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要点计划月历表范文(32篇).docx
83页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要点计划月历表范文(32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1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 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同学们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同学们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同学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们,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同学们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同学们数学思维品质,使同学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同学们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同学们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同学们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同学们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
同学们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同学们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同学们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同学们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同学们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同学们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同学们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同学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同学们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同学们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同学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
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习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习,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习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