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内容及精品导学案.pdf

99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577736289
  • 上传时间:2024-08-2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1.63MB
  • / 9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内容及精品导学案,成才系列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重点内容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单元复习【 知识点】1 . 大数的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2 .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 0 o3 . 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 ) 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数就大;( 2 ) 如果位数相同,那么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4 . 数的改写:( 1 ) 把整万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 把万位后面的四个0 去掉, 并写上“ 万”字改写前后数的大小不变,所以用“ 二" 表示 2 ) 省略尾数求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用“ 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尾数,再写上相应的计数单位这样原数的大小改变了,所以用“〜”表示 例题】写出下面各数一千零二万零七百写作:1 0 0 3 0 7 0 0五千八百零九万写作:5 8 0 9 0 0 0 0三千万三千写作:3 0 0 0 3 0 0 0八百万零三十写作:8 0 0 0 0 3 0 i o > i ^ - - - - - W-f-io>b- r是——石1 O 个 - - -- - - - - - 广1 O - - - - - - - - - - - - - - - - - --上J1 . 一万一万地数, 1 0 个一万是十万.1 0 个十万是一百万,1 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 0 个一千万是一亿.2 . 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3 .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 0 . 也就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进关系.4 .我国计数习惯,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5 .万以内数的读法:①从高位读起, 按照数位顺序读.②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 个位上是几就读几.③中间有一个0 或两个0 , 都只读一个0 . 末尾的0 都不读.6 . 亿以内数的读法:( 1 ) 从高级读起, 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 先读万级, 再读个级. )⑵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⑶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 都不读, 其他数位有一个0 或连续有几个0 , 都只读一个0 . 7 .万以内数的写法:①从高位写起, 按照数位顺序写.②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 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 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几就在个位上写几.③中间和末尾哪一位上有0 , 都要用0占位8 . 含有两级的数写法:⑴从从高级写器, 一级一级的往下写( 先写万级, 再写个级. )⑵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 就在哪一位上写0 .9 . 整万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⑴先分级,再把万位后面的4 个 0 省掉,换成一个“ 万”字⑵求近似数的方法叫“ 四舍五入”法是 “ 舍”还是“ 入” ,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

      如果要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 就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如果要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等于或大于5 , 就向前一位进1 , 再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成0 P 1 51 0 . 比较数的大小.⑴位数不同, 位数多的数就大.⑵位数相同, 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哪个数就大. 如果相同, 就比较下一位, 直到有结果为止. P 1 311.数位顺序表第几位♦ • •九八七五四三二- » 数位• • •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数级• • •亿级万级个 级计数单位♦ • •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从右边起, 第一位是个位, 表示几个一. 第二位是十位, 表示几个十. 第三位是百位,表示几个百. 第四位是千位, 表示几个千. 第五位是万位, 表示几个万. 第六位是十万位, 表示几个十万. 第七位是百万位, 表示几个百万. 第八位是千万位, 表示几个千万. 第九位是亿位, 表示几个亿.1 2 .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1 3 . 表示物体个数的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 0 , 1 1 , …都是自然数.1 4 . 一个物体也没有, 用 0 表示. 0 也是自然数.1 5 . 最小的自然数是0 , 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 6 . 每相邻两个自然数都相差1 .1 7 . 数量关系: 单价X 数量= 金 额 金 额 + 单 价 = 数量金额+ 数量= 单价速度X时间= 距离 距离+ 速度= 时间距离+ 时间=速度1 8 . 任何数和1 相乘都得任何数. 最小的一位数:1 最大的一位数:9最小的两位数:10 最大的两位数:99最小的三位数:1 0 0 最大的三位数:999最小的四位数:1 0 0 0 最大的四位数:9999最小的五位数:1 0 0 0 0 最卜的五位数:9 9999最小的六位数:10 0 0 0 0 最; J:的六位数:99 9999最小的七位数:100 0000最大中七位数:999 9999最小的八位数:1000 0000最 邛 J八位数:9999 9999最小的九位数1 0000 0001 |最大的九位数:9 9999 9999| |最小的十位数:10 0000 00001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单元复习【 重点难点】用 量 角 器 量 角 度 。

      知识点】1 .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它是由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两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两边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P382 . 每块三角尺上三个角度数的和各是180度3.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不可以向两端延伸, 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 P35直线只有一个端点, 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 不可以量出长度.名称图形相同点不同点端点长度线段直的2 个不能向两端延伸,可以量出长度.直线—直的没有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射线*直的1 个向一端无限延伸,不可以量出长度.1 . 从一点出发可以画( 无 数 ) 条射线.2 .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 条直线.3 . 经过两点只能画(一 ) 条直线. 4 . 从一点引出(两 ) 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 点 ) , 这两条射线是角的(边 ) .P365 . 角各部分的名称: ( 边)( 顶点). _ _ _ _ _ _ _ _( 边)6 . 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 记作1 ° . P377 . 钟面上3 时和9 时的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

      8 . 对角相等9 . 角的分类: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P 4 1直角9 0 °、 锐角小于9 0 °、 钝角大于9 0 °而小于180°、 平角180°和周角3 6 0 °1个平角=2个直角 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各种角的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V周角10 . 画角的步骤:P42( 1) 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射线的端点重合, 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2) 如果画6 5 °的角,在量角器的6 5 °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3) 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单元复习【 重点难点】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理 解 “ 永不相交”的含义 知识点】1 .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3 . 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可以用下图一表示:4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关系可用上图二表示: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问题:1 . 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P 4 6 份数X每 份 数 =总数份 数 =总数练习: 3 6 个 2 是( ) 列式:每份数X2 .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P47小数 X倍 数 =大数练习: 2 7 0 的 3倍是( ) .列式:3 . 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有: 每小时' 每分钟' 每秒' 每天……如: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 6 0 千米,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可以写成 1 6 0 千 米 / 时 . P 5 4小林每分钟走6 0 米.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 0 米/ 分.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种3 4 0 米, 可以写作:4 .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的关系:速度X时间= 路程5 . 第一个因数不变, 第二个因数不断变为积也不断扩大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 积也不断缩小相同的倍数.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乘几” 积也乘几,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除以几“ 积也除以几£ 鼠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 若干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 或缩小湖同的倍数.5 . 估算时, 要注意1 . 计算方便, 将两个因数( 或其中一个因数) 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或几倍几十的数. 2 . 解决问题时的估算, 在什么情况下应估大些( 或估大些)既要接近准确数有符合实际需要.1 .加法的笔算要注意3条: 2. 乘法的笔算也要注意3条:( 1)相同数位对齐。

      ⑴ 相 同 数 位 对 齐 ⑵ 从 个 位 加 起 ⑵. 从个位算起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就 要 向 前 一 位 进 厂 . ⑶ 哪 一 位 上 的 数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乘 法 算 式 :12 X 3 = 36因 数X因 数 =积 积 + 其 中 , 个 因 数 = 另一个因数 除法算式:被除数+ 除数= 商( 除法验算方法:商X除数= 被除数 商X除数+ 余数= 被除数)4.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X7=0 7X0 = 00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它的本身 0+7=7 7+0 = 71和 任 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1X7=7 7X1 =7三位数乘两位数: 算 乘 法 [ 两位数乘一位数( 积在1 0 0以)〔 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三位 数 乘J 因数中间、末尾没有0的两 位 数 [I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笔 算 乘 法 ; ( 速度X时间二路程)积的变化规律I估算计算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时,可以先把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1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壬任.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 就说两条直线互相壬任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P652 .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P66 3 .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只能画一条垂线或平行线.4 . 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画无数条.5 . 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正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的. 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 对角线也是互相垂直.6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⑺7 .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8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睡. P 7 19 .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具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性.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具有不稳定性.1 0 .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 1 .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P 7 1 12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P71等腰梯形等 腰 对 等 角 . 直角梯形中有两个直角.13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有无数条.14 .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 两个完全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在一起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例题】1 . 选出正确答案。

      1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梯形( 2 )正方形是特殊的 ( )A.长方形 B .梯形 C .等腰梯形( 3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 )A. 1条 B. 2条 C .无数条(4 ) 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周长(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5 )等腰梯形的( )相等A .两底 B .两腰 C .两角 2.有一块平行四边形草坪,相邻两条边的长分别是24厘米和16厘米,小芳饶四周走了一圈,走了多少米?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 . 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用除法计算. P81总数+ 每份数= 份数.2 . 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 用除法计算甲84 总数+ 份数= 每份数 .3 .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用除法计算. P90X92大数+ 小数= 倍数72是 9 的( )倍 .4 . 判断商是几位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 要看前三位. 商在个位上, 所以商是一位数. 被除数的前两位够除, 商在十位上, 所以商是两位数.P86Q.3)4 . 0 除以任何不是0 的数都得O o 04-7=0 04-100=0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0X7=0 7X0 = 00 和任何数相加都得它的本身0+7=7 7+0 = 71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 1X7=7 7X1=75 .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要比除数小. 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个位要用0 占位.6 . 商的变化规律: P93( 1) 被除数不变, 除数心( 或缩小) 若干倍, 商反而缩小( 或扩大) 相同的倍数.( 2) 除数不变, 被除数扩大, ( 或缩小) 若干倍, 商也扩大( 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工或除以几) , 商不变.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一( 或缩小) 若干倍, 商不变. P 9 4 . 4如: 被除数乘1 0 , . 除数( ) , 商不变. 被除数除以J 0 , . 除数( ) , 商不变.7 .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的关系:速度X时间= 路程 距离子速度= 时间距离+ 时间=速度P 9 4 . 2数量关系: 单价X数量= 金额金额+ 单价= 数量金额+ 数量= 单价总用水量+ 户数= 平均每户用水量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导学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 1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 、3 、4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认识计数单位“ 万” “ 十万”“ 百万” “ 千万”和 “ 亿” ,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 .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每四个数位为一级3 .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初步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学习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 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学习难点:掌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一、自主学习1 、1 0 个一是( ),1 0 个十是( ),十个百是( ) ,1 0 个千是( )2 、数数: 1 )从 6 8 9 一个一个的数到7 1 2 2 )从 4 2 0 |- - -h 的数到 5 4 03)从9 1 0 一 H" 一十的数到1 0 0 04 )从 2 0 0 — H" 一十的数到1 0 0 0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 、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拿出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当数到1 0 个一千是( )思考:千位上的1 0 个珠子怎么办( )2 、请学生一万一万地数,当数到1 0 个一万是( )。

      3、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 0 个十万是( )1 0 个一百万是( )1 0 个一千万是( )学生在计数器上数数4 、阅读教材第3、4页,完成下题1 )、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 )、 一位、十位、百位、 千位、 万位、 十万位、百万位、 千万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 ()个数位是一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 )三、过关检测:1 、1 38 1 9 0 0 0 中的8在 ( )位上,表示8个 ( );3 在 ( )位上,表示 ( )2 、个级包含的数位有( )、 ( )、 ( )、 ( );万位、 ( )、 ( )、 ( )在万级上3、一万一万的数,按顺序填数9 6 万、()、 ()、 ()、 ()4 、十万十万的数,按顺序填数7 0 万、 ()、 ()、 ()、 ()、()、 ()□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 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2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入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5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 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贝 人2 . 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学习重点:含两级的数的读法学习难点: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一、自主学习1、读出下面的数30 5 读作:30 0 读作: 5 35 0 0 读作:2 8 7 9 读作:2 、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 、( ) 、( ) 、( )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 ) 4 、1 2 34 5 6 7 8 9 是一个()位数,4在 ( )位上,表示4 个 ( )0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观察例2 , 小组交流完成:( 1 ) 2 4 9 6 读作:( 2 ) 6 4 0 7 0 0 0 读作:( 3)观察6 4 0 7 0 0 0 与2 4 9 6 0 0 0 0 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2 、以8 5 0 0 0 30 0 为例讨论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1 )讨论万级、个级上都有具体的数字该怎么读?( 2 ) 讨论每级中有0的数的读法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读法:先分级,万级的数按照( )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字;每级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个零;每级末尾的0的 ( ) ⑶ 、我会读2 4 3 0 8 0 0 读作:( )2 3 0 0 0 0 5 0 读作:( )三、过关检测:1 、教材第5 页的“ 做一做2 、做练习一第2 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12345600 3074561 40095030 765030004、读出下面各数200800 读作: 7090000读作:4600000读作: 7005003读作: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3)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入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7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在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2、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生活中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学习重点: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学习难点:掌握什么时候写0 , 写几个0 一、自主学习1 、写出下面的数五千零三十 写作:( )三千二百四十五 写作:( )九千零一 写作:( )六万三千四百二十写作:( )2 、个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 ) ;万级的记数单位有( ) 、( ) 、( ) 、( ) o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观察例3主题图,合作交流 1 )根据读法,在计数器上拨出“ 六千八百五十万、 三千零八十万”这两个数 2 )计数器上拨出的数“ 六千八百五十万”是 ()位数;“ 三千零八十万” 是 ()位数 3 )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三千零八十万写作 ( )( 4 )我知道含有两级数的写法: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先 写 ()级,再 写 ( )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写 ( )占位。

      2 、自主写数( 1 ) 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 2 )二千零五万七千九百写作:( 3 )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3 、完成教材第7 页的“ 做一做三、过关检测:1 、1 0 3 2 4 5 0 是一个含有( )个数级的数,3 在 ( )级上,表 :( ) ,5 在 ( )级上,表 示 ( )02 、一个数由7 个百万,3 个万,6 个百,7 个一组成,这个数:( ) ) ,读 作 ( ) 3 、做练习一第4 题4 、读出下面各数 2 0 0 8 0 0 7 0 9 0 0 0 0 4 6 0 0 0 0 0 7 0 0 5 0 0 35 、写数 1 )三千五百八十九万三千写作:( 2 )七千零五万七千六百写作:( 3 )三千零九万零七十五写作: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 学 会T: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 4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 3 、1 4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掌握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2 、通过学习,培养观察比较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学习态度学习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学习难点: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一、自主学习1 . 填空 101010是 (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 )个 ( ) o2 . 在里填上“ >” ,“ V”或 “ = 在99901010 6010564 68706783 .我会说“ 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观察例4 主题图:( 1) 、读出各个省的面积 2、 )比较每两个省面积的大小720000 和 1100000 ; 454800 和 1100000454800 和 485000 ; 1210000 和 1660000( 3、 )我会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 ;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 )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2、把六个省份的面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 ( ) 3、完成第13页 “ 做一做”的题目,并且说说比较的方法三、过关检测:1、在O 里填上或“ =” 1234000123040 9999990100001700090007009000 645321907453292、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10034500 7899999 11230000 90567893、完成练习三的1、2 题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 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例 5、6)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入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4、15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2. 会用“ 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学习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 万”作单位的数学习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一、自主学习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 、() 、() 2、3 个万是( )万,( )个万是20万 3 、 阅读教材1 4 、1 5 页内容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 万”作单位的数 1 ) 、把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红细胞:5 0 0 0 0 0 0 读作:( )5 0 0 0 0 0 0 = ( )万白细胞:1 0 0 0 0 读作:( )1 0 0 0 0 = ( )万( 2 ) 、读了这些数以后,我发现:( )( 3 ) 、练习:完成1 4 页 “ 做一做” 2 、教学用“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 ) 、下面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到楼上要走2 5 级台阶)旗杆高约6米 ( )学校购彩旗4 5 面()小明家每月用水在1 2 吨左右 )( 2 ) 、读出地球太阳的直径1 2 7 5 6 千米读作:( )1 3 8 9 0 0 0 千米读作:( )( 3 ) 、读教材1 5 页,说一说用“ 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4 ) 、用 “ 四舍五人”法把地球太阳的直径用“ 万”作单位1 2 7 5 6 心 ( )万 1 3 8 9 0 0 0 Q ( )万( 5 ) 、完成1 5 页的“ 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1 、把下面各数用“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2 5 4 0 0 0 3 6 8 7 0 0 06 6 3 5 8 2 1 1 3 6 9 8 0 3 22 、在括号里填写使式子成立的数9 ( ) 8 6 4 Q9 万 ( ) 3 9 8 0 0 q9 4 万 6 ( ) 8 1 3 0 p6 1 万 6 2 3 N2 万3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 、六千零八十万写作()A . 6 0 8 0 0 0 0 B . 6 0 8 0 0 0 0 0 C . 6 0 8 0 0 0 0( 2 ) 、比最大的六位数少1 的数是()A . 1 0 0 0 0 0 0 B . 9 9 9 9 9 8 C . 9 9 9 9 9( 3 ) 、与9 9 9 9 9 相邻的数是()A . 9 9 9 9 8 B . 1 0 0 0 0 0 C . 9 9 9 9 8 和 1 0 0 0 0 0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数的产生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 9 、 2 0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通过自学数的产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 、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学习重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学习难点: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一、自主学习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 ) 、( ) 、刻道记数 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 o2、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 0、1 1、1 2、……都是()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2、独立补充完整课本2 0页数位顺序表3、个、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 ( )4、巩固练习( 1 )、填一填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②从个位起,第 ( )位是万位,第 ( )位是亿位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 0⑤4在十亿位,表 示( )个( ) o三、过关检测:1 . 1 0个一千万是( ) ,1 0个一亿是( ) ,1 0个一百亿是( ) o2 .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亿级的四个数位是( ) 。

      3 .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 o4 . 从个位起,第 ( )位是万位,第 ( )位是亿位5 . 有一个整数,它里面有1 0 0个一千万,这个数是( ) 06 . 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 ,读 作 ( ) »7 . 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位 和 ( ) 8 . " 千" 和" 万" 的进率是() ,请你写出三组进率是十的计数单位 ( )与 ( )的进率是十;C )与 ( )的进率是十;( )与 ( )的进率是十;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Z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1、 22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亿以上的数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重点: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学习难点:中间有0 的大数的读写 一、自主学习1 、9 0 0 2 3 6 0 0 是个含有( )级的数,9在 ()位上,表 示 () ,这个数读 作 ( )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 o2 、写数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 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3 、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 )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 、读 法 ( 例 1 )( 1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下面的3 个数,再读给同桌听6 1 0 0 0 0 0 0 0 0 读作: 1 0 0 40 0 0 2 0 0 0 读作:40 0 3 0 5 0 0 0 0 0 0 读作:( 2 )和同桌交流,试着说说读数的方法 3 )读数时先分级,从 ( )位读起,一级一级的读,读完亿级的数后再加一 个 ( )字;每级末尾的( )不读,每级中间或前面的0要读,不管几个。

      只读 ( )个 4)完成书上2 1 页做一做2 、写法:( 1 )写出下面的数 例2 )三亿写作:三十亿九千万写作: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 2 )亿以上数的写法是先分级,从 ( )位写起,一级一级的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 写 ( )占位3 、学习亿以上数的改写 1 ) 、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以“ 万”作单位的数2 5 0 0 0 0 2 0 0 0 0 0 0 0 5 8 1 2 0 0 0 0 0( 2 ) 、独立完成2 2 页例33 0 0 0 0 0 0 0 0 = ( )亿 1 2 7 6 2 7 0 0 0 0 ^ ( )亿2 0 8 9 7 0 0 0 0 0 0 ^ ( )亿 ( 3) 、小组交流改写方法:三、过关检测:1、填一填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 o2、分别将非整万、整亿数用“ 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 亿”或 “ 万”作单位的数1063800 1280009600 3045008673100 96320000 20986005400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入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25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学习重点:计算器的使用 学习难点:键盘操作与显示的关系一、 自主学习看教材2 3 - 2 5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1、2 0 0 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大 约1 4世纪,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 ,并一直沿用至今2、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 颗 代 表 ( ) ;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 ()0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3、在拨数时要先定好( ) ,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 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4、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 ) 5、1 7世 纪 初 ( )人发明了计算尺,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直 到2 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6、认识计算器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研究算盘的认识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收集到的信息小组研究,集体汇报:2、操作交流,认识计算器的功能( 1 )学生相互介绍,认识各种按键的名称和作用。

      2 )在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计算方法7 6 2 . 3 2 —0 . 8 9= 3 2 0 1 0 —8 92 5 =4 3 6 . 8 4 - 0 . 7 5 = 1 3 , 6 X 2 . 7 4 - 0 . 7 5 =1 4 5 + 1 4 5 + 1 4 5 = 1 3 8 + 4 8 9=三、过关检测:1、判断 1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一颗代表1 )( 2 )、算盘每颗下珠代表5 ( )( 3 )、算盘在计数时算珠要靠梁 ( ) ( 4 ) 、C E 键是清屏键 ( )( 5 ) 、O N \C 键是开关及清屏键 ( )2 、用计算器计算 1 ) 、太平洋的面积是1 7 96 7 . 9 万平方千米,大西洋的面积是93 3 6 万平方米,印度洋的面积是7 4 91 . 7 万平方千米,北冰洋的面积是1 3 1 0 万平方千米,问:四大洋的面积一共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 ) 、即将投入施工的崇海大桥,全桥长3 0 4 2 米,预计投资约6 , 0 0 0 0 , 0 0 0 0 元问:每米投资约多少元? ( 得数保留整数)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 6 、 2 7 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独立完成过关检测学习目标:1 、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通过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学习重点:正确掌握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习难点:探索计算规律一、自主学习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2、用计算器计算1 ) 3 86 + 1 7 9 =我是按照这样的步骤计算:先输入数字键(),再输入运算符号键(),又输入数字键(),最 后 输 入 ( )就显示出了结果( ) 2 )、2 6 X 3 9 = 3 1 2 4 - 8=( 3 )、3 6 + 2 2 8- 1 7 9 = 2 6 X 3 9 - 3 4 9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小组讨论交流会报例1的计算方法。

      2、完成2 6页 的 “ 做一做二合作完成,口头出示比较简单的计算题四人一组,轮流出题,比赛看谁先算出来3、发现规律 1 )用计算器独立计算.9 9 9 9 X 1 = 9 9 9 9 X 2 =9 9 9 9 X 3 = 9 9 9 9 X 4 =( 2 )观察,小组交流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小组代表发言 3 )不用计算器,遵循规律写答案9 9 9 9 X 5 = 9 9 9 9 X 7 = 9 9 9 9 X 9 =( 5 )运用计算器检验答案4、完成2 7页 的 “ 做一做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发言三、过关检测:1、判断 (1 ) 47560-47 万 ( );(2 ) 2036000000p 20 亿 ( )(3 ) 990000000^10 亿 ( )2、用3、6、0、0、0、0、8、9八个数字,按要求写出八位数 1 )最大的数 )( 2 )最小的数 )( 3 )不读0的数 )(4 )约等于1亿的数 )3、用计算器计算:94X864-47 (394+5477) 4-5784504-25-249 63964- (520-438 )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直线、射线和角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35、3 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思路纠僧栏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 正确建立射线的概念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一、自主学习1、认识射线、直线和线段1、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手电筒、汽车灯、太阳射出的光线) 注意射线的端点、方向,长度2、直 线 ( 电视画面上向远方无限延伸的铁轨)注意直线的端点、方向,长度3、要求学生画一条射线和一条直线4、线段 ( 注意线段的端点、方向,长度)5、学生讨论: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分别画出2 条以上的直线、射线和线段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画直线、射线和线段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画射线的方法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名称端点方向长度图例直线射线线段三、认识角1、角的定义及相关概念2、角用什么符号表示3、角的画法:在练习本上练习①画出一点,从这一点引出一条射线;②从这一点再引出另一条射线;③写出各部分名称用N 1表示。

      四、过关检测:1、p36页做一做2、p39页练习四第1、2 题 3、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射线、线段和直线?直 线 ( )条 射 线 ( )条 线 段 ()条4、把5厘米长的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得到的是一条()A :直 线B :线 段C :射线提示:想一想:直线、线段和射线各有什么特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一条射线长1 0 0厘米A :正 确B :不正确提示:想一想:射线的长度是有限的吗?6、填空 (7、数一数甲形中有几个角?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J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 面表现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总 体 表 现 ( 优、良、差) ,愉 悦 指 数 (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角的度量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37、3 8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 ° 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精神学习重点: 体会引入角的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一、自主学习1、认识量角器1 . 认识角的计量单位思考: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是个半圆) ,从 0 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 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 度” 写 “ 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 ° ”来表示,此为“1 度” ,2 . 认识量角器的结构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2)请同学们观察,量角器上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 外圈的刻度0° -180°是按怎样排列的? 内圈呢?(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o ° 刻度线起? 组内找出1 0 °、3 0 ° 、9 0 ° 、120。

      180° , 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 0 °的刻度线,找出9 0 ° 的刻度线? 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 表示出内圈0 ° 的刻度线? 45° 80° ?90°组内学生找出140°、180°的刻度线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从左边起,找0 ° 、135°、180°刻度线再从右边起,找 10° 135° 1 8 0 ° 刻度线2、组内探究量角的方法3、p38页 1 角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边张开得越大, 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量角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友情提示:量角的时候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一条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外一条边对着刻度几,这个角就是几度量角的方法归纳为“ 两重合,一看数”三、过关检测:1 , p 3 8 页做一做2 、p 3 9 页练习四3 - 7 题3 、认真阅读课本3 7 3 8 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①、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②、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 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 记作( ) 。

      ③、量角的步骤是:( 1 )两角器的中心与( )重合,0 度刻度线与( )重合 2 )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⑤、量一量7 6 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⑥、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⑦、看看书上的图示,能总结出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步骤吗?( 1 ) ( ) ( 2 ) ( ) ( 3 ) ( )★4 、p 3 9 页第8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 面表现 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4 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 .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重点: 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学习难点: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一、 自主学习p 4 1页1、组内同学每人画出3个角,比较得出角是有大有小的问: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2、认识直角的度数 1 )提问:组内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 2 )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 请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 告诉组内同学, 直角是多少度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 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 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 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3、认识平角组内每个同学画: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 8 0 °吗? 指出:平 角 是1 8 0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 1平角=2直角)4、认识锐角和钝角组内同学讨论交流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5 .认识周角。

      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 画图)每个同学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同学说明:周角是3 6 0 请组内同学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 等于几个直角?6、自学p 4 2页 角 的 画 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角的分类及角的画法:1、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2、在黑板上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 、 p 3 8页做一做2、p 3 9页练习四3 - 7题3、认真阅读课本3 7 3 8页、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①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 符 号 ( )表示② 、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 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 ) 记 作 ( ) ③ 、量角的步骤是:( 1 )两角器的中心与()重合,0度刻度线与( )重合 2 )另一条边在量角器上所对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叫就是多少度⑤ 、量一量7 6页各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⑥ 、量角时,什么时候读外圈的刻度?什么时候读内圈刻度?★4、p 3 9页第8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0总 体 表 现 ( 优、良、差) ,愉 悦 指 数 (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口算乘法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4 6 页 例 1 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学习并掌握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算方法、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2、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3、让学生经历发现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4、在运用规律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性学习重点: 整百数( 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算方法学习难点:发现积的变化规律一、自主学习p46页 例 1 及相应练习1、□算下面各题,说出划线两题的算法30X4= 700X8= 6X50= 5X800= 25X4 =7X300= 80X6= 12X3= 60X40= 130X30 =提问:最后一题你会算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类型题的口算方法2、请同学们看书P45页六种交通工具的时速,引导学生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 的 数 学 术 语 “ 速度”的含义根 据 P46第一图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人骑自行车3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让学生独立口算16X3=( 师巡视,注意统计不同□算方法的种类)组内汇报交流P46第二幅图,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1) 提问:特 快 列 车 3 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组内说一说该怎样列式?160X3这个算式怎么算? (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3、学 生 对 比 1 6 X 3 = 和 1 60X 3= ,让 学 生 从 16和 160的关系中,总结出几百几十与一位数相乘的□算方法。

      3、将 第1题 增 加1个 条 件 “ 3 0小时行多少千米? ”16X30=4、让 学 生 在 与“ 1 6 X 3 ”的对比中归纳出简便算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p46页做一做2、p47页练习六1-3题3、400X30这个算式怎么算? (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再向全班汇报)①4个百X3 = 12个百,4个百X30 = 120个百,就是12000②400X3 = 1200, 1200X10 = 12000.③因为 40X30 = 1200,所以 400X30 = 12000.④因为 4X3 = 12, 40X3 = 120, 400X3 = 1200,所以 400X30 = 12000 ⑤4X3=12,12X1000 = 12000o4、试算,并说出是怎样算的500X30 800X20 40X600 12X400 800X50( 4)讨论:800X50的积的末尾为什么不是3个0而是4个0你觉得哪种算法更为简便?为什么?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笔算乘法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49页 例 1及相应练习,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一、自主学习1 、自学p 4 9 例 12 、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 4 5 X 1 2 =3 、请 估 一 估 1 4 5 X 1 2 的大致范围4 、尝 试 算 出 1 4 5 X 1 2 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5 、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 1 )先算什么;( 2 )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 )最后算什么6 、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7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综合练习1 、课 本 4 9 页 “ 做一做”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2 、练 习 七 第 3题1 6 4 X 3 2 = 5 4 X 1 4 5 = 2 5 4 X 3 6 =2 1 7 X 8 3 = 4 3 X 1 3 9 = 3 2 8 X 2 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三、过关检测:1 、练 习 七 第 6题2 、两个因数分别是7 2 和8 , 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 0 ,8 0 0 ,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3 、火眼金睛练 习 七 第 7题 4 、比一比看谁做的对3 2 2 1 4 5 6 7 9X 2 4 X 2 7 X 1 33 、列式计算( 1 ) 1 2 3 的3 5 倍是多少?( 2 ) 1 3 个4 5 1 相加得多少?4 、( 1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 5 个班,每班1 4 4 本,还需要留4 0 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 2 )有 8 个班做体操,平均每行2 4 人,站了 1 2 行,共有多少人?( 3 )学校要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每种3套,儿童百科每套125 元,数学大全每套18 元,一共要花多少钱?★5 、 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 看成了 15 , 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 09 , 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笔算乘法的练习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 学50-52页 练 习 八 的2、4、5、8 -1 1题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知 道 用 乘 法 解 答 应 用 题 可 把 两 个 因 数 交 换 位 置 2、正 确 解 答 应 用 题 学习重点:正 确 解 答 应 用 题 学习难点:理 解 应 用 题 中 有 关 数 量 关 系 一、 自主学习( 一 )复习1、小 黑 板 出 示 笔 算 题 :134X 16 246X34学 生 笔 算 ( 两 名 学 生 板 演 ) 让 小 组 内 学 生 写 出 笔 算 过 程 2、 口算:14X7 25X3 160X5 23X 10060X70 21 X300 18X50( 二 )练习我 国 发 射 第 一 颗 人 造 卫 星 , 绕 地 球 一 周 要 用114分 钟 , 绕 地 球5 9周要 用 多 少 分 钟 ? 比5天 时 间 长 些 还 是 短 些 ?问 : 怎 样 列 式 表 示 什 么 ?5天 时 间 有 几 分 钟 ?学 生 试 做 ( 一 名 学 生 板 演 ) 114X59=6726 ( 分 钟 )114义5960X24X5=7200 7200>6726问: 59 114X 114和 X 5 9 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多 名 学 生 回 答 ( 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59义 114学生比较后得出:114X 59笔算时比较简便。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三、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3X15 24X135 37X111 11X258★注意试着找出划线题目的规律,并用规律直接口算出计算下面各题:15X11 13X33 14 X44 15X 772、学校要为运动员添置服装,其中上衣每件126元,裤子每条88元,如果添置12套,一共需要多少元?3、小明每分钟打字110个,从 10时到10时25分,他一共打了多少个字?到 10时35分他能完成4000字的打字任务吗?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0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_ _ _ _ _ _ _ _ 审核人_ _ _ _ _ _ _ 使用人_ _ _ _ _ _ _ _ _ 使用日期_ _ _ _ _ _ _ _教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自 学 P 5 3 例 2及 练 习 八 1 一4 ,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学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思路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2 、 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正确计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纠学习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的乘法方法错一、自主学习栏1 、出示问题: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 6 0 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 0 6 千米它 们 3 0 小时各行多少千米?2 、小组内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3 、反 馈 第 ( 1 )题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4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① 、写竖式时,如 何 处 理 “ 0 ”和 “非 0 ”数字的对位问题② 、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5 、反 馈 第 ( 2 )题 :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二、质疑与小结1 、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 把 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 、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 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1 、学 生 试 练 P 5 3 做一做 2、比较360X25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360X25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因数中间或末尾数有0 的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 的简便算法是“先 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 , 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2 、因数中间有0 , 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用 0 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五、过关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180X15 20X135 307X11 12X2802、p55 练习八:1、2、3、43、 口算 40X72= 600X300= 30X23= 101X90= 608X5=4、计 算 106X 30时,既然中间的0 与 3 相 乘 得 0 , 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106 106X 30 X 303180 3180 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小 结: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 把 0 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 , 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J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_ _ _ _ _ _ _ _ _ 审核人_ _ _ _ _ _ _ 使用人_ _ _ _ _ _ _ _ _ 使用日期_ _ _ _ _ _ _ _教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自 学 P54例 3及 练 习 八 5 - 9 ,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学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思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路3 、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纠2 、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错构建数学模型:速度X时间= 路程栏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X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学习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自主学习( 一 )1 、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 0 千米2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 小组内交流)3、再出示: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 0 千米/ 时4 、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5 、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 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6 、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小组内交流讨论( 二)学 习 例 31 、让 生 独 立 解 决 第 ( 1 ) ( 2 )小题2 、出示:( 1 ) 8 0 X 2 = 1 6 0 ( 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 2) 2 X80=160 ( 千米)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 度 X 时间= 路程二、合作探究、归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速 度 X 时间= 路程 路程9 时间= 速度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三、过关检测: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4、小强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约是120米/ 分,小强每天大约跑步多少米?5、练 习 八 第 8 题学生独立解答,小组内订正6、练习 8 5、6、7、9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自 学 P 5 8 例 4及 练 习 九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一、自主学习1 、□算p 4 7 练习六第4 题小组内交流:你能说一说口算时是怎样想的?比一比,谁算得快? ( 小黑板出示第八题)学生比一比谁算的快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 、综合练习1 、完 成 第 5题你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学生表述口算的过程 ( 多名学生说一说) 2 、观察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先填空后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友情提示: 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 另一个因数不变, 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提高练习1 、要求完成第6 、7题 ( 在书中完成第6 、7题,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① 第 6题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② 做 7题时先让生读题,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引导学生跳出常规思维进行创新1 6 4 - 4 = 4 ( 元 ) ,理由:“买 3送 1 ”相 当 于 买 4少 收 1 6 元,则平均每棵 少 收 4元。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三、过关检测:1、 这些题你都会算吗?试一试5 X 3 = 5 0 X 3 = 5 0 0 X 3 = 5 0 X 3 0 = 5 0 0 X 3 0 =你发现了什么?请你比较一下,看有什么规律观察前三个算式: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扩大1 0 倍、1 0 0 倍,积就扩大一倍、一 倍 积扩大的倍数和因数扩大的倍数相同)第二个因数不变,第一个因数缩小1 0 倍、1 0 0 倍,积就缩小一 倍、 — 倍 积缩小的倍数和因数缩小的倍数相同)谁能将这两条规律合起来说?该怎么说?如果把这三个算式中的3 换到前面,结论又是怎样的?这三个算式呈现出来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 或缩小)多少倍,积会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 、运用规律我们在□算乘法中经常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如算2 0 0 X 6 0 时先算2 X 6 = 1 2 , 由于一个因数扩大了 1 0 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了 1 0 倍,所以积1 2就应该扩大1 0 0 0 倍,积就是1 2 0 0 0 请你说说口算1 2 0 X 4 0 时该怎样运用规律。

      ★ 3 、在乘法算式A X B = C 中,如果因数A扩 大 ( 缩小)m倍,因数B扩 大 ( 缩小)n倍 ,积C 会怎样变化? ( A 、B 、m 、n 均不为0 )★4 、在乘法算式A X B = C 中,如果因数A扩大m倍,因数B缩小n倍,积C 会怎样变化? ( A 、B 、m 、n 均不为0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乘法估算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 课本60页的例5、相应的“ 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中的第1一6 题 )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使学生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

      2、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 归纳概括、迁移类推的能力, 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估算的全过程,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 会进行乘法估算学习难点: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知识准备:19X18七 32X53七 41X30 七42X21 心 28X40 心 12X9 弋小组内交流讨论你是怎么想的?2、自学p 60页 例 5( 1 ) 小组内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要求学生列式:49X 104心( 2 ) 学生讨论估算方法( 3 ) 汇报: 生 :4 9 p 5 0 1 0 4 —1 0 05 0 X 1 0 0 = 5 0 0 0 ,应该准备 5 0 0 0 元 生 :4 9 Q 5 0 1 0 4 ^ 1 1 05 0 X 1 1 0 = 5 5 0 0 ,应该准备 5 5 0 0 元 小 组 内 讨 论 : 谁 的 估 算 好 一 些 ? 为 什 么 ?生 : 第 二 种 估 算 方 法 好 一 些 要 求 带 多 少 钱 ,在 估 算 时 要 把 近 似 数 取 大 些 ,才 不 会 造 成 钱 不 够 的 现象 , 所 以 这 道 题 用 第 二 种 估 算 好 一 些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口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接近准确值( 符合实际);计算方便( 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 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三、过关检测:1、P 6 0的 “做一做2、估算:223 X 1 8七)( 1 )把223看作— ,把1 8看作_ _ _ _ , __ X_二 二一所以223 X 1 8 %( 2)把223看作— ,把1 8看作_ _ _ _ , —_x_ = = ___一所以223 X 1 8 %( 3 )把223看作— ,把1 8看作_ _ _ _ _ , __x__ = = ____ 所以 223 X 1 8 23、估算:9 8 X 22- 3 1 7 X 21 —同桌交流结果4、估算:3 4 0 X 1 2心 ( 包)( 1 )把3 4 0看作_ _ _ _ _ ,把1 2看作_ _ _ _, __x__ =__—所以 3 4 0 X 1 2P ( 包)( 2)把3 4 0看作_ _ _ _ _ ,把1 2看作_ _ _ _, __x__ =__—所以 3 4 0 X 1 2P ( 包)( 3 )把3 4 0看作_ _ _ _ _ ,把1 2看作_ _ _ _ _, __ _ _ _ X _ _ _ _ =_—所以 3 4 0 X 1 2N ( 包)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估小了 估大了两个因数都变大,就把原来的结果()两个因数都变小,就把原来的结果()一个因数变小,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一个因数变大,另一个因数不变,就把原来的结果( 6 、4 9 小学有学生6 1 2人,全区有这样的小学1 9 所,全区约有多少名小学生?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在____________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练习课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课文第6 2 - 6 3 页的第7 T 1 题,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带有★的题目可不做学习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2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 、通过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学习难点:应用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 、课文第6 2 页的第7 题练习过程做到:( 1 ) 以幻灯或电脑课件呈现算式,算式逐一呈现 2 ) 为体现人人参与,算式可重复呈现 3 ) 学生口算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4) 对比较慢的学生,老师要给予特殊照顾,复习口算的方法, 提高他的口算水平 5 ) 最后老师进行简要评价 2、课文第6 3页的第8题 1 )学生独立笔算 2 )老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竖式书写是否规范、工整,特别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能否正确处理 3 )反馈练习结果: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的0或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不同操作办法老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两道题目,帮助学生理解。

      如:7 0 8X 16 4 02X253 54012 81 4 166 41 7 7 007 6 8 0( 4 )学生用计算器检验笔算结果没有计算器的,老师要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完成任务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三、过关检测:1、课文第6 3页的第9、1 0两题这两道题是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的练习第9题是两数相乘时,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十倍、一百倍时,观察积的变化过程要求:( 1 )列出原算式:63 X 4 =o ( 2 )改变因数,再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积 3 )利用算式进行对比 4 )回答说明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情况让学生说一说是哪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第1 0题,是在第9题的基础上进行变式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样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哪一个因数变化了,怎么变的,积又是怎么变的2、课文第63页的第1 1题第1 1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稍复杂问题的练习练习时,老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解题过程要求做到:( 1 )认真审题,弄清题意 2 )回答: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 3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提供多种解法。

      ★3、根据85 X 3 2 =2 72 0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85 X 64 = 85 X 1 6= 85 X 8= 85 X 3 2 0 = ★4、 已知AXB=380,如果A扩大3倍, 则积是() ; 如果B缩小5倍, 则积是()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8 0千米/ 小时,用了 5小时,返回时只用4小时,这辆汽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标要求解读:本单元将深入地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同时又将认识一种新的四边形一一梯形知道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3、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学习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学习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课时划分:5课时垂直与平行- - -3课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一2课时 1、垂直与平行课题一: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班级 姓名 评 价主备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审核人_ _ _ _ _ _ _ _ _ _ 使用人_ _ _ _ _ _ _ _ _ 使用日期_ _ _ _ _ _ _教 学 过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 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修 改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栏)3、带* 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初步认识平行线、垂线2、通过讨论交流,使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3、在比较分析, 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 培养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初步认识平行线与垂线。

      学习难点:理解永不相交的含义一、合作探究( 在已预习的基础上完成)1、小组内讨论,直线有哪些特点?各小组作好记录第1组汇报讨论结果,其它组补充2、把两支铅笔想象成直线,摆一摆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的关系?各小组作好记 录第3小组展示,其它小组补充二、自主学习:1、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自由举手发言,把你的发现告诉全班同学2、自己对旁边的同学说一说,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3、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填空,两位组长监督的本组成员 1)在 ( )内,(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产生(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时两条直线的 ( )叫垂足三、过关检测1、动手折一折平行线和垂线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讲解) 2、完成课本第68页,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3、完成课本上第65页 “ 做一做”第2题 抽部分学生演示,并作讲解)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1、2题 5、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7题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O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二:垂线的画法班级 姓名 评 价主备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审核人_ _ _ _ _ _ _ _ _ _ 使用人_ _ _ _ _ _ _ _ _ 使用日期_ _ _ _ _ _ _教 学 过(修 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 4 、6 5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理解概念含义。

      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 、带* 号的5 、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3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学习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学习难点:准确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一、合作探究:回忆垂直的含义什么叫垂直?两条线垂直时,会产生什么角?探究垂线的画法:1 、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自己学习课本6 6 页 第 ( 1 ) ( 1 ) 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1)( 图1)( 2 ) 小组内交流作图的步骤,组长作好记录,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 ) 抽一个1 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学生自由点评教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点上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1 ) 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过直线外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图2)( 图2)( 2 ) 小组内互相交流作图步骤,组长作好记录请 1 个小组进行汇报演示,其它组进行点评。

      3 ) 抽一名1 号同学进行板演,并作好讲解,其它学生作点评学科班长总结:以上两种作图要注意的问题,其它同学补充3、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 在图2 上画,原来画的垂线不能擦) 至少再画3 条用直迟量一量所画线段的长度,哪一条线最短 1 ) 自己画线后并测出长度,并记录结果 2 ) 分小组汇报:哪条线段最短?( 3 ) 自己读一段课本66页最后一段话,并注意理解“ 距离”一词的意思,自由发言,你是怎么理解的二、过关检测:1、课本68页4 题,第 1小题,画一画 两位小组长检查其它组员作图情况)2、课本第69页第5 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1 ) 小组内互相交换意见,组长做好记录 2 ) 抽 1 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进行补充3、第69页第6 题,怎样修路最近呢?为什么?( 抽1 个小组进行汇报)4、课本69页第8 题,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 抽 1 个 1 号同学汇报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 )*5、过A点分别画出两条直线的垂线• AX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J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三:平行线的画法班级 姓名 评 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程(修 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 号的5、6 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练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2、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的画出长方形3、培养学生作图能力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习重点: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准确的画出一组平行线学习难点:会用画平行线和画垂线的方法画出长方形一、自主学习:1、自己读一遍平行线的概念,课本65页2、邻座的3 个同学,互相说一说平行线的概念3、在 ( )内 (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4、 自学课本6 7页平行线的画法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怎样画平行线呢?( 1 )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2 )小组内交流画平行线的方法 组长作好记录,抽1小组进行演示,其它组作点评)( 3 )你能用上面的方法检验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吗?( 抽1名同学说一说,其它同学自己补充)( 4 )用这一方法,小组内互相交换检验刚才画的一组平行线,是否平行并相互修改,并说明理由2、在你所画的这组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各小组选1名组员进行汇报) 。

      3、怎样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1 )自己在画图本上画 2 )把自己的画图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 )请1名同学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三、过关检测:1、独立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 1 )组内同学相互检验,并作整改 2 )请1人板演,并作讲解,其它同学点评2、完成课本第6 8页第4题的第2小题和第3小题小组内互相检验,并作出整改3、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04、判断:( 1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线段相等 )( 2 )平行线之间的垂直线段有无数条 )* 5、过M点分别做直线A的垂线,作直线B的平行线 AB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2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一: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班级 姓名 评 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程(修 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 号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和特征2、使学生了解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并会用集合图表示3、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4、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学习重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用集合图表示学过的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1 、自学7 1 页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从概念中找出平行四边的特征2 、平行四边形,有 ( )组对边平行,而梯形则只有( )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 )形3 、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 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 )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小组内交流 2 )抽 1 组汇报观察结果,其它组补充 3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4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 )形二、合作探究:1 、从四边形的特点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 1 )小组讨论,组长作好记录并汇报 2 ) 1 个小组汇报,其它小组补充2 、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1 )自己先看看课本7 1 页,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的关系 2 )关上书,自己在预习本上画一画集合图 小组长作好监督工作, 不准抄书)3 、小组内互相检查,并作好修改三、过关检测:1 、完成课本第7 4 页的判断题第7 题 1 个小组展示)2 、完成课本第7 3 页第3 题剪一剪 抽 1 个小组展示,其它组点评)3 、完成课本7 4 页第5 题( 1 )小组内讨论完成 2 )抽 1 个组展示,其它组点评 4、完成课本第75页,第8 题:5、完成课本第74页,第4 题/(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2)抽 1 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6、画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下来拼一拼,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抽 1 人的作品进行展示)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班级 姓名 评 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程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修 改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栏)3、带* 号的5、6 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认识梯形的底和高以及底和高的意义并会画梯形的高, 知道什么叫等腰梯形和梯形的关系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会画高3、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并能正确作高学习难点:理解它们的高有无数条一、合作探究、归纳总结:四边形的特性1、拿出自己准备的活动长方形,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 教师演示两次) , 学生自己操作体验后, 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1 )学生动手操作,并作观察记录,组内互相交流 2 )归纳总结,抽1个小组进行汇报,其它小组作补充 3 )组内讨论,生活中哪些应用了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并作全班交流 1个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 二、自主探究:1、认识平行四边、梯形的底和高 1 )自己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读课本72页,底和高的内容 2 )同学自己发言,到黑板上指一指,你了解到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的名称和梯形各部分的名称2、画出高( 1 )独立完成课本72页 ” 做一做第2题( 组内进行检查并修正)( 2 )独立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

      组内互相检查并修正)三、过关检测:1、等腰梯形两条腰长度( ) ,它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否有对称 轴 ( ) 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可以作( )条高2、完成课本第73页第2题 ( 组内相互检查,并作修正)3、完成课本76页第10题( 组内检查,并作修正)4、完成课本第76页,第 11题:量出右边的平行四边形各角度数,你发现什么?( 小组讨论完成,全班交流)*5、完成课本第76页,第 12题,试试你的眼力 小组讨论完成,全班交流)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0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树( 商一位数)1 课时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7 8页 的( 1) ,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

      2、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知识目标: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的数( 商一位数)的方法,能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通过学生主动探索□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1 . 课前热身,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X8= 24 + 8= 12X8= 964-8=2 .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看看图中有哪些人物, 他们在干什么? 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来列式并写出来3 .自主探究并写出计算方法.4 .通过刚才的学习, 你能不能得出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方法. 试着写一写5 . , 独立练习看你最少能用多少时间,把时间记录下来并把方法理解604-20= 904-30= 804-40=6 .知识延伸试算: 83・20 % 804- 19心你是怎样算的,你的方法是7 .知识运用 62 + 20 心 120 + 20= 85 + 34 心 93 : 30 p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 . 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课堂检测(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2. 在每个圈中选择两个数列出两道你学过的除法算式,并口算出结果1. 看谁最能干20X3=934-30^60X4=80X5=604-30 =40・18 ―2404-60=80936 q400 + 80=30X3=6304-90=904-30=3 .学校饲养场有120只兔子,如 果 3 0 只关进一个笼子里需要多少个笼子?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 体 表 现 ( 优、良、差) ,愉 悦 指 数 (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用整十除 几 百 几 十 ( 口算除法)2 课时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7 9页 的( 2 )o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3、带 * 号 的5、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 商一位数)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学生主动探索□算方法,获得新的口算方法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1课前热身80 4- 40 = 60 + 30 = 50 X 30 = 80 X 2 =79 + 2 0 心 9 + 31 心 70 + 9 心 59+ 2 2 n2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有120面 彩 旗 ,每 班3 0面 ,每 班 分 得 几 面 ?列式: ( )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想: 方法一 方法二3.试说整十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算方法4.知识应用1 50 + 30 = 90 0 + 1 0 0 = 480 4- 60 =5自我挑战 1 2 2 4- 30 % 2 40 4- 37 % 1 2 0 ・ 2 82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L进行小组交流2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二)展示讨论的结果课堂检测1 .你能1分钟完成吗?1 844- 30 = 2 40 4- 37= 42 0 4- 58=1 844- 30 q 2 40 + 37 心 42 04- 58^2 试一试,你能行。

      1 .咱们团队有1 60 人,要渡船去参观一个著名的景点,每条船只能载40 人,几次能运完?2 .咱们团队有1 92 人,要渡船去参观一个著名的景点,每条船只能载40 人,几次能运完?派3 这本书一共有1 2 0 个小故事,我每天看1 个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商是一位数)3 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1页 的( 1 )和( 2 )o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学习目标( 一) 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商一位数) , 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 二)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课前热身1 . 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 0 X ( ) < 9 4 6 0 X ( ) < 4 18 3 0 X ( ) < 2 0 04 0 X ( ) < 2 7 0 5 0 X ( ) < 2 6 0 5 0 X ( ) < 2 4 02 . 计算2 0 0 4 - 4 12 0 + 9 3 5 + 8 2 9 0 4 - 7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是:( )3 . 探究学习阅读8 1页主题图回答: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一是( ) ,信 息 二 是 ( ) o根据上面的信息编两道除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应用题一应用题二 观察8 1页小棒分析图和8 2 页方格图用竖式计算3“ 9 2通过计算你发现: 除数是( ) 位数, 被除数也是( )位数时,商应该写在( )位上,余数是( ) ,应该比( )数小3” 140通过计算你发现:除数是( )位数,被除数是( )位数时,在计算时我们应该先看被除数的前( )位;前两位是( )个十,14 个十除以3 0 商不够1个十,这时我们要看被除数的前()位,前三位是( )一,14 0 个一除以3 0 商够1 个一,所以商应该写在( )位上。

      余数是( ) ,应该比( )数小4 . 练习完成8 2 页的做一做2 4 140 8“ 565 5” 2806” 300 3“ 270 8” 5657“ 350 6“ 312 3” 273 7” 364 3 o Z 7 4 - 4” 85小结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要先看被除数的( )位,如果前两位不够商1 ,就要看被除数的(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 ( )上,余数要比( )小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L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课堂检测1 . 用竖式计算4204-60= 1024-30= 3804-70=784-20= 1974-80 = 364+40=2 . 每个足球3 0元,用7 5元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钱?3. 一列火车每节车厢限载6 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二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 悦 指 数 (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商是一位数)4课时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修改栏)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 4页例2的( 1 )、( 2 )。

      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3. 带※号的6、7号不做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会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商 一 位 数 )的方法,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一)课前热身L你是怎样计算的7” 630 2QZ73- 9” 8002写出下面各数接近的整十数2 1 4 7 6 3 8 4 3 5 9 1问:你 是 根 据 ( )法写出接近的整十数 二)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阅读8 4页主题图,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题1 .列式一_ 2 . 这道除法算式和前面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 ) 3 . 除数不是整十数的笔算我们该怎样算?请用竖式试算4 . 独立计算后,回答下面的问题思考一:8 4 里面有( )个 2 1 即 21X ( ) = 8 4 ,所以844-21=( )思考二:前面我们学习的除数都是整十数,现在我们可以把2 1 看作( ) , 84・21就可以看作84 + 20来试商, 得到商是( )05 把84页的做一做1 题用竖式做在下面。

      6 通过计算发现除数个位的数都比( )小,可以用( )的方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 )数来试商7. 阅 读 84页例2 的 ( 2)题,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算式 1) 算式:( 2)尝试用竖式计算(3)写一写你是怎样试商的:( 4)把84页的做一做2 题用竖式做在下面( 5) 通过计算发现除数个位的数都比( ) 大, 可以用( )的方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同时向前一位进1 ,看作( )数来试商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 . 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 )的方法,把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 )来试商课堂检测1. 用竖式计算 3 0 9 4 - 7 2 8 0 7 4 - 9 3 1 2 9 4 - 1 84 9 3 4 - 5 8 X 6 4 7 + 4 3 派7 3 4・6 92 . 选择对试商情况的判断3 4 184 A商大了 5 4 317 A商大了B商正好 B商正好C商小了 C商小了3 . 春芽鸡场星期一收1 6 0 千克鸡蛋, 1 8 千克装一箱, 可以装多少箱,还剩多少千克?4 . 一个儿童服装店“ 六・一”期间活动如下,买一件2 9 元,买两件4 9 元。

      小明有1 8 5 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多少钱?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二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商是一位数)5课时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 5页的例3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笔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商 一 位 数 ) ,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一) 课前热身1. 除数用几十试商较为合适1 2 7 4 -3 6 4 5 7 4 -4 9 2 7 8 4 -9 2 7 8 1 4 -8 1( ) () () ()1 3 9 4 -7 3 2 8 3 4 -6 4 9 2 1 4 -3 8 9 4 2 4 -4 7( ) () () ()2用竖式计算1 5 7 4 -2 9 5 3 8 4 -7 2 4 8 2 4 -8 3( 二)自主探究新知L阅读8 5页例3 ,根据题目的要求列出算式2写出你的计算过程( 能写几种写几种) 3 . 自我发现:如果除数不接近整十数,可看作1 5 、() 、()……来试商4 . 你能验算一下你的计算结果正确吗?写出验算过程5 . 把8 5 页的做一做用竖式做在下面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 . 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课堂检测1 在商是7的算式下画V61J 457 1 / 128 17^2 128( ) ( ) ( )2 .用竖式计算2 5 6 4 - 2 6 1 3 7 4 - 1 5 1 3 0 4 - 1 4 1 9 8 4 - 3 83 . 一瓶药1 0 0 粒,李爷爷一天要吃1 2 粒, 够吃几天,还剩几粒( 要验算)4 . 公园里有2 5 盆米兰,月季比米兰多1 2 1 盆,还有7 3 盆菊花,月季的盆数是菊花的多少倍?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总 体 表 现 ( 优、良、差) ,愉 悦 指 数 (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是二位数)6课时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 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 9页的例4。

      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课上小组交流,合作解答疑惑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会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商是二位数)方法,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能( 二)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练习笔算,提高计算能力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理解算理,获得笔算方法 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一)课前热身1. 不用计算直接把正确的商写在()里))5054-52 (4124-49(2用竖式计算644-32))256 ・ 26 (4324-54(4934-8))1654-27(7894-85(2704-9回 答 : 除 数是 一 位 数 的除 法的 计 算 方法 是( )( 二)自主探究新知1 . 观察8 9页主题图,分析题目( 1)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2 . 猜猜看商是( )位数,3 . 先 算1 8除 ( )个十,商 够 ()十,所以第一个商该写在 ( )位上,然后用5 7减3 X 1 8的积得( ) 表 示 ()个十,再 把 ()位上的6落下来,合起来表示( )个一,再用1 8除3 6得 ( )表 示 ( )个一,最后将第二个商写在 ( )位上。

      4 . 尝试用竖式该怎样试商第一个商该写在( )位上5 .观 察8 9页主题图,分析题目( 2)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列出算式独立解答6 .回答问题: 如果除到十位刚好整除, 十位余下的数是0该怎么办?个位上的商写不写?7 . 练习:把9 1页的5、6题做在下面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用除数去试除被除数的( )位数,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 )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 )位上,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就必须比( )小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L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课堂检测1. 直接写出各题的商是几位数1 7 5・2 7 ( )位 2 9 8 + 2 4 (6 7 3 4 - 7 2 ( )位 8 2 4 4 - 3 7 ()位 6 0 7 4 - 5 8 ()位 7 0 2 4 - 7 0 (9 9 8 4 - 2 6)位)位2 .用竖式计算6 2 5 ・ 2 55 5 5 4 - 3 76 0 6 4 - 3 91 4 7 9 4 - 2 92 0 9 2 4 - 5 33 . 同学们参加劳动,3 2人搬了 4 4 8块砖,平均每人搬多少块砖?4 . 学校栽了 6 8 4棵杨树,7 6棵松树。

      栽的杨树是松树的多少倍?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5 . 从 1 0 0 里面减去多少个3 6 还剩2 8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商变化的规律7 课时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9 3 页的例5 用红色勾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合作探究,并总结方法2 、 针对自主探究找出疑惑点, 课上小组交流, 合作解答疑惑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商的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愉快的氛围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好习惯 三)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重点难点:发现商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一、问题导学自主学习( - )课前热身1 .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200・2—164-8=2016040320观察左边表格上可以发现( )数不变,( )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 ) ,商 ( ) ,从下到上除数( ) ,商 ( ) 观察右边表格上可以发现( )数不变,( )数发生了变化,从上到下除数( ) ,商 ( ) ,从下到上除数( ) ,商 ( )0( 二)自主探究新知1 .先填表再回答问题被除数 1 4 1 4 0 2 8 0 5 6 0 5 6 0 0除数 2 2 0 4 0 8 0 8 0 0商2 .通过填表发现,()和 ( )都有变化,()没有变化,从左往右看,第二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 ,除数也( ) ,商 ( ) ;第三列和第一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 ,除数也( ) ,商 ( ) ;第四列和第二列比较被除数扩大( ) , 除数也( ) , 商 ( ) ;从右往左看,第四列和第五列比较被除数缩小( ) ,除数 也 ( ) ,商 ( ) ;第三列和第四列比较被除数缩 小 ( ) ,除数也( ) ,商 ( ) o3 .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 . 练习:把课本9 4 页第4题、9 5 页5 、6题做在下面。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一). 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1 . 进行小组交流2 . 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所有疑难问题的解答( 不能解答的用红笔圈出)3 . 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每个问题的展示对象( 二)展示讨论的结果课堂检测1 .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 8 4 - 1 2 = ( 4 8 X5 ) 4 - ( 1 2 X5 ) ( )4 5 4 - 1 5 = ( 4 5 X3 ) 4 - ( 1 5 X4 ) ( )8 0 + 1 6 = ( 8 0 X4 ) 4 - ( 1 6 4 - 4 ) ( )7 5 4 - 2 5 = ( 7 5 4 - 5 ) 4 - ( 2 5 4 - 5 ) ( )2 . 看算式填空4 X2 4 - ( 2 X) = 23 X2 4 - ( I X ) = 3(904-10) ) = 3( 2 8 4 - ) + ( 7 + ) = 43 计算7 2 0 0 4 - 8 0 05 6 8 4 - 4 3 8 5 0 0 4 - 1 7 04 . 菜市场运来西红柿2 4 0 千克,是黄瓜的1 6 倍,两种蔬菜共多少千克?5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竖式成立。

      4 ()X ( ) 9()() ( ) ( ) ( ) 1 8 ( )1()() ()0 52 ~ 3 0 3 — ()()()0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 够 ,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本99-101页) 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程(修 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99 T o i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3、带* 号的5、6 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5、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6、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欣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7、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习难点: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完成单式统计图1、观察99页例1 , 根据复式统计表,制作某地城镇和乡村人口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1995年城镇人口有( ) ;乡村人口有20万的是( )年1990年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怎样办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样把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的?( 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务进行对比,例如: 男生和女生,一班和二班等)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在教科书100页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1、能把上面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起来吗?该怎样画? 2 、认识图例: 质疑:这么多条形,哪个表示城镇, 哪个表示乡村呢? 别人怎么看得清呢?3 、对比分析: 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4 、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 搜集信息:( 1 ) 、哪年城镇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 2 ) 、哪年乡村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3 ) 、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 4)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过关检测: 1 、 观察“ 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 , 并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奖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金 牌5 13 62 31 9银 牌2 13 82 11 3北 京 奥 运 会 前 四 强 国 家 金 银 牌 数 统 计 图数 量 / 枚金 牌6 0 :5 0403 02 0w0 1i .1_..........................j- - - - - - -1 1-1- - - - -- - -J1_1- - - - - - - -J- - - - - - - - - - ->中 国 美 国 俄 罗 斯 英 国 国 家2、完成101页做一做总结、 评价: 今天的学习, 我学会了:2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本1 0 5 、1 0 6 页)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 过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 、自学课本第1 0 5 、1 0 6 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程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修 改2 、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栏)3 、带* 号的5 、6号同学不做学习目标:1 、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 、根据统计图能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3 、在生活中发现服饰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习重点: 能够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难点:根据从统计图中发现的信息说明自己的想法1 、自主学习课件出示例2轿车面包车大客车货车甲停车场2 81 264乙停车场2 41 073a 、回顾:说说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b 、提问: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可以横着画吗?二、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式统计表在教科书1 0 6 页上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 、学生展示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适当的评价,明确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a 、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b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C 、根据这个统计图互相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4 、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5 、 讨论: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和不同点)三、过关检测1 、完成第1 0 6页的做一做a 、学生根据复式统计表,独立完成统计图。

      b 、回答问题:( 1 )、1 9 8 5 年甲、乙两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 2 )、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你有什么建议?植树造林,保护环境2 、统计本节课的表扬的小组人数并制图( 1 )、统计学生所得奖品数量,由各小组长将小黑板上统计表补充完整 2 )、学生根据统计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根据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评价自我、 评价伙伴、 评价老师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T :o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 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o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教后反思: 课题:数学广角- 例1班 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入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学过程(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2页, 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 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 是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3、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优化的思想,探究就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学习难点:探究就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自主学习1、说一说,你看过爸爸妈妈烙饼吗?怎样烙的?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3、从图中你了解到:一只平底锅每次只能烙一 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需要 一 分钟,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一分钟那么要烙两张饼,最快要— 几分钟呢?因为一个平底锅一次可以烙两张饼, 所以来一张饼和烙两张饼的时间— o如果爸爸、妈妈和我一人要吃一张饼,要烙— 张饼?小组讨论:妈妈要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吃上饼?烙饼次数饼 1饼2饼 3耗 时 ( 分) 总时间:4、我们发现烙3张饼,最快只需要一分钟我们第一次先烙第1张和第2张 的 一 面 ,第二次烙第1张 的 一 面 和 第3张 的 一 面 ,第三次烙第一张的面和第_ _ _ 张的— 面二、探究烙饼的最优方法:1、思考教材1 1 2页: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 . . . .1 0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2、 烙4张饼最快要一 分钟, 烙5张要— 分钟, 烙6 . . . . . 1 0张要 分钟3、我们发现:如果要烙的饼是双数,地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是单数,可以先 地烙,最后的3张,就按照我么么前面探究出的方案去烙最节约时间。

      三、实践应用:1 1 4页做一做11、从图中你了解到顾 客1顾 客2顾 客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过关检测:1、用一口平底锅煎饼,假设煎一张饼需要4分钟每一面需2分钟,每次可以煎2张煎3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2、想一想: 一 张 饼 烙 ( )面,如果一面需要2分钟,烙 一张 需要 ( )分钟 烙一张饼需要4分钟,一 口平底锅每次可以烙3张饼,烙3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煮一个鸡蛋需要8分钟,一口锅一次可以煮1 0个鸡蛋,那么煮1 0个鸡蛋至少需要()分钟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 在 方 面 的 表 现 很 好 , 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课题:广角例2及做一做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_ _ _ _ _ _ _ _ 审核人_ _ _ _ _ _ _ 使用人_ _ _ _ _ _ _ _ _ 使用日期教 学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13-114页,用红笔勾画过程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修改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栏)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2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学习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习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增强合理解决生活钟的问题的意识 一、 课前预习a ) 在家里你都做过些什么家务b ) 如果你的妈妈安排你烧水和扫地,你会怎样安排这两件事呢?二、自主学习1、 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2、 沏茶前要考虑什么,准备什么呢?3、 每道工序需要的时间是多少?4、要让客人最快的喝上茶,应该怎样安排这些工序才合理呢?三、交流解惑1、要 烧 水 先 要 , o2 洗水壶f ( ) —( ) f ( ) f ( ) f ( )3 我们设计的过程主要—大步.第一大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二大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三大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四大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所 以 我 们 花 的 时 间 (算 式 )( 分钟)4 用图式来表示:5 通过前面沏茶这一件事, 我们觉得要合理安排一件事, 应该考虑那些问题?1、2、3、6 做一件事之前想好哪种方法安排合理,可以 o练习:1 、 1 1 4 页做一做2 题我的安排是( 用图式表示) :一共是( 算式)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 妈妈下班要回家做饭, 淘米要3 分钟, 煮饭要30分钟, 洗菜要8 分钟,切菜要10分钟,如果煮饭和炒菜用不同的锅和炉子,妈妈将饭煮好至少 要多少时间?3 老师要打天通知6 个同学重要的事情, 如果每打一个需要1分钟,下面老师的方法是最快的吗?你能设计一个更好的方法吗?老师f A ,老师一B,老师一C,老师一D,老师一E,老师一F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我在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115页数学广角例3 及做一做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 4 、通过理解情景图,了解卸货可能出现的顺序5 、通过可能出现的卸货顺序的对比,找出等候的时间的总和最少的而卸货顺序6 、通过对比,总结出等候时间最少的卸货方法学习重点:1 、总结出等候时间最少的卸货方法2 、使学生在学习和对比中总结出等候时间总和最少的一般规律学习难点: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有意识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自主学习1 、拿出3张数字卡片1 、2 、3 , 这 3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3位数呢?请你动手摆一摆 )()( )( )( )( )要按照( )思考问题,既不重复也不( )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1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这里有() 艘船 分别要卸货( ) 小时, () 小时, ( )小时要使三艘船的卸货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方案卸 货 顺序1号等候时间2号等候时间3号等候时间等 候 时间 ( 时)11 - 2 - 32-3-232 - 1 ―342 - 3 - 153 - 1 - 263 f 2 f l 我们以第一种方案为例算一算每条船的等候时间和三船的等候时间:1号 船 要 等 ()小时,因为它的卸货时间为( )小时。

      2号船要等()小时,因为它要等1号船卸货的()小时,还有它自己卸货用的()小时3号 船 要 等 ( )小时算式是那么三条船等候的总时间是( 算式)( 计算每艘船等候的时间,既要考虑它自己卸货用的时间,还要考虑 ( )的时间)把卸货方案表填完我们发现:第 ()种方案,按 ()一 ( )一 ( )的顺序卸货,三条船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能提高工作效率如果以后遇到需要安排顺序解决的事情,我们可以先做用时()的事情,把 用 时 ( )的事情放在后面做,这样能节省大家的时间三、过关检测:1、像这样排队卸货的现象,生活中可能还有( ) 、( ) 、( )等现象2、做一做阅读主题图,理解图意你怎样安排这三位同学的就诊顺序就使这三人等候的总时间最短?3、车间里三台车床同时出现故障,已知第一台至第三台的修复时间分 别 是8、3 0、1 5分钟,每台车床停产1分钟造成的经济损失是5元,现在只有一名修理工,那么怎样安排才能使修复时间最短且损失最少?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我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课题:数学广角例4 及数学游戏班级 姓名 评价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教 学过程( 修改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116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学习目标:1、 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 能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详细分析,周密思考的思维品质学习重点:能在所有可能采取的策略中选择一个最优策略学习难点:能够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一、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 听听“ 田忌赛马”的故事2 、玩扑克游戏,比大小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田忌是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赢了齐王呢?1 、齐王田忌本场胜者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田忌输一场,赢 一 场 胜了齐王2 、田忌所用的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齐王的方法呢?讨论并填写下表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获胜方齐王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田忌1田忌2田忌3田忌4田忌5田忌6田忌7我们发现田忌一共有( )种赛马策略,但是获胜的策略只有( )个3 、齐王有点不服气,想再和田忌赛一次,田忌要想获胜,必须让()先出4 、在比赛中,田忌要想获胜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 、让 ( )先出2 、田忌用最弱的马牵住齐王( )的马,才能换取后两场的胜利5 、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1、116页数学游戏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 或 2 , 把两人所报的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 0 ,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2、有 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走,每次只能取1 根或2 根,谁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谁就赢想一想,如果是你,为了确保获胜,是先取火柴还是后取火柴?怎样取?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 方 面 的 表 现 很 好 ,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总体表现( 优、良、差) ,愉悦指数( 高兴、一般、痛苦)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