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复习学案NO.30.doc
6页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学案NO.30第五单元 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设计:王敏 时间:.1.18【单元线索】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历程:(1840年---20世纪初)1:学习的内容:(地主阶级抵御派)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学器物(技术层面)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中体西用初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学制度 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维新派和维新思想——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学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前期核心内容:民主、科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特性: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谋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连,体现了______________性质2)学习西方是一种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断深化的历程3)对西方文化的结识经历了一种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积极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学习进一步的因素:①民族危机的加重 ②随着国门被打开,西学的逐渐传入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本知识梳理】一:西学东渐(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1.地主阶级抵御派---“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50年代)(1)背景:鸦片战争,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抛弃“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开始睁眼看世界于是,萌发了向 的思想2)目的:地主阶级抵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谋求富国强兵、御侮之道,维护清朝统治(3)代表人物及思想A: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的第一人,也是近代向国内简介西方状况的第一人其写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B:魏源:根据《四洲志》编成《海国图志》,是当时简介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提出“ ”的思想(“技”重点在军事技术)4)影响:“师夷长技以制夷”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同步也是向几千年来老式心态的一次挑战,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当时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要点解析1】“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重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 - 1 - -世界形势,摸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悲观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也许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2.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世纪60—90年代)(1)背景: (2)概况(3)如何评价“中体西用”: 【要点解析2】“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1)目的上,都主张运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主线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2)措施和环节上,都主张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张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近年的实践3)成果上,都冲击了老式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明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后都失败了二、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1.初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后来)(1)产生背景:外国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局限性,浮现了一批具有初期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 (3)重要内容(4)评价:A:积极:对当时知识分子 ;为后来的康梁维新思想提供了基本B:局限:初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付诸行动2.康梁维新变法思想(19世纪末期)(1)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思想(2)康有为思想的特点:为什么借助外衣?(3)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内容:(4)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影响共同主张 (5)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A:在政治上: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B:在思想文化上:促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逐渐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新思想,特别是进化论和资产阶级平等学说的理论进一步传播开来,起到思想启蒙作用,增进了人们的觉醒,形成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C:经济上: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规定,是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1.背景(1)政治(2)经济(3)阶级(4)思想(5)直接因素2.兴起(19)兴起标志代表人物重要阵地指引思想活动基地3.内容(1)倡导________和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倡导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
3)倡导____________,反对____________问题:为什么“打倒孔家店”?其实质是什么?4.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 (2) (3)(4)【要点解析3】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把矛头直指孔教两次运动中的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服务于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之宗旨 【重难点突破】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启动(1).全面启动和地位:(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开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公司,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的,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近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获得的伟大成果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标语,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2).未能真正实现的本源:中国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再加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近代化屡遭挫折而没有真正实现。
跟踪练习】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浮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 ﻩ ( )A.与否要采用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 B.与否要维护清政府C.与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D.与否要抵御列强入侵2.如下是某同窗整顿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1860~1899年1902~19数量比重数量比重哲学、社会科学123种22%327种61%自然科学162种29%112种21%应用科学225种41%56种11%A. 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C.从被动接受到积极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3.“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ﻩ ﻩ ﻩ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ﻩ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4.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 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ﻩD.启蒙与救亡并重5.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老式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她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ﻩ)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6.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近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阐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启动了制度变革的摸索历程 D.开始浮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7:对中西学的态度是辨别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根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ﻩ ﻩﻩ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因此优越她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8: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灭,而不忍目前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裁减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ﻩﻩ (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老式糟粕,重建儒家信奉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9.古代近代中国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民本思想家不是站在君的立场上调和君民关系,而是站在民的立场上批判君民关系的颠倒,……这种民本思想,虽然还没有走到否认君权存在的必要,提不出一种建设民主国家的方案,因而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但她们已提出了民权的问题,并以此批判君权 ——张祥浩《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二 康有为“托古改制”,把作为变法理论根据的进化论,与古老的公羊三世说揉合在一起,把改制的核心内容——君主立宪,与老式的民本主义食二为一她从老式的民本思想,引伸民权思想的“大义” ——刘向平《老式民本思想的历史演化及对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影响》(1)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发展民本思想的,且具有什么意义及局限性?(4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思想的内容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近代中国政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