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2012(word版).docx
37页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给出了理解和应用GB/T 19580-2012《卓越绩 效评价准则》的指南.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追求卓越的各类组织,旨在指导组织提 高其整体绩效和能力,并为组织自我评价和质量奖评价提供实施指 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 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9580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3术语和定义GB/T 19000和GB/T 1958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实施指南组织的卓越绩效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分,具体的评价指南 参见附录A、附录B和附录C1领导4. 11提要本条款对组织的持续成功起着关键作用.其中,高层领导的引领和 推动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前提,组织治理是组织持续成功的保障,而履 行社会责任则是组织持续成功的必备条件4.1.2高层领导的作用本条款包括高层领导作用的要点:确定方向、双向沟通、营造环 境、质量责任、持续经营和绩效管理a) 确定方向是指确定和贯彻组织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使命、 愿景和价值观体现了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组织文化的核 心,并为战略和战略目标的制定设定前提组织的高层领导应 结合其历史沿革、行业特点和内外部环境等实际情况,研讨、 提炼、确立和贯彻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并率先垂范b) 双向沟通的目的在于使全体员工及其他相关方对组织的发展方 向和重点有清晰、一致的理解、认同并付诸行动,在组织内部 达成上下同心,在组织外部促进协同发展组织可通过高层领 导演讲、座谈会、网站、报刊及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与 员工双向沟通;通过洽谈会、研讨会、外部网站等形式与相关方 双向沟通组织应围绕其发展方向和重点,建立物质激励和精神 激励相结合的绩效激励制度.c) 营造环境指营造一个包括诚信守法、改进、创新、快速反应和 学习等要点的组织文化环境高层领导应通过组织文化建设, 积极倡导诚信守法,鼓励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改进和创新活动,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培育学习型组织和员工d) 履行确保组织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安全的责任,引导组织 承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e) 制定与组织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的品牌发展规划, 通过提高组织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组织的品牌建设, 不断提高组织的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度、品牌形象和品牌忠 诚度.f) 持续经营旨在实现基业常青.为推动和确保持续经营,组织应 培育和增强风险意识,开展战略、财务、市场、运营、法律、 安全、环境、质量等方面的风险管理,提升应对动态的内外部 环境的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能力,并重视培养组织未来的各层 次领导者。
g)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愿景和战略目标.高层领导应通过 诸如战略研讨会、管理评审会、经济活动分析会和专业例会等 形式,定期评价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确定改进和创新的重点, 促进组织将追求卓越付诸行动3组织治理本条款包括两项要点:完善组织治理体制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对高层领导和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评价:a. 组织治理所需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明确经营管理高层的经营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等;明确治理体制中各机构的财务责任,健全财务制度,规 范会计行为;――规定经营管理的透明性及信息披露的政策; 确保内、外部审计活动独立于被审计的对象和职责范围, 包括:外部审计和相关服务不能来自相同或关联的机构; 保护股东及其他相关方的利益,特别是中小股东的权益, 以及员工、供方等的合法权益b)对高层领导和治理机构成员的绩效评价旨在建立激励和约束 机制,并运用评价结果改进个人、领导体系和治理机构的有 效性评价方式可包括自评和上级、同事、下属评价以及相 关方反馈等多视角的评价4.1.4社会责任4.1. 41 提要组织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责任, 以更具社会责任感的组织行为增强其竞争优势,致力于成为卓越的企 业公民.在“4。
2战略”和“45过程管理”中,应考虑那些对组织 持续成功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本条款包括三项要点:应承担的公共责任、应履行的道德行为和自 愿开展的公益支持.44.2公共责任公共责任是指组织对公众和社会所应承担的基本责任:a) 组织应评估在产品和服务质量责任、职业健康与安全、环境 保护、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影响, 并采取预防、控制和改进措施.b) 组织应采取社区调查、座谈等各种方式,主动预见公众对 产品、服务和运营在上述各方面的隐忧,做出应对准备,如: 应对公众对新建基础设施的环境安全隐忧,确保配套环境安全 设施的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应对公众对突发 事件的隐忧,制定应急预案并在可行时定期演练c) 组织应识别、获取在上述各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并识别和 评估相应的风险,建立遵循法律法规要求和应对相关风险的关 键过程及绩效指标,包括预防、控制程序和改进方案,在确保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持续改进,达到更高水平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组织在决策、行动以及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交往活 动中,遵守道德准则和职业操守的表现从高层领导到一般员工都应 履行道德规范,并影响组织的利益相关方:a) 诚信是组织道德行为中的最基本准则。
高层领导应率先垂范, 在整个组织中倡导诚信、践行诚信,建立面对顾客、供方和社会 各相关方的信用体系b) 组织应基于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制定清晰明了的道德规范 并定期沟通和强化;应建立用于促进和监测组织内部,与顾客、 供方和合作伙伴之间及组织治理中符合道德规范的关键过程及 绩效指标.其绩效指标可以是:遵守道德规范情况的调查指标、诚信等级、违背道德规范的事件数等4.4公益支持公益支持是组织超出法规和道德承诺之外的社会责任,是组织在 资源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提升在社会责任方面的成熟度,成为卓越企 业公民的表现机会和途径公益领域的范围很广,可包括:文化、教育、卫生、慈善、社区、 行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组织应依据其使命、愿景、价值观和战略, 策划、确定重点支持的公益领域,主动积极地开展公益活动,赢得公 众口碑,提升社会形象在公益支持活动中,高层领导应起模范作用,引导和带领广大员 工做出自己的贡献2战略4.2.1提要本条款着眼于组织未来发展的全局性战略分析、选择和部署.组织应通过战略制定,确立战略和战略目标;通过战略部署,使 战略和战略目标具体化,转化为实施计划和关键绩效指标,并配置资 源予以实施2战略制定4.2.2.1 提要战略制定是组织对其未来发展的谋划、决策过程。
组织应基于使 命、愿景和价值观,以顾客和市场为导向,收集内外部环境的数据、 信息,运用预测、估计、选择和设想及其他方法分析和预见未来,确立 战略和战略目标,获得持续发展和成功.本条款包括两项要点:“战略制定过程〃要求说明如何进行战略制 定;“战略和战略目标”则要求说明所制定的战略和战略目标4. 22战略制定过程组织应确定其战略制定过程,并确保考虑内外部环境因素:a) 组织在确定其战略制定过程时应考虑:—-明确战略制定的主要步骤和工作计划,包括各步骤的职责 分工、时间安排等;—由高层领导主持,相关部门及员工参与,必要时可委托专业 机构协助制定;可建立负责战略管理的委员会、跨职能小 组以及指定归口协调部门;-一根据行业及产品特点,规定长、短期计划的时间区间,并 通过战略制定工作计划,使之与战略制定过程协调对应b) 组织在制定战略时,应考虑:一一GB/T19580标准列出的关键因素,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 息;一一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分析,例如PEST(政治、 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宏观环境分析、五力模型产业环 境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以及KSF(关 键成功因素)分析、CBI(主要障碍性因素)分析等。
42.2.3战略和战略目标组织应说明其战略和战略目标,以及如何应对、考虑相关要求:a) 在组织的战略和战略目标中:-―战略和战略目标应与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相一致;-—战略可围绕以下一项、多项或全部而建立:新产品、服务和 市场;通过收购、受让等各种途径获得收入增长;资产剥 离;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和联盟;新的员工关系;满足社会或 公共需求一-应考虑潜在市场、竞争对手、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可能发生 的变化,在战略中准备相应的预案;一-战略目标是组织增强竞争力,获得或保持持久竞争优势而 期望达到的绩效水平.组织应确定实现战略目标的时间表 及逐年的、量化的关键指标值b) 组织应通过系统、周密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和战略决策,使战略 和战略目标能够应对、考虑以下要求:-一应对战略挑战和发挥战略优势,反映产品、服务、运营和 商业模式方面的创新机会其中,战略挑战是组织为持续 获得成功而面对的压力,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战略优势是 对组织未来成功起决定性影响的有利因素,通常源自组织 的核心竞争力和战略伙伴关系,而核心竞争力指组织最擅 长、独特且难以被模仿的能力;――均衡地考虑长、短期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所有相关方的需 要,如:股东的投资收益、顾客的满意与成功、员工的发展 与满意、供方的共同成长以及社会责任要求等.4.2.3战略部署4。
2.31 提要组织应将战略和战略目标转化为实施计划及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 并予以贯彻实施,同时应用这些关键绩效指标监测实施计划的进展情 况,预测组织未来的绩效,以保持竞争优势.本条款包括两项要点:制定与部署实施计划,使组织的战略和战 略目标得以实施;针对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预测、对比,以便 制定、跟踪、验证目标和计划3.2实施计划的制定与部署组织应制定实施计划,通过配置资源予以部署,并建立关键绩效 指标系统监测其进展:a) 组织应基于总体战略和相关业务战略,制定和部署各职能 领域的战略实施计划,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米用诸如目标管理 或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层层分解、细化,以实现战略目标;组织 应适时分析、评估实际与计划的偏离,并考虑内外部环境的变 化,对战略、战略目标及其实施计划进行调整并予以落实b) 组织的主要长、短期实施计划应包括市场营销、技术、生 产运营等方面的计划,反映在产品和服务、顾客和市场以及经 营管理方面的关键变化.c) 组织可通过制定包括人力、财务、信息和知识、技术、基础 设施和相关方关系等资源方面的长短期计划,获取和配置资 源,以确保整体实施计划的实现d) 组织的关键绩效指标系统应协调一致,并对组织的协调一致性起强化作用。
应确保该指标系统涵盖了所有关键的战略部署领 域和相关方,如准时交付率指标应涵盖与其相关的产品、部门 及供方3绩效预测绩效预测指对未来的绩效或未来目标实现结果的估计,是一种关 键的管理诊断和战略策划工具.其方法可包括定量和定性的预测方 法,如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德尔菲法等组织应根据4.22所确定的关键绩效指标,基于所收集的相 关数据和信息,运用适宜的科学方法和工具,对长、短期计划期内的 绩效进行预测;并将所预测绩效与竞争对手或对比组织的预测绩效相 比较,与主要的标杆、组织的目标及以往绩效相比较,以制定和验证 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绩效预测时,可考虑计入因新创办或并购企业、 市场的拓展和转移、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以及在产品、服务和技 术上的创新将导致的显著变化通过绩效的预测和对比,能够帮助组织提高绩效预测能力,以便: 更准确地描绘未来组织和主要竞争对手、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