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诗文阅读学案11.doc
12页学案23 断 句学案目标 理解文言材料,读懂文意,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技巧,正确给文段断句文言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演练体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用“/”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 文言断句的基本思路:(1)整体通读:要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内容2)理清文脉:对要求断句的部分,要反复诵读,借助语感,仔细体会词语的含义和词语间的关系,借以贯通文脉,理解文意3)先易后难:要把容易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至把该断的地方都断开文言断句实用口诀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做好断句题,要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此断句能力高低,成了判断考生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2.了解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了解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这样会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5.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助判断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固定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固定句式。
6.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常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很多句子在形式上往往是前后对照或对称的,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①殷将佐②十许人咨议罗企生③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吾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④,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注 ①收:逮捕②将佐:将领和僚属③罗企生: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④出市:到刑场出,到达某地市,东市,晋时刑场用“/”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吾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一)针对练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王戎死孝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用“/”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鲤鱼跳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知人善任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 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做的事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齐人说靖郭君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战国策·齐策一》)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自得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7.翻译画横线的句子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石苞字仲容,渤海南皮人也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县召为吏,给农司马会谒者阳翟郭玄信奉使,求人为御,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行十余里,玄信谓二人曰:“子后并当至卿相苞曰:“御隶也,何卿相乎?”既而又被使到邺,事久不决,乃贩铁于邺市市长沛国赵元儒名知人,见苞,异之,因与结交叹苞远量,当至公辅,由是知名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允谓苞曰:“卿是我辈人,当相引在朝廷,何欲小县乎?”苞还叹息,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稍迁景帝中护军司马宣帝闻苞好色薄行,以让景帝帝答曰:“苞虽细行不足,而有经国才略夫贞廉之士,未必能经济世务是以齐桓忘管仲之奢僭,而录其匡合之大谋;汉高舍陈平之污行,而取其六奇之妙算。
苞虽未可以上俦二子,亦今日之选也徙邺典农中郎将时魏世王侯多居邺下,尚书丁谧贵倾一时,并较时利苞奏列其事,由是益见称文帝①之败于东关也,苞独全军而退帝指所持节谓苞曰:“恨不以此授卿,以究大事及诸葛诞举兵淮南,苞统青州诸军,简锐卒为游军,以备外寇诞等留辎重于都陆,轻兵渡黎水苞等逆击,大破之泰山太守胡烈以奇兵诡道袭都陆,尽焚其委输文帝崩,贾充、荀勖议葬礼未定苞时奔丧,恸哭曰:“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葬礼乃定武帝②践阼,迁大司马自诸葛诞破灭,苞便镇抚淮南,士马强盛,边境多务,苞既勤庶事,又以威德服物淮北监军王琛轻苞素微,因是密表苞与吴人交通先时望气者云“东南有大兵起”及琛表至,武帝甚疑之会荆州刺吏胡烈表吴人欲大出为寇苞亦闻吴师将入,及筑垒遏水以自固会苞子乔为尚书郎上召之经日不至帝谓苞必叛欲讨苞而隐其事遂下诏以苞不料贼势筑垒遏水劳扰百姓策免其官遣太尉义阳王望率大军征之,以备非常苞用掾孙铄计,放兵步出,住都亭待罪帝闻之,意解及苞诣阙,以公还第泰始八年薨策谥曰武选自《晋书》,有删改)注 ①文帝:指司马昭②武帝:指司马炎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意允之知己乃如此也 意:料想B.而有经国才略 经:治理C.简锐卒为游军 简:检阅D.及苞诣阙,以公还第 诣:到……去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司马以苞及邓艾给之 使工以药淬之B.异之,因与结交 欲因此时降武C.苞奏列其事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D.基业如此,而以人臣终乎 或百步而后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能够说明石苞“有智局”的一组是( )①见吏部郎许允,求为小县 ②而有经国才略 ③苞独全军而退 ④尽焚其委输 ⑤苞便镇抚淮南 ⑥乃筑垒遏水以自固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①②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苞儒雅豁达,富有智谋,容貌壮伟,仪表俊丽,但是不拘小节,曾因为喜好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