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doc
6页九年级 历史 科 专题复习 学案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史 主备人: 左弘 备课时间: 2017_年__月__27日一:考点记忆Ⅰ.朝代更替1.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 第一个封建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2.四次分裂到统一的朝代是什么?有何启示? 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什么朝代什么民族?3.南京六朝古都分别是? 北朝和南朝分别指哪些政权?4.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在何朝代何帝王时期? 汉朝的鼎盛期在何帝王时期?5.各个朝代的阶段特征是什么? 各个朝代文化的特征是什么?Ⅱ.政治制度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政治格局的是何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理论源于哪家学派? 该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谁创立了皇帝制度?又是何事件废除该制度?皇帝制度的特征是?谁创立了丞相制度?又是谁废除该制度?2.为巩固统治,西周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积极作用?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国商鞅、秦朝嬴政、西汉汉武帝、元朝、清朝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3.隋唐时期选举人才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正式诞生于哪个帝王时期?唐朝是如何完善的?有何作用?何时废除?Ⅲ.改革与变法1.战国时期在秦国的著名变法是谁领导的?领导者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受打击的阶级是什么?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确立封建制度的的措施是?对后世行政制度最具深远意义的措施是?变法与秦统一有何关系?2.为促进民族融合而进行的改革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的谁的改革?特征?内容?与民族融合的关系?(确认完成签字__________ )二:考点运用1.《史记•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 (地点)之野,遂擒杀蚩尤该材料中 应该是 A.巨鹿 B.赤壁 C.涿鹿 D.牧野2.某班同学以“统一国家的建立”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们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秦始皇创立郡县制 B.西汉初年出现了文景之治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D.东汉政府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3.右图是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秦朝文物,正面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该砖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砖文字体为小篆 ②内容歌颂秦的统一 ③制作年代在公元前221年之前 A.①②③ B.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4.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A.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后来又让他负责修筑万里长城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唐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市舶司,鼓励商人用交子进行商品交易D.明朝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举动5.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读书,忽见风吹书页翻动,猛然来了诗兴,吟诗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后来被官府捉拿斩首。
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A.闭关锁国政策 B.大兴文字狱 C.设军机处 D.建立中央册封制度6.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压制知识分子 C.巩固封建统治 D.统一思想7.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文化专制的强化 D.专制集权的加强8.从“戚继光抗倭”、“文字狱”、“闭关锁国”可以看出明清时期A.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B.君主集权的强化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封建社会的危机9.“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10.“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里的“执政之府”是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11.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A.君主集权的强化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监察职能的增强 D.中央机构的膨胀12.(10分)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 柳宗元《封建论》材料二: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材料三: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元朝统一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并设置机构直接管辖西藏 材料四:明太祖发现丞相和行省权力过大,决心予以改革——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⑴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地方措施在此之前实行有“侯卫”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2分)⑵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政策?为巩固“大一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⑶列举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后与之并存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直接管辖西藏的机构是什么?(3分)⑷明太祖针对“丞相权力过大”,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该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分)⑸上述统治者采取的措施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1分)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班级: 学生姓名: 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关键词西周:分封制秦:郡县制汉:“推恩令”唐:三省六部制元:行省制明:废除宰相制度(废丞相,权分六部)东周清:设军机处(雍正、顶峰)二、时间轴三、规律特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特点是: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一、选择题1.为实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西周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3.即北京)的诸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克进驻匽(燕) 地,接收了土地,平息了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 )A.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C.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D.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4.“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 ( ) 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5.右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6.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B.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C.创立科举制度D.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7.朱元璋杀胡惟庸之后下诏书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这段材料表明 ( )A.朱元璋设置了特务机构 B.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C.朱元璋设立了廷杖制度 D.朱元璋大兴文字狱8.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以旨意)。
这些文字实质上反映了 ( )A.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C.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D.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9.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丞相”的职权是 ( )A.监察朝廷百官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C.掌管国家军事 D.任免各级官吏10.“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这些措施实质上(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文化发展C.掌管国家军事权力 D.实现了国家统一11.“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反映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科举考试 D.八股取士12.右上图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简表,其中门下省的主要职责是 ( ) A.起草政令 B.执行政务 C.负责审核 D.考核官吏13.元朝疆域“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为了实现对广阔疆域的管理,元朝实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宗法制14.右图明朝“锦衣卫印”,反映明朝为加强君主专制,实行( )A.厂卫制度 B.特务制度C.廷杖制度 D.八股取士15.右图机构的设置,反映了( )A.地方权力增大 B.相权不断加强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