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镇调研报告(一).doc
26页古镇调研报告 磁器口古镇是重庆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近千年的历史,记载了这里兴盛繁华和衰落的过程古老的历史承载着整个街区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脉络,在这种文化积淀的背后,是一种关于社会,关于人自身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古镇的区域特色涵盖了各个层面的形态现状,诸如交通形态,建筑布局形态,建筑类型,行业分布形态等等,这些形态特征能充分显示该地区的独特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综合这些形态特征,便可以窥视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该地区的变化研究这些形态特征,可以为研究该地区的历史,研究重庆的人文风土,提供依据 一、行业分布情况: 以手工业为主,文化场所共存 工艺品,小吃类以及服饰类的总和占整个行业的3/5,这种情况和磁器口地区以旅游经济为主的发展宗旨相协调而餐饮类,作为旅游产业的副产品,是随经济的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它们原本在旧的磁器口经济形态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地位,但是随着旅游经济的带动,它们也成为磁器口产业链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用餐的场所,满足游人的需要,同时也在宣传当地的特色饮食文化,重庆的“吃”文化文明天下,因此,餐饮类在行业分布中具有双重作用 在这其中,画坊和茶馆等与传统文化关联的文化场所,是磁器口地区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占整个行业的4.5%。
虽然比例不大,但是却代表了一类与众不同的业态如果说工艺品,小吃类是磁器口 的表面文化,那么画坊和茶馆则是磁器口内涵的表征历史的影子,还在诠释着磁器口过去的沧桑与祥和,它们是瓷器口精神文化生活的折射有文章写到“最能体现磁器口巴渝文化传统的首先要数书场茶馆重庆人坐茶馆不仅是一种传统的生活习俗,更是一种乐在其中的精神文化追求 二、人文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1.宝轮寺——千年古刹 宝轮寺是磁器口镇最大的古庙,座落在白岩山上,距今逾前年历史宝轮寺古名宝轮法塔,宋咸平年间改名白岩寺,明建文元年命名宝轮寺宝轮寺依山傍水,掩映于绿荫之中,显得格外静谧正殿不用一颗铁钉,气势恢弘,灵动自然,堪称古建筑精品寺内有“圣可法师碑”、“龙隐禅院”大匾、“古龙隐山”石刻;明永乐年间十年刻本《华严经》八十一卷等珍贵历史文物 2.民居建筑——典雅别致 磁器口民居多为依山而建的穿斗式房屋当地居民依地势而建的吊脚楼,体现了老重庆居民在房屋建筑中对空间的合理巧妙利用磁器口古建筑的特点是:灶壁粉白墙,手拱架挑梁,木柱雕龙凤,房顶盖青瓦,中间青石板、房屋立两旁吊脚楼外形灵巧,屋顶高低错落,层层叠叠,粉墙黑瓦,树影婆裟,素雅清淡,韵味无穷,充分展示了重庆人顺应自然的聪慧。
3.石梯小巷——老重庆遗风 磁器口的街区小巷均为长条石板铺制而成,石板路依地势而建, 所以高低不平,陡缓不已镇内街道自然舒展,布局灵活,顺应地形,不拘一格街道——巷道——宅院构成了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私有空间的三级空间结构,形成清晰的街道区社会组织的基本模式街道空间尺度宜人,功能复合多用,是典型的山地城市系的范本房屋建筑为木质穿斗夹壁结构,独具特色,是巴渝山地居民建筑的天然博物馆 4.沙磁文化——历史积淀深厚 最能显现沙磁文化时代精神和政治特色的是文化区内的抗战文化运动这一文化运动的主体是学生救亡运动,活动以深入城乡,唤起民众,团结御海为主要内容单以戏剧活动而论,在古镇磁器口演出的节目就有20多个抗战剧目在磁器口还创办了《现代读物》、《民族文学》等八种刊物 雕塑家王临乙的“汪逆跪像”立于磁器口镇街,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汉奸的仇恨之情徐悲鸿、丰子恺等名家的画在这里深入人心,磁器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驻地,聚集了众多画家、美学家和艺术工作者 三、交通人流 选取了磁器口4个点来进行载面人流量的调研其中周末和周中分别选了一天,这两天是随机而定的,因此具有普遍性。
一天中定了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八个时间段对四个点同时进行人流量的测试、而每一个点都测了往左右两个方向的人流量,每个时间段测十分钟,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在误 差允许的范围内早上10点和11点,a点往正街方向人流量大致等于b点往大台阶方向人流量和c点往江边方向人流量之和,12:00、13:00、14:00、16:00,c点往江边方向人流量稍小于b点往江边方向人流量和a点往正街方向人流量之和,c点往出口方向人流量和b点往出口方向人流量之和大于a点往出口方向人流量据此得出:一天中早晚人们进入磁器口后,人流主要朝bc两个相反方向走,基本上很少人在店面停流,可见早晚出入人群大部分是区内的居民,而很少是游客,他们的活动是有目的性的而一天中中间的时间,区内居民活动量减少,主要以游客活动为主,部分游人会逗留在黄葛坪一街进行购物,没有继续往里走a点往出口方向的人流主要来自于b点和c点的人流但是c点上又有一部分人是往居民区移动的,可见磁器口内部居民在磁器口的活动是比较频繁的从c点和d点的数据综合分析:早上10:00左右,往横街内部流动的人大于c点往江边方向的人流,可见早上这段时间,居民会到江边散步锻炼后再回到自己的住所,这也加以证实早晨时间主要以内部居民活动为主的结论,除了早晨这段时间外,c点往江边的人流量远远超过d点往内部的人流量,主要是有一部分游人会来江边,另一部分人会在正街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单从d点来分析:进出的人流量基本围绕着水平线上下波动,但一天中大部分时间是出多于进的人流量这主要是内部居民移动结果 上面的分析是以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同一时间、不同点不同时间四种方法进行的,由此可得:早晚时间 主要是内部居民在磁器口内部的活动,中间时间主要是游人的活动但也有少数居民的活动早晚活动的总人数人较少,中午1点钟到下午4点钟人流达到高潮,之后人流量会逐渐减少,磁器口人流量在一天的时间里是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这符合了古镇景点对人流量的承载能力,因此不会给内部居民生活造成太大的不良影响,并同时为古镇注入了生机 四、总结 综上,我根据实地调研的资料,分析了关于磁器口地区的现状形态,包括行业形态,人的活动形态,建筑的布局形态以及与此相关的该地区的历史形态磁器口地区的历史文化,代表了重庆地区传统的生活习俗,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大学生调研报告 调研区域:重庆市沙坪坝磁器口镇 姓名:李进 系别:工程管理 专业:物业管理 指导教师: 时间:2021年2月21日 第二篇: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小型建筑设计》报告书 题目: 水磨古镇建筑调研报告 班 级: 会展经济与管理2021级3班 组 长: 组 员: 指导教师: 邹宏玉 旅游文化产业学院制 2021年12月29日 摘要:汶川水磨古镇作为灾后重建的成功范例,在当代地域性设计策略下,我们主要探讨古镇在建筑设计这一方面的分析。
从本学科的方面发掘学习其中的优点,进一步提高我们建筑设计的能力关键词:水磨古镇空间布局理念1水磨古镇的背景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边缘山区,岷江支流寿溪河穿过城镇,东临都江堰,南倚青城山,西侧为卧龙熊猫保护基地,北连震中映秀镇,距都江堰市区仅36公里,距成都市区70公里,面积88.44平方公里,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大门商代称老人村,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在震前是集羌、藏、汉等各民族聚居的农业和工业大镇古镇历史悠久,后改名水磨至今 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2震后情况 2021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水磨全镇近2万人受灾,92人死亡,大量居民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其中老人村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房屋全部倒塌,伤亡人数占全村人口四分之一,死亡13人水磨镇公共设施损毁严重,水磨中学、水磨小学、水磨二小、镇政府、信用社、卫生院、邮政支局等基本损毁震后对外道路损毁较严重,桥梁未坍塌但存在安全隐患。
5.12”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于2021年8月正式展开广东省负责汶川县的灾后重建工作,安排佛山市援建工作组对口援建汶川县水磨镇2021年12月,西南院五所与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组成的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会同其它四家设计机构和联合体参与了“汶川新城水磨镇概念性城市设计方案”的竞标根据佛山对口援建组提出的建设“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定位,联合体在竞标项目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汶川水磨西羌文化和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在借鉴瑞士山地小镇茵特拉根和苏黎世的城镇建设经验基础上,塑造以湖为核心的城镇开敞空间的总体规划框架,最大限度发挥水磨的山水景观优势,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水磨新城 3建筑设计理念 水磨古镇是汉族、羌族和藏族的交融区,其羌藏风格尤为突出水磨镇周边地区多崇山峻岭,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山区丰富的石材、木料、有机质泥炭土和黄土等自然材料创造了独特的建筑艺术文化羌藏传统建筑充分结合地势,坐北朝南,布局紧凑工整,高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风格独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在重建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延续了羌藏传统建筑艺术和风格,在借鉴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经验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力争将羌藏的传统艺术和文化发扬光大。
4布局 依河发展的水磨新城,总体结构为串珠式的三组团结构,以寿溪湖为核心的“一湖两岸四片区”;在建筑设计中,发扬羌藏传统建筑元素;景观注重新城的整体形态拟合改造上保护老街,延续传统城市肌理水磨古镇的街道通常由密布联排的建筑进行围合,从剖面关系上来说具有很好的空间完形线性空间表现为街巷的连续与两边住宅的围合,地面上铺上了石板,两旁古朴的民居和联排的铺面在风格,高度和细节都丰富了景观要素同时保持了线性的连续;水流是细长的,水流,街巷,建筑的布局顺着统一走向,加强了街巷的空间指向性 5尺度与比例 适宜的尺度也是形成水磨古镇线性空间魅力的主要方面,对尺度的分析主要针对空间剖面关系进行根据人与车的流通量不同,古镇的街道和巷道又宽又窄同时由于结合现代建筑的特性与防火要求,与一般的传统古镇的比例尺度有一定的区别以线的角度来看,空间尺度亲切,街巷宽一般为5-8米,两边的建筑多为2-3层,高为6-9米,开间3.6-4米从剖面关系上,街道高宽比多在2:1以上,这种空间比例适当,既有利于营造出热闹、有活力的公共生活氛围,又满足商业行为 6景观与体验 不同的街巷通过禅寿老街串联,整条街并非横平竖直、正南正北,而是多折转弯,配合两边建筑(界面)的高低、宽窄、疏密以及风格等多方面的变化,造就二者在物质形态与景观视线上的丰富性,带给人们空间体验的多重感受。
7总结 古镇从总整体规划布局到细部设计都匠心独运,地形处理巧妙,设计手法灵活,现代与传统得到了较好的融合,色彩和形式上十分协调,空间变换丰富但是旅游已经彻彻底底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一些居民是为了做生意而搬来,并非原住民;这不禁让人思考足因为设计带来了现状,还是现状决定了设计 一、调研内容 (一)安仁古镇基本情况 安仁古镇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