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类运用题”配套检测(含解析).pdf
8页古诗类运用题”配套检测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长年累月出门在外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呢?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春节又将来临,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迎新,期盼来年的好运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事物的运动变更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无法变更D.“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秋佳节,山塘街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解析:选 C A项,“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此处写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不合语境B项,“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写的是热忱地欢迎来访的挚友此处写洒扫迎新,不合语境D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意思是这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时间,让我怎样面对?那让人欢乐的事情正在谁家的院子里面上演?表达的是惜春、伤春之感此处写的是“中秋佳节”,且因大雨游客都扫兴而归,并无己悲人乐之意,不合语境2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读这本报告文学集,我被一位年轻的科学家深深感动了,一个3 0 岁出头的人,能做出如此成就,让很多前辈都难以望其项背。
B.“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不能常常和你在一起沟通切磋,实在是一种缺憾,然而我们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是一样的,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这就够了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启发多于训诲,引导多于训诫,激励而不放纵,严格而不严厉,有幸做了三年李老师的学生,那实在是一段华蜜的时间D.“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十九大描绘了中国将来3 0 年的美妙蓝图,要把美妙蓝图变成现实,就必需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用点滴的积累铸就辉煌解析:选 A A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指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红,从时间上看,“霜叶”在“二月花”后,语境中用以指年轻人,不当B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与句子语境相符C项,用细雨沾衣、春风拂面来形容老师春风细雨般的训诲,与句子语境相符D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粗大的树木都是由小树苗长成的比方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与句子语境相符3 .下列诗词所表达的情怀,与“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差别最大的一项是()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宋 岳 飞 满江红)B.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宋 苏轼 满江红 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C.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宋 陈 亮 念奴娇 登多景楼)D.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宋 陆 游 夜游宫)解析:选 B 题干句与A、C、D三项表达的都是江山沦陷的悲愤以及奋己立功的志气B项表达的是对人事纷杂、宦海沉浮的感慨4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多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高校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方,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C.“烟中列岫青多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D.纵观人生世事,推陈出新是不行更改的自然规律,正 所 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切都会过去,希望总在前方解析:选 B B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通红!不要说岁数已大,将落的太阳还能放出满天霞光比方老当益壮,老有所为,主动进取不符合语境5 .下列诗句中,上下句关系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同的一项是()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B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C.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解析:选 B 例句为对偶句,上下句构成逻辑上的假设关系,所以选B项6.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喧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绚烂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行,在于它的清幽C.“女婿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D.“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家乡的牵挂和守望呢?解析:选 C A项,词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安静景色,故不适用于“喧闹”的西湖夏夜;B项,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和靖的七律 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芳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项,词句出自宋朝词人李清照的词 一剪梅,适 用 于“爱情”,而 非“亲情”7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关键要正确看待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B.“众口银金,积毁销骨”,社会舆论的力气看似无形却不行小觑,它可以使良好的风气得以发扬,使坏风气受到抑制,使坏人得到惩治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他虽然因家庭贫困早早辍学,但从未放弃当一名画家的幻想,没钱买画册画笔,他就去书店、食堂打工D.“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一些小企业与其艳羡阿里巴巴的胜利,不如静下心来反思自身,制订安排,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自身解析:选B A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意思是梅花需逊让雪花三分晶莹雪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芳香这说明世间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符合语境B项,“众口银金,积毁销骨”意思是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能混淆黑白,混淆视听,置人于死地与强调舆论主动作用的语境不符C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将领可以被变更,但一个人的志向是不能被变更的强调坚守志向,矢志不渝符合语境D项,“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方与其空有愿望,不如付出实际行动符合语境8.情 境 不 同,“月”在古人笔下承载的情感也不尽相同下列诗句中,不 是 借“月”抒 发“思妇怀人”之情的一项是()A.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B.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C.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秦城邻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解析:选B A项,“白狼河北音书断”可见是思念征人;B项,“羁人”表明是游子,借“月”抒 发 的 是“游子思乡”之情;C项,“心随明月到胡天”也是表明对征人的思念;D项,“应照离人妆镜台”是思妇之情故 选B项9.下列诗句都是就菊花特点绽开的吟咏,其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B.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C.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D.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解析:选C C项写的是枯萎的菊花,其他三项写的都是盛开的菊花1 0.依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成卒征夫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A.甲:乙:丙:B.甲:乙:丙:C.甲:乙:丙:D.甲:乙:丙:解析:选 A 选自柳宗元的 别舍弟宗一,属于迁客逐臣;选自王昌龄的 从军行七首(其一),属于戍卒征夫;选自宋代何应龙的 行人,属于游子思妇;选自柳宗元 的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树”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岭南(岭,特指中国大庾岭等五岭;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属于迁客逐臣;选自无名氏的 鹏鸽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 词中“无消息”可以推断出该词为思妇词,属于游子思妇;选自王昌龄的 从军行七首(其六),属于成卒征夫。
1 1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照旧笑春风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解析:选 C C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比方手法,以桃花比方漂亮的女子1 2 .下列诗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A.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B,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解析:选 C A项,“怪禽”为动物,“旷野”为自然景象,而“落日”和“行人”分别为自然景物和人物,不能与上一句一一对应,所以对仗并不工整B项,“荷笠”为动宾结构短语,对应位置的“青山”为名词;“斜阳”为名词,与之位置相对的“归远”为动宾结构短语,对仗并不工整D项,“山暝”为主谓结构的短语,而“沧江”为名词或偏正短语,“猿”为动物,“夜”为时间、时令类,在工对中也是不能相对的,故 D项也不工整C项,“感时”和“恨别”都为动作,同为动宾结构,“花溅泪”和“鸟惊心”都是描写花鸟类,“溅泪”和“惊心”词性和类别也很工整,且都奇妙地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对仗不但工整而且奇妙。
1 3 .古典诗歌常见“对仗”手法,下列诗句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B.少小虽非投笔吏,C.不见柏梁铜雀上,论功还欲请长缨宁闻古时清吹音D.红泥亭子赤栏干,碧流环转青锦湍解析:选A B项,上 句 中“少小”与 下 句“论功”不对仗C项,上 句“柏梁”“铜雀”为汉代所建的柏梁台和铜雀台,二者皆为地名下 句 中 的“古时”“清吹”并非地名故上下句并不对仗D项,上 句“亭子”,名词;下 句“环转”,动词词性不同1 4 .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B.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C.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D.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解析:选D D项,“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各无赖”对“俱有情”1 5.下列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A.海滨龙市趁春畲,江曲鱼村弄晚霞杨 慎 滇海曲(选一)B.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唐 寅 美人对月)C.谁将春色来残堞,独有天风送短茄戚继 光 过文登营)D.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月横空冷战场李 梦 阳 秋望)解析:选A B项,“斜髻娇娥”与“梨花风静”、“夜卧迟”与“鸟栖枝”对仗不工整。
C项,“谁将”与“独有”对仗不工整D项,“古渡”与“横空”对仗不工整1 6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A.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B.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C.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D.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到处催春种解析:选C A项,“习静”与“清斋”不对仗B项,“击筑”与“高歌”不对仗,“白日”与“杨柳”不对仗D项,“雨干”与“春种”不对仗1 7.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忧儿子自大,不求上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后,望见父亲的字,心中特别惭愧,从今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你认为苏东坡父亲修改后的对联是()A.轻松识遍天下字,等闲读尽人间书B.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D.耳闻目睹识遍天下字,温故知新读尽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