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经济学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ppt
20页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论一、马歇尔—勒纳条件二、货币贬值的时滞与J曲线效应三、现实世界的弹性估计四、弹性论的缺陷五、弹性论的一般均衡分析一、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 condition),是由英国经 济学家马歇尔与勒纳推导出来的这个条件所要说明的是在供 给弹性无穷大的情况(即国内外价格不变)下,贬值能够改善 贸易收支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条件本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直接标价法汇率外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出口产品需求弹性与进口产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货 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二、货币贬值的时滞与J曲线效应尽管由于货币贬值可以相对降低本国商品在外国市场上的价格,但 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这 是因为:(1) 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 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 存在着决策时滞, 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 供给方 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 供给 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 5) 把商品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
J曲线效应”(J Curve effect):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 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 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如果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 贸易收支的变动,那么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曲线形状类似英 文大写字母J,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 故名J曲线效应时间贸易收支平衡顺差逆差货币贬值初期,由于出 口价格降低但出口数量 却未能同步增加,因而 导致总的出口收入反而 降低,使得国际收支状 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 过一段时间,汇率贬值 引起的出口价格降低使 得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 ,国际收支状况逐步改 善,达到汇率贬值的效 果三、现实世界的弹性估计20世纪20年代,以马歇尔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深信,需求弹性足 够大,货币贬值一定能够改善贸易收支,但并没有对此进行实证 弹性悲观论”(Elasticity Pessimism) :20世纪40年代,一些经 济学家将计量经济学用于测算国际贸易中的需求价格弹性,结果 估计值很低,由此推论货币贬值往往会使贸易收支恶化,因此当 时经济学界普遍流行着“弹性悲观论” 需求弹性偏低的主要原因 是:学者们所使用的数据是三四十年代的,当时的经济形势使许 多国家采取了贸易管制措施,因此商品的进口与贸易收支间的正 常关系被人为阻断。
弹性乐观论”( Elasticity Optimism ):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 们根据50年代的数据估计进出口弹性,结果需求弹性较高,出现 “弹性乐观论”70年代,学者们的估计更坚定了“弹性乐观论”的 观点一般认为,中国的进出口需求弹性比较小,人民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 不大其理由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结构性因素论,另一个是体制性因素论结构性因素论认为,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 集型产品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激烈,且需求弹性低尤其是80年代以 来,世界市场上初级产品贸易不断下降,需求有相对缩小的趋势,需求弹性很 低此外,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玩具等我国主要出口品往往被发达国家视为 “敏感产品”而加以限制,从而人为地降低了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从中国进口产品的需求结构看,我国进口的商品中,有80%是各种生产资料,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引进国外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进口难以压缩 ,因而中国的进口需求弹性也比较低体制性因素论者认为,尽管中国一直致力于经济的体制化,但进展比较慢,特 别是对外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是国营外贸公司,因此难以对商品价格作出迅速的 反应。
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步伐加快,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和进口商品结构也发生了 明显的变化,即由过去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转向以出口制成品为主在制成 品出口中,又大体上出口机电产品和其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因此应该说, 中国进口和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四、弹性论的缺陷弹性论假定本币贬值只改变贸易双方的相对价格,而不改变其国 内的价格这种假定显然并不合理因为在实际情况中,往往本 币贬值必然会导致国内价格上涨,从而促使国内生产成本提高, 出口竞争力下降 (1)随着本币的贬值,那些必须依赖进口的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价 格会跟着上升,前者将直接增加依靠进口中间品来生产最终出口 品的厂商的生产成本,后者则会造成工资上升从而使所有厂商的 成本趋于提高 (2)贬值促成出口增加促使相关资源向贸易部门转移,从而减少 非贸易品生产部门的可用资源,随之导致非贸易品供给量的下降 与价格的上升,进而对社会一般物价水平产生强大的上升推动力 五、弹性论的一般均衡分析(Vanek, 1962)1、小国情况下货币贬值能够 改善国际收支2、需求无弹性货币贬值使国 际收支恶化3、需求弹性无穷大货币贬值能够 改善国际收支4、供给弹性无穷大假设最初国际收支平衡,则若使需要即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第十五章 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论一、乘数论二、吸收论一、乘数论根据凯恩斯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等式Y=C+I+G+X-M, 其中I、G、X为外生变量,C和M为内生变量且均为国民收入Y 的递增函数:1、开放条件下的收入乘数称为开放条件下的收入乘数。
I 、 G及X均为外生变量,它们共同决定了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但 I的变化涉及一国货币政策的调整,而这种调整又会影响价格变动 ,这不符合凯恩斯模型的初始假设,因此我们这里只讨论G与X的 变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若出口增加ΔX,会引起贸易差额扩大但由于出口增加在乘数作 用下会引起收入提高,进而使得进口增加,所以出口扩大引起的贸 易差额的扩大被收入增加所引起的进口增加部分地抵消,导致贸易 差额的扩大小于出口的增加,但是出口增加确实由于乘数作用导致 了国民收入的增加和贸易顺差的扩大,其影响程度则取决于乘数中s 与m的大小当政府开支扩大时,国民收入在开放经济中的乘数作用下也相应增 加,且增加量与同等的出口增加量所引起的收入增量相同但与出 口变动不同的是,国民收入增加后又会引起进口增加,而这时出口 则不变,所以贸易差额(X-M)降低,可见政府开支的增加在乘数作 用下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同时降低了贸易差额2、国际收支的收入调整机制 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顺差,则可通过增加政府开支G的办法来增加 本国国民收入,进而增加进口量,从而抵消贸易顺差,使国际 收支趋于均衡;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则可通过鼓励出口来 增加收入并消除逆差。
这一机制必须在国民收入尚未达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国民收入 前提下方可有效否则外生变量的改变只会影响价格和利率而 不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进而也就不可能调整国际收支一国在贸易存在逆差时,也可以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消除逆 差;在存在贸易顺差时,也可减少出口来抵消顺差但这两种 情况都会导致国民收入的下降,失业压力将不可避免地上升, 所以在政策上并不可取如果本国进口是外国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本国的进口变化 会影响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的需求,进而影响外国收入,结 果又会反馈到外国对本国出口的需求,进而影响本国收入因 此在考虑到本国和外国的相互影响时乘数会变大二、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根据前面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我们知道贸易差额等于一国的国 民收入与其吸收之间的差额,即:CA=X-M=Y-(C+I+G)=Y-A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 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当一国贸易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 ,可通过改变国民收入或国内吸收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对上式两边进行微分可得:d(CA)=dY—dA由上式可知,货币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对国民收入 和吸收的影响效果的比较。
其中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影响可分解为两部分: (1) 是贬值后收入变动对吸收的影响,即为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 ”效应,该效应可表示成adY,a为边际吸收倾向,它等于边际消费倾 向与边际投资倾向之和; (2) 是除收入变动影响之外的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效应,该效 应可表示为dAd两种效应之和等于货币贬值对吸收的净影响效应dA=adY+dAd ,d(CA)=(1-a)dY-dAd 所以贬值对贸易差额的影 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 接效应)dAd只有当(1-a)dY>dAd时,贸易收支方能得到改善1、贬值的收入效应:(1)闲置资源效应(Idle Resources Effect):即当一国生产要素 尚未被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时,由贬值引起的出口需 求上升就可能进而引发产量扩大,使国民收入增加,但同时也引 致国内吸收(投资和消费)的增加,其最终效果取决于贬值的收 入效应(1-a)dY是正还是负,而这又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 A.若a 0,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 ,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B.若a >1,则(1-a)dY 1,则(1-a)dY > 0,国内吸收的下降大于国民收入的下降 ,于是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C.若a =1,则(1-a)dY =0,贬值不产生收入效应,从而不影响贸 易收支。
2、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1)现金余额效应(Cash Balance Effect):一国采用贬值政策将 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物价上涨使实际货币供给下降,由此导致 国内利率上升,从而国内投资随之下降;同时消费者会由于实际货 币余额的减少而设法恢复其流动资产,引起消费下降,这两方面共 同作用使国内吸收水平下降2)收入再分配效应(Income Redistribution Effect):贬值后物价 上涨的同时,工资水平受劳资合同的限定而不能立即提高,导致实 际工资下降,厂商的利润则由于对收入的再分配增加了利润收入 具有比工资收入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这会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 降,进而改善国际收支在一个实行累进所得税制度的国家,贬值 带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纳税人升入更高的纳税等级,则全体纳税 人的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国际收支将因 此而得以改善3)货币幻觉效应(Money Illusion Effect):当货币贬值、物价上 涨时,即使人们的收入与物价同比例上涨使实际收入保持不变,但 物价水平的提高使人们产生某种幻觉,似乎收入水平下降了,人们 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货币支出,从而使国内吸收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