 (填字母序号)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B、现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现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2)在研究某物体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B点时物体的速度v=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参考答案:(1)A;(2)0.16m/s,0.30m/s2.【考点】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理解实验过程应当先接通电源,在释放纸带.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纸带实验中,若纸带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得纸带上的点间距,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计算出打出某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和加速度.【解答】解:(1)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有可能会出现小车已经拖动纸带运动一段距离,电源才被接通,那么纸带上只有很小的一段能打上点,大部分纸带没有打上点,纸带的利用率太低;所以应当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故选:A.(2)相邻两记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B==≈0.16m/s采用逐差法求解加速度根据运动学公式得:△x=at2,a===0.30m/s2故答案为:(1)A;(2)0.16m/s,0.30m/s2.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1)用游标上刻有20个小格的游标卡尺测量一个工件的直径,得到如图甲所示结果,由于遮挡,只能看到游标的后半部分,则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___cm.(2)图乙所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参考答案:)1.050;7.500;15. 如图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
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L= 48.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1) 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②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让小车在不受拉力作用时能在木板上做 运动;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2)下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 = ,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F(N)(m2/s2)a(m/s2)10.600.770.8021.04]1.611.6831.422.342.44 42.003.48[3.6352.624.654.8463.005.495.72 (3)由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并作出a~F关系图线;(4)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理论图线) ,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飞机着陆后以6m/s2大小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着陆速度为60m/s,求:(1)整个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2)它着陆后12s内滑行的位移x1(3)静止前4s内飞机滑行的位移x2参考答案: 解析:(1) (2)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有,飞机在地面滑行最长时间所以飞机内滑行的位移为10内滑行的位移,由可得 (3)分析可知飞机滑行为静止前,此时的速度 故由可得 参考评分:3分+3分+4分17. 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的斜面上滑紧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m/s2.求:(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参考答案:(1) 8 m/s (2) (3)2 m/s18. 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轨道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半径为R,直径比管内径略小的小球A,以某一初速冲进轨道,到达最高点M时与静止在该处的质量相同的小球B发生碰撞,然后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离N点为 2R,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管的内径和一切阻力,求:(1)粘合后两球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 (2)小球A冲进轨道时的速度大小.参考答案:(1)粘合后两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