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处方起源发展4200字.docx
10页运动处方起源发展4200字 运动处方起源发展关键词:运动处方;定义;起源;发展;综述一、运动处方定义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karpovish,1954)提出过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eription)这个概念,关于运动处方的概念,各学者表述不一日本学者加贺谷熙彦醇(1983)提出[2]:运动处方是以个人期望的体力为目标,并以适应其体力现状所规定的运动的质和量猪饲道夫认为:所谓“运动的质”即耐力性运动中的运动种类,“运动的量”是指规定运动的强度、时间及频度中国《体育词典》把运动处方解释为:针对人的健康状况或某些疾病,来确定体育锻炼的项目内容、强度、负荷、次数、时间和锻炼的注意事项等 [3]周士杨认为,运动处方是指在运动疗法中,以处方的形式来确定运动的种类、方法、运动强度、运动量,并提出在治疗中应注意的事项[1]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刘纪清(1991)根据自己十多年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锻炼经验认为,运动处方的完整概念可概括为“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结果(包括运动试验及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结合生活环境条件和运动爱好等个体特点,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时间及频率。
华南师范大学邓树勋教授主编的《运动生理学》(1999)中表述:运动处方是根据健身活动参加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频率及注意事项北京体育大学王瑞元教授主编的《运动生理学》(2003)指出:运动处方是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即根据对体育锻炼者的测试数据,按其健康状况、体力情况及运动目的,以处方的形式制订的运动的类型、强度、时间及频率,使体育锻炼者进行有计划的周期性运动的指导性方案李林、陈丽娟、季浏认为,运动处方原意指医生用处方的形式规定体疗病人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方法[4]季浏还指出应由设置锻炼目标、重视准备活动、选择锻炼模式、注意整理活动等内容组成[5]田继宗,石雷认为,运动处方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含意念练习或以身体练习为形、意念练习为神的练习),为改进、完善、提高、增强身体某一部分或整体的功能,而针对性地实施的系列练习方法[6]综合上述各家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体育锻炼者的健康和体力状况,根据其运动目的而制订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周期性锻炼计划二、运动处方的起源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处方[7]可追溯到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作品《行气玉佩铭》。
其内容指出运动则生,不运动则死的道理,即现代所说的“生命在于运动”《吕氏春秋》及战国末年荀子都指出“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东汉末年名医华陀积极推行吕不韦的运动延年语时,提出要注意适度性问题孙思邈也提出运动适度性问题除了有上述这些精辟的理论之外,中国还有丰富的运动形式早期的资料有汉代(公元前168年)《导引图》华陀创立的一套既可合又可分的医疗体操——五禽戏明清时期,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八段锦其他的一些运动,例如十二段锦、太极等都可以看成早期运动处方的形式西方的运动疗法[7]源于希腊古希腊的神庙壁画中就有用运动治病的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herodicus及其学生hippocrates(希波克拉等)认为运动可增强肌力,促进精神体质的恢复和改善,并可推迟衰老hippocrates的著作《preidiaites》(论养生)是运动处方的萌芽公元2世纪后,caelus aurelianus首次提出了对瘫痪者使用滑轮悬挂肢体进行治疗,采取步行及在温泉中运动等,还提出创伤后早期进行运动,以加速创伤愈合文艺复兴后,1569年hieromymus mercurialis提出一系列运动的观点16世纪fuchs提出“两种运动”:一是单纯运动;二是既是运动又是工作,这可能是最早提到的作业治疗。
1780年,tissot敦促骨科医师用运动促进伤后关节肌肉的功能恢复19世纪瑞典的peter.h.ling使运动处方治疗系统化,采用抗阻练习以发展肌力,对运动负荷、重复次数等进行定量1854年,william建议心脏病患者作有控制的体操与步行,以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三、运动处方的发展美国的生理学家 karpovish(1954)首先提出“运动处方”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以来,冠心病的运动疗法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上的一场革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运动处方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19xx年美国 kenneth hcooper发表《健身秘诀》、《12min测验》等专著,对健身与健康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人类保健医学和运动医学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德国 hoillmann通过对健身运动处方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运动处方的研究,明确指出,在不久的将来,“为人脑制定运动处方”将是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8]为了解决运动锻炼存在的不讲科学问题,日本学者开始运动处方的研究在日本东京大学运动生理教授猪饲道夫的倡议下,于1970年成立了“日本体育科学中心”在19xx年这个中心成立了运动处方研究委员会,并跨越全国组织了20多个研究小组。
为使理论应用于实践,运动处方研究委员会下又设立运动处方制定委员会为了制定针对国人的运动处方,日本学者首先调查研究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民众健康情况及原因,接着他们又调查了日本民众自发运动的情况,研究了日本人历年的营养情况及运动对冠状动脉硬化、脑溢血、高血压等的作用经过五年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于19xx年制定出适合各年龄组的运动方案,并出版了《日本健身运动处方》一书,与此同时,日本学者花费了一年多时间,经过认真的探索,拟出了适用于各种运动处方的医务监督方案此时,日本的运动处方已基本形成[9]日本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体育发展的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推广应用运动处方的理论和方法;二是改善体育设备,并在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中推广运动处方中国对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近三十年来取得很大进展[10]19xx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运动医学科开设了“运动处方咨询门诊”,较早地把运动处方运用到医疗保健实践随后19xx年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杨静宜的《体疗康复》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医疗体育的康复原理[10];19xx年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刘纪清、李国兰编著的《实用运动处方》,详细地介绍了制定运动处方的方法和程序[11];19xx年任健生在《心血管运动生理与运动处方》中对心血管的研究与运动处方领域探讨了新的进展[12]。
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运动处方的研究和应用逐步深入和完善,其研究在广度上趋向多学科综合性的应用与推广;在深度上趋向多学科交互渗透,对运动处方的各要素(运动种类、强度、时间、频度、周期等)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如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最新技术和成就,解决运动生理的实际问题[8]四、运动处方的分类1.改善身体形态的运动处方身体形态主要通过身高、体重、坐高、胸围、腰围、臀围和皮褶厚度等指标反映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通过锻炼使形态得到改善2.增强身体机能的运动处方身体机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及整体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活动现象制定相应的运动处方,能增强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提高健康水平如增强心血管功能运动处方、增强肺功能运动处方、促进消化功能运动处方等3.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处方人体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及柔韧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它是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存储的身体能力要素为增强身体素质制定的运动处方,如增强力量素质运动处方、增强速度素质运动处方、提高耐力素质运动处方、发展灵敏性素质运动处方等4.调节心理状态的运动处方健康的心理可以维持人的正常情绪,保持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
制订有关的健心运动处方,通过锻炼增进心理健康如培养意志品质运动处方、增进健康情感运动处方等5.提高适应能力的运动处方适应是指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发生较大变化时人体采取的一系列被动性与主动性调整,这些调整大部分属于保护性反应通过提高适应能力运动处方的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对疾病和有害生物因素的抵抗能力以及对各种社会心理紧张刺激的应激能力参考文献:[1] 金其贯,刘洪珍.运动处方原理与运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8.[2] 加贺谷熙彦.运动处方——生理的基础[m].株式会社杏林书院,1983.[3] 章拒林,束纫秋.体育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4:1.[4] 李林,陈丽娟,季浏.运动处方与锻炼的心理效应[j].体育科学,1998,(2).[5] 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6] 田继宗,石雷.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j].体育学刊,2001,(1).[7] 陈栋,曾玉榕.关于运动处方的起源及发展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2,(2).[8] 任建生.体育科学学科发展现状于未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9] 吕彦,达海.外国养生保健[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0] 杨静宜.体疗康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8.[11] 刘纪清,李国兰.实用运动处方[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 任建生.常见病康复体育运动处方[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0.第二篇:发展上肢力量运动处方 400字健身运动处方姓名:刘泰石 性别:男 年龄:21 健康状况:良好运动目的:发展上肢肌肉力量运动项目、时间: ①引体向上,每组连续5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②5kg哑铃飞鸟,每组连续10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③5kg哑铃俯身侧平举,每组连续10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④5kg哑铃卧推,每组连续10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⑤10kg杠铃.史密斯卧推,每组连续10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⑥10kg杠铃卧推,每组连续10次,共三组,每组间息时间30s运动强度:中小强度负荷,为最大及肌力的30%-50%运动频率及持续时间:每隔一天锻炼一次,30-60分/次准备活动:慢跑使身体稍出汗,做八节徒手操和活动全身关节,拉拉韧带整理活动:慢走抖动手腕关节注意事项:准备活动要充分,防止肌肉拉伤;运动完应做整理运动刘泰石1109025120+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