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唱教学法.docx
6页“三唱”教学法 关键词:模唱;视唱;演唱正文:教学需得法,但又教无定法;课堂教改需要模式,但又不能依靠单一模式相信这样的问题一定令许多教师同行苦恼过,我感觉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需要用一生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是一名农村初中音乐教师,也是最近几年才成为专职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绝大多数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小学并没有得到正常的音乐教育,(缺乏专职小学音乐教师)他们的音高概念和视唱能力基本为零这让我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很多时候,我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是否存在严重问题经过了几年的课堂实战演练和自己的不断总结反思我发现,自己看似专业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极差的音乐基础之间存在着一条很宽的鸿沟要想进行正常的音乐教学,先得把学生的音乐基础再打扎实些经过自己的不断摸索,在歌唱课中,我开始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教授一首新歌暂且把它叫做“三唱”教学法:一、模唱在教授一首新歌时,首先我会让学生模唱模唱,顾名思义就是模仿着唱的意思可以模仿音(视)频范唱,也可以模仿教师范唱;可以一句句模唱,也可以一段段模唱,根据学生程度灵活运用模唱的好处很多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在模唱中,可以观察不同程度学生的表现,对症下药、分层教学。
乐感好的同学上来就可以带着歌词唱,有的同学却只能哼唱出旋律,更差一些的连旋律也哼不对,那就要加强练习了!在模唱中,也要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除非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的整体素质已得到提升,那样则可以适当省去一些中间环节以下是我惯用的模唱进阶模式:1.心灵模唱法用歌曲的音(视)频文件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新课学习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心聆听、内心冥想、感受新歌、身体进行节拍律动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速度、节拍、旋律、情感根据歌曲难易可播放1-2遍)2.实战模唱法听到一首喜欢的歌曲,人们会不自觉的哼唱它的旋律,这是学习新歌的第一步我们在让学生模唱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⑴哼鸣模唱法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歌唱气息、寻找头腔声音位置的感觉,也可当做开声练习,一举多得⑵单字模唱法用一个字代替歌词来模唱歌曲,欢快的歌曲用“啦”、“哩”或“唻”;抒情的歌曲用“啊”、“呐”或“哟”模唱中学生可以专心学习新歌节奏、旋律,感知歌曲情感,还可以锻炼开口音和闭口音的咬字技巧⑶歌词模唱法最简单直接的模唱方法,音(视)频播放一句(或教师范唱一句),学生模唱一句⑷接唱模唱法也叫对唱模唱法当学生对歌曲熟悉到一定程度,但又不能完整演唱整首歌曲时,可采用音(视)频播放一句(或教师范唱一句),学生来接唱下一句的方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尽快掌握整首歌曲。
二、视唱只要是学过音乐的人,相信对视唱并不陌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识谱视唱根据记谱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简谱和五线谱两种;五线谱中又因音的唱名不同可以分为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简谱只采用首调唱名法我们教授学生音乐可从简谱视唱的首调唱名法入手在学生通过模唱阶段对歌曲充分了解以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1.学习唱名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1、2、3、4、5、6、7、唱作do、re、mi、fa、sol、la、si(ti)2.巩固练习⑴可将七个音板书在黑板上,教师随机点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唱出唱名⑵也可让学生以单独或分组的形式唱出一首新歌当中的所有音符在这一阶段学生能够快速说出唱名已经很不错了,教师不必对节奏或音高做太多要求3.节奏练习找出歌曲中出现频率最多、最经典、最难的几句,编写成节奏谱,带领学生拍手(或用打击乐器)练习4.听音视唱播放音(视)频(或教师范唱),学生视唱简谱可根据学生程度控制乐句的长短在视唱中,引导学生体会音高感觉和音程关系5.模唱+视唱教师视唱曲谱,学生进行重复6.接唱+视唱教师视唱一句曲谱,学生接唱下一句曲谱7.背唱曲谱通过背唱曲谱,可以加深学生对已知音高、音程的印象,对以后真正的视唱陌生曲谱有很积极的意义。
三、演唱通过模唱、视唱的千锤百炼,学生对歌曲已经滚瓜烂熟,但要真正的掌握歌曲、理解歌曲、演绎歌曲还得通过演唱的形式才能实现演唱的要求是最高的,简而言之就是要声情并茂的去表现一首歌曲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1.独唱独唱主要锻炼的是个人的心理素质和驾驭、演绎歌曲的能力,是展示个人音乐魅力的绝好形式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班内、全校,甚至更高级别的演出、比赛,培养出自己的文艺骨干、小歌星对于一些有独特演唱风格的学生,要积极培养其艺术风格,扬长避短2.齐唱齐唱最重要在一个“齐”字一个集体要整齐划一的表现出一首歌曲中的音乐元素,不得有一丝差错可以很好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3.合唱和重唱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歌曲,可以乘着学生热情的东风,编写(找)出它的重唱或合唱曲谱,为学生编排一些诸如此类的歌唱节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模唱、视唱、演唱是学生学习新歌必经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周期长短会因个人的音乐素质高低而参差不齐三唱”教学法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的考虑,在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分层别类的教学方法,以供广大音乐教师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有不科学、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参考文献:《歌唱的艺术》薛良著《音乐理论基础》李重光《识谱视唱教程》刘永平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