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论文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与本土设计体系.doc
14页研究论文二: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与本土设计体系 一、地域文化、本土设计、地方发展与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的多样性同等重要,是社会与大自然和谐相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 生活方式的全球同一化趋势与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趋势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在世界变得越来越一致时,地方的艺术、文化氛围、风土人情等本土资源作为最重要的差异所在,不仅为人所欣赏,也为人所消费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成为攻占全球市场的重要策略8220;越是本土化的文化产业,越具有吸引他者而进入全球化的潜力”黑川雅之在《设计未来考古学》书中提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地域文化的价值不再是保存,而必须构建出具现代思潮及精神层面的积极意义,如此个人与地域文化的发酵作用才得以产生,进而达到新的发展与应用”. 这是对地域文化发展与运用前景的肯定,其价值的实现在提升地方竞争力的过程中将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基于地域文化的设计战略,可以被看作是用于竞争的最佳工具,它的能力在于将地域文化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结合在一起,在不同的领域为人们展示未来世界的可能性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设计是一种维持地方与全球的平衡交互的手段,也是地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的途径。
一方面,本土化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市场的成功,为世界开启了一扇了解其本土文化的窗口;另一方面,通过与全球化的新科技、传播技术、设计文化的交流,也可以促进地域文化自身的发展,形成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同时,设计的全球化与本土化运用,实际上也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战略: 一种是被称为“全球本土化”(Globe localism)即当外来品牌或设计力量进入新的地域时,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根据当地市场开发符合地方民众消费习惯和文化取向的设计,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国际化跨国公司的设计和营销策略 另一种可被称为“本土全球化”(Cosmopolitan Localism)这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均质设计文化的一种反思,它要求设计师立足本土文化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又能够在全球市场脱颖而出的设计这样,本土文化伴随着产品的物质性,介入全球化的进程 二、非物质文化的智慧与情感价值 在地域文化中,目前大家比较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而从本土设计角度我们会很自然的发现“非物质文化”作为一种“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 基因库型的文化形态,恰好可以满足后工业时代人们不断增加的“非物”的多元化精神需求,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所蕴涵的民族智慧和情感两个方面。
( 一) 智慧元素的挖掘从联合国文教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来看,非物质文化中的智慧元素可以分为自然科学智慧、文学艺术智慧、社会集体智慧、综合型智慧这几类 (1)自然科学智慧:是在从事自然研究、学习、应用中形成的智慧非物质文化中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农业活动和知识、生态知识、医药与医疗、宇宙观、天文历法气象、冶炼、计算、畜牧业、狩猎、食物与食品、种植、加工技术等)都属于这一类中国非物质文化中的自然科学智慧是全面而丰富的2)文学艺术智慧:是一种以艺术想像与创作为基础的智慧非物质文化中的口头传说和表述(语言、民间文学、神话等)、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歌舞、戏曲、戏剧、木偶戏、皮影戏等)都属于这一类3)社会集体智慧: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运用而延续下来的集体智慧非物质文化中的社会风俗、礼仪、节庆等属于这一类这种社会集体智慧在人的行为方式、生活形态、思维模式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如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教育观点、饮食习俗等几千年来仍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现代生活4)综合型智慧: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建筑术、手工艺、纺织与编织、木雕、民间美术、民间建造、民间工匠等)可以说是一种综合型的智慧。
传统手工艺对地方社会发展和设计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设计角度来说,“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创新模式有可能使已经淡出我们记忆的手工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的生命力泰国设计师可拉寇特(Korakot Aromdee),将泰国扎制风筝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加以变化运用于现代的灯具设计,这些手工竹制灯具赋予了泰国传统工艺新面貌在参加巴黎家饰展后便源源不断地接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订单,(如图2)村民们也逐渐认识到可拉寇特的设计和他们的手工艺结合起来所创造的价值,手工艺的复兴为当地萧条的渔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图2 泰国手工竹制灯具在现代高科技和工业化的面前,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中的智慧元素往往可以表现出“低能耗、低资本投入、低资源消耗、又能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十分切合“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节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失衡,成为新的知识点和经济发展方向 ( 二) 情感元素的挖掘 民族情感的表达是非物质文化的灵魂所在,也是设计中文化意象与价值体现的方式。
首先许多民间艺术创作的源泉就来自于情感表达的需求,来自人们对亲人的关怀、对爱情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崇等如母亲给子女的绣花鞋、肚兜、围脖、虎头帽等,这种“母亲的手工”体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手巧和聪明才智,从一针一线的缝制中,将对子女满腔的爱意和祝福表达了出来;姑娘送给心上人绣荷包,展示了自己的心灵手巧,亦蕴涵了少女对爱情无限的期待还有一些民间艺术则是道德伦理观、人生观等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体现,如传统建筑中常见的二十四孝、封侯挂印、喜鹊登梅、鹿衔芝草等装饰题材不仅美化了生活,还具有道德伦理的教化意义可以说,历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大到建筑形式,小到花纹样式,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含蓄而又奔放的民族情结、睿智而又内敛的精神世界 非物质文化是形成民众价值观点、审美观点、情感意识、行为模式的潜在力量,对现代人的行为和观念仍然有着无形的影响力无论是对道德伦理的表达还是人生情感的倾诉,非物质文化的情感元素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作用正如唐家路教授所说:“民众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唤起人类本性当中美好的东西,使人类心灵不至于冷漠、孤独、疏离”。
这是非物质文化在现代社会和日益冷漠的人际关 系背景下具有现代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本土设计透过民间艺术的物化形式所要探究的一块领域情感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不仅使人们对产品更具认同感,而且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籍如泰国的设计新秀Trim ode 三人工作室所设计的钻石椅,钻石在泰国就像中国“招财进宝”中的元宝一样,是财富和生活安康的象征,加之泰国是东南亚的宝石之乡,钻石椅既表达了泰国民俗文化中的祈福愿望,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体现了具有图3 钻石椅 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成为在现代社会有生命力、有思想性的本土设计典型 三、基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本土设计体系 考虑到非物质文化的活态发展和本土设计中的地域性,如果我们不妨把“地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为“本土设计”提供文化来源的部分整合称为“地域性非物质文化”,就可以尝试着建立一个“基于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本土设计体系”的构架与工作方法,期望这种方法对于地域性的设计规划有指导意义。
( 一) 本土设计知识与符号 在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进行开发之前,根据地方文化、经济与产业特点、生活形态等研究,构建本土设计的知识与符号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地域性文化进行价值转换的第一步,本土知识(Indigenous Knowledge)是“特定领域中的人民所制造的、与当地地理人文环境相适应、深植于地方脉络、解决当地独特生活问题的整体性知识”地域性非物质文化是本土知识中的一部分,它和其他一些知识形态一起形成了现存的独特的地方生活杭间教授曾指出:“本土知识体系”虽然也指“传统”,但它不保守,它是开放的系统它之强调“本土”,是为了提示在世界文化格局中,本土文化的价值的重要性因此,面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不应一味地将忆古思旧的情感加之其上而是要将其看作是本土知识的一部分,以科学的、冷静的、非民族主义的、全方位的角度来分析它 布希亚曾说:“物必须成为符号,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文化的传达需要借助文化符号的承载,本土知识还需要经过一个符号转化的过程才能被本土设计所用。
在建立本土设计的知识与符号体系的时候,组织者需要建立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与评估系统,从科学、文学、心理学、美学、人机工程学、符号与传播学、材料学、市场与经济学等角度评估研究对象的工艺与技术、艺术符号与精神价值、社会潜在需求等因素 ( 二) 基本构架与工作方法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本土设计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开放式、基于多学科交叉知识的系统开发过程一方面要从丰富多彩的本土设计知识系统中吸取营养;一方面要进行现代的多学科交叉的应用研究(如图4) 针对地域性非物质文化的现代设计运用方法,工业设计和传播设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1. 基于非物质主义(Immaterial) 的可持续工业设计 (Sustainable Design) 方法 可以分为本土产品设计体系和基于本土需求的产品服务系统设计两个层面: (1)根据地域性非物质文化资源,运用现代工业设计方法,进行有形物质产品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很多智慧和情感元素,可以直接或间接的用于现代的手工艺品、纺织品、电器产品、交通工具、家居与建筑等领域中 根据本土设计的知识与符号体系提炼出适当的文化符号后,设计师应重新洞察了解其价值,从中体会文化的内在精神与意涵,充分与当地居民交流,提高和培养其创新能力,共同开发适宜于本土生活的必需品、流通商品甚至有高附加值的国际化产品。
(2)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形态及生产、生活类的非物质文化研究,学习其中的自然科学智慧和社会集体智慧,开发以社区内居民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设计(Service Design)其表现形式可能为:生活习俗与消费行为的再设计、社区的公众文化交流活动(节日、表演、聚会等)、可持续的城市设计与服务系统、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等 后工业社会的经济将由工业社会的产品消耗型经济转向取用服务型的经济,产品系统和消费行为以服务和产品服务合并的形式出现这种转变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产品服务系统的可持续性可以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角度去发展: 以经济为主导:以提供省时、省钱、方便而又低物质消耗的、能够为服务提供商带来更多利益的服务 以增加社会(社区)凝聚力为主导:通过提供交流或学习平台,增加人们之间的沟通机会和沟通效率,加强社区归属感、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Meet Up, Smart Mobs, BBCAction Network 等网络服务所提供的平台,使有着特殊爱好的人们能够很容易找到并会见和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