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逻辑视域下文化产业的定位.docx
7页文化逻辑视域下文化产业的定位我们认为理解“文化”概念不能离开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即使有时“文化”概念指向某种自然存在,也是指经过人类考察、体验并赋予了意义的自然存在,换成哲学话语来说是经过人“中介”了的自然界离开人类活动就谈不上文化第二,由此也表明,文化的构成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显性的可以直观的,精神层面则是隐性的,要通过一定的理性活动才能把握第三,在文化的两个构成层面中,精神层面的内容是核心,人们谈论的着眼点主要是精神层面,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的载体尽管精神层面不能离开物质层面,但文化的中心在于精神层面当然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通过物质的形式表现出来,物质层面的建构也必然表现特定的精神内容本文是在坚持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辩证统一基础上来理解和使用文化概念的资本,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学或社会学的概念,在哲学上,资本根本上是指一种社会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强调,“资本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运动起来①作为一种既得的物质关系,资本是以往活动发展的产物,而这种物质关系又影响着社会生产过程和整个社会生活过程。
资本家只是资本的人格化正因为如此,资本家“在生产中不仅占有一种纯粹个人的地位,而且占有一种社会的地位”②资本的历史本性在于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增殖,即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全面把握资本的历史本性需要注意几点:第一,资本的增殖产生于生产领域,产生于劳动力的使用而不是劳动力的交换只有最大限度地生产才能创造最大限度的财富第二,资本追求的是一般财富而不是特定形式的财富,“每种劳动所生产的都是一般财富而不是特定形式的财富”③只要能服从于最大限度地增殖,生产什么并不重要第三,虽然资本的增殖根源于生产领域,但是资本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流通领域,离不开交换一方面劳动力商品和其他生产资料的获得要通过市场交换,另一方面资本的实现也要通过交换活动才能完成因此,虽然资本追求的是财富一般而不是特定形式的财富,但是资本主导的生产也要考虑社会的需求,进行何种生产也会因社会需要的具体状况而有所选择对于资本而言,满足社会的需要并不是资本生产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实现资本无限增殖的手段资本在其无限增殖本性的驱使下展开了空前的社会创造进程资本的增殖产生于生产领域,产生于劳动力的创造性使用因此,资本总是千方百计地提升劳动效率、发展社会生产力,并把这种生产能力发挥到极致。
首先,生产效率越高越是能够进行最大限度的生产从而资本越是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相对剩余劳动时间是资本运动的中心资本的趋势是,为了增加相对剩余时间,必然把生产力提高到极限④正是在这种历史本性的驱使下,资本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的一切世代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⑤其次,对资本而言,生产能力的发展和劳动效率的提升只是达到目的的第一步资本的根本目标是攫取最大限度的利润,这种最大限度的利润必须是现实的财富,因此必须把现有的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现实生产,转化为现实的物质财富对于资本来说,有多大的生产能力就必须有多大程度的现实生产正是由于这样,在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的前提下,在资本关系主导的社会中社会财富急剧增加资本本身的积累也像雪球一样日益膨胀起来资本的增殖产生于生产领域但要在流通领域最终通过消费来实现因此,资本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扩大生产―――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生产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竭尽所能地开拓市场、促进社会消费资本的创造本能不仅在生产上表现出来也在流通和消费上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必须看到,资本主导下的社会生产具有无限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社会消费的需求是相对有限的这样,资本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一个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社会消费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这一方面是由于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的需要促使工业资本家不断地扩大生产,同时尽可能压低工人工资并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不仅物质生产的过度增加超越了社会的必需,同时,对工人的最大限度的剥夺也导致社会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生产的高度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加剧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分裂当行业、部门内部某种产品的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利润减少时,资本会很快寻找新的出路转而投入到其他物质产品的生产但是,当整个行业、部门乃至众多行业、部门甚至整个社会遭遇这一矛盾时,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最后将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业资本一开始采取破坏生产力的方式缓解生产扩张与消费缩小之间的矛盾然而,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又会造成新一轮的扩张的生产与相对缩小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工业资本时代挥之不去的噩梦当然,工业资本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走,这就是世界市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⑥世界市场的建立是资本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资本的创造性在流通领域的表现世界市场缓解了国内市场饱和的矛盾,使工业资本的发展具有了更大的空间但是,世界市场造就的发展空间仍然具有相对有限性,迟早仍会出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社会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只不过这一矛盾原先在国家范围内表现,而如今则在世界范围内表现而已尽管由于这种扩张可能会使危机表现的具体特点和方式呈现某种差异,但这并不改变问题的实质同时,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造成了殖民地和殖民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而且世界市场的有限性也造成了不同国家的资本家之间的矛盾,表现为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这必然进一步加剧资本危机的程度在工业生产是社会生产主要部类的历史条件下,资本的增殖主要通过工业生产来实现,工业资本是资本的主要历史形态工业资本在遭遇市场的界限时能够通过创新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生产上表现为新产品的发明、创造,新行业、部门的形成和拓展;流通上表现为从发展国内市场到开拓国际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从以武力占有市场到以技术争夺市场,但是资本始终都逃不脱市场最终走向饱和从而追求无限利润的本性而遭到遏制的宿命。
世界战争这种极端性的矛盾冲突充分表明:单纯的工业资本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资本无限追求财富的本性要求,资本的原有形式产生了根本性危机,甚至影响了资本本身的生存既然资本追求的是一般财富,只要能服从于最大限度地增殖,在哪个领域生产、怎样生产都是无所谓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创新和转换资本的存在形式成为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工业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生产的扩张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领域的扩张,资本的增殖主要在物质生产领域获得和实现在工业资本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激化的情况下,资本的生产开始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和转移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前提下,文化产业化日益发展起来,一切社会文化活动都被纳入了资本生产的逻辑,资本的文化形态也日益建构和发展起来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或者说资本的文化形态的发展―――文化产业是资本文化形态的具体表现,正如工业资本在其现实性表现为工业产品一样,文化形态的资本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文化产品―――对于资本的历史发展而言既具有必要性又具有可能性,同时极大地拓展了资本的生存空间首先,以物质产品生产尤其是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要利润源泉的增殖方式所遭遇的根本性危机,凸显了资本的文化形态建构和转换的必要性以物质产品的生产为主要积累方式不仅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市场的界限从而产生经济危机,同时也会遭遇自然的界限。
物质生产当然需要物质资源和其他物质条件支持,比如环境条件支持相对于资本主导下的物质生产的无限发展趋势而言,从事物质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和条件是相对有限的,这必然是对资本无限追求利润的本性的根本限制就这方面而言,所谓现代性危机实质上是资本原有历史形态和增殖方式的危机其次,社会生活的结构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可能性一方面,社会生活既包括物质的层面又包括精神的层面,人们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发展同样需要精神生活的进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裕(这主要是由工业资本的发展造就的)的同时,对精神生活有越来越多的需求大规模的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有了基本的结构性需求前提另一方面,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制造、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只有文化产品实现大规模制造、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才有产业化发展的可能再次,资本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扩展了资本的生存空间,赋予了资本新的活力一方面来看,在社会生活中尽管物质生活是基础,精神生活受到物质生活的制约,但是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精神生活的需求较之于物质生活的需求更加具有弹性,换言之,精神生活资料的市场空间比物质生活资料的市场空间更具有弹性。
这无疑更符合资本的本性需要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生产较少地依赖于自然物质资源,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对文化产品生产的限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当然更切合资本生产的无限发展的趋势就此而言,资本的文化形态相对于资本的工业形态更具有活力和发展的空间通过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化的发展是资本发展的必然逻辑,资本的文化形态是资本历史形态演进中必然出现的一种形态,其最终的根源在于资本的历史本性换个角度来说,当代文化产业的繁荣背后闪现的是资本的魅影,文化产业的发展以资本为根本推动力资本的本性是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增殖,而要让这种本性无阻碍地顺畅实现和发展就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比如市场条件、政治条件、观念文化条件等没有统一、完善的市场,资本的顺利运行和积累就无法实现;没有相应的政治体系保障,社会行政和管理体制就不能按照资本的要求进行运作同样的,在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必然阻碍资本本性的实现因此,资本在追逐无限利润的过程中,对经济权力、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等各种现世权力有着深层的要求对资本而言,追逐最大限度的现实利润与追求最大限度的现世权力二者是完全统一的,现世权力是实现现实利益的保障,现实利益则是拥有现世权力所要实现的目标。
正是由于这样,资本的历史本性从一个方面看是追求最大限度的积累、增殖,从另一个方面看则表现为追求最大化的现世权力按照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关系,资本关系在其现实性上表现为一系列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基本的经济制度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当资本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关系确立之后,其必然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这些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确认并维护的就是资本的政治权力和文化权力在资本所追求的现世权力体系中,不仅有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等方面的“硬”权力,同样追求“软”的文化权力硬”权力以强制力为后盾,对象通常表现为被动的行动软”权力则以价值观念、信仰或信念为引领,通常表现为对象的主动选择和行动由于文化权力作用的这种特点,文化权力的影响更具有渗透性、深远性和长久性相对于对社会生活的经济控制、政治控制而言,文化控制是对社会生活控制的最终完成这里的文化控制是指某种文化精神成为主导的价值观念渗透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日常行动正因为如此,资本历史本性的充分张扬不仅需要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保障,同样需要文化权力的保障资本的本性促使它不仅追求直接的显性的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更进一步要追求深层的文化权力,即把资本的本性逻辑作为一种引领和主导的价值导向与生活观念植入现实社会生活。
换言之,资本要最大限度地彰显其历史本性不仅要有对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统治,更需要有对社会生活的文化统治与控制,这是资本本性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实际上,从唯物史观来看,对文化权力的追求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一种社会制度在确立之后都会有文化权力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