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循环小数教学建议.docx
6页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循环小数教学建议 循环小数教学建议第 1 篇 随着上课的铃声响起,我和平常一样揣着教学"必备品',登上讲台,看到台下那么多双求知的眼神,颇感骄傲今日这节课上的是《循环小数的意义》,我根据课前的预设施教:1、拍节奏,悟规律;2、找规律,猜图形"这些图形是有规律的,下面的除法竖式呢?'我话锋一转,"请动手计算13=,58.611=这两道竖式题'随后,我把同学求的商"0.33、5.32727'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第1题的商从小数第几位开始循环的?第2题的商呢?'一切都按原先规划的那样推动,我感到满足 "老师,我们学循环小数有什么用啊?'刘谷玄同学突然站起来问,班上哗然了孩子们都来劲了,纷纷举起小手: 生1:我也觉得学习像循环小数这样的知识,没多大用处; 生2:我认为,刚才的竖式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器,免得糜费那么多的时间; 生3:我不同意,假如学习的确需要,该花时间还是得花的; 生4:用计算器多好!何必花这么多时间去算; 生5:可我们有时没带啊! 出人意料之外的问题,打乱原本正常的教学步骤我刚想发火,但立刻冷静下来,竖起大拇指对着同学说:"大家的发言太精彩了,真是好样的!'随即,我调整了教学设计:把原先要在课堂上做的竖式题放到课外,让同学选用自己喜爱的计算器完成;把课后的作业"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涌现?'移到课堂。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依次不断重复地涌现呢?'孩子们又投入对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的探究 生1:春夏秋冬; 生2:日落日出; 生3:周一至周日; 生4:地球围着太阳转,月球围着地球转; 生5:人都是从诞生到死亡; 生6:这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涌现,由于人死了不能再复生; 生7:人死了虽然不能复生,可他还有儿子、孙子 的确,从人的个体来讲,它不是依次不断重复地涌现,但假如从人的生命繁衍的整体来讲,人从诞生到死亡也是依次不断重复地涌现孩子们争论得太好了!这真是聪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 我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教室里响起一阵激烈的掌声此时,我真实体会到什么是"震撼',真实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实际意义,也更深切地体悟新课程"师生共同进展'的内涵这一节课,与其说是我教给同学新知,不如说是孩子们大胆地质疑教材,敢于提出"这个阶段学习循环小数没多大用处'震撼了我,教育了我,从而促使我深深地反思:作为老师,我本应当明白传统教材存在着忽视为同学提供有价值的数学知识的弊端,本应当对教材很好地进行讨论、取舍、改进,然而 下课了,当我再次听到孩子们"感谢老师'这稚气的声音时,以往的习以为常变得有点窘迫,但之后,我心里涌动着一种压力,一种鞭策,重新开始"为师'的远征此时,我由衷地佩服他们这群让生命更精彩的孩子们! 循环小数教学建议第 2 篇 不论是参与完赛讲、研讨课,还是平常的常态课,在讲课之后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想着每一个环节是否恰当,想着同学接受理解的程度,想着同学是否在全程参加,想着自己是不是还没有走到高效上来,虽然备课时竭尽所能,但实际与想象总会千差万别。
今日第一节是我们组内的研讨课,教学《循环小数》,这是很多名师很多公开课老师常常上的一节课,虽然不能与他们一概而论,但作为一节研讨课,我也是动了一番脑筋的但在教学完之后,我感觉有以下不足: 1、同学板演的较少如在分组计算完12、13、14之后,应当让同学将两数相除的结果自己板演在黑板上,这样不仅更充分的表达了同学的作用,而且更能看到同学在自学之后,对于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方法是否理解和掌控,省去了老师之后的特地将简写作为一个知识进行教学的局面更能看到同学的学习成果在之后的另一个班的上课中,我实时的订正了这一环节,让同学去写,结果同学两种简写的形式都写出来了,同学是能自己学会的,老师还是有点想象不周 2、同学的举例自学指导的设计中包括了同学举例的这一要求,也是为了让同学在初步看书理解的基础上先尝试举例,在学习中利用这些例子形成更多的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打好基础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是利用现有的计算结果中的一些小数做了归纳概括,这样就显得有点"证据不足'"感染力不深'的感觉,就此来总结,有点略为仓促 3、练习量的多少由于本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也较抽象,所以给理解带来肯定的难度,理解需要时间,计算也需要时间,区分概括更需要时间,所以留给练习的时间就很有限了〔这在备课时就感觉到了〕,但我觉得让同学学会一点知识是重要的,系统而深刻地把握知识更为重要。
基于以上三点,我觉得离高效仍有肯定的距离,理论上的理解如何演化为教学中真正的高效,我们还需不懈的努力探求 循环小数教学建议第 3 篇 循环小数,对于同学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由于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因此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纳四环节教学,其实对于我来说新接触这样一个教学方法,一开始我都有点不适应,总感觉在教学时憋得慌,自己总是想说想讲,但又意识到要尽可能的让同学多说,老师要学会听了,适时地加以指导最好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参加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同学主动的参加,自主的探究,才能内化为同学自己的知识本节课我通过算一算、想一想等活动,让同学在观测、比较、争论中获得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及无限小数等相关概念让他们在动脑、动眼、动口的过程中探究问题,猎取新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末运用新知来解决问题,达到自我检测,即新知探究结束后做以归纳总结,并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同学通过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反馈,让不同的同学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进展,享受不同的胜利 新的教学方法要求老师和同学都要有新的转变,老师更要费心费神的去备课,做好引领,让同学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学会做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新课改的先行人。
循环小数教学建议第 4 篇 一、好的开头是胜利的一半 数学课堂要进展同学的思维,同学需要具有积极的学习状态在上《循环小数》这节课时,以一个小伙伴们都很熟识的简短诙谐的故事导入新课,很好地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也特别自然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同时,我提出了问题:生活中还有象这样依次不断重复涌现,无穷无尽的现象吗?你能举例吗?通过同学举生活中有关循环现象的例子,不仅表达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也让同学感知什么是"依次不断重复涌现'?"谁在循环'?这样,有效地分解了教学难点 二、大胆尝试、自主性的进展 在以往的教学程序上主见"先教后学',这种教学方法简单造成同学被动地学,不利于同学自觉能动性的进展,于是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把学习内容设计为前置性讨论:你能对下面的小数进行分类吗?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你有什么发觉? ①8.4666②0.55 ③3.1415926④1.5353 ⑤8.41616⑥0.9375 ⑦5.314162⑧5.646646 ⑨0.19292 这样不仅让同学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类,也能让同学在分类的过程中发觉新知,弄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和自学的技能,养成自己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同学通过课前讨论,初步了解所要学的知识的基础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课堂上在小组里面沟通、探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使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述和反省,也可以使同学学会如何去倾听别人的看法并做出适当的评价,使每个同学都获得同等参加的机会,真正做到让每个同学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这样,既能发挥同学的自强技能和制造技能,体会到胜利之喜悦,又达到了素养教育的要求,真正做到了优化教学过程在同学探究后汇报、展示不同思维方式后,又以此为出发点,顺势研讨,怎样来判断循环小数,为什么要加省略号?能不能省略不写?对于循环小数的写法,那么让同学比较两种写法有什么区分?哪种写法更简便?从而进一步指导同学获得科学的认识方法经受主动建构过程,得到正确结论,使认识不断深化 三、敏捷处理教材 教学时,我从同学功能的思维特点出发,先让同学进行课前讨论,知道有关循环小数的一些概念,再按循环小数的概念判断循环节写法竖式计算,引导同学观测、比较、分析,逐步加深对循环小数的认识,并留意让同学在应用"新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而竖式计算,对于同学来说并非"新知',但是它们是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时不可缺少的形象生动的模型,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尝试着自己进行计算,同时引导同学做到哪一步就可以了?为什么?把精力放在引导同学观测竖式、发觉规律上,使同学对"依次、不断、重复涌现'有了更为详细的感性认识,是同学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下逐步进入"角色',突出了模型的作用 四、练习的突破 练习时,我采纳各个击破,在循环小数一课的练习时,我出了一组判断题,其中有一题:32.7272是循环小数。
让同学判断对错,并说明为什么?在此基础上,一改题目:要使32.7272成为循环小数,应怎么改?在教写法时,那么让同学把讨论题中3道有代表性的循环小数用循环节表示,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资料,又使同学牢牢记住,只有那些小数部分有依次不断重复涌现的数,才是循环小数 练习设计中,我多次采纳设疑的方法如问32.7272是循环小数吗?这样设疑: 一是能针对同学可能会涌现的问题,引导同学做进一步思索,有利于加深同学对循环小数的认识 二是留意了结合数学内容训练同学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而不是满意于同学简约地回答"是'或"不是',这样就能培育同学对简约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和"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地回答下列问题或表达理由的技能 第 6 页 共 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