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docx
6页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种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C.E.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的常见因素。
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J.P.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设想智力活动有3个维度:操作、内容和成果(图1)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这些操作的内容可能是图形、符号、语义或行为而成果可能有单位、门类、关系、系统、转化或涵蕴所以整个模型包括150种组合(5种操作5种内容6种成果)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独特的因素例如语言理解因素(词汇)在吉尔福德的模型中就成了认识语义单位的能力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上述的群因素论和吉尔福德模型都把智力看成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但这些不同的能力是否都属于同一层次是不是有些能力包含的内容多一些,因而包括了别的小能力呢弗农就认为智力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力)通过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
在他的模型里,一般能力G居层次的顶端这一一般因素再分为两大群因素:语言-教育因素(V:ED)和实用-机械因素(K:M)它们进一步再分为许多次群因素前者有词、数等后者有机械知识、空间、动作等下面还有更细的特殊因素R.卡特尔的智力结构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一般因素: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晶体智力具有沉重的文化成分应该通过词汇、数学技能及一般与特殊知识的测验来测量流体智力包含较多的知觉与操作技能由于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对智力作业的相对贡献因人而异随境而迁又由于发展水平的不同智力作业的稳定性将视流体与晶体成分在行为上所起的作用而定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他在多年因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于1959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StruetureofIntellectSOI)理论他否认有普遍因素G的存在[1]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内容、产物三个维度去考虑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内容)产生知识(产物)的过程智力的操作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5个因素;智力加工的内容包括图形(具体事物的形象)、符号(由字母、数字和其他记号组成的事物)、语义(词、句的意义及概念)、行为(社会能力)共4个因素;智力加工的产物包括6个因素即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这样智力便由465=120种基本能力构成吉尔福特已识别智力结构中的70多个智力因素他不断充实自己的三维空间结构1971年他修正其理论将内容中原属图形的材料再分成视觉与听觉两种于是将智力视为556=150个不同因素的组合体1983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种吉尔福特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语义、记忆、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吉尔福特将其上述智力结构的模式为认知心理学的参考系统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论中引人瞩目的内容之一是对创造性的分析他把以前曾被从智力概念中忽略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联系起来;还将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相对应他认为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维度是创造性的核心吉尔福特还提出人格是由态度、气质、能力倾向、形态、生理、需要和兴趣七种特质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一个七角形的交互体从不同角度可以观察到七种不同的人格特质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虽然否定了G因素的存在但他的理论却提出创造能力的研究和创造性测验这为研究智力提供了新的线索。
他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界1949-195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77-1979年任国际智力教育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1974年获教育测验服务社教育与心理测量贡献奖1983年获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等著作与论文共计400多种吉尔福特的生平吉尔福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马奎特(Marquette)的一个农民家庭病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他的父亲是一位聪明而且积极学习新事务的农夫家庭成员中还有哥哥和妹妹他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的成就就能够追过三年级的程度而更在12岁的时候就通过了高中的入学考试不过因为家庭的因素没有直接进入高中而是跟同龄的同学同年进入高中1914年他从奥罗拉高中毕业之后当了两年小学教师又进内布拉斯加大学学习一年他曾一度想成为化学家后应征入伍1919年他回到内布拉斯加大学在那里海德(WinifredF.Hyde)让他担任助理以筹措学费这让他对心理学产生兴趣1922年和1924年先后获该校学士和硕士学位期间他担任临时心理诊所主任处理了约100个个案这一经历让他感到单靠IQ来了解儿童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认为对于智力需要有更完整的鉴别方式。
1924年他进入康奈尔大学师从E.铁钦纳攻读博士学位还曾与L.瑟斯顿、C.斯皮尔曼、赫尔森(HarryHelson1889.11.09-1977.10.13)有过交往并曾听过K.达伦巴哈的课程1926年他和露丝(RuthS.Burke)结婚后育有一女成为工业心理学家1927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伊利诺大学和堪萨斯大学工作不久后1928年返回内布拉斯加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在这里他逐渐赢得国际声誉并成为美国有名的心理学家之一1940年他在南加州大学任职除了1941年曾在圣安娜陆军航空基地负责对机组人员进行选拔和排名外一直工作到1962年退休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卓越科学贡献奖1974年获教育测验服务社教育与心理测量贡献奖1977年任国际智力教育会主席1983年获心理学基金会金质奖1987年病逝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












