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29194885
  • 上传时间:2018-01-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993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为了能安装新增加的高频头、中放线圈和鉴频器,先把底板上的电源滤波电解移动到底版下面把原收音机的中、短波天线线圈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增加一个高音喇叭按电路图改变波段开关用 FM 波段取代波段开关“拾音”档改完后试一下,如果收音正常就进行下一步工作二、制作模块1、FM 高频头注意:原高频头电路图有改动,由于 L4 的谐振电容对振荡频率影响较大,在实际制作时我把它移动到 L5上去了,具体见下图L0 在 φ15mm 的磁环上用灯丝的电源线穿绕,圈数不限,越多越好L1 用 φ1.2mm 的漆包线在 φ8mm 的铅笔上绕 3 圈(脱胎),间距 1mmL2 用 φ1.2mm 的漆包线在 φ8mm 的铅笔上绕 5 圈(脱胎),中心抽头,间距 1mm振荡线圈要注意同名端不能搞错,否则不能振荡工作由于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影响很大,建议朋友们多作几个圈数不同的 L1圈数 2~3.5圈,最终由实际效果决定 L2 的圈数L3 用 φ1.2mm 的漆包线在 φ8mm 的铅笔上绕 4 圈(脱胎),间距 1mmL4 和 L5 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骨架,绕在一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圈的骨架上L4 用 φ0.4mm的漆包线绕 32 圈,L5 用 φ0.3mm 的漆包线绕 32 圈。

      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L4和 L5 之间要用电工绝缘胶布绕两层,绝缘初极和次极谐振电容和阻尼电阻也装在中周里面线圈磁芯用短波振荡线圈的磁芯 电路上的 50p、180p 和 1000p 的电容耐压要求 250V 以上,其他的用一般瓷片电容电容容量要准,相差不能太大2、AM 和 FM 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 按图制作好 AM 和 FM 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如没有稳压集成电路 78L05,可以用 7805 代替,只是体积大一些稳压集成电路只是给继电器提供电源的,实在没有不用也行,继电器对电压要求没那么严继电器用两组开关 5V 的微型继电器这块电路板要固定在电子管 6A2 附近特别注意:AM 和 FM 转换开关和继电器的电源电路是从电源变压器 d、e 处取得的改造时千万注意,要把指示灯与地线断开,否则会造成短路!!!3、FM 中周L6 和 L7 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外壳,绕在两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圈的骨架上L6 和 L7 都是用φ0.4mm 的漆包线绕 36 圈L6 和 L7 相距约 15mm在中周外壳和原有调节孔相反面,与 L6和 L7 磁芯相对处打两个调节孔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

      在中周里装有转换继电器,继电器用两组开关 5V 的微型继电器实际上只用一组就行了,选两组开关的继电器是因为,一组开关的继电器接脚距离比较近,怕打火因为在原底板上开方孔不容易,所以中放变压器是用导线引出的导线要留足够的长度4、鉴频器鉴频器电子管收音机的中周做外壳,相关零件全部装在里面线圈绕在两个晶体管收音机的短波振荡线圈的骨架上,两个线圈相距约 23mm在中周外壳和原有调节孔相反面,与 L9 和 L11 磁芯相对处打两个调节孔L8 用 φ0.4mm 的漆包线绕 36 圈,绕好后涂一层硝基清漆固定线圈L8 和 L9 之间要用电工绝缘胶布绕两层,绝缘初极和次极L9 用 φ0.6mm 的塑料电线绕 10 圈L10 和 L11 都是用 φ0.4mm 的漆包线并绕 18 圈线圈要注意同名端不能搞错,否则不能正常工作二极管选用 1n60,(也可以用 2ap9 等,但 2ap9 体积大无法卧式安装),二极管要配对,选正压降相同的管子鉴频器的相关零件 1k、10k 电阻和 330p 电容,数值不要很准,但两对元件的数值相差要尽量小所有的线圈制作时,漆包线的直径要求不是很严,大概即可高频头和鉴频器是制作成败的关键,只要这两个作好了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了。

      个人感觉最难作的是高频头的外壳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请朋友们指出,我会尽力满足大家的要求等过两天再贴怎样调试的方法与朋友们交流今年 3 月份清蒸冰棍先生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电子管频率的小实验》,拜读后对直流胆在超外差 FM 收音机上的应用产生了兴趣,4 月中旬利用几天加上五一的假期做了1A2、1B2、1K2、2P2 的高频振荡实验,从实验结果看,直流胆用于接收 88-108MHz 的超外差 FM 收音机的本振电路应该问题不大,本打算等到把直流胆的高放、混频一起试验完后,将资料一并发到坛子里,与各位同学、老师共同讨论,但一是由于高放试验并不顺利,二是因忙于生计,几个月来很少有整块的空闲时间,继续试验的事就拖下来了近日拜读了光说不练先生关于 2P2 最高振荡频率试验的文章,昨晚把以前的实验结果粗粗整理了一下,今天贴到这里以供大家分析讨论,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试验也未必严谨,结果就难免有谬误之处,欢迎大家斧正直流胆管 FM 收音机的实验(本振的实验部分)前一段时间在坛子里看到网友装成了胆管 FM 收音机我的手也痒痒了,倒不是看中了胆机的效果,现在流行的集成电路的 FM 收音机已经很好了,它的许多优点是胆机无法比拟的。

      之所以我对胆 FM 机有兴趣主要是对电子管的怀旧,还有一个原因是制作直流胆 FM收音机具有技术上的挑战性,看上去是一件既有希望又不一定能做成的事我查了手头的所有资料,找到了几份电子管超外差式 FM 收音机的资料,但接收频率都在60 多 MHz,而且竟然没有使用直流电子管的,只是在五几年的无线电与电视杂志上找到了一份用直流胆管做的超再生的 FM 接收机的资料,接收频率也是 60 多 MHz在本坛中清蒸冰棍先生曾发表了一篇文章《关于电子管频率的小实验》,讲的是利用栅极检波的方法测试直流胆管在 120MHz 的工作情况,仔细拜读后很受启发,他的方法至少在最低限度上证实了用直流胆管是有可能做成 FM 收音机的,如果连这个实验都通不过,那么用直流胆做 FM 机也就没有什么指望了,值得庆幸的是直流胆通过了清蒸冰棍先生的这次实验但是如果说通过这个实验就能证实用直流胆一定能做成超外差 FM 收音机,那也有些牵强,我们知道在电子管中控制栅距离阴极很近,从阴极发射出的电子很快就能到达控制栅,而阴极距屏极较远,电子要到达屏极则需要长得多的时间,在受栅极控制的电子流未到达屏极之前屏极信号不能有较大的变化,否则电子管就无法放大了。

      在栅极检波中,高频信号是加在控制栅和阴极间的,由控制栅和阴极组成的二极管完成了检波,检波后的音频信号刚好落在栅漏电阻上,正好又加在栅极和阴极间,被电子管放大了,由此分析可知在栅极检波中受栅极控制而到达屏极的主要是音频信号还有少量检波后残余的高频信号,也就是说在栅极检波被电子管放大了的主要是音频信号因此同一只电子管如果对某一频率的高频信号能进行栅极检波但对这一频率不一定能高频放大在电子管超外差 FM 收音机中,我们需要对 88MHz 到 108MHz 的信号进行高放、混频,而混频中的振荡器也是基于高频放大器做成的,所以直流电子管是否能在如此高的频率下完成放大与振荡便成了是否能做成 FM 收音机的关键了我首先进行了直流胆管的高频振荡实验:本次测试使用的是输入阻抗为 50 欧,输入灵敏度为 35 毫伏的数字频率计,精度是小数点后的第 4 位的正负 1由于测试仪表输入阻抗小,直接接入振荡电路对振荡电路影响很大,因此在仪表的输入端接一拾流圈,将拾流圈靠近振荡线圈测得振荡频率的数据1. 乙电 45 伏,用 1A2 按负阻振荡器电路振荡 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 26MHz2. 乙电 45 伏,用 1A2 按常规的变频电路振荡,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 45MHz从上两个实验看,这两个振荡电路都不理想,振荡频率偏低,从接收 88MHz 到 108MHz 的频率范围看如果中频选择为标准的 10.7MHz,如果采用振荡频率比接收频率低一个中频的下差频的混频方式,要求振荡电路至少要能提供 77.3MHz 到 97.3MHz 的振荡信号(88-10.7=77.3,108-10.7=97.3)。

      当然,中频不一定非用 10.7MHz,也可以高些,这样振荡频率还可以低些,但这样虽然减轻了振荡电路的压力,可是增加了中放的难度以上两个振荡电路虽然没有达到理想的振荡频率,但不是一定就不能用,尤其是负阻振荡的电路,其振荡波形不是正弦波,高次谐波比较丰富,完全可以利用其高次谐波进行混频,但这需要详细设计计算振荡回路和调谐回路的频率跟踪在一些资料上查得,电容三点式振荡有很多优点,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取得更高的振荡频率,而且振荡稳定波形好,于是做了如下的实验3. 乙电 45 伏,用 1K2 按三极管接法电容三点电路振荡 ,试验结果最高稳定振荡频率 72MHz我仔细观察了 1A2、1K2、1B2、2P2,发现 1B2 和 2P2 的屏极是椭圆形的,但 1A2 和 1K2 的屏极是圆形的,而且那个椭圆形的长径和圆形的直径差不多,短径要比圆形的直径小得多,这也就是说在 1B2 和 2P2 中,阴极到屏极的距离要比 1A2 和 1K2 小得多,故在同样的屏压下电子束从出发到达屏极的时间 1B2 和 2P2 比 1A2 和 1K2 短得多,单从阴极到屏极的距离上看,1B2 和 2P2 更适合高频情况下工作。

      但在高频应用的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的还有管子的极间电容的影响,从电子管手册中查得同是五极管的 1K2 和 1B2 的极间电容数据:输入电容 输出电容 过渡电容1K2 3pf 4.9pf 0.01pf1B2 1.85pf 2.1pf 0.27pf从上面的参数看,无论输入电容或输出电容 1B2 都比 1K2 小得多,但 1B2 的过渡电容是1K2 的 27 倍,在高频电路中过渡电容的作用是致命的,过渡电容是指屏极到控制栅极的分布电容,他会引起被放大了的信号从屏极到控制栅极的有害的反馈,严重时会使放大器无法工作1K2 是专门为高频放大设计的管子,所以其过渡要比为低频放大设计的 1B2 小得多过渡电容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控制栅极与屏极的距离,帘栅极的密度和工作状态等等帘栅极在这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有了帘栅极的屏蔽作用,才使得五极管的过渡电容比三极管小得多在上述实验中是把五极管的帘栅极接到屏极上当三极管用所以帘栅极的屏蔽作用没有了在这种情况下,1B2 占尽了输入输出电容小,阴极到屏极的距离短的优势,可能 1B2 比 1K2 更好用,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4. 乙电 45 伏,用 1B2 按三极管接法电容三点电路振荡 ,最高稳定振荡频率87MHz果然,在同样的条件下,1B2 比 1K2 振荡频率高得多,但这个频率还不是很理想,还是低了一些,最好能高于 97.3MHz还有什么办法提高管子的高频特性?从分析电子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想到还有一个办法,这就是提高屏极电压,屏压提高后,从阴极发出的电子得到了更高的加速,这就使得电子通过阴极到屏极的时间变短了从而提高了管子的应用频率下面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5. 用 1B2 按电容三点电路振荡 72 伏乙电,测得最高稳定振荡频率 106MHz将乙电提高到 72 伏,用电容三点式电路,按三极管接法,对四种直流管测试,每种管子测两只,测试结果如下:管子编号 型号 最高稳定振荡频率(MHz) 最高振荡频率(MHz) 屏流(mA)1 1B2 106 115 以上 1.62 1B2 107 115 以上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