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21656577
  • 上传时间:2023-09-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29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

      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陈列面积3000平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比较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比较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党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解放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斗之后,他革职戍守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

      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

      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比较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