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成果鉴定书.doc
31页陕教科规办[ ]鉴字第 号陕 西 省 教 育 科 学 规 划 课 题成果鉴定书课 题 批 准 号 SJJYB06071 课 题 名 称 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闫 乐 林 所 在 单 位 陕西省山阳县户垣镇初级中学 填 表 日 期 2012 年 5 月 10 日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09年 10月修订1声 明本鉴定申请的研究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拥有宣传介绍、推广应用本成果的权力特此声明课题负责人(签章)2012 年 5 月 10 日填 写 说 明一、本鉴定书仅适用于列入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结题鉴定二、请认真如实地填写鉴定书中各项内容无内容填写的可空白;所填项目不够用时可加附页三、课题成果鉴定申请经批准后,课题负责人须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1.本《成果鉴定书》2 份;2. 课题立项批复复印件 5份;3.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5份;4.课题研究报告及必要的附件)5 份。
四、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地址: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 69号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内029)85370521;邮政编码:7100612一、基本情况成果主件《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提交鉴定的成果成果附件论文集德育教育校本教材申请鉴定方式 会议结题原计划成果形式 研究报告、论文集、校本教材原计划完成时间 2010 年 12 月 日通讯地址 陕西省山阳县户垣中学 邮编 726409联系 0914-8765926 电子信箱 1509221518@.com课题组主要成员名单姓 名 工作单位 职务和职称 承担任务闫乐林 山阳县户垣中学 副校长 中高 研究报告毛加喜 山阳县户垣中学 教导主任中高研究报告、校本教材韩友斌 山阳县户垣中学 教师 中一 工作报告冯思军 山阳县户垣中学 教师 中一 论 文朱艳超 山阳县户垣中学 教师 中一 论 文3二、工作报告(不超过 2000字)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作等。
山阳县户垣中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全体政治历史教师以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实践、坚持研究、强化管理;认真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理论水平突出“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课题的实施,服从课题组管理,依靠良好的研究条件,分阶段有目的的实施课题研究,使该课题研究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课题前期工作:(一)课题来源: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中学现代化教育发展滞后,留守儿童逐年增多缺乏父母的爱,经济重压下家长形成急功近利思想,部分学生学业成绩分化严重,导致师生在教育教学的互动关系上产生了疏远、分歧、冷漠、对抗和冲突等不和谐关系,大大妨碍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学生人生目标不明确,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良好行为习惯很难形成,品德发展不健全,心里不健康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品德发展研究的必然趋势我校领导高瞻远瞩,适时提出“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倡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努力探索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经报山阳县教体局审批通过,确立并开展“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组织教学骨干和相关人员确立课题主要内容、目的与意义,并针对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确立了研究的方法与途径,制定了研究计划与具体步骤二)成立课题组:在汪杰校长的领导下,召开课题研究动员大会,成立了由业务校长闫乐林负责,毛加喜等老师组成的课题组山阳县教体局教研室长期指导课题工作41、举行开题会议,把握研究工作总体思路2007 年 1 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宣读了课题研究方案,布置了实验工作,从 2007 年 1 月开始,该课题实验正式启动2、研究的组织管理本课题由县教研室督导,学校负责牵头、保障制度、经费落实,全体教研组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参与采取定期会议制度和考核评估制度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课题负责人:闫乐林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撰写实施方案、档案管理;毛加喜负责研究后勤保障配给;康健斌、韩友斌负责拟写研究方案、研究报告、搜集资料课题主要研究人员:韩友斌、韦春慧等负责研究的主体设计和指导、讨论、设计、分析、反思三)确定课题方案:1、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课题“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将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各个角度进行探索研究。
2、规范课题研究的保障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规范运行,我们制定了一些相关的保障制度:⑴定期汇报总结制定计划 每学期一至二次⑵建立课题档案,认真积累课题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素材 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课新课程理论,研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每学期一至二次⑷制定相关的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优工作中突出课题研究的科研含量,对成绩突出的教师予以奖励3、明确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⑴课题组经过学习和研究,确立了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目标,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突出操作性、可行性、可能性 ⑵本课题的研究,强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品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4、多渠道培训,提高课题组教师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 ”,向兄弟学校学习,参加学5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经验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四)确立科研指导思想:求真务实、科学严谨、反思积累、科研兴教(五)建立科研工作常规制度:1、培训学习制度:课题成员要积极参加总课题组学习培训,自觉主动通过观摩、上网收集、自学书籍等途径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理论水平;2、作好分析统计工作;3、开学和期末分别召开一次课题工作布置会、总结会;4、每学年写出阶段计划、阶段目标、阶段总结;5、每阶段进行研究教育活动讨论、进行记录、分析。
二、课题研究实施过程大事记(一)研究前期准备工作阶段:2007 年 1 月—2007 年 5 月1、2007、3、13:召开小课题研究开题会议,公布小课题实施意见和方案2、2007、3、15:讨论自信成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的制定3、2007、3、17:中学生品德特点问卷调查.4、2007、3、22:情感教育学生问卷调查5、2007、3、26:中学生良好习惯问卷调查6、2007、4、12:学习有关小课题研究理论知识7、2007、4、20:情感教育教师问卷调查8、2007、4、26:进行自信成功教育系列问卷调查数据统计.9、2007、5、9:对各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10、2007、5、17:公布校本课题研究组长及各自课题研究内容( 二)研究阶段:2007 年 6 月—20010 年 3 月1、2007 年 6 月 3 日:召开研究适应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研讨会2、2007 年 9 月 4 日:为了进一步深化课题研究,促进和谐6师生关系的构建,学生主动构建自信、拼搏,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举行了“感恩励志”报告,学生演讲赛;3、2007 年 12 月:教师科研知识理论学习,课题组教师写创新论文;4、2008 年 3 月 16:校本课题研究交流会;5、2008 年 5 月 10 日: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6、2008 年 11 月 16 日: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7、2008 年 12 月 9 日:教育叙事征文活动8、2009 年 1 月:汪杰校长总结教研工作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处理和指导;9、2009 年 4 月 3 日:文明礼仪教育活动10、2009 年 6 月 26 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11、2009 年 7 月 8 日:“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型课堂教学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会议,布置撰写调查报告12、2009 年 9 月 18:参观学习,我校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观学习,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融洽的师生关系,其励志的校园文化、灵活的管理制度,高效的课堂教学,和谐的师生关系给我校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3、2009 年 12 月 25:参观学习体会交流14、2010 年 1 月 28:“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评选活动(三 ) 结题整理阶段:2010 年 3 月—2010 年 12 月1、2010 年 3 月:把“感恩教育” 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 ”,精心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2、2010 年 7 月 13:“和谐高效 思维对话 ”型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3、2010 年 10 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劳动辛苦,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开展学生劳动教育活动;4、2010 年 1 月 10 日:在学生中开展责任活动教育5、2010 年 11 月:小课题研究结题工作工作安排;6、2010 年 12 月:课题成果展示,表彰研究中工作突出人7员;7、2010 年 12 月:申请结题,汇编成果,撰写科研报告三、研究工作后期反思(一)研究工作中的作用近三年的课题研究,证明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撰写研究和调查报告 3 份,研究成果 3 份,教学案例 7 份,老师论文 3 篇, 反思和随笔 10 篇,师生问卷调查 3 次 540 余份,老师获奖 5 多人次,学生获奖 60 多人次,学校获奖 3 次 1.通过以构建自信心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拼搏与成功后愉快的心理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进一步增强主人翁观念,树立了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方法观以及师生合作观。
一批有一定有进去心,知错能改的后进生重新建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心理品质带动了学校师生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3.通过本课题研究,有效解决了师生关系间存在的一些感情分歧和矛盾冲突,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推动学生自律,遵守校纪校规,成为一个好学生4.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5.在课题实验中,老师们通过家访和问卷调查以及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了学校,了解了师生关系,能主动正确处理老师和学生以及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孩子上也有了转变二)研究中发现的问题:1、教师方面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很快,而大部分基层教师由于繁重的8工作压力,致使学习领会的机会不多而且不落实,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显得零乱肤浅,很多东西没有很好消化,常出现依要求做形式的问题2、学生方面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为现在的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多元化知识信息平台,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得他们在精神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其中要求个性化发展就是一难题,这些要求的确与现有教学条件之间存在差异,影响师生关系出现快速融洽,学生的人格更健全,心理更健康四、研究成果简介伴随着历时三年的“不同学业成绩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研究” 的开展,教师们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