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解读.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8596441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 教 版 《 品 德 与 社 会 》六年级教材解读珙县珙泉中心校 梁 波一、教材内容简析《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其最终目标是要让儿童成长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帮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六年级是我们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我们借助教材的引领走进更深、更高、更广的学习领域的一年六年级教材,在内容上主要涉及如下几个大的方面:(1)社会自身发展的内在关系;(2)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3)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科技、对外交流及其人们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发展;(4)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和文化;(5)人类的和平与发展;(6)六年级学生所面临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以及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和准备六年级上册由四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走向文明》:先从我们现代人的视角,思考现代社会的发展与我们文明生活的关系;然后再从现在追溯到历史,理解和感受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从国家近代以来的历史与发展的视角,了解中华民族曾遭受过的屈辱,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及奋斗精神;了解祖国的建国史,以及为祖国的强盛,努力探索和奋斗的仁人志士;并在理解和感受中华民族抗争、探索和振兴祖国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和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承上启下,按照祖国的社会及历史发展的脉络,我们走进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中我们从(国内视角)建国以来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国际视角)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等角度,多元地、联系地、综合地了解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最后,在完成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学习之后,我们走出国门,引领学生踏入了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第四单元《漫游世界》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我们将体会不同的异域风情,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感受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以及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为六年级下册展开关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家园、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认识基础六年级下册教材,在承接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细化首先,我们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共同探询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等问题,帮助学生做好对未来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和准备工作,并让学生体会出友谊的可贵,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的重要然后,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世界文化,了解当今地球环境状况,激起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唤起学生对和平的向往。

      上册第一单元《走向文明》第一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2)社会文明大家谈;(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4)学会拒绝从这四个主题之间的内在关系,我们需要明确这样两点认识:首先,从积极的角度认识和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的确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变化与发展的基础,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与此同时,它也必然会涉及到人类如何认识和利用科学技术这其中包含着为人类造福的积极的方面,以及违背人性、违背科技伦理等消极、甚至是恶性的方面其次,从享用科学技术的人类的角度来论,科学技术不仅从很多方面“解放”了我们,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时间来建设自己的生活和精神文明,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思考:我们该怎样文明的生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建设文明的社会,确立文明行为、选择健康而文明的生活方式主题一:科技文明带给我们什么?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把握本主题的内容:话题一: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这是从积极、发展的视角来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文明生活的关系1)在这里,我们重点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得到了改善,变得有质量、丰富多彩、文明健康这一事实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技术所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的建设和提升。

      2)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是要给学生讲述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而重在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人类正是借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我们有可能追求和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如教材第3页“沼气技术点燃文明之光”一文3)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获得改善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因果关系,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对现象的叙述并力图引导学生将在生活中对科技文明的发现与思考联系起来,进行有意义的社会思考,同时透过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树立科技文明的魅力在于造福于人类,有益于人类的价值观话题二: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力图从辨证的视角,引导学生辨证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人类需要的关系,进行科技伦理的思考和判断1)承接“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一话题,可以说“科技是把双刃剑”则是一种对科技发展的反思和辨证认识我们透过一些科技成果给人类、自然所带来的破坏;透过克隆等涉及到人类尊严、科技与伦理道德问题等内容,引起学生对这类社会现象的关注2)引导学生能辨证地看待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树立在生活中或者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回避运用具有负面效果的科技成果的意识(乃至行动)这一点,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

      所以,可重点培养辨证的思考能力、正确的态度和意识形成方面话题三: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邪教我们从科学认识、精神建构的视角,明确科学和人类认识的关系,即人类运用科学揭示的真理,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发生的一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情1)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知识去判断、分析和认识客观存在的现象和问题等2)引导学生理性地识辨迷信、伪科学现象,探究事情的因果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主题二:社会文明大家谈主题一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我们追求和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作为对主题一学习内容的回应,主题二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和探究:我们该用怎样的文明行为和素养回应社会发展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呢?话题一:文明素养面面观1)在这个话题中,我们重在从社会视角、从人的公共行为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关系,反思人的文明素养2)引导学生考察人们在公共场所下的行为是否文明注意我们不要让学生简单地止于观察现象——辨析行为好坏——我们应该怎样(观念上的回答),而要重在激活学生的道德感,多角度地、深刻地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严重性如教材第9页的“天安门广场的口香糖”文章后面的设问,就旨在让学生走进生活中,从不同的生活者的角度,去感受,去分析和思考。

      话题二:生活中的一米线1)首先我们是从人权的视角,即从对私人空间的尊重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的角度,反思在公共场所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本文明素养2)理解生活中的“一米线”,不仅仅是人和人在空间中的距离,而是透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体现对自己、他人隐私和权利的保护及尊重3)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受话题三: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1)承接上面学习的内容,本话题引导学生回归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小做起,从生活中做起,从小事做起2)注意引导学生从个人形象、行为与社会公共文明的形成和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而非止于个体形象在外表形式(梳妆打扮等)上的美与丑旨在追求内在和外在美的统一协调主题三: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在主题二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人们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中所应具备的文明行为和素养在主题三中,我们焦点锁定在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建立方面,即从怎样过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为本主题学习的切入和生成点,实质在深层次上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首先透过“我们的休闲活动”和“我们社区新风尚”这两个话题:引导学生反思和明确什么是文明的、个体的休闲生活方式?什么是文明的、群体的休闲生活方式。

      其次,通过 “净化我们的流行文化”和“阅读,也是一种休闲”这两个话题:引导学生回归自己的日常生活,(1)反思校园文化生活及自己的休闲生活,并尝试用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娱乐和建设自己的学生生活2)重新认识阅读的价值和作用建议: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儿童读物,大家一起分享精美的片断,感受只有阅读才能带给我们的一切主题四:学会拒绝我们主要从吸毒、烟酒、网络陷阱这三个方面提示和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要学会拒绝这些黑色陷阱提示:(1)针对现实,抓住学生的困惑和问题点,或反思失误,或防患于未然2)引发学生深入和大胆地思考学会辨证地分析和思考问题3)“吸毒一口,落入虎口”,揭示吸毒的危害性和毁灭性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所在,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该怎样避免落入虎口4)关于“不和烟酒交朋友”,引导学生认识其危害,旨在让学生从小合理适度地、正确地面对“烟”和“酒”尽量选择积极的生活方式5)关于“小心网络陷阱”,教师要从理解和沟通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倾听学生——帮助学生——共同思考对策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本单元主题构成:一、不能忘记的屈辱:1.破碎的山河;2.被掠夺走的中国国宝;3.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1.林则徐与虎门销烟;2.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3.抗日烽火。

      三、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1.黑暗中的探索;2.孙中山和辛亥革命;3.五四爱国运动;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艰苦卓绝的28年;6.历史的丰碑以上是第二单元的三大主题和主题下的若干话题从这些题目中,大家发现了什么?不难发现,教材没有按照时间线索或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线索,组织学习内容,而是按照主题内容编排的可以说,在小学阶段,如何向学生讲述历史,如何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历史的沉淀,感受和意识到历史(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确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所以,我们接受新课程、新教材的观念,追求课程内容与儿童的世界之间的建构关系,追求现实与历史之间的联结一、本单元内容的编排特点:(1)重视历史与生活的联系与初中的历史学习不同,教材重点不是让学生学习系统的历史知识,不是系统地、详细地讲述和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诸多背景因素,而是借助于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比如,教材第30页,关于“破碎的山河”这一话题就是首先从1985年、1998年、2002年的三幅涉及国土的地图中,引发和生成出问题意识,并由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展开历史探究的。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七子之歌,对现代儿童来说并不很陌生,也不难从周围的现实生活中找到这些信息更重要的是,这些饱含着丰富的历史史实的信息和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淀及呈现,恰恰也正是我们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捕捉历史痕迹、探究祖国近代历史的一个契机再比如,在“日本屠刀下的血泪史”这个话题中,我们先明确了日本侵略我们国家,给祖国人民带来了深深的灾难但历史并不是过去式,它还在影响着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所以,教材呈现了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伤害我们同胞的事实在我们的教材中,还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或由现实生活的一个截面探究历史,或者由历史史实的一个层面,印证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反映历史和现实的相互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客观地理解和面对历史遗留的现实问题,树立爱国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2)编排线索以主题内容为主,基本逻辑思路为:遭受欺侮——奋起反抗——寻求救国之路,最后取得成功重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近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面对列强侵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