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docx
6页试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大约三四年前,我在经历了一番“跳槽〞的折腾之后,重新回到课堂面对曾经的出发点和眼前的停泊地,我有一种束手无策的感觉而恰在这个时候,一位裤管挽得高高的农民,给了我睿者的指引:那是一个细雨的午后,这位农民父亲打着土布的雨伞来找他的孩子这是一堂寻常的语文课,课开始仅有五分钟我说:“有什么急事,你把孩子叫走吧!〞那位父亲连连摇头:“不,让他听完这堂课我再带他走〞于是,这堂课有了一位特殊的听众——一位打着土布雨伞站在教室外边滴雨檐下的父亲;于是,这堂课我上得特别投入,就像一位高超的琴师,在五十多名学生的心弦上拨弄了一曲……从此,我踏进课堂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堂课是我也是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局部当我和我的学生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当为这堂课的平庸苍白而惭愧,也不应当为这堂课的碌碌无为而悔恨;从此,我走下讲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今天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我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是的,通常而言,教师的职业感受总是以“苦〞为先但当我们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乃至“照亮〞社会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开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正如叶澜先生所言:“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局部。
〞据以上述体会,我认为,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从“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前提出发,课堂教学评价规范应列入下列三项重要内容:一、课堂是否有师生全部身心的投入一位语文教师执教?庖丁解牛》时,学生提出有几句话难以理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为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这位老师立即在黑板上写下王国维的三句话来类比:“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第一境界,可和“所见无非牛者〞相比;“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第二境界,可和“未尝见全牛也〞相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是第三境界,可和“官知止而神欲行〞相比 ——其实,课堂教学何尝不需要我们师生“官知止而神欲行〞呢!教师职业是“以精神振奋精神,以气质影响气质,以人格塑造人格〞的职业其职业特点,呼唤着教师对教育,尤其是对课堂的全身心投入——投入理想,投入信念,投入人格,投入情感,投入个性,投入热情……也可以说,是投入整个的生命如果一个教师耐不住寂寞,眼睛盯着窗外,总想跳槽干些什么,专业思想不巩固;如果一个教师不安于清贫,白天讲着“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晚上却干起“摧眉折腰事金钱〞的有偿家教,把骨格都丢了;如果一个教师抱残守缺、不思进取,教案是“老脚本〞,上课是“山海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他是不可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
教师必须要把“职业〞看作“事业〞,把课堂视为人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才能有生命力的辐射同样,作为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当把课堂学习看作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这是承前启后的一段经历,这是打下根底的一段经历,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段经历在终身教育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的今天,“学会求知〞也好,“学会做人〞也好,“学会做事〞也好,“学会交往〞也好,作为学生,主动开展、全面开展的主阵地还是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启发带动学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在课堂的蓝色海洋里,如雪白浪花般地自由奔涌让我们用敬佩的眼光来看看成都市石室中学李镇西老师以?心灵飞翔的时刻》②为题论述的“最近一节普通的语文课〞吧!——“窗外,银杏树金色的叶子在寒风中顽强地焚烧着自己最后的生命;室内,我在给学生朗读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里》,我和同学们的心灵正和路遥高洁的灵魂一起激荡此刻,教室里弥散着一种宁静、温馨而又崇高的氛围,每个人仿佛都可以听见其他人心脏的跳动是的,我们胸膛里的热血正和着主人公青春的激情而汹涌澎湃……〞可以想见,师生在课堂上进入的是怎样一个境界:用“荡胸生层云,决眦鸟归林〞来作比,或许并不过分我想,彼时彼地彼情彼景,教师心里是不会想着职称问题,学生胸中是不会装着午餐排骨的!值得指出的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应有双重人格。
首先,他是自然人,具有自然人人格,和所有自然人一样,有属于他自己的能够反映现实生活的情绪、情感、意志、观念和行为、以及表现这一切的个性化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其次,他不是一般的自然人,他同时又是教育文化的载体,除了自然人人格成份外,还必须包括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目的,作为其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全身心投入课堂的同时,也要适时调控自己,修正自己,让自己处在比平时更充实,更丰盛,更准确,更深刻,更自信的高状态中,处在“忘我〞的境地二、课堂是否有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两千多年前,孔子明确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认为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非认知因素“好〞和“乐〞对于“知〞的重要作用夏丐尊先生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更说过一番发人深思的话:“学校教育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办法上,走马灯似的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未有闻有人培养顾及好似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的确是这样,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金钱和权力的冲击,永恒的话题如恋爱、婚姻、家庭、事业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物质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当代中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理解,需要喧泄,需要慰藉,他们把课堂作为情感通道,把老师和同学作为诉求对象,是顺理成章的事面对生情百态,是弘扬,是容纳,还是抵抗;是倡导,是允许,还是反对;是歌颂,是鼓励,还是鞭挞;是称许,是默认,还否认;是热情,是温和,还是淡漠;是褒贬,是劝勉,还是告诫……教师总要有一个倾向性,总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在师生精神世界的情感领域力求融通,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执教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在让学生把握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后,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文中哪些句子最感人有学生说:“我觉得母子三人前三次吃面时的外貌描写最感人三次,母亲穿的都是那件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短大衣,这大衣到后来就褪了色而两个孩子开始都穿着崭新的运动服,第三次的时候,弟弟穿起了哥哥的旧衣物这表明母亲爱孩子,孩子后来也能体谅母亲我大年夜也穿新衣服,可我从没注意妈妈的穿着,今年我要用零用钱给她买新衣。
〞又有学生说:“我觉得这一篇文章每一句都让人感动,我要把它原原本本地念给爸爸听因为……因为他下岗了爸爸下岗了,一夜之间与我和妈妈之间有了一道无形的屏障,我感到爸爸的眼里充斥了怨恨,我担忧爸爸这个大男人的精神会崩溃我想读完这篇文章后对他说,下岗是暂时的,希望是永存的不论怎样,我和妈妈总在他的身边,他一定能找到新的工作的!〞最后一位同学说:“文中淳儿在作文中说:长在成人后,想开一家日本第一的面馆,也要对顾客说,努力吧,祝你幸福,谢谢我也许将来不会开面馆,但我一定会向我认识的人说这几句话:努力吧祝你幸福我还会说:好人一生安全〞对于学生的感想,我不断肯定,及时评价对于第一位学生,我说:“我为你母亲感到骄傲!〞对于第二位同学,我说:“是的,形式上的下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下岗坚信你爸爸会在你的激励下正视现实,迎难而上,面对挑战,寻找机遇,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的〞对于最后一位学生,我这样作结:“好人一生安全,这话说得好文中母子三人,老板夫妇,面馆的所有顾客都称得上是好人我们祝他们一生安全同时,也希望大家都做这样的好人,希望我们自己也一生安全我提议,我们来唱一首歌,歌名就叫——?好人一生安全》我们祝福天下所有的好人一生安全!〞课堂里每个人都自发起立,动情高歌。
课后,有人评价说:“这一环节,颇见执教者的匠心这既是对前段所学内容的稳固,又是对本文所含内涵的升华一篇外民族的小说,在这里被赋予了对于学生个体各不相同的现实意义这种迁移,已非能力的迁移,而是情感的迁移,思想的迁移〞而我个人的体会是:由于我一贯重视情感意志在学生开展中的作用,重视学生诉求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学生在这堂课上向我也向同学敞开了心扉,这是难能可贵的事情这是他〔们〕对自我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对同学的信任,也是对课堂的信任值得指出的是,师生情感世界的融通有赖于传统师生关系的变革,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能够帮忙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对付大量信息的向导或参谋,甚至进一步,成为学生中的“一个〞,参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征得大家的赞同,而不是自作权威,高高在上,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准学生的脉博,进入学生的内心,和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撞击和生发,课堂才能有“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教学效果三、课堂是否有师生发明能力的发挥我们的教育太多“规范化〞的统治了!且不说“规范化〞的考试,就是本应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也让?教参》一类“规范化〞的东西来了个五花大绑,循规蹈矩,亦步亦趋。
一次听人上?皇帝的新装》,老师问,你如何评价文中的皇帝?学生答,知错不改老师说,不对!又答,坚持错误不对!错误到底不对!顽固到底不对!顽固不化这下对了!教师来了个大大的板书:顽固不化——这哪是启发式教学?清楚是一个“逼供信〞!这个老师自个儿可真有些顽固不化!!又读阿城的?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读到这么一段:“我向来烦‘中学生作文选’记得高一时老师问全班假设写一座楼当如何下笔,两三个之后叫我起来,我说从楼顶写起吧哪料老师闻言大怒,说其他同学都从一楼开始写,先打好根底,是正确的写法,你从楼顶开始,岂不是空中楼阁!我那时还不懂得领异标新,只是觉得无可无不可后来在香港看一座楼从顶建起,很快乐地瞧了一个钟头〞读罢哑然由此想到另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花为什么会开?〞有一天,幼儿园的老师这样问她面前的小朋友第一位小朋友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第二位小朋友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位小朋友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最漂亮〞第四位小朋友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第五位小朋友说:“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小朋友唱歌〞忽然,第六位小朋友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它的小脸,笑了!〞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
那笑脸比花更好看只有老师知道,她原来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这个教学片断给人的启迪是深远的孩子们那些极富想象力、发明力且带感情色彩的句子,与老师原先准备的那个沉闷单调、一成不变的答案,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照!课堂教学,就是要爱护这种积极的求异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多原那么、多结果等方面思考问题;就是要培养这种洞察的敏锐性,让学生不断地将察看到的事物与已有知识或若关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殊性、重复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比拟,获得发现;就是要珍惜这种想像的丰盛性,让学生带领主观臆测,哪怕是虚假和错误将感性认识暴露出来;就是要激发这种灵感的活泼性,让学生学习兴奋的选择性得到泛化,神经联系的突发性得到加强——一言以蔽之,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教师要问,课堂中,如果学生创新的结果是错误的、荒诞的呢?——我的观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