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等腰三角形的评课.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91799818
  • 上传时间:2019-07-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0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等腰三角形》的评课派潭二中初二数学备课组上周五下午参加了在仙村中学举行“一课两讲”教研活动,两位老师以过硬的教学功底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堂教学,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两位上课老师的评课记录:仙村中学的江老师,由于是自己学生缘故,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显示得比较轻松,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能够合理有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在练习的设计上也是以简单的基础练习为主,题量适中,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实验中学的姚老师,教学设计的较好,先是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然后用一个剪纸的数学活动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练习中,能够让学生自己去编写题目,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考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但姚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也许不是自己的学生对学生不够了解的缘故,以至于整节课在前面的时间较松,在后面的时间显得比较紧永新中学:刘玉兰一、第一节课:江耀雄                  优点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整节课紧紧围绕着目标来进行,语言清晰,学生参与强,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利用多种证明方法证明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做题能力,教案中设计了形成性变式训练,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

      建议1、适当增加生生互动2、练习设计适当分层,练习小试牛刀中适当减少同一类型的题量,增加一道直接利用等腰三角形性质的综合性证明题3、语速要适当减慢,每个环节中要有适当的时间给学生独立思考,消化题日4、要注重点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审题、画图、写已知、写求证、证明二、第二节课:姚晓颖   优点本节课教学设计较为简单,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具有亲和力,课堂教学节奏合理,快慢结合,注意顺应学生的思维知识回顾中用变换图形位置复习旧知识,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为本节课作铺垫学生在教学中思考的时间较多,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学生积极性很高,生生互动很多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剪折图的活动,引导学生动手探究,体现了新课标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问题的要求建议1、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美观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给教学设计给听课教师而不是学生的学案3、时间的调控上要把握好4、要注重点明命题证明的步骤:审题、画图、写已知、写求证、证明增城市石滩镇三江一中 姚齐威2013年10月18日周五下午,我们参加了在仙村中学进行的《等腰三角形》“一课两讲”全市教研活动,颇受启发和收益。

      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教学设计合理:两位老师的学案设计都目标明确,融会贯通,内容恰当,思路清晰,导入简单,设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注重学生动手操作既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勇于探索的能力成功实施教学: 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照顾中下生,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教师对知识的运用和引申也非常熟练特别是实验中学那老师调动了学生认真思考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效果甚好 课堂结构紧凑:两位老师的张驰有度,有条不紊,反馈调控恰当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参与,师生互动效果好特别是实验中学那老师个别生,调动生生互动非常有效,表现积极主动,学生参与面广 追求美的感受: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始终面带微笑,语速不急不缓,使学生如沐春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整堂课教学本教学方法设计为“合作探究型”,我觉得还应处理好以下几点:⑴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的梯度,缓冲度的设置因为它需要两个条件,推出两个结论,学生第一次碰到,比较困难我觉得应从“特殊→一般”去处理可能更好,如给出顶角的度数和底边的长来推算,再引导到推理而仙村中学的江老师关于“三线合一”的计算题一道也没有。

      ⑵加强证题前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探究解题思路,此时可能有多种途径选择,最好结合所要求证的结论一起考虑,按需择取 ⑶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学生书写板演基本没有,比较欠缺,可能学生能说不会写,或者写不好⑷课件有些简单,背景色调模糊,可以做些改进学案不够美观,新鲜感稍差可在习题设计上做些改动,变换方式和数据,效果会更好的 石滩一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在第七周五我们参加了在仙村中学举行的教研活动,听了仙村中学江老师和增城市实验中学姚老师的两节课现就这两节课的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意见江老师的课在内容上条理性较好,从桥梁导入简单直接;能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猜想,且用例题及习题巩固知识运用但是习题设计难道较低,层次性不够,导致优生吃不饱在引出“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这一猜想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而是由老师直接得出思考的过程,学生并没有思考过程的经历,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于三线合一性质运用的习题并没有涉及到,对优生的培养也没有特别的体现,还有对例题的处理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解题的切入点,且例题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运用较灵活,学生初学应该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也没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姚老师能复习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课堂练习设计能运用等边对等角,学生完成较好,最大的亮点是课堂气氛好,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较好,还有在课堂练习一第三道题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道题,是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较高运用但是对例题的处理同样过于简单,没有引导学生怎样思考解题的切入点,且例题对等边对等角性质的运用较灵活,学生初学应该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也没有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还有对于例题的解法,为什么一定要设∠A为x0,当设∠C为x0时,又出现什么情况呢?两位老师都没有提及到 增城二中八年级备课组 徐建仁 2013年10月18日在仙村中学听了仙村中学江耀雄老师和实验中学姚晓颖老师关于《等腰三角形》的一课两讲,两节课都让我受益颇多,结合自己上课情况,也有不少的心得和反思第一节,江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关注有加,努力用各种有效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和体验学习的乐趣第二节,姚老师想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节课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用小组合作交流和学生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充分发表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和见解这两节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努力和成功,结合比较这两节课的特点,我想若我来上这节课会怎样呢?首先:课前读书我会改成课前练习。

      如:1、 在△ABC中,AB=AC,AD是中线,求证:AD是△ABC的高 对于数学,读书只是文字在头脑里过一遍,大部分学生是没什么作用的,既然这样,还不如给与本节课有关的简单题给学生做,让学生更快的投入这节课中然后,把等腰三角形折叠,让学生找到相等的角和边,发现“等边对等角”,再用抢答的形式回答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如求图中的角)我发现抢答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般3-5题较合适抢答后再做练习的效果会好很多第三,对于课本的例1,除了像张主任说的用铺垫在化解难度,还要讲方法和变式,设角一般设最小的角否则,以后遇到类似的题,学生无从下手;不做变式,学生很快会忘了这种方法和思路第四,课后用5分钟小测,是本节课练习的一些变式,题目简单,不能难这是学生的收获,得100分比任何语言更好,这样,下节课他会继续认真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相信只要我们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我们的课堂将更精彩,更丰富多彩小楼中学八年级备组 黄淑芬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教材,通过让学生操作(剪一剪)—体验(比一比)—感悟(说一说)的教学方法理解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让学生直观认识新知,理解新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下是我们从两位老师身上学到几点心得:江老师的课有几点值得我们学习的:1、目标设立全面、简单、合理教学目标设计能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这三方面考虑而且设立目标也很具体,简单,比较容易实现2、整合教材、充分体验在第一环节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时,通过让学生剪一剪、做一做、猜一猜、折一折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等腰三角形的特点,感悟它的性质,并初步猜想出它的性质,这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认识新知深刻,并有了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3、练习设计层层递进,全面李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1、有效整合教材内容,依纲靠本姚老师在第一环的知识回顾中,用了两个等腰三角形,有一个是倒过来的,这样来加深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腰、底、底边定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从本质看问题思想2、课堂习题根本,开放,有效性强 本课分成三个环节,学生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性质后,有三题练习巩固,层层递进,而且让学生模防习题而出题,开放性强,但可惜没能让学生展示出来而最后在讲解例1后,有分层练习这样做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差异,步步为营,不断提升,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充分地提高了习题的有效性3、师生关系融洽,教师能够及时表扬学生。

      给两位老师的建议:1.处理等腰三角形性质1推理的环节中,可以充分相信学生,并把学生的书写过程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让学生来评价,并可以展示出三种不同作辅助线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感悟出性质二2.处理例1时,不应一步到位,可以多作铺垫,比如在建立学生方程思想解题时,可在前面加一道这样的题目:已知:三角形ABC,AB=AC,∠B=2∠A,则∠A= 度这样学生有了用方程解题的思想后,再完成例1,相对就比较容易了3.课堂上怎样设计提问,才让学生有思考的价值,这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的,怎样的教学才能“授人予渔,而不是授人予鱼”荔城三中八年级数学备课组评仙村中学江教师的课:优点:⒈江教师的课堂很真实、实在,教学设计合理,先后通过“做一做,剪一剪”、“猜一猜,证一证”、“用一用,议一议”三个环节展开,内容呈现清晰,各环节层层相扣,逐步深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⒉课件从制作到应用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把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抽象问题具体化,起到助学生理解难点的作用;⒊在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时能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⒋小试牛刀的第(3)、(4)、(5)题反映的是同一类问题的3种不同情况,是学生的易混淆点,这3题设计很好,便于学生在对比中理解与提高;⒌教学过程中有用肯定性的语言鼓励学生。

      不足:⒈“三线合一”的探索过程虽然江教师有注意总结,但分析不够清晰,未强调“顶角”与“底边”,对于“三线合一”的条件也阐述不够,不够清晰,中下生难理解2.能引导学生探索猜想,但未给予学生充分探索、流的时间,教师自己讲的相对较多评实验中学姚教师的课:优点:⒈姚教师这节课主要采用了以小组学习为载体,以动手折纸、合作交流为学习的主要方式,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⒉教学方法多样,鼓励学生上台板演、同桌互改、编题互考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⒊充分给予学生交流探索的时间与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⒋教师教态自然,板书工整,条理清晰;⒌注重重点、疑点的剖析,如“知识回顾”环节注意重温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特别设计了倒立的三角形形状,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易懂,为例题的讲解做铺垫⒍教师的课堂调控好,学生参与课堂的比例较高,课堂气氛不错不足:⒈例题的讲解太快,中下生难理解,若能把例题适当处理,将例题图形分解,再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空间,效果定能更好;⒉让学生编题互考方法很好,但可以将这个教学过程放到例题讲解之后,编题过程用时较多,在展示学生所编的题目时未用实物投影,教师用读的方法有部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